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那层窗户纸》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唐朝那层窗户纸- 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皇帝对自己的猜忌,“憨憨李”岂能不知?

  论能力,李渊比不上儿子李世民,但和隋朝官吏相比,还是比较优秀的。天下什么形势,他是瞎子吃水饺——心中有数:

  一方面,要给自己留条后路,万一隋朝不行了,一家老小,还能等死?乱世中,想要照顾好自己,只有两个字:实力。兵强马壮,胆气才壮。

  另一方面,不能和隋炀帝明目张胆对着干——至少时机不成熟;名义上的天下,毕竟还在隋炀帝手中;皇帝一生气,后果很严重。

  要暗斗,不要明争。保全自己,才能咬死别人。

  “憨憨李”就是这么想的。

  担心皇帝猜忌,皇帝还真就惦记上了你。

  “憨憨李”在弘化做留守时,一天,有人送来密信一封。“憨憨李”一看,是皇宫中自己一位外甥写的,不由有些忐忑。打开一看,大惊失色。

  外甥姓王,在宫里服役。小王同志和舅舅关系不错,时不时的,能给舅舅爆点料,透*“内幕”。

  今天这封信,透露给舅舅的,是个“皇帝语录”,把“憨憨李”吓得不轻。

  事情是这样的:

  “憨憨李”治军有方,受到将士拥戴。这不是什么坏事,可偏有好事之人,爱嚼舌头,把这一情况传隋炀帝那儿去了。

  在皇帝耳朵边嚼舌头的人,十之*和“憨憨李”有过节;而且,很了解隋炀帝的心理——怕姓李的,更怕出色的李姓大臣。所以,他完全可以用一种言之凿凿、忠心耿耿、推荐良臣的心态,笑里藏刀,举贤荐能,用糖衣炮弹把对头干掉。

  高明。

  何况,传言的特点,是添油加醋、添枝加叶、由少变多、三人成虎。一人说“憨憨李”有反心,没人信;两人说,将信将疑;三人说,必然翻脸。

  加了佐料的传言,让皇帝联想起“桃李子”预言,不由心惊,吩咐:去,把李渊给我提溜来,老子问问他!

  那时候,先是李密被贬,后是李浑被杀,姓李的人人自危。“憨憨李”正怕着呢,哪敢去见?一句话说不好,让表弟给“咔嚓”了,也说不定。

  ——不去?也不成啊,抗旨不遵,杀头之罪。皇帝正愁找不着杀你的理由呢。

  “憨憨李”一琢磨,得,装病吧。正儿八经装,下大力气装。干脆,往被窝里整点大便,黄白相间,气味氤氲,颇有立体感,让使臣看,说:“我实在是病得起不来了啊,不信您凑过来闻闻?”

  暗地里塞给使臣许多银两。使臣得了好处,又见李渊“确实有病”,乐得回去复命,说等病好得差不多了,再来见陛下吧。

  “犟驴杨”这人,顾头不顾腚——文明的说法叫活得潇洒;只要当下快活,哪管以后。典型的例子是:在扬州时,和萧后一块照镜子,他摸摸脖子,说:“哎呀,如此精致的脖子,会被谁砍掉呢?”

  ——“犟驴杨”正和美女快活呢,听使臣进来汇报,说李渊病得如何,也没往心里去,自顾自快活去了。

  几个月后,“犟驴杨”碰上小王,一下子想起李渊,便问:“你那个死舅舅,怎么这么长时间了,还不来见我?”

  小王吓了一跳,忙替舅舅掩饰:“大概是病还没好,所以没来。”

