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有了这四知,人们才更加应该心存敬畏。
可以说,杨震的义正严词,的确做到了无愧于天地。而这一切,都来自于他对清廉美德的一份敬畏之心!
杨震的清廉,在中国历史上是有名的。
据说,杨震后来做到了太尉这样的高官。然而,他依旧将自己应得俸禄之外的任何收入,都交给了国家。
不仅如此,杨震还严格要求自己的子孙,一定要清正廉明。
在他看来,做官就应该“节衣缩食,省吃简用”,体现在生活上就是粗茶淡饭、轻车简从。
杨震的清廉,让他身边的一些人都看不下去。于是,有人就劝他说:
“您都做了这么大官了,何必还过得这么清苦,您应该在当地购置一些自己的产业了,您自己不用,也该给后人留一些吧!”
可是,杨震却回答说:
“我让子孙们都被他人赞誉为清正廉明官员的后代,这样的遗产,难道还不够丰厚吗?”
正是靠着这份对清廉的敬畏之心,杨震和他的子孙,一连四代都做到了当时最高级别的太尉官职。
杨氏一族,不仅成为了东汉最显赫的家族之一,还成为了古代清官的典范!
杨震对清廉的心存敬畏,清代思想家吕坤曾这样评价道:
“‘暮夜无知’,此四字百恶之总根也。大奸大盗,皆自无知之念充之。”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天下所有的大奸大恶,其实都是从“夜深人静反正没人知道”开始产生的。
我们曾说,这就是一种侥幸心理,以为自己可以逃得过法律和道德的惩罚。这些人又哪里知道,自欺欺人最终害的只是自己。
只有心中常存一份敬畏,人生才能