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鑫涛对琼瑶说:
“联合报是台湾第一大报,能挤上联副,不像你想像那么容易!现在联副要你的稿子,我就一定要上你的稿子!因为,这对你太重要了,仅仅一本《皇冠》,不够来肯定你!”
“可是,”琼瑶信心不足地说:“我写不出来呀!”
“你写得出来!”平鑫涛重重点头,毫不怀疑。“今天我就是用逼的,用催的,用榨的,我也要逼出你另一部长篇来,你最好马上就去写!我给你十五天的时间!”
“那么,那么,”琼瑶开始心慌起来。“《几度夕阳红》怎么办呢?”
平鑫涛已为琼瑶作好了安排:
“《几度夕阳红》不能停,你要做一个计划,半个月用来写《几度夕阳红》,另半个月写新长篇,两部小说同时进行!”
平鑫涛还告诉琼瑶:
“你需要雇一个人,来帮你烧饭带孩子,像你这种人,是不应该埋没在厨房里的!明天,我去帮你物色一个佣人!……,你必须坐在桌子前面,去努力的写!你没有多余的时间,可以用来哀悼你的婚姻或过去!”
平鑫涛绝对是一个非常能干的人,他有办法帮助琼瑶解决后顾之忧。第二天,他就帮琼瑶找来了一个能干的苗族姑娘,“阿可”,当保姆,负责家事和孩子,他要琼瑶自己订出一个计划,上半个月写一部,下半个月写另一部,同时进行连载。他要用压力和动力来激发琼瑶内在不可限量的潜能。
琼瑶还像一块未加琢磨的璞玉一般,还没有能清楚认识到自己的天才。她不敢相信自己会有那么的好。但平鑫涛的话,依然是给了她鼓励和信心,她开始收拾和整理自己失落的心态,鼓起了勇气,从颓唐中惊醒了过来,继续向前努力地冲刺。
她终于重新找回了自我,开始安排自己同时写作两部长篇的计划。
琼瑶开始疯狂的写作,《几度夕阳红》如期连载,新的长篇《菟丝花》也同时开始在联合报副刊连载。
《几度夕阳红》有四十万字之多,《菟丝花》也有约二十万字。到了写作的后期,琼瑶的手都写肿了,但琼瑶还是坚持着,用纱布缠着手,强忍着肉体的痛苦进行写作,同时创作着两部风格炯异的长篇小说。
琼瑶终于完成了这部长达四十万字的名著。
《几度夕阳红》,就是琼瑶在这样奇特的生活状态下,艰难问世的。
《几度夕阳红》、《烟雨蒙蒙》、《六个梦》连载完后,都在1964年结集出版。
挟着余威,琼瑶以前创作的短篇小说《幸运草》也结集出版了。
到了年底,《菟丝花》、《潮声》也结集出版了。
这些作品的出版,不仅给琼瑶经济上带来了丰硕的收获,在精神上,不但给琼瑶,对于琼瑶的家人,也是一个很大的安慰。
琼瑶把《几度夕阳红》、《烟雨蒙蒙》等作品带回家给母亲看,母亲笑了。
琼瑶终于得到了家庭的肯定。
虽然,琼瑶从上中学开始,就让母亲担心,高中三年里,二度自杀,和老师的恋情,选择了庆筠,生活上的艰难和离婚,以及《窗外》的出版,这些都让母亲伤透了心。
但《几度夕阳红》和《烟雨蒙蒙》这两部风格不同的长篇小说的出版,无疑证明了琼瑶不仅仅能写自己的故事,而且可以创作另外的故事。
琼瑶终于证实了自己,也确定了自己今后的路,她要从事“职业作家”的道路。
《几度夕阳红》究竟有多“红”,下一讲我们继续讨论。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6集 事业春天(1)
《事业春天》——几度夕阳红几度(下)上一讲我们说过,《几度夕阳红》的书名,来源于《三国演义》的开篇词:“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这首词,由于并没有注明出处,许多人都会以为,这是《三国演义》小说的作者罗贯中所创作的。其实并不是这样,这首词的作者,另有其人,他便是明朝政德年间的状元:杨慎,杨升庵。
杨升庵是四川新都人,说起来还是我的同乡。这首《临江仙》,是杨升庵所著《二十一史》弹词中的第三章《说秦汉》的开场词。
