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物的英杰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小人物的英杰传- 第19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当然,还有一些比较小的或者比较隐秘的势力,阿不都黑力力虽然表示了担忧,但是也说不清楚具体都是谁,只是说有西域的某些国家以及来自贵霜王朝以西的某些势力。

    虽然因为老昆弥还很清醒,所以乌孙国内的斗争还处于暗潮涌动的阶段,但是出了乌孙的国土,大家就都无所顾忌了。而阿不都黑力力是其中一方里的重要人物,所以理所当然的成为了其他势力的眼中钉肉中刺。唯一不知道的是哪位会拥有如此的力量罢了。

    至于阿不都黑力力支持的是哪一位王子或者亲王,李书实并没有兴趣知道,毕竟他并没有能力也没有兴趣参与到其中。不过从对方口中得到了不少大汉之外国度的事情,李书实还是感觉很有收获,或许有朝一日自己还有可能用得上这些知识吧。

    p。s。第二更的说……



………【54。六脉神剑和一阳指(大雾)】………

    武威姑臧,这里河西走廊上的第一个大城市,也是扼守河西走廊西部通道的要塞。

    姑臧城的历史要比武威郡久远得多,因为这座城池并不是汉人的杰作,而是并不太喜欢城池的游牧民族匈奴人的功劳。最初这座城的名字叫做盖臧,同时因为匈奴人的筑城技术有限,所以这座城又被汉人戏称为“卧龙城”。

    随着以卫青和霍去病为首的汉军夺得了通向西域重要的通道河西走廊,这座城也成为了河西四郡武威郡的中的重要城镇并在东汉的时候成为了武威郡的治所。

    姑臧地处黄土、青藏、蒙新三大高原交汇地带,地势南高北低,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属典型的大陆性干旱气候,年蒸发量远超降水量,不过因为地靠谷水流域的缘故,这里的农业发展潜力并不低,对于古代人口稀少的西北而言,完全可以做到自给自足。

    不过这里汉﹑羌﹑匈奴多种民族杂居,所以农业发展并不兴旺,反而是作为东西交流的桥头堡,这里商旅众多,往来频繁,使其很快成为河西富邑。当然,相应的这里的也变得鱼龙混杂,各色人等各色人马都在此设有办事处,负责购买补给和销赃的工作。

    而贾诩的老家,就是在这样一个颇为混乱的城市之中。也正是因为有了这种混乱,才让能够一直活到现在的贾诩有着无穷无尽的锻炼他的大脑的机会。同时无数次生与死的考验也让这只本就聪慧的老狐狸变得愈发沉稳与狠辣。果然该说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么。

    贾诩所在的贾家源远流长,可以算的上出身官宦世家,可是在这个鱼龙混杂的地方,虽说对于这样的诗书之家颇为尊重,但是说到底也仅限于这姑臧城城内。除了这姑臧城,该怎么料理还是按照道上的规矩办吧。什么规矩呢?谁拳头大听谁的话。

    那么这姑臧城中谁的拳头最大呢?自然是之前李书实碰到的段家的拳头最为有力。

    段家的祖上并不比贾家差到哪里去,虽说没有贾谊那么闻名遐迩,但是其先祖段会宗曾经当过西汉的西域都护,再往前数还出过一个叫做段贞的武威太守,段家扎根于此,恐怕和这两位先祖有着不可分割的原因。所以说“三互法”的实施很有利的促进了种姓的繁衍和扩散。

    当然,到了段颎这一代,家族在朝堂上的影响力应该已经相当衰弱了,毕竟段颎刚出仕的时候竟然是一个专门管理墓园清洁的官员。虽说俸禄和刺史一样都是六百石,可惜完全是个闲散的职位,无法看得出这位老兄那一身弓马娴熟的本事。

    段颎年少时号称“习弓马、尚游侠、轻财贿”,估计看了一段时间的墓地,获得了什么墓地之中埋藏的高手的传授,如是乎开始修身养性读书识字,估计通过看出,明白了这年头想要出人头地没有人情可不行,这可是中华文明的古老传统啊。于是,一代名将外加宦官们的铁杆打手就这样在墓地里逐渐修炼成功。至于是否领悟了什么独门绝技却是不清楚了。