  “犟驴杨”冷笑一声,道:“索性死了才好。”拂袖而去。

  小王是个好同志。隋炀帝这句话,让他心惊。别忘了,皇帝杀人,经常株连九族,李渊不保,自己小命也悬。于是赶快提笔,把今天的情形写下,密送李渊。

  “憨憨李”看了密信,热汗冷汗瀑布汗,流下一大片。思来想去,没有好办法。你能去见隋炀帝吗?话都说到这份上了,一时兴起,杀了自己,也未可知。

  不能坐以待毙。一琢磨,还是钱这玩意最管用。于是托人,给皇帝的亲近大臣,送上大把的银两宝物,让他们说点好话,美言几句。

  “犟驴杨”隋炀帝,一言以蔽之:享乐主义,快活第一(所以才能“优雅求死”);别人一说好话,也就撂下了。

  “憨憨李”也没闲着。干什么呢?纵情享乐,声色犬马。目的是让隋炀帝知道:我李渊啊,就是一*公子哥,没有野心,放心吧您哪。

  ——他哪里想到,正因为纵情酒色,自己“被逼”起兵反隋。

  “犟驴杨”听说这小子变“色”了(其实本来就色),心想,只要不和我抢美女,我也就不理你了。

  天下已经大乱,群“熊”逐鹿(当时草寇狗熊多,草莽英雄少),战事四起。山西有个人,名叫毋端儿(毋;音wú,姓),率众起义。“犟驴杨”顾不上猜忌,命李渊征讨毋端儿。

  烽烟四起,战事不顺,众叛亲离,“犟驴杨”哪还有工夫考虑你姓不姓李?拆东墙补西墙,平定叛乱再说。

  隋炀帝统治的最后几年,对李渊既猜忌、又无奈:作为人才,他要用;作为李姓大臣,他又怕。

  怕惧之间,火烧眉毛的他,无奈选择了李渊。利用、提拔李渊,实属迫不得已。

  对付小贼寇,“憨憨李”很有一套。不料,他前脚平了毋端儿,“犟驴杨”后脚又被突厥兵包围了,您说这世道。

  皇帝最大的优点,是擅长添乱。“憨憨李”平了毋端儿,蟊贼一个,平就平了呗;群“熊”又不是只此一家、别无分店,何必矫情呢?“犟驴杨”不。

  大概因为输多赢少,“犟驴杨”听到胜利的消息,如同吃了兴奋剂,决定北巡,鼓鼓士气。没成想,北方突厥发现有机可乘,派兵几十万,把隋炀帝围在了雁门关。

  皇帝被困了,得去救啊。您猜,是谁救了隋炀帝? 

  隋炀帝打死也想不到,在雁门关救他的关键人物之一,是唐朝最著名的皇帝——李世民。

  哪位说了,李渊的天下,基本是靠李世民打下来的,既然想取而代之,让突厥杀了隋炀帝,岂不更好?

  没错,这事如果发生在李渊太原起兵之后,李世民恐怕高兴还来不及呢。问题是,那时候李渊还没去太原,正在韬光养晦,即便内心有想法,也不敢乱说。

  这一年是公元615年,李世民16岁,正想干一番大事。巧了,皇帝被困雁门关,传令各地:速来救命。有个将军,名叫云定兴,也接到了命令。

  云定兴,名气也不大,不过,这家伙和隋朝两代皇帝,关系都很微妙。

  他在历史上出现的次数不多,最出名的一次亮相,出现在隋朝前太子杨勇被废之前。

  那次“间接出场”,亮相的方式也有点“雷人”——很多人想不到,有为之君隋文帝,居然是个“老婆嘴”。

第一章第二节3
事情是这样的。

  当年,太子杨勇遭弟弟“犟驴杨”(杨广)、大臣“窝囊素”(杨素)联手陷害,隋文帝对其日渐不满。这一天,“窝囊素”又来汇报杨勇的劣迹,隋文帝越听越气。于是,堂堂一国之君,对朝廷重臣,说了这样的话:

  “……杨勇这孩子,越来越不像话了。我本指望他改过自新,现在看,没什么指望了。

  “当年,他曾指着皇后身边的宫女,说:‘这都是我的人。’这叫什么话!

  “太子妃元氏(太子杨勇的大老婆),突然暴死,我和孩他妈都怀疑是他害死的,只是没有证据。我就此事责备过他,他居然顶嘴,扬言要杀元氏她爹!这还了得!

  “他现在宠爱的云昭训(昭训是太子小老婆的封号,云氏是云定兴之女),是云定兴在外边和别人通奸所生,而且那个女人十分*,谁能保证就是云定兴的种?

  “晋朝时,有个太子娶了屠户的女儿,生的儿子就爱杀猪。婚姻若是门不当、户不对,如何保证皇家血统的纯正?”

  “窝囊素”若是近视眼、戴眼镜,估计台阶之下,要一地碎片了。

  眼前这是谁啊?市井长舌妇?这是堂堂国君该说的话吗?私下里婆婆妈妈,无伤大雅,可您面对的是朝廷重臣,商量的是太子废立、国家大事啊!

