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教父》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苏联教父- 第29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是加入统一市场。两个组织根本就不可能同时共存,只有欧共体倒下了,欧洲统一市场才能够踩着敌人的尸体向曾经铁幕的另一端迈进。

    一次对付欧洲12国,而且其中有五个国家是全世界排名前十的经济体。谢廖沙这一次需要的资金量甚至可能将会超过刺破日本泡沫经济的一战。而一旦真的胜利了呢?成果将会更加喜人,统一市场将会取代欧共体成为未来欧洲一体化的主体,而在东欧地区投资巨大的高尔基将会成为整个欧洲经济命脉的掌控者。未来无论苏联是否解体,起码在经济上,高尔基集团将无法战胜。

第二百八十章 目标出现

    巴拉尼科夫用自己最快的方式赶到了高尔基机场附近。并且在克格勃高尔基分局同事的协助下见到了这些飞机。这些飞机一看就不是苏联生产的型号,相反他们都是美国湾流公司的产品。

    一家这样的飞机市场价要超过几千万美元。而维护和保养费用更是令人瞠目结舌。虽然戈尔巴乔夫改革之后苏联诞生了不少有钱人,可是克格勃对国内的富人其实很清楚,他们当中没有一个有实力购买这种超豪华的商务飞机。

    可是这样的飞机就这么悄无声息的出现在了高尔基市,那么到底有多少大人物到了这里?目前为止,根据切比雪夫的汇报。巴拉尼科夫仅仅知道雅可夫一个人来到了高尔基,其余的到高尔基的大人物是谁,他们到高尔基来干什么,谁有这么大的能将这些人聚集在此?巴拉尼科夫实在是太好奇了。

    巴拉尼科夫通过高尔基分局的渠道,合法的拿到了在机场工作的伪造身份。他现在可以作为安保人员自由的进出这些机库。巴拉尼科夫恨不得睡觉也和这些飞机待在一起。直到两天之后,这些飞机的维护人员回到了机库,开始了对飞机的检修和保养工作。

    巴拉尼科夫知道这些大人物要离开了,但是他们之中到底都有谁?巴拉尼科夫一点都不清楚。现在巴拉尼科夫面前唯一的机会就是找到雅可夫,只要那个大人物和雅可夫一同出现,巴拉尼科夫就能够抓住他。只有这样,从勃列日涅夫时期就被停职调查的乌兹别克弊案,震惊世界的非洲援助粮食走私案,甚至在拉美地区发生的暗杀政要的案子都能够找出幕后的黑手。巴拉尼科夫一想到这里,他感到自己的血液都要沸腾了。

    就在巴拉尼科夫饱受折磨的时候,谢廖沙的高尔基核心会议也终于结束了,因为还要去见戈尔巴乔夫,所以米哈伊尔直接乘车前往了莫斯科,至于伊娃,冬妮娅和卡莉姆,她们则会在谢廖沙身边呆一阵子。直到这次的列宁格勒商务活动彻底结束。谢廖沙很久没有见过雅可夫了。这几年谢廖沙几乎从来都没有去过意大利,反倒是尤里在美国的那段时间经常和谢廖沙见面。

    “谢廖沙,有空到意大利来玩玩吧,沙滩,地中海风光,亚平宁美人……意大利是个生活的好地方,还有那个格里戈里,听说他是21点的高手……”

    雅可夫非常希望谢廖沙到意大利去一趟,这几年,谢廖沙经常和其他几个兄弟在国外相见,只有意大利,谢廖沙从来没有去过。可是谢廖沙又能怎么办呢?他的一切出访活动都要受到苏共的监督,除非有公务在身,否则绝对没有任何理由离开苏联。当然谢廖沙在莫斯科团委工作的时候,还是找借口出去过几次的,现在谢廖沙的政治地位是如此的耀眼,他的一举一动不知道有多少双眼睛在盯着呢!在国内偶尔玩一玩失踪还是可以的,但是自己在没有申请的情况下去国外……这个风险简直太大了。

