《我的第三帝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我的第三帝国- 第29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点了点头,罗斯福又把话题拉回到了奥运长跑比赛的事情上去了,他感慨自己的腿脚不太方便,无法体会到那种快速激情的运动魅力。

    不过在他的心中,却是无比的惊涛骇浪:这个元首在德国的统治力显然远远超过了他领导的美国,阿卡多在德国一言九鼎几乎就是命令,而他罗斯福在美国的动作时时刻刻都被国会掣肘着——这一点上,他自认无法超越阿卡多了。

第510章 509和平

    几乎是和德国的元首特使到达美国首都华盛顿同一时刻,一个德国的使节到达了苏联的首都莫斯科,随后他见到了斯大林,递交了一份德国元首的和平协议书。

    这份协议书看上去并没有什么大问题,毕竟德国在这一次东线战争中是被入侵的国家,德军的一切反击都是保家卫国的正义战争,而苏联作为可耻的侵略者,自然在道义上受人唾弃。

    而这个时候,战争打到了现在这个阶段,两个国家其实都非常尴尬:苏联本来是想要入侵德国的,结果德军已经一口气打到了乌克兰境内;德国本来是想要让战争在1939年发动的,结果在1938年就开始了。

    两个国家其实现在都非常难受,一个是不太想打,一个是想打却打输了。所以这份和平协议在这个时候被德国抛出来,其实是拥有着无比的诱惑力的。

    斯大林想要结束这一次失败的入侵,巩固一下因为战败而出现的国内不满情绪。他在总结自己这一次战败的原因,发现其实自己身边少了那么一个可以打赢战争的将军。

    赫鲁晓夫之类的虽然忠心耿耿没有什么思想问题,不过缺陷也非常明显。包括伏罗希洛夫元帅等人在内,这些人虽然坚定的支持着他斯大林,不过却都属于能力不足的人,搞政治或者选择站队可能赫鲁晓夫还有伏罗希洛夫都是高手,不过抡起指挥作战来,他们明显没有铁木辛哥靠谱。

    另外一个让斯大林想要结束战争的原因是他的主力部队差不多打光了。从大清洗以来他精心选拔的基层指挥官们,在这一场战争中损失了七七八八,200万听命于他的精锐苏联红军被德军歼灭的歼灭,俘虏的俘虏。现在他手里听话的部队差不多只剩下了莫斯科附近的这些,显然这对于斯大林来说,情况并不乐观。

    哈萨克斯坦那边已经出问题了,这个国家原本正在和苏联探讨加入的事宜,结果因为乌克兰外围的战败,这个地区加入苏联的谈判被暂停了下来,他们在等苏德战争有一个结果,一个明确的结果。同样等着战争结果的还有立陶碗,他们也拖着宣布加入苏联的消息,等着苏德战争分出胜负——要不是有铁木辛哥在一旁看着,估计这个小地方也要闹起来了。

    还有一个原因是美国的物资援助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及时。主要的原因是英国本土的陷落,使得大部分美国开往苏联的运输舰都只能从西海岸开往海参崴等地,然后再通过陆路运到苏联的西部地区——横跨大半个北半球,到达前线之后分配给苏联红军。

    这就导致了一个让人心碎的现象,西伯利亚靠近美国的部分物资堆积如山,而能够及时运往乌克兰前线的物资却少的可怜。这么一来斯大林用来当做救命稻草的美国物资,其实并没有他预计的那样有效。

    当然德国现在也确实不愿意在东线和苏联决一死战,一方面是因为两线开战已经让德国的储备物资出现了枯竭的趋势,另一方面德**队现在也确实没有冲进苏联腹地,彻底击垮苏联的实力。

    进入乌克兰境内的德军只有机动能力较好的40万部队,分别为左翼的古德里安g集团军,以及凯特尔的e集团军,结果原本庞大无比的数十万大军进入到广袤无垠的乌克兰境内之后,竟然发现完全不够用。