    段颎的辉煌事迹自不必提,反正总结起来就是仇圣的那句“杀一是为罪,屠万是为雄。屠得九百万,即为雄中雄”,段颎他之前的白起、项羽以及后来的皇甫嵩和冉闵、铁木真都堪称是这句话的最坚定的践行者。与这些杀神想必,孙立人已经算不上什么了,所以说当时侵略中国的鬼子们应该庆幸,中国的大地上还没诞生这样的杀神,否则会是什么结果还真难想象。

    不过很可惜,在战场上威风八面的段颎死了,就如同蒙恬、李广、岳飞、徐达、袁崇焕一般,死在了政治的漩涡之中,他不是历史上第一个善为将不善被将的名将,同样也不是最后一个,而且因为他的站在了宦官的队伍中,理所当然的成为了掌握着笔杆子的士人抹黑的对象。

    但是先不说窦武这个外戚的品行如何,似乎他还有个先祖叫做窦宪的家伙,功劳并不比霍去病小。霍去病死得早,所以名胜还不错,就算这样也有因为年少轻狂外加武帝纵容而胡乱杀人的经历。而且比起他舅舅卫青与士卒同甘共苦的精神,这位显然就是一贵族子弟。等到了没有战事或者一时得闲的时候,他是否会捅出什么更大的篓子真的无法知晓。

    更不用说还有一个叫做王莽的外戚,无论是品行操守还是能力都远胜于窦武,可是结果呢?就因为一场为了稳固西汉政权的改革结果惹得天怒人怨,最后气得干脆独立,可惜无论是群众基础还是士族基础都差得要命,同样被钉在了封建王朝的耻辱柱上了。

    宦官阵营固然奇臭无比,但是外戚和世家门阀就好到哪里去了么?还是说声彼此彼此吧。

    如果你觉得段颎这个当朝太尉已经可以算的上段氏最辉煌的一笔的话,那列位看官可就错过了一出精彩的好戏,虽然现在是东汉末期,距离那出好戏的开幕还早得很呐。

    这出让人瞠目结舌的好戏不是在西北,而是在祖国的大西南,对,就是云南大理的那个段氏。

    与刘备拐了一个C型大弯从华北北部一直漂移到了祖国的西南边陲相比,段氏这种直上直下的感觉当然少了几分惊险和刺激,但是显然发展的更加平稳,稳的称帝时间远超刘备。

    武威段氏第一个进入西南边陲的人是魏末的段延。这个魏是曹操建立的那个还是北朝的那一串个人更倾向于后者,因为史书经常喜欢在这之后加上数传北周之段永,再数传唐之段俭魏,中间没有晋朝啥事。毕竟那不是隋朝那个总共才七十多年的王朝,而是好几百年的历史。

    然后,段家的后代段思平在云南称帝,号称“大理”,再之后就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段正明与枯荣禅师不得不说的故事;段正淳那极其糟糕的水晶宫化身为爱的战士的故事;段正严与神仙姐姐和不知道有没有十二个的妹妹公主的完美结局却被那只右手将幻想杀得片甲不留的故事;段智兴与其王妃和某名门大派弟子之间狗血的八点档的故事。

    当然,虽然大理段氏奉段颎为先祖,故称自己是共叔段的后裔,但是是否真的是其后裔这完全不可考,毕竟找个比较出名的祖宗是世界各个家族都喜欢做的事情,大理段氏的先祖出于武威,以段颎这个名人作为先祖已经算是非常靠谱的了。

    毕竟段氏从段贞和段会宗传到现在,本身就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庞大的体系,如果再算上仰慕段颎而从为段家服役的部曲以段氏之姓作为赏赐(就好像李克用这个沙陀族的将领被唐王朝赐姓一样,是对其功劳的表章),自然也就成为了段氏一族的族人,而这些人的后裔就更有了仰慕段颎的理由,故而称自己为段颎的后裔也可是可以理解的。