    面对雅可夫的抱怨,谢廖沙自然不能拿这些搪塞,所以他决定亲自送雅可夫上飞机。两人一同坐进了雅可夫的车子,车是一辆低调的伏尔加。从外表看毫不起眼。谢廖沙可不敢让这些家伙在苏联炫富。何况在高尔基有多少人都认识雅可夫这张脸。

    汽车穿过了高尔基市区,随后向城外驶去。一路上谢廖沙都在听着雅可夫在意大利的丰富生活。作为地中海沿岸国家,意大利和法国都是旅游胜地。虽然法国的名气更大一些,但是意大利人的生活明显要比法国更加的悠闲。谢廖沙是打算干完德国这一票就准备退休的。他并不打算以后到美国去生活,欧洲显然更适合谢廖沙的胃口,谢廖沙本来打算在瑞士定居的,但是听雅可夫这么一说,他又觉得也许在地中海沿岸生活也是一种不错的体验。

    谢廖沙一直都在和雅可夫谈论着轻松愉快的话题,不知不觉汽车就进入了机场内部。早就在此等候多时的巴拉尼科夫终于抓住了这一次难得的机会。

    此时此刻他以藏在机库内部的维修工具间内。这里既可以注视到机库内的情况,又可以听到外面的声音。就在巴拉尼科夫在这里觉得又闷又热,痛不欲生的时候,外面忽然传来了汽车的轰鸣声。

    巴拉尼科夫踩在摞在一起的工具箱上,跳着脚从透气的排风口向外望去。之间几辆伏尔加汽车停在了那架湾流飞机的一边。坐在副驾驶位子上的一个家伙赶紧从车上跳了下来,然后打开了后面的车门,紧接着,几个家伙从前后两辆车中走了出来,有意无意的围在了中间那辆汽车的周围。

    巴拉尼科夫一眼就看出来这些家伙都是训练有素的保镖。他们的站位都是有着科学的规划的,目的就是为了保证中间车上重要人员的安全性。

    巴拉尼科夫正好可以看到车子的一侧,只见切比雪夫汇报过的那个目标人物雅可夫慢悠悠地从车里钻了出来。巴拉尼科夫还没来得及失望,就见到另外一个家伙从车子另一侧的座位上钻出了汽车。

    巴拉尼科夫努力睁大了眼睛,通过望远镜仔细的打量着那个神秘的家伙,为了他巴拉尼科夫安排了一个卧底,整整花费了七年的时间。为了他巴拉尼科夫用自己的薪水当作工资支付给切比雪夫。为了他,克格勃当年声势浩大的反腐行动最后落了个无疾而终,而且上面连一句为什么都没有跟他说过。

    “该死,你这个家伙,为什么躲在车后面,过来……对,慢慢的走过来,让我看清楚你的脸。混……蛋”就在巴拉尼科夫还没有发出最后一个字眼的时候,他看到了一个让他绝对想不到的家伙。那家伙居然是乌里扬诺夫书记。

    巴拉尼科夫在望远镜里请清楚楚的看到了乌里扬诺夫和雅可夫两人拥抱告别,乌里扬诺夫目送着雅可夫走上了飞机,这……到底要怎么办啊!

第二百八十一章 谢廖沙的态度

    下一代远程战略轰炸机的研究项目,取消。

    下一代深海核潜艇项目,终止研究。

    西部军区防空雷达网络升级项目,终止升级。

    ……

    在戈尔巴乔夫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想指导下,一批又一批的军事项目被迫腰斩。面对着军方的不满和抱怨,谢廖沙也无可奈何。军队的利益是一定会被损害的。而且谢廖沙是无论如何都不会让军方去经商的。对于那些下级的军官和士兵来说,谢廖沙可以让他们去企业当中工作,可是对于那些人到中年,一辈子都在研究如何对抗美帝的军事人才来说,让他们到企业工作就有点大材小用了。

    面对军方的不满和抱怨,谢廖沙也无可奈何,他其实一直在试图化解军方的矛盾,比如在太平洋舰队试行的军舰改造成渔船,和退伍官兵远洋渔业生意。不但为苏联提供了大量的海产品,还为军队系统间接创造了收入,可是这种示好对于军队和克格勃系统来说只不过是杯水车薪。