    大部分德军部队笨重的刚刚进入到波兰东部地区,好不容易把包围起来的上百万苏联红军变成了战俘和尸体。他们这个时候才惊讶的发现,边境另一边的波兰东部,并不比德国控制的波兰中部地区好多少。

    怪不得那些游击队不愿意退往波兰东部,怪不得波兰中部的当地人宁愿被德军迫害压榨,也不愿意迁徙到苏联控制的波兰东部地区——这完全是因为苏联比德国人更狠,压榨的更加凶猛。

    但是当德国将领们率领着他们庞大无比的军队进入到苏联境内的时候,他们才知道和天地比起来,数百万大军也仅仅只是渺小到不能再渺小的存在。

    他们这个时候才知道原来自己到底还是低估了苏联的庞大,到底还是低估了敌人的实力。元首说的没有错,要打赢苏联这个国家,不进行战争动员是不行的,不进行全面的战争准备,并且建立起一支500万以上的东线大军,是不可能成功的。

    缴获了上千辆各种型号的坦克,缴获了上百万发炮弹还有数千门大炮。俘虏了上百万名苏联红军士兵——结果挡在他们前进道路上的依旧还是那么多苏联部队,依旧还是密密麻麻的士兵。

    现在德国必须做出一个希望和平的姿态来,用以抚平人们对战争的抵触情绪。德国人不想打仗了,他们希望可以恢复和平——这完全都是废话,当一个国家占领了好几个国家之后,谁都希望能够和平发展下去,关键是要看其他的国家愿不愿意看着这么一个强大的国家崛起。

    所以这一次德国的特使来了,带着一群记者还有宣传人员,高调到极点的来到了莫斯科,他们似乎要把自己渴望和平的愿望告诉给全世界的人:“德国人是热爱和平的,一旦有和平的希望,德国人就会为了这个希望不断的努力。”

    “边境冲突经常在大国之间发生,这种事情是两国互相提防下,战备级别太高造成的。我们两国之间签订过互不侵犯条约,我相信这个条约并非是苏联领导人斯大林先生撕毁的。”这是德国特使面对记者时候的原话,他没有讨论赔偿的问题,也没有说明停战的各种条件,只是努力的想把两国之间百万大军的决战解释成一场边境冲突。

    数百万大军打了快一个月了,你说这是边境的小规模冲突?你上坟烧报纸——骗鬼呢?这要是边境冲突,你给我说说要是战略决战要多少人?三亿?五亿?全人类打起来?所有的记者都觉得自己很想骂人,不过却依旧只能面带笑容记录着德国外交特使的信口开河。

    斯大林当然知道德国在纠结,可是他领导的苏联也很纠结。如果仅仅是大家纠结万分,那么简单的递交和平条约无疑可以解决这个难题。

    不过现在两国之间的利益冲突实在是太厉害了:在中东地区,德国想要彰显自己的话语权,支持土耳其的扩张,这侵犯到了苏联的边境利益;在波兰,德国正在加强军队部署,这也让斯大林担忧得夜不能寐;如果算上远东利益还有北冰洋的利益,似乎德国和苏联比杀父之仇还要不共戴天一些。

    而且德国的停战条约内容也有些让斯大林不能接受,其条约中规定,原波兰地区全部划归为德国所有,德国仅归还苏联50万战俘,另外部分将作为德国人口永久划归给德国所有,而且苏联要赔偿德国400万桶石油,以及3000万美元,作为擅自发动战争的赔款。

    这是什么?这是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还要没收战俘!德国人以为自己打赢了么?好吧,确实是德国人打赢了。不过只要他斯大林不同意这个条约,战争就还没有结束,德国人也就还没有打赢!

