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上面两段资料对额参的称呼不同,只是因为清朝在前几朝的称呼不同所造成的,所指的爵位是同一个。
综上所述,额参早在太宗皇太极时便已经“受爵”了,所以不可能是“包衣”,“爵位”是什么?清朝的爵位分给异性爵位者多为立有战功的,额参明显属于是立有战功而受爵的,“爵”是什么?爵是封建王朝的贵族阶级,“包衣”是什么?包衣是满清封建王朝的奴隶阶级。“爵”不可能是“包衣”,所以即使在额伯根时乌雅氏一家仍是包衣的话,那在额参时已经肯定不是包衣了,仅额参享有的爵位,便已经可以肯定在德妃入宫时,其族肯定不在包衣内。
根据乾隆时明确的品阶制度,额参的一等男爵相当于正二品的官职。
2)可能会有人说,额参的爵位会不会是雍正补封的,从这两段史料来看,可能性基本为零,两段文字中都有这样的字样【⑤将额布根、额参、魏武俱追封为一等公。】这个是雍正补封的,他并没有做任何的掩饰,而且他也没有给额布根和魏武身上去套任何的爵位,如果做假,那何不在额布根和魏武身上一同做假呢?特别第一代额布根,在他的身上除了追封的一等公外无任何的职位和爵位,所以额参的爵位是真实存在的,额参【④历事三朝】,从皇太极算起,三朝为皇太极、顺治、康熙,所以康熙时,三番之战,额参家是典型的武将之家,额参其子魏武为护军参领,为安抚武将,纳武将之女入宫的可能性相当大,而且根据生子晋封的时间推测,德妃应该是三蕃其间入宫的,所以德妃应该是以秀女身份入宫的。
正说之六:德妃出身之迷(4)
最后,再补充一个证明德妃祖上为包衣的资料,我曾看到一个资料,是有人来论证德妃包衣出身的证据的,这个证据源于《八旗通志初集》旗分志里,关于镶蓝旗包衣第二参领下属的佐领中的一段资料,原文如下:
第一段见旗分志九“正蓝旗满洲佐领”:“第一佐领,系以颜德,达尔布二佐领合并为一佐领,始以包衣参领阿尔法管理,阿尔法故,以私仪长保佐管理。
第二段见旗分志四“正黄旗满州佐领”:“第十四佐领,系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七日(玥彤注:康熙过世后第四天),奉旨将镶蓝旗包衣佐领内太后之亲族及阿萨纳佐领内太后之亲族,合编一佐领,以一等公散秩大臣舅舅伯起管理。”
由这两段确实可以看出,特别是在第二段,明确标明“镶蓝旗包衣佐领”为内太后之亲族,有人认为这里是雍正证据销毁不清露了马脚,不过,在我看来这应该是雍正并无刻意隐瞒之心,帝王有心隐瞒,修书的大臣们会如此不小心吗?事实上也没必要隐瞒,因为亲族在包衣,不代表德妃就在包衣,这并不影响雍正的家族形象,抬旗籍也是光明正大的抬。说下这个亲族是哪一支,在本文最前面有简单介绍过德妃的家谱,德妃的曾祖父额柏根有一兄弟叫萨穆哈,在《满洲八旗通谱》上有他的详细介绍,我不打原文了,只简述一下,萨穆哈的曾孙正好有一个叫“延德”的,显然,与上面两段抬籍中的“颜德”是同一人,而萨穆哈的亲属后代还有很多。此外额伯根也有三个儿子,除了额参外,还有两个孩子赫勒和柏赫,其下也有子孙。
