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
可是,什么才是通才呢?要通晓多少个领域算得上是通才呢?每个人都不可能真正做到通晓一切,尽管李敖自称“天文地理无所不知,三教九流无所不晓”,但他肯定有很多不太明白的地方。所以,通才的“通”肯定是有个限度的。但这个限度是什么呢?任何一所实行通才教育的大学都没有给出答案。
事实上很多大学在做出实施通才教育这一决定的时候未必经过了审慎的考虑,也可能他们考虑的出发点不一定是学生的就业和创业。很多大学决策层的人根本没有过校园围墙以外的工作经历,对于别人的这种经历又未必感兴趣,所以他们其实并不知道社会真正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只是突然发现“通才教育”这个词语非常流行也非常适合用来捞取政绩,于是争先恐后地出台了通才教育的相关措施。至于什么是通才、学生能不能成为通才,这是他们来不及去考虑的。
在这样一种形势下,大学生究竟应该按部就班地等着被学校培养成所谓的通才,还是应该自主地选择一条更适合自己的道路走下去呢?如果是选择后者,那又该走一条什么样的道路呢?
几乎在任何一个搜索引擎输入“专才”和“通才”这两个关键词,都能找出一大堆论述二者关系的文章,很多场大学生辩论赛也曾将这个命题作为辩论的主题。可是,这一切都并不能给面临就业问题的大学生具体性的指导和建议。辩论赛基本上都是一个极端的错误对垒另一个极端的错误,无甚指导意义自不待言。而很多专门论述二者关系的文章却过于中庸,容易犯“各打五十大板”的毛病,说一大堆专才和通才各有什么优势又各有什么劣势,长篇累牍却只能让人云里雾里,看到最后发现什么具体性的结论都没有。
我不是身怀多年招聘经验的人事经理,更不是博学多才的专家学者,所以我无法动用五花八门的理论来长篇大论,我只能基于我有限的工作经验和社会阅历提出一点建议,难免浅薄,但也明确。
术业必有专攻
一个萝卜一个坑
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导致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人也因此而越来越“退化”成一个工具。工厂流水线上的工人每天都不过是在机械地重复着同样的动作,对于流水线上的其他环节,他无从可知。一个鞋厂的工人在流水线上工作十年或许也不知道一双鞋究竟是怎么做出来的。如果说工厂是一台大机器,每个工人就只是这台机器的一个零件而已,至于其他零件是如何运转的,他不知道也不需要知道。
写字楼里的白领虽然看上去并不是在机器轰鸣的流水线上工作,但他们却照样被精细的社会分工定格在非常有限的工作领域里。做产品的往往没有机会接触市场,做市场的则很难知道产品的策划和推广,做技术的更难有机会接触到技术以外的工作。在部门内部仍然存在细致的分工,做产品的可能只局限于某一类产品,并且只负责前期策划、品牌包装或其他某一个环节。
我曾经在一家外资企业任职。这家公司采取事业部的组织结构,每个事业部独立负责一块业务范围。我当时担任了其中一个事业部的经理,负责该事业部产品的策划、开发和维护。我的团队只有几个人,包括产品策划、文案、美工、音乐制作人等。这几个人都独当一面,每个人的工作相互关联却又彼此独立,分工非常清楚。文案不可能为美工设计图片,美工也不可能去为音乐制作人编几曲手机铃声。而我同样受到了分工的制约,不清楚其他事业部开发的产品,也不知道自己产品的市场推广细节,因为这已经是市场部的事情了。对于公司的财务、人事等方面的事情,除非公开,否则更是无从可知。
在这样一个跟流水线毫无区别的工作环境中,衡量一个人的工作能力,最首要的只可能是他能否出色地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一个美工就算没有任何文字功底,而且对于音律一窍不通,只要他能够做出非常精美的设计方案,他就绝对是一个优秀的美工。相反,就算一个美工既能帮文案写点文章,又能帮音乐制作人编些铃声,但如果他设计的图片不够专业,那他就只能收拾东西走人。
任何公司招聘的时候都是按照职位来招人的,决定一个应聘者能否被聘用的也只是他能否胜任这个职位。通俗一点说就是“一个萝卜一个坑”,你必须先明确你要填的是哪一个坑,用人单位再来考核你是否适合这个坑。如果你不适合,就算除此之外有很多个坑适合你,你也照样只能被拒之门外。
我曾经面试过一个美术系的毕业生,她应聘的职位是美工。因为她有过同行业的工作经验,而且是一个非常美丽可爱的女孩子(当时我们部门的几条汉子早就给了我“最后通牒”:下次招聘一定要优先考虑美女),所以我在跟她交谈不到5分钟的时候就准备聘用她了。但出于招聘的起码原则,我要求看她的作品。她给了我一个U盘,里面有很多非常精美的设计作品。但是,尽管我是外行,我还是能感觉出那些作品风格不大统一,于是我让她当场给我设计一个宣传单张。本来我这样做只是为了万无一失,但她的表现却让我非常失望。她用了很长的时间才完成,并且设计的作品比较粗糙,距离工作的专业性要求还有一段距离。