  云定兴在隋史上,就是这么“闪亮登场”的。

  作为废太子的丈母爷之一、杨勇最宠爱妃子的老爹,“犟驴杨”登基后,对云定兴当然很不待见。好在,云定兴得到宇文家族(北周皇族)的举荐,终于东山再起,又成了大将军。

  这家伙作风有无问题,除了隋文帝说的,老高了解不多,但毫无疑问,此人“逆商”不低。“犟驴杨”被困,立功的机会来了,当即捐弃前嫌、跃跃欲试。

  可手头上部队不多啊,得,口渴了才想起挖井,赶快征兵。

  消息一出,李世民觉得是个机会,至少能到部队上锻炼锻炼,混个干部什么的。于是,报名了。

  云定兴见李世民气度不凡,又是将门虎子,十分尊重。有什么问题,不耻下问,主动和小李子讨论。小李子也感恩图报,献上“疑兵计”:

  “咱们部队虽然不多,突厥也是仓促而来,不能持久,他们想速战速决、活捉皇帝;他们担心的,是我们的援军大量而迅速地到来。

  “可我们的部队哪那么高效?所以,不如把声势造得大一点,旗帜大张旗鼓地摆,摆个几十里地,连绵不绝;晚上也不消停,什么鼓啊、锣啦,可劲儿敲,军士们扯开嗓子喊,闹市一般。突厥兵看到这情形,必定以为我们援军到齐,望风而逃。”

  云定兴点点头:嗯,小李子有点主意。

  依计而行。突厥兵的头目,叫做始毕可汗,一方面因为李世民的疑兵计,一方面是“犟驴杨”的堂妹义成公主(义成公主是隋朝皇家宗室之女,嫁给了始毕可汗;辈分上和隋文帝是兄妹关系,但非亲兄妹)从中撺掇,谎称突厥老窝遭袭,都城危急;始毕可汗只好一声令下,溜之大吉。

  “犟驴杨”一看,嘿,敌人撤啦?跑啦?不打啦?我那精致的脖子,没人砍啦?嗯,好,不北巡了,下扬州,找江南美女快活去。于是带着萧后,快活去了。这一去,就再没回来。

  兵不血刃退了敌兵,本该论功行赏、犒劳将士,“犟驴杨”不。

  被突厥大军围在雁门关之时,眼看抵挡不住,箭飞如雨、穿墙破窗,“犟驴杨”险些被流箭射伤。这时候他不潇洒了,搂着带在身边的幼子赵王杨杲(音gǎo),哭了个涕泗横流、天昏地暗。

  哭有什么用?宇文述(也就是宇文化及的老爹)建议打开城门突围,被其他大臣否决:突厥最擅长流动作战,出城突围,岂不是以己之短、克彼之长?

  谋臣给“犟驴杨”出了点子:第一,突厥有可敦(相当于皇后)参政的传统,您堂妹义成公主不是还在那儿吗?找她想辙啊。

  第二,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您就多许诺点吧,隋朝那么多金钱、那么多官爵,您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多赏点能要命啊?

  “犟驴杨”想了想,抹了把鼻涕:成,也只能这样了。派人抄小道奔突厥,联络义成公主,同时下令:全国勤王,必有重赏!全城军民,只要守城有功的,平民、士卒,直接成六品官,赏绸缎百匹!已经当了官的,按级别晋升!

  有部电影叫《七品芝麻官》,说的是一个县太爷,级别七品。

  七品,就相当于县太爷的级别。隋炀帝许诺的是六品!眼馋哪!普通百姓,只要守城有功,立马脱胎换骨,连县太爷都不用放在眼里!

  虽然“犟驴杨”隋炀帝许诺的只是“散官”,相当于清朝的“候补官”,只是个空头衔,那也有吸引力!

  天上掉下个乌纱,“政治出身”立马鲜活,您能拒绝?

  蜂拥而至,拼命守城。老百姓啊,就是实在;坏就坏在太实在。

  哭罢,许诺罢,奋战罢,敌人退罢,“犟驴杨”又恢复了得瑟模样,所有的诺言,全部遗忘。

  全城军民,全国军民,都被“犟驴杨”涮了火锅。皇帝,就这么“洒脱”。

  后来,有人提起皇帝当初的承诺,“犟驴杨”勃然大怒,吹胡子瞪眼,杀人不眨眼。从此之后,臣子们明白:往事不要再提。

  李世民在部队混了一年多,憋不住了:老子出计救了你,你连个谢字都不说?这倒罢了,还去江南快活?什么世道!

  天下已经大乱,大隋江山,遍布硝烟。李世民耐不住寂寞,决意造反。

  公元616年,隋炀帝三下扬州,李渊被提拔为太原留守。李世民于是辞别云定兴,跟老爹到太原闯荡。

  在太原,李世民等精心谋划、计出连环,一起事关大唐政治命运的“桃色事件”,终于发端。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