清朝一般的抬籍制度,是抬“支”,不是抬“族”,这从佟家就可看出。佟国纲在康熙二十年时请旨改入满州,康熙下旨:许以本支改入满州。所以这也就是为什么佟国纲和佟国维是满州镶黄旗,而其父佟图赖和其祖父佟养正在历史资料上则仍然是汉军镶黄旗,而其叔祖即佟养正的弟弟佟养性则是汉军正蓝旗,所以是“改支”,不是“改族”。由此可以推断,额参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自己这一支抬到了八旗内,但这不代表其亲属也可以抬旗,当然最后由于雍正即位的原因,那就另当别论了。
要说雍正真有改过史料的话,那有可能只是改了额参抬籍这一事而已吧。
好了,史料罗列分析的步骤全都完了,不知道玥彤说是否清楚,最后将所有观点总结起来,让玥彤还原一下德妃的身世故事。
正说之六:德妃出身之迷(5)
当年德妃的曾祖额伯根和额伯根的弟弟萨穆哈在满清国初时归顺了努尔哈赤,萨穆哈被分在了镶蓝旗包衣,而额伯根则可能分在了正黄旗包衣(根据佟养正和佟养性分不同旗,这样的分法是有可能的。)
额伯根生了长子额参,在额参长大后,入宫当差,这额参相当有本事,又很会来事儿,一步步爬到了包衣大的位置,担任过膳房总管。
崇德元年皇太极要出宫和明朝决战,这额参便随行了,这额参天资聪颖,箭法不错,偶遇朝鲜有人给明朝送信的信使,便将其射死,这让皇太极非常满意,很是欣赏,并将这朝鲜人所骑的马赏赐给了他。
后来他随着超品公扬古利(说明一下这扬古利家族为大清的功勋家族,地位相当了得。)一同领兵前进,大胜朝鲜,可就在这时,有一个朝鲜小兵藏在石头尖,悄悄地以鸟枪射死了扬古利,皇太极非常悲伤,这时佟图赖看到山上有一个人越山而逃,便指着说道,“那山上向东而去的人,一定是杀死扬古利的的人。”
机灵的额参把握住了机会,主动请缨,皇太极允之,让他去追,他一路追去,第二天回到大营,将那朝鲜兵的首级献给了皇太极,皇太极很高兴,估计佟图赖随军,可能和额参也有了一些小小的交集吧,为佟家与乌雅家的亲近关系有了点历史渊源。(小注:佟家和乌雅家有可能早有联系,佟家是支持雍正的,当然这里也有孝懿抚养雍正的因素。)
皇太极很高兴便让睿亲王多尔衮去商议以何功来给额参记功,多尔衮等人商议后说,这个额参吧,只去了一夜就回来了,这功劳与那些拔取敌旗,斩杀敌将的人实在无法相比。额参知道有失定会有得啊,于是忙上前向皇太极禀道:“睿亲王所言即是,我做的事太微不足道了,英明的皇上您要是给了我恩典,我也不敢承受啊。”皇太极一看,嗯,这小子不错,不贪功,也不争功,好,虽然没有赏赐额参,但对他却留下了极好的影响。
崇德三年,这额参又获得了随睿亲王多尔衮出去和明朝打仗的机会,功济南府、大同等处立了不少功。当时清军还未入关嘛,所有为清军卖命的人都要赏,再加上皇太极以前对他印象就好,于是抬旗,这样的人才怎么能在包衣里呢,准其将额参这一支抬旗到正黄旗并授予了额参牛录章京的“爵位”,在顺治或康熙时期呢又追封为一等阿思哈尼番(男爵)兼佐领。
额参算是正式洗白了,并且成为了满清的贵族,当然它的堂兄堂弟表兄表弟们还在包衣旗内。额参的长子为魏武,也谋得了个护军参领当,这魏武身了个女儿,就是德妃,三蕃之乱,选秀之春,秀女之身,武将之女,因而入宫,康熙十八年晋得嫔位,康熙二十年晋得妃位。
德妃的身世算是完整的阐述了一遍,至于德妃在玄烨心里是个什么地位,这次暂时只谈出身,其余日后再表!