这里顺便说一句,当然是笑话了。当初我乍一看“说秦汉”这三个字,猛然一惊,然后不觉又哑然失笑。
天地间冥冥不可知的巧合,竟然是如此之多。
虽然杨升庵的“说秦汉”,是说秦代和汉代的历史,但地球人都知道,影视演员“秦汉”是谁。
关于演员“秦汉”,我们今后当然还会有专门的文字来谈到他。
现在我们继续来讨论《几度夕阳红》小说的故事、结构和人物。
《几度夕阳红》这部小说,不仅结构上编排得很好,而在故事的细节上,也很能贴近当时台湾民众的生活。
大陆解放,天翻地覆,慷慨而沧桑。许多因政治背景和文化价值观差异,有意无意地挟裹在历史潮流中人们,随着国民党的失败,从大陆撤退,到了台湾,开始了特异的新是人生。
当时的台湾,是很保守很落后的内向型农业经济社会。这些人的到来,使台湾一时人满为患。为了生活,来到台湾的大陆原乡人,没有人能挑剔工作,也没有人敢于挑剔工作。生活变得是如此不可理喻地艰难。许多人家的住房、吃饭都成了问题。
《几度夕阳红》小说中,杨明远的一家,正是在这样历史背景中典型的一个缩影。只靠杨明远一个人当公务员,要养活一家四口,生活的艰辛可想而知。
杨明远家庭的这样捉襟见肘,琼瑶是深有体会。她的家庭有着相似的经历。
让我们来看一看当时琼瑶一家初到台湾的情况。
一九四九年,琼瑶一家经过了乘火车到广州,再搭船去台湾的漫长旅程,终于在夏天到达了台湾。
时间在转变,在推移,琼瑶的人生,在这里翻开了全新的一页。
琼瑶回忆当时的情景说:
“初抵台湾,所有的事物都很新奇。”
在台湾,还算是不错,琼瑶的父亲接受了一所师范大学的聘书,在中文系当副教授,他们一家分配到了一幢二十个“榻榻米”大的日式房子。
一直过着颠簸流离的生活的琼瑶的一家,这时才真正的安顿下来了。悲伤和愁苦已成为过去,新的生活,简单,但充满了浪漫的诗意。
台湾,完全是不同的场景,浓荫的大榕树,高耸秀挺的椰子树,盛开的鲜花和绿叶,这真是一个令人忘忧的世外桃源。
连琼瑶的母亲也为之兴奋不已。他们终于有了一个“独门独院”的自己的家!
生活充满了乐趣和新鲜,住日式房子,进门脱鞋,学着穿木屐,地上铺的榻榻米,对于孩子们来说,真是个极乐的世界,大家笑啊闹啊,蹦啊跳啊,一切都不同了,一切都有了新的意义。
然而,生活依然是清贫和艰苦的。
琼瑶在《几度夕阳红》那篇小说一开始就写李梦竹计算家庭开支:
“梦竹咬着铅笔上的橡皮头,无意识地凝视着窗帘上摇摇晃晃的黑影。然后,又低下头望着桌上摊开的家用账本:伙食、燃料、调味品、水电、零用、教育、医药、娱乐——预算中的项目似乎没有一样可以减少,而这些零零碎碎的项目加起来竟变成了那么庞大的一个数字,收支的差额仿佛一个月比一个月大。紧咬着铅笔,她呆呆地瞪着账簿出神,如何能使收支平衡?这似乎是一项最难的学问,做了将近二十年的主妇,她仍然无法让支出不超过预算。”
第6集 事业春天(2)
这完全是当时琼瑶母亲的真实写照!琼瑶自己也承认,她写《几度夕阳红》中李梦竹,完全是以母亲作为模特的。
甚至在《几度夕阳红》中,李梦竹所写的一首诗,也是琼瑶母亲在现实生活中的大作:“刻苦持家岂惮劳?夜深犹补仲由袍,谁怜素手抽针冷,绕砌虫吟秋月高!”那时,琼瑶父亲一个人的薪水,却是难以支撑全家人的开支的。
琼瑶回忆说:
“母亲每天在算帐,想办法缩减开支。我们穿的衣服,缝缝补补,不知改过多少次,大人的改给孩子穿,姐姐的改给妹妹穿,哥哥的改给弟弟穿。母亲一直亲自做家务。家里买不起木炭,都烧煤球炉,那煤球和炉子一样大,中间有许多孔,一个接一个,终年不熄火。但是,煤球的气味非常难闻,我一直睡在那四个榻榻米的餐厅里,夜夜嗅著那煤气,以至于直到现在,喉咙都不好。”
在小说《几度夕阳红》中,李梦竹的一家,也有类似的描写:
“厨房,狭小得不能再狭小,煤气弥漫全室,使人一进去就要呛得咳嗽不止。”
什么是文学中的现实主义?什么是浪漫主义?什么是现代派?我们不需要多说,琼瑶的小说,其实有着如此真实深刻的生活背景!