    这种条约怎么可能签?这要是签了和清政府有什么分别?斯大林当然不会轻易接受德国人开出的条件,他一边暗自下令,让赫鲁晓夫还有伏罗希洛夫元帅两个人死守南部地区将功赎罪,另一方面下令加强铁木辛哥手里的部队,准备在乌克兰境内打一场,然后再和德国人谈条约的事情。

    很快,苏联北部的30万没有受到致命损失的苏联红军开始南下,汇合中部支援给他们的20万部队,与面前正在挺近基辅的德军展开了声势浩大的会战。

    这一次苏联红军再也没有被不懂战事的领导坑害,因为斯大林决定不再给铁木辛哥委派监督人员,由他自己来完成前线的作战指挥行动。这也算是一次大胆的尝试,标志着斯大林对政客领导军事家模式的第一次质疑。

    “只要还有一名德国士兵站在苏联的土地上!苏联人民就绝不屈服!战争也就绝不结束!”斯大林站在红场上大声的激励苏联人民:“等到我们把德国人赶出自己的家园,再来和他们谈谈我们的和平!”

    而当天晚些时候,阿卡多在柏林的元首府邸也同样对全国人民发表了演讲:“有没有人愿意去苏联帮我提醒一下斯大林,他在挑衅的是8000万坚强不屈的德意志人民!德国的坦克还有战斗机会告诉他,德国人民热爱和平,但是从来都没有惧怕过战争!”

    现场掌声如雷,元首宣称的和平马上就要到来了,还有什么比这个消息更让人兴奋的么?元首府邸前面的广场上,阿卡多?鲁道夫万岁的欢呼声此起彼伏。

第511章 510恶魔还是天使

    阿卡多靠在柏林最高级的疗养院的墙壁上,看着依旧在昏迷状态的爱因斯坦博士,这个一直以来不太合作的科学家现在就这么安静的躺在自己的病床上,似乎睡着了一般,不再为战乱纠结分毫。

    胸口上的一枪让他的身体状态非常不好,为了挽救他的生命,现在很多食物都要做成糊状然后用设备灌进爱因斯坦的胃里。他看上去苍老了很多,就好像是一下子老了十岁。

    这些天来从四面八方传来了各种各样的坏消息,让阿卡多觉得自己真的有些力不从心了。隆美尔在非洲与巴顿打了一场,损失了将近200辆各种型号的坦克,而这些坦克可并不单纯是坦克那么简单。

    要知道这些装备如果想运到遥远的北非,需要从工厂里生产出来之后就装上火车,一路南下到意大利的南部港口,然后再经过地中海,才能来到北非交到非洲军团手中。一路上要动用火车轮船,还要有相应的护航舰艇,一辆坦克的成本运到非洲可能就变成了两辆甚至是三辆。

    为了这么一辆坦克的运转,还要有相应的沙漠改装零件,坦克的备用零件,发动机以及配套的变速箱,耗损的齿轮还有履带,还有相应的维修技术工人,开往前线的油料。为了让一辆坦克在北非上前线,德军要付出的代价是无比巨大的。

    结果隆美尔一战就打光了这么辛辛苦苦积累下来的200辆坦克,怎么能够不让人心疼?要知道这可不仅仅是200辆坦克那么简单,还包括差不多1000名训练有素的坦克车组成员,这种损失对于德国来说是巨大的。

    而另一方面,东线的天空上出现了不和谐的声音,苏联空军开始大规模的服役一种新式战斗机,这种战斗机差不多在各个地区天空上同时出现,空军的参谋部估计苏联至少拥有这种比i…16改进型战斗机更先进的新型飞机100架。

    虽然这种被叫做米格1战斗机的新式武器性能依旧比不上德军现有的fw…190d战斗机,可是却如同北非的美国p…40战斗机一样,成功的缩短了空军装备上的代差。这让德国空军争夺制空权的时候消耗更大,时间也拖得更久。

    虽然在经过一系列空袭和反击之后,德国空军号称摧毁了苏联军队7000架各种型号的飞机,可是谁都知道这些飞机其实多数都是没有办法与德国空军抗衡的老式双翼飞机。而真正用来对抗德国空军的i…16改进型飞机以及新式的米格1战斗机的数量,正在缓慢的增加。