****************************************************************
德妃因为是雍正帝的老妈,所以研究她的人特别多,以前常有人佐证德妃的包衣出身,玥彤这篇文章,是将别人证明德妃包衣宫女入宫的身份都进行了驳斥,这篇文章整整写了将近两个星期,其间更是有熬了一个通宵(看资料看入迷了,晕……),第二天一早还上班,感觉自己都成仙了……不管怎么说,总算将它写完了,也算做到有理有据了,不知道大家看的是否明白,也不知道我要表达的东西说的是否清楚,如果读者朋友们有什么疑问欢迎入群和玥彤探讨。
呵呵呵,所以嘛,荣妃是宫女,德妃是秀女~~最后同居妃位,呵~
正说之七:慧妃的身世之迷
慧妃,注意是“慧”不是“惠”,这里一字的区别,但却是实实在在两个人,慧妃应该算是一个悲情的女子,他是康熙最早死掉的后妃,下面还是先简单介绍一下她的身世吧。
就像小说里写的那样的,慧妃的身世是非常清晰的。
《清宗室四谱》中载:“慧妃博尔济锦氏,科尔沁三等台吉阿郁锡之女待年宫中,康熙九年庚戌四月十二日卒寻追封为慧妃。”
这段信息说明三点:①其父为科尔泌三等台吉阿郁锡②待年宫中③死后追封为妃
现在就来说说这阿郁锡是何人,故事要从达尔罕王旗始祖纳穆塞说起,这纳穆塞是成吉思汗仲弟哈萨尔大王的第十七世孙,是蒙古的黄金家族博尔济吉特氏,他有三个儿子,分别为莽古斯、明安、孔果尔。努尔哈赤在收复蒙古的战争中,与莽古斯等人多次发生冲突,1593年,莽古斯、明安等人连同几个女真部落的联军进攻努尔哈赤,史称“九部联军伐满州”,在这场战争中,努尔哈赤以计取胜,以少胜多,莽古斯等人被俘。然而努尔哈赤在胜利面前仍以收抚为主,将莽古斯等人锦衣放还,双方开始了和平交往,并开始了满蒙联姻的政策,1612年努尔哈赤娶了明安的女儿为庶妃,1615年努尔哈赤又娶了孔果尔的女儿即后来的寿康妃,在1614年努尔哈赤又让他的儿子皇太极娶了莽古斯的女儿,即哲哲,哲哲1614年入宫,1627年,皇太极即位,封哲哲为大福晋,1636年皇太极立国号清,并称帝,正式册封五宫后妃,哲哲被封为清宁宫皇后,居中宫,她也是清朝的第一任皇后。
而莽古斯除了有一女儿哲哲外,还有一儿子名叫斋桑,1625年斋桑将小女儿布木布泰嫁给了皇太极,她便是历史上著名的孝庄文皇后,也即本小说里的太皇太后。1636年斋桑又将孝庄的姐姐海兰珠即后来的宸妃也嫁给了皇太极,斋桑的长子为科尔沁和硕卓哩克图亲王乌克善,1651年乌克善将女儿嫁给了顺治,被封为皇后,后被废为静妃,1654年斋桑次子察罕的儿子、科尔沁镇国公绰尔济将两个女儿都嫁给了顺治,姐姐被封为皇后即孝惠章皇后(本小说中的太后),妹妹被封为淑惠妃,斋桑三子满珠习礼袭扎萨克达尔汗亲王,其长子为和塔。
而孔果尔这支,孔果尔的儿子叫额德,额德的儿子便是慧妃的父亲阿郁锡了。
所以慧妃与孝庄、孝惠章皇后等皆是姑表亲,从辈份上讲,慧妃只比孝庄晚一辈,而且还是孝章皇及本文太后的长辈,更是康熙的长辈。
在这支系里还涉及到一个康熙后宫里的人物,即康熙的宣妃,她入康熙的后宫时间较晚,应该是于康熙五十七年才入宫封妃的,这里一起说一下,前面说了斋桑的三子满珠习礼的长子和塔袭其爵,这宣妃就是和塔的女儿,这宣妃比慧妃晚一辈,与孝章慧皇后同辈。如果从康熙这一支上来看,康熙与宣妃应该算是同辈的。
另外简单说明一下,清初科尔沁蒙古归附大清后,对科尔沁进行了分旗,纳穆赛是左翼首领,后将科尔沁左翼(简称科左)分了三旗分别由三子各掌一旗,莽古斯掌左翼中旗,孔果尔掌左翼前旗,明安掌左翼后旗。
综上所述,慧妃的入宫是发生在玄烨身上的第一次的满蒙联姻,也可以想象应该是孝庄一手操办的,而慧妃是死于康熙九年,在玄烨17岁时死的,慧妃还未有任何册封时便死掉了,由于她的身份特殊,所以死后追封为妃,而对于这个待年宫中,其实在玥彤看来,只能说明还未被册封,但是有被选中,未必就一定是住在宫里面的,清朝有翻牌制度,秀女被翻了牌后便不得婚嫁,等后指婚,所以也有可能是长在宫外的,因此玥彤推测也有可能是很小的时候便被孝庄选中,待年龄到后接入宫中,而且还没来得及晋封,有可能是因为她没有在宫里的原因。
总之呢,根据这些可寻的历史线索,玥彤在本书的“番外一”中,为慧妃编写了一个属于她的故事……
******************************************************
清朝开国四帝与科尔沁左翼首领纳穆塞一族的姻亲关系比较复杂,也不知道读者们是否有看明白,玥彤已将此复杂的关系做成了图谱形式,由于这里不能发图,所以上传于博客了,对历史有兴趣的朋友们可以去看一下。
正说系列里第一部暂时写到这儿;更多等第二部完结后继续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