一九四九年秋季,琼瑶插班进入台北师范附小六年级,继续她那断断续续的学业。她的“龙凤胎”的弟弟麒麟,念五年级,而小弟念三年级。每天,琼瑶就带著两个弟弟去上学。
清贫的生活,有苦有乐。
台湾的夏天特别的热,别的同学都有钱去买冰棒吃。琼瑶和弟弟们没有钱,只能在一旁羡慕地看。
学校规定穿制服,可是每星期有两次“洗制服日”,同学们可以穿便服。
琼瑶呢?永远穿着一件由母亲的旧旗袍改的裙子,没有第二件。
哪个少女不爱漂亮?琼瑶没有办法,她理解父母的难处,可是她毕竟是小女孩,她回忆说:
“每星期最怕的事,就是‘洗制服日’”。
这一个细节,在《几度夕阳红》中也有类似的描写。
晓彤要去参加同学的生日晚会,可是她却没有合适的衣服可穿,家里经济这么紧张,怎么可能有多余的闲钱去给晓彤做新衣服呢?一件比较漂亮的衣服要多少钱?无法计算,梦竹已经许久没有进过绸缎庄了。最后,梦竹拿出了自己珍藏了二十年的有特别纪念意义的一件白纱的洋装,改了给女儿穿。
在《几度夕阳红》的第三部里,何慕天和李梦竹相见时,生活优渥的何慕天问梦竹是否还作诗,梦竹凄然一笑,慢慢地道:
“书、画、琴、棋、诗、酒、花,当年件件不离它,如今诸事皆更变,柴、米、油、盐、酱、醋、茶!”
李梦竹由只会吟吟诗,填填词,赏花弄月的娇小姐,变成了一个被柴米油盐困住的小妇人,其间的辛酸可想而知。
许多的人,认为琼瑶的小说完全是脱离实际的梦想,起码《几度夕阳红》显然不是这样。正是这种实际生活上的穷窘,才使得梦竹的丈夫杨明远的自卑有那么深重。
《几度夕阳红》虽是琼瑶的前期作品,但琼瑶编造故事的天才,已经完完全全体现了出来,她把两代人的爱情纠葛戏剧性地扭结在一起,由此掀起一阵阵情感的漩涡。
在稍后创作的《船》和《寒烟翠》中,都有因小一辈人的恋爱而引出的老一辈之间的恋爱的故事。
也许是因为琼瑶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太深的缘故,在两代人的爱情中所表现的价值观与道德观,实际上同中国文化中富于人情味的价值观和伦理观,是一脉相承的。
第6集 事业春天(3)
琼瑶的小说爱情观、婚姻观基本上是追求发自内心的爱,忠贞不渝的爱,有道德的爱。尽管小说中的主角们不顾一切地相爱,但是他们始终没有超越传统伦理道德的规范。
《几度夕阳红》李梦竹最终还是留在了杨明远身边,而且其后的《寒烟翠》,也是这样的结局。
《几度夕阳红》,字数有四十万之多,小说的内容分为三个部分。
小说第一部的故事发生在一九六三年夏的台北。
李梦竹为了家庭的入不敷出而烦恼着,可爱而懂事的女儿晓彤到了要社交的年龄,愣头愣脑的儿子晓白,也是正在发育的年龄,这都需要钱。为了女儿参加好朋友的生日宴会,李梦竹不顾丈夫的羞辱,拿出了自己珍藏了二十年的衣服改了之后给女儿穿。
晓彤穿着这件复古的,并不时髦的衣服,去参加同学的生日宴会,然而,她是安静的、羞怯的、不自信的,甚至她连舞都不会跳。