我向她表示了我的遗憾。她难过地对我说:“我承认我不是一个非常优秀的美工,但是我有过同行业工作经验,除了做美工,我还可以参与产品的策划,而且我文笔也不错,适当分担文案的工作也没有问题。”我问道:“那你能够胜任产品策划或者文案的工作吗?”她看着我,摇了摇头。我能感觉到,迷茫和怅惘正从她的眼中轻轻地拂过,尽管她的双眼是那么迷人。如果她有任何一个方面的专长,我都会聘用她。如果她成为我这个团队的一员,大部分时候她的中餐将是免费。可是,我拿着她这个萝卜实在不知道该放进哪一个坑。
所以说,在用人单位的眼中,十个百分之十并不是百分之百,而是零。
千招会,不如一招熟
我刚来深圳的时候有一位上司曾跟我强调过这样一句话:千招会,不如一招熟。时过两年之后再来回味,堪知上司用心之良苦。这位上司曾从事过很多个行业,干过的职位他自己恐怕都数不上来了。一转眼10年光阴就在频繁的跳槽之中悄然流逝,而自己仍然不精通任何一个行业,当别人问他是做什么的,他自己也答不上来。干过那么多行业那么多职位,没有一个是自己精通的。在深圳,如果你不在某个行业认真地连续干上一年以上,别人是不会承认你有这个行业的工作经验的。
在频繁跳槽的这10来个年头当中,无数个机会与我这位上司擦肩而过。他曾经是一家著名厨具公司的“开国元老”,可惜没干多久就辞职了。当年他的同事当中一直留下来的如今早已成为公司的高管,每年的分红用来带着全家老小去国外潇洒一回绝对绰绰有余。后来我这位上司又进入了一家房地产策划代理公司。当时专业的房地产策划代理行业才刚刚在深圳兴起,而他当时工作的那家公司拥有多方面的资源,很多进入那家公司的人都在几年后自立门户并迅速发展,有的甚至后来居上“学生”超过了“老师”。所以很多行业内的人都把那家公司称为中国房地产策划代理行业的“黄埔军校”。可是,我的那位上司还来不及毕业就退学了。这是他后来最后悔的一件事情,因为如果不是这样,他应该也早已拥有自己的产业了吧。
后来,他终于决定回到地产行业安定下来长期发展,并再三叮咛我不要重蹈覆辙。可惜的是,我让他失望了。我很快就离开了那家公司并离开了地产行业,紧接着的是接二连三的跳槽,我从深圳的一个商务区到另一个商务区,从一个行业到另一个行业,似乎经历了很多,可其实什么也没学到。一转眼两三年时间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虽然我现在终于安定下来并有了自己的公司,但如果这两三年安分一点,或许我现在创业就要轻松很多了吧。
营销产品的时候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便是“核心竞争力”,也称作“品牌核心价值”。而对于大学毕业生来说,求职的过程就是一次自我营销的过程。为了让自己得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就必须让自己具有足够的“核心竞争力”。说白了,就是要让自己拥有一项有效专长。顾名思义,有效专长包括“有效”和“专长”两层意思。专长不限于所学的专业,只要是能够让自己胜任一份工作的专门知识或者特长都属于此处所说的专长。至于以本专业以外的专长作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其实就是一个跨专业就业的问题。这一点在上一个专题有了详细的论述,此处不再赘言。
需要强调一点的是:如果真要将专业以外的专长作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那就一定要在这个领域比科班出身的更加专业。在两个都过了英语专业四级的求职者中,如果一个是英语专业而另一个不是,那用人单位应该只会考虑英语专业的了。但如果非英语专业的过了专业八级,那结果可能就完全不一样。
我刚大学毕业的时候在招聘会最大的资本便是文字功底,而这本来应该是文学院毕业生的专长。因为我最初应聘的大多是文案、编辑之类的工作,所以我曾经在多个应聘场合跟中文专业的毕业生“狭路相逢”。如果仅从专业的角度来考虑,我一个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毕业生明显处于劣势,但是我在每一次角逐中都胜出了,因为我有足够的理由让面试官相信我比中文系的更能写出他们所需要的策划案。我比其他应聘者发表过更多更有份量的文章,而且现场写作时我写出来的稿子也肯定要更为优秀。如果我跟中文专业的实力相当,我想那些公司就绝对不会通知我去上班。
面子诚可贵,前途价更高