    为了对抗德军的各种武器装备,苏联服役了新式的kv…2型坦克以及米格1型战斗机,美国同样投产了m4谢尔曼坦克还有更先进的p…40战斗机,战争就如同一个最好的老师,让全世界的学生们都在最快的时间内,掌握并且熟练运用起自己掌握的各种科学技术。

    阿卡多心中清楚,很快更先进的t…34坦克就会在苏联战场上出现,而在英国工程师的帮助下,美国的战斗机也会更加先进成熟。战争的残酷让人们勇敢的尝试先进的技术带来的变化,然后用在战争中,来争取主动权和优势。

    那种坦克打骑兵的战争在今后的日子里会变得越来越少,更多的时候是残酷的对等实力碰撞。伤亡人数直线上升并且战争很难在短期内结束——这一切的一切,都说明了一个简单的道理,那就是世界和德国之间的技术差距越来越小了。

    并非是德国进步的太慢,而是在二战之后将会出现一个技术瓶颈时期,这个时期没有本质上的技术飞跃,一直到计算机的成熟和发展之后,新的发展时期才会到来。很可惜阿卡多和他的德国可没有时间等上几十年的发展,他们只能硬着头皮往前迈出探索的脚步。

    值得庆幸的是,有阿卡多这个熟悉未来的人在,德国只要勇敢的迈出自己探索的脚步就可以了,因为他们不需要担心自己的方向会出现错误,他们不会走弯路也不会走远路。

    不过技术的发展是一套系统而且复杂的体系,并非是某一项科技的进步就能带动起整个体系的跃进的。那些在古代大搞冶金生产枪支弹药的情节只能出现在小说里,因为现实生活中如果单靠冶金技术就能生产热武器的话,所有的炼钢厂就都算是军工企业了。

    举个例子:枪管是钢铁做的,那么炼钢技术提升就能让枪支质量提升么?其实并非如此,因为枪管并非是实心的,所以枪管的生产还涉及到铸造工艺,铸造工艺之后呢?是用火绳枪还是用燧发枪?这才发现又涉及到扳机还有弹簧这类活动部件的加工了吧?而这个时候你得到什么?一把50步内都打不中人的火枪,因为还没有膛线工艺——等真正武装起一支拿破仑时代的火枪队的时候,也差不多算是把整个古代的生产技术全部改善完毕了。

    而中国这个古老的发明国度为什么逐步落后了?原因就是因为越是接近近代科学技术,一个创新越是需要跨领域的协作与进步。火药发明可以靠不断试验改进配方逐渐改良和进步,可是要想研制出硝酸甘油,就不是靠往炉子里扔矿石炼丹药能碰运气碰出来的了。

    不要小看任何一门科学技术,这些可不是在百度上查一查就可以自己搞定的肤浅试验原理。谁都知道船用螺旋桨跑的更快,可是用几叶的螺旋桨效果更好?飞机为什么最开始是木头的,后来才发展到金属的?金属的飞机比木头的飞机好在哪里?

    一个人是没有办法改变科技环境的,哪怕他是一个工科博士也不可能。所以阿卡多这么一个穿越者也不可能靠他一个人去改变德国的科技发展速度。他能做到的就是让德国少走弯路,用最快的速度到达后世已经被证明正确的目标。

    他可不会去改进虎式坦克,他只是为德国的坦克选了一个简单可行的行走机构,然后简化了一些德国工程师的复杂设计,把工艺复杂的虎式坦克最终变成了一个简单容易生产的另类产品而已。但是要让他去指点如何开发研制计算机,他的水平和大部分人一样,都是没有半点基础的门外汉。

    所幸的是,德国一直以来的技术积累非常到位,工人的技术水平也是世界一流。一些工艺上的细枝末节不用阿卡多去操心。这么一来一个穿越者和缺指引的国家之间,就有了一个互相弥补的良好合作基础:阿卡多不懂技术,但是德国有技术;德国在技术发展上走了太多弯路,碰巧阿卡多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