    至于大理段氏到底是胡人还是汉人,这就更难说清楚了,毕竟北朝统治北方多年,当地的汉人与胡人通婚的例子数不胜数,风俗互相之间有了渗透也很正常。更别说武威这地方本来就是一个胡汉混杂区,汉人出现胡化的特征实在是太正常不过了。

    当然,以上的内容仅仅是李书实自己无聊的脑补,他绝对不会承认自己当初曾经也对神仙姐姐保有着相当的好感,尤其是饰演这个角色的女演员似乎都很让人留口水。

    不过他的这种想法理所当然的遭受到了领悟了第六感的苏小萝莉的镇压,不过好在李书实早有准备,说起来这还是那些由李书实等人护送的商人给他提供的情报呢。

    李书实准备的东西是什么呢?就是美味好吃的葡萄和葡萄酿制的葡萄酒。

    武威的葡萄、张掖的白柰、酒泉的赤柰,这都是河西最为出名的特产,是作为贡品的存在。

    啥?你不知道后两种东西是什么?好吧,后两种东西其实我们现在绝对耳熟能详,只不过和他们的祖宗相比,现在的那些子孙们被改良的实在是让他们的祖先不敢相认了。

    这东西后来被称为林檎,虽然后来有变换成为了我们现在耳熟能详的名字,但是在日本却依然保留着这个词汇,当然,意思也没变。至于现代中国人对其的称呼,那就是——苹果。

    苹果的种类有数十种,来源分布也颇为广泛。但是若是说道西北的苹果尤其是汉代被称为白柰和赤柰的苹果,那就绝对是来自新疆与西亚的舶来品。

    当然,比起现代那些个大皮薄,汁多味美的苹果,他们的祖宗显然没那么优秀的基因,不但保存时间短,而且水分含量也少,甚至都可以用来当做药材使用。估计能够被古代中医们评定一个味甘都已经是相当中肯了,哪像现在的苹果,糖尿病人都需要远离之。

    不过那是物资极大丰富的现代社会,在古代这地方,你能够吃点不一样的东西已经非常非常的不错了,尤其是在炎炎夏日,拿玄武宝玉冰镇一下的话那滋味,还是很舒爽滴。

    至于武威的特产葡萄,那更是现在汉代的极品。历史上某个文采斐然的魏国皇帝甚至专门为武威的葡萄下了一道诏书,专门为其做广告,称其“凉州葡萄味长汁多。是解酒佳品,他方这果宁有匹之者。”这可比什么筋肉人州长的推广有效的多也靠谱的多。

    好吧,说到这里李书实已经被苏小萝莉那优雅的剥葡萄,诱人的吃葡萄动作完全吸引住了,果然美女配美食的杀伤力远远超过双倍么。

    “喂喂,你们这些家伙,那是我准备拿回去做实验用的酒,不要都给我喝了啊。”

    果然,今天也是开心快乐的一天啊(喝酒ing)。

    p。s。昨天洗澡着凉,结果今天头疼脑热眼发花,唉,动力全失。

    再p。s。白柰貌似也是一种药材,但是考虑到《曹植谢赐白柰表》来看,咱还是更倾向于其是苹果的祖宗。当然,这是咱的猜测而已,如果让方家贻笑,还请高抬贵手。



………【55。崩坏的战局】………

    将商队送到姑臧之后,李书实就与商队们分道扬镳。虽然商队们都有些不舍,毕竟李书实的部队实力强悍,要价还不高,更重要的是对方的侦察能力非常出众,并成功的让商队躲过一劫。只不过因为之前就有过约定,所以虽然不舍,但也算是友好分手,彼此间留了个好印象。