    戈尔巴乔夫早就不把克格勃和国防部当作一回事了,而面对各加盟共和国独立的风潮,戈尔巴乔夫打算草拟一份《新联盟条约》来取代1922年加入苏联的条约。不过这些事情对于谢廖沙来说,其实毫无意义。因为各加盟共和国有着脱离苏联的领导,自立门户的风险。所以谢廖沙不敢在这些地区投资,害怕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面对谢廖沙一手将苏联的经济重新拉回了正轨的现实。各加盟共和国的不满情绪却与日俱增。

    谢廖沙害怕分裂主义会影响到自己的投资,所以谢廖沙非常偏心的将项目全部集中在了俄罗斯。这却让其他加盟共和国更加不满了,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分离主义势力的抬头。谢廖沙对此也无可奈何,就像西方资本家把刚刚摆脱了苏联的那些东欧国家看作是投资禁地一样,谢廖沙同样把那些想要独立的加盟共和国看成是投资禁地。

    从目前的情况看,武装干涉和经济拉拢都无法让苏联再像过去一样了。因为武装干涉会引来国际的制裁,那样的话,苏联刚刚好转的经济就会重新滑向深渊,而经济拉拢更不可靠了,谁知道那些家伙吃了谢廖沙送上的大餐之后,会不会反手又给苏联一刀呢?

    戈尔巴乔夫和雅科夫列夫的新思维政策让苏联各民族的人都开始以本民族为出发点,而不是以苏联这个国家的出发点来考虑问题。人心散了,再想凝聚起来已经不可能了。

    就在不久之前的一次苏共政治局会议上,代表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利益的政治局委员质问着谢廖沙,为何欧亚天然气管道项目的终点在俄罗斯共和国境内的列宁格勒,而不是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境内的港口城市?对于这个问题谢廖沙当时就做出了回答。

    “因为欧亚天然气管道项目的投资的资金来源是国际债权人,而对这个项目的债务进行担保的是苏联政府。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已经自行宣布独立了,如果欧亚天然气管道想要修到上述地区,不但于法理不和,更是会引发国际债权人的质疑!”

    对于谢廖沙的上述回答,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和摩尔达维亚政府虽然气愤难当,可是却无法反驳。他们现在还没有意识到,这个世界不是那个国家都可以像瑞士一样说永久中立就永久中立的。苏联的这些加盟共和国离开了苏联的帮助,自己将经济拉回正轨根本就是痴人说梦。他们的经济水平根本就无法摆脱对大国的依赖,要么去美国请求援助,要么就倒向苏联,除此之外的第三条路就是加入东欧的统一市场组织。否则根本就没有别的出路。

    像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这些加盟共和国,现在已经彻底的耗尽了苏联人的好感,他们既想沾苏联经济好转的光,又不想被苏联领导,天底下哪有这样的好事。谢廖沙早就公开的发表过对这些国家的看法了,对于那些自决与苏联,又想回来占便宜的加盟共和国,苏联没有扶助的义务。

    谢廖沙把这些游移不定的地区当作包袱看待,现在恨不得这些地区赶紧都独立了才好,省的给他的经济建设无端的增加政治风险。可是保守的军方并不这么看,党内的一些同志们也不这么看。他们始终认为对这些加盟共和国独立的举动应该动用苏联的全部能力来进行阻止。这和谢廖沙的经济建设大局又有了不可调和的矛盾。

    谢廖沙对于军方的这种要求,并没有十分强硬的拒绝。因为他深知819就是这些人搞出来的。但是谢廖沙是不可能动用武力来解决加盟共和国的独立问题的。可是在政局不稳定的情况下,经济拉拢也不可能一定会达到预期的效果。这就让谢廖沙很为难了。

    戈尔巴乔夫的《新联盟计划》从本质上来说跟谢廖沙在东欧搞出来的统一市场及其的相似。很多地方谢廖沙都能够看到统一市场当中的影子。不过谢廖沙同样对《新联盟计划》有抵触心理。因为《新联盟计划》一旦实施,将会对高尔基集团的统一市场形成事实上的竞争关系。对于谢廖沙来说最好的结果就是苏联彻底解散,然后各各加盟共和国全部成为统一市场组织的成员国。只有这样,谢廖沙自创的东欧元才有可能在从东欧到远东这一片广大的地区流通,从而通过货币来控制沿途国家的经济。