魏如峰是一家大纺织公司的经理,他有时有纨绔习气,逢场作戏,但他对欢场上的女子并不真心。表妹何霜霜喜欢着他,这天,他被表妹拉来去同学的生日宴会当舞伴。
魏如峰由此认识了晓彤,“早上的红色”,“一颗小小的小星星”,他的心再不能平静。晓彤也被魏如峰年青有为,英俊漂亮的魅力迷惑住了。
同时,一个成功的画家王孝城也进入了李梦竹和杨明远的生活。王孝城是杨明远的同学,他作为见证人,目睹了杨明远、李梦竹和何慕天的恋爱经过,他同情柔弱但又坚强的李梦竹。热情和看重友情的王孝城,鼓励杨明远重操画笔,重拾梦想。杨明远心动了,可近二十年没有摸画笔,他的手已经生了、僵了、锈了,无法再画出什么,他的心情更为躁动。
生活中琐碎的争吵,同样能尖锐得动魄惊心。杨明远迷失了自我,自卑使得他阴暗和狭隘,他无法得到心理的平衡,他在自暴自弃的失望中,说出很伤害梦竹的话。梦竹心怀歉疚,她觉得是自己拖累了杨明远,她不想分辩,她只能讲对不起。
魏如峰和晓彤热恋起来。魏如峰带着晓彤去见叔叔何慕天,晓彤带着魏如峰去见杨明远、李梦竹。冲突和矛盾这才真正显露出来。李梦竹没有任何理由,就不允许晓彤和魏如峰来往。
显然,何慕天的名字对杨明远、李梦竹夫妻来说,是一种巨大的震撼。
这里到底有什么秘密呢?
小说的第二部将故事带回了一九四三年的重庆嘉陵江畔沙坪坝。
沙坪坝当时有一所艺专和一所大学。艺专的学生很穷,大学的学生却富有,这使得两个学校的学生很少来往。一次偶遇,有沙坪坝之花美称的李梦竹,却使两个学校的学生,坐到了一起看话剧。在那个年代,看话剧是激进的学生们的一种精神享受。
李梦竹的父亲,在世时曾经是一个小有名气的作家,因此,家学渊源,李梦竹有着扎实的文学功底,她虽未考大学,但她和这群学生却相当的投缘。
李梦竹认识了在上大学的何慕天。何慕天很富有,但何慕天有着难以言说的人生痛楚。他爱上了清纯、毫不做作的李梦竹,李梦竹呢,也爱上了体贴、大度、豁达的何慕天。李梦竹不顾母亲给自己定下的婚约,离开了养育自己的家。李梦竹与何慕天终于走到了一起,他们订了婚。
何慕天却另有隐情,不敢和梦竹直说自己已经有了妻子,他瞒着梦竹,希望和妻子离婚后再告诉梦竹真相。
第6集 事业春天(4)
何慕天回老家去和妻子摊牌,希望妻子能同意自己的离婚要求,而聪明的妻子实实在在了解何慕天。她知道何慕天不会无缘无故的谈离婚,肯定是有什么事瞒着她,因此她不同意离婚。李梦竹久等何慕天不回,不顾母亲的强烈反对,前去何慕天的老家找何慕天。梦竹见到了到何慕天的妻子,她用中伤的谎言打击了梦竹。
梦竹伤心欲绝,无奈之下,她回到了自己的家中,想向母亲承认自己的错,可母亲已经去世了。这种雪上加霜的巨大痛苦,让梦竹也选择了死亡。
杨明远救了李梦竹,在狂热的爱慕中,明远做出了决定,他娶了带着身孕的梦竹。
小说的第三部又回到了一九六三年秋,地点仍在台北。
因为魏如峰曾经的逢场作戏,晓彤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