    至于李书实的部队,因为段家的存在,所以他们这样显眼的势力来到这姑臧城自然要去拜拜码头,好在当年李彦与段颎有些交情,李书实倒也不担心没有什么说话的门路。

    不过显然他的情报收集工作没有做好,当他打算到段府递上自己的名刺的时候,却被告知段煨头天晚上刚刚离开姑臧城,至于到了哪里,似乎事关机密门房的口风非常紧。

    “段煨不但离开的非常匆忙,而且行动颇为隐秘,这显然不正常,只是这姑臧的酒肆集市上去没有任何不安定的表现,显然那个让段煨不得不隐秘离开的消息不是被人刻意封锁了就是使用了什么特殊的手段迅速传递到了段煨的手上,所以能让他在消息扩散前展开行动。”

    曹性现在已经快被李书实锻炼成一个情报头子了,只要李书实给予一个大概的情报范围,这位老兄就能摸索整理出相关的情报来。虽说在情报梳理和情报推断上比不上那些谋士敏锐,但是因为其在情报搜集上过人的直觉,李书实倒是觉得以后让他改做隐秘战线人员也不错。

    为什么现代参谋制度能够达到“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的效能呢?其原因就在于情报的多样化和细致化,从而能够让任何人都能根据情报制定出相应的作战计划,然后经过兵棋推演,从而达到查缺补漏的效果。情报越细致,出现意料外情况的可能也越小。

    当然,这些都是建立在情报准确的基础上,如果按照敌方散步的假情报进行作战的话,估计除了龙傲天这种无视地形无视敌我双方实力差距无视一切战争常识的家伙才能获胜吧。

    可是在这个第一缺乏有效地通信手段第二也缺乏有效地情报搜集手段的时代,胜利很多时候依靠的就是军师们天才的大脑。因为情报不够周全和详细,那么显然有的人天生就能够从为数不多的情报中梳理出其中隐藏的讯息,而后加以利用。

    当然,那些人都是天才。还有一批人则是通过后天的努力的学习和不断地积累来达到前者的水平,而这些也那些宿将值钱的缘故,毕竟学习和积累都是需要时间的。就好像现在的曹性和远在西河的吕布一样。虽说很多人都比吕布聪明,但是因为吕布的战场经验非常丰富,所以一般的小花招小计策是无法对他起到多大作用的。不过毕竟基础太差,复杂一点的大型谋略或者有针对性的计策他依然防不胜防。至于曹性,这不正被李书实改造进行中么。

    其实段煨离开姑臧城的消息并没有保密多久就已经在姑臧城传开了,不过似乎段家多次打击某些狡猾的盗匪都是采取这种突然离去突然袭击的方式,所以姑臧城中的大多数人对于这种现象都已经习以为常,而觉得惊异的大部分都是像李书实一伙这样的外乡人。

    李书实很希望这确实不过是段家一次习以为常的剿匪行动,毕竟他虽说抽身远离了汉阳,但是依然对于那里的战事颇为忧心。要知道如果是一场小败的话,那么顶多是将汉军追击的势头挡住,而后双方重新进入拉锯,这对于已经将战线推进到了汉阳与金城、陇西交界地区的汉军而言并非不能接受的结局。反正羌人士气得不到提振,僵持的时间长了自然就会退走。

    可是如果被人抄了后路引起一场大败呢?面对有了新的生力军的羌人的反扑,李书实就应该考虑自己是不是能够从三辅经潼关舒舒服服的回到自己的老巢了。

    等待的时间是令人焦急的,但是没有确切的消息前,他们并不敢轻易离开姑臧,因为南归的那段近乎于无人区的地方实在是太容易闭塞消息了,李书实害怕等到他们离开无人区之后将要面对的就是突袭至面前的羌族军队,那样就实在是太危险了。

    而直到两天后各种各样真真假假的消息才开始在姑臧城中流传,而带来这些真真假假消息的就是那些最为勇敢的人——当认为可以获得足够利益时的商人,虽说他们在传播这些消息的时候仿佛身临其境一般手舞足蹈,两腿打颤,吐沫星子横飞四溅。

    这些明显有经过人为加工痕迹的消息显然不可尽信,但是却又不可不信,毕竟除非有专门的人员在背后组织,否则如此大规模的信息都指向同一个方向,显然空穴来风必有其因。

    不是没人怀疑过三人成虎的可能,可是信息的内容基本上断绝了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