    所以从谢廖沙的立场来说,他支持苏联的解体,但是解体之后的国家要纳入统一市场的管理,成为统一市场的成员国。谢廖沙既不支持戈尔巴乔夫提出的松散的《新联盟计划》,也不支持军方的强硬姿态,更不会对那些一心想着独立的加盟共和国进行投资。谢廖沙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让俄罗斯成为这一地区的强国,等到未来加入统一市场之后,谢廖沙可以通过操纵俄罗斯和波兰等国来让整个统一市场保持稳定。本来这一切都在谢廖沙的计划之中,可是一个不起眼的小人物巴拉尼科夫缺把谢廖沙最终脱下了水。

第二百八十二章 坦白

    “巴拉尼科夫同志,我想你应该知道,我们克格勃现在的处境不比当初了,现在上上下下有多少双眼睛都在盯着我们。如果你家中有事的话,应该向组织提出申请,就算你真的是有紧急的任务,也不应招呼都不打一声,就和组织失去了联系,你这种行为,如果在斯大林时期,是要被枪毙的……”克格勃主席克留奇科夫大将毫不客气的对巴拉尼科夫训斥道,他真的搞不懂,像巴拉尼科夫这样的老同志怎么会不顾组织的纪律,突然和克格勃组织失去联系达到一周之久。而且巴拉尼科夫还对自己这段时间的去向保持缄默。这到底是为什么?

    “主席先生,我可以信任您吗?”一直沉默不语的巴拉尼科夫突然对克留奇科夫小声的说道。

    “你这话是什么意思?难道你遇到了什么麻烦不成?”克留奇科夫好奇的问道。

    巴拉尼科夫斟酌再三,最后还是决定向克格勃主席坦白自己的秘密。虽然他知道高尔基兄弟会幕后的黑手是如此的强大,除掉他很可能会把苏联重新推向经济崩溃的深渊。可是,巴拉尼科夫的良心不允许他就这样让那些贪赃枉法的人逍遥法外。巴拉尼科夫从自己的胸口忽然掏出了几张照片,郑重的摆在了克留奇科夫主席的面前。

    “这是什么?”克留奇科夫迷惑不解地问道。

    “主席先生,这件事说来话长,您还记得安德罗波夫主席过去主导的那场反腐行动吗?”

    “记得,那又怎么样?”

    “乌兹别克弊案,包括拉希多夫在内的乌兹别克官场整个都烂透了。他们向国家隐瞒了大量的棉花产量,然后通过走私的手段出售给了国外的公司,侵吞了大量的国家资产。事发之后,几乎大半个乌兹别克官场的都被抓进去了。我记得那时候,乌兹别克只有一位排名最靠后的副书记没有牵连其中!”巴拉尼科夫向克留奇科夫认真的解释道。

    “那个案子不是已经结束了吗?怎么,难道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克留奇科夫好奇的问道。

    “主席先生,案子是结束了,相关的责任人也受到了党纪国法的处理,可是那些钱我们可是始终没有找到!那可是一笔巨款啊,保守估算也有10亿美元。可是我们翻遍了哪些贪官污吏的家里,除了搜出来大量名贵的地毯,烟酒,国外奢侈品,和黄金制品之外,最重要的现金却没有发现。难道当时所有的贪官都把钱全部挥霍了吗?”

    “那你的意思是,这背后还有人拿到了这笔钱?”克留奇科夫这下算是抓到终点了,10亿啊!谁这么大胆子贪了这么多钱,要知道这可是整个乌兹别克官场集体“劳动”的结果啊!居然还有人比他们还黑。

    “主席先生,你先别急,真相远没有这么简单!您还记得几年以前莫斯科河上有几个人的尸体被吊在上面吗?当时我们克格勃也参与调查了,结果却是一无所获。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