对于专长的理解,还应该打破一些陈旧的就业观念的束缚。很多人认为,只有那些能够让自己进入写字楼做高级白领的专长才有价值,而那些只能让自己成为一个蓝领的技术和专长则不值一提。事实上,这种观念不管对于自己的就业还是对于长远的发展来说都是有百害而无一益的。或许有些人觉得端坐于写字楼的电脑面前比在嘈杂的工厂车间里更有面子,可是,在这个现实的社会,蓝领还是白领其实跟面子毫无关系,真正实现个人价值才是最体面最有面子最有尊严的事情。曾经有个同事信誓旦旦地说过:只要老板给我8000以上的月薪,我宁愿每天上班都呆在洗手间里。这句话我至今记忆犹新。很多找工作时注重面子的毕业生工作一段时间以后或许就能体会到这句玩笑背后的无奈了。
《青年文摘》曾经刊登过一篇文章,讲述了一个毕业于中南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的学生成为高级蓝领的故事。我的这位校友毕业后先是来到深圳,工作一段时间以后发现中国根本不缺乏具有机电专业知识的白领,但是同时具有专业知识和丰富操作经验的高级蓝领非常匮乏,于是,他去了东莞并成为了一家工厂的普通技工。
刚从深圳到东莞的时候,他的工作环境自然差了很多,工资待遇也低了不少,所以他很多同学觉得他肯定是神经错乱了。可是,他一直坚持了下来,并经过不断的努力成为了一名优秀的高级技工。后来经过自学德语,还能够用德语跟德国的技术专家进行交流,并多次得到了国外专家的高度赞扬。虽然只是工厂里的一名技术工人,但是他却多次在高规格的国际技术展览会上作主题发言。今时今日,他的收入水平就自不待言了。如果我这位校友不通过工作实践将自己的专长从专业知识转移到实际操作经验,他或许现在仍然是深圳某公司的普通职员呢。
近年来出现了一个比较奇怪的现象:普通技校的学生比全日制高校的学生更容易就业。很多企业愿意以十几万元的年薪招一名技工,甚至愿意以三四十万元的年薪招聘一名西餐总厨,而对于重点本科生甚至硕士、博士的求职简历却不感兴趣。这个现象是需要很多大学生深思的。为什么一名技工、一名厨师那么值钱而自己一文不值?如果老是纠缠于学历,那肯定觉得非常不公平。可是,一个技工能熟练地操作一台机器,一名厨师能烧出一盘色香味俱全的好菜,而作为大学生的你能做些什么呢?技工和厨师都凭借他们的专长而抢手,如果你也有自己的专长,你肯定照样成为人才市场的香饽饽。我并不是在鼓吹大学生都去做技工或厨师,但是退一万步讲,如果不具备别的更好的专长,大学生通过做技工甚至做厨师来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又有什么不可以呢?
按摩,这个词语在很多大学生眼中看来肯定是不太阳光的。必须承认,社会上有很多肮脏的交易假按摩之名而进行,但是,我一个朋友却让按摩回到了它原本的意义。这个朋友大学时就读于一所中医学院,专业方向是中医骨伤科学。他读到大三的时候跟我说:读了三年医学,如果自己得了点小感冒却还得去找医生。他言词之间万般无奈,对自己的前途感到无比迷茫。
可是,中医按摩这门课却让他找到了人生的方向。既然靠中医学无法找到前途,那为什么不靠中医按摩来创出一条路?于是,他将大学剩下的时间全部用在了中医按摩上面,并努力寻找机会进行实践。毕业的时候,他已经是一名相当熟练的中医按摩师了。当他的同学都削尖脑袋往医院里面挤的时候,他却放下好好的医生不做,跑到一家健身技术公司做了按摩师。目前他已经有了不小的一笔积蓄,并且正在筹划自己独立创业了,相信不用多久他就将拥有自己的公司。
很多专业开设的部分甚至全部课程都已经和市场的需要脱节了,这就需要从开设的课程中挑选真正有用的认真钻研,甚至还需要在开设的课程之外寻找真正有用的具体领域。要想知道自己这个专业真正需要学的是哪些东西,最好的方式就是留意招聘信息。就算你还不是毕业生,也可以经常性地看看。51job。、。jobsdb。等人才。。。攀鞘谐⌒枰摹?/a》
以下是2004年10月。51job。上相继刊登的几条招聘信息的部分内容。
招聘单位招聘职位职位要求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Flash编程工程师1。本科以上学历; 两年以上动画制作经验;2。熟悉WEB应用开发,熟悉WEB和Flash的结合应用;3。精通Flash软件,有独立创意制作能力;4。精通Action script编程,有出色作品者;5。熟悉Flash跟后台数据的交互;6。从事过多媒体和游戏开发的可以优先考虑。
沃尔玛商业咨询(深圳)有限公司平面设计1。相关专业本科或以上学历,丰富的广告设计与创作经验,良好的组织、沟通能力;2。熟练使用苹果机,熟悉平面设计及办公软件(例如PhotoShop,Illustrator,QuarkXpress,Freehand,Word,Excel,PowerPoint);3。英文沟通能力良好。
德昌电机(深圳)有限公司粉末冶金工程师1。大专以上学历;2。3年粉末冶金行业工作经验,了解含油轴承生产研发工艺,能独立解决生产技术问题;3。熟悉粉末冶金模具、零件设计,熟悉CAD、Solidworks;4。良好沟通和团队合作,英文良好。
综合其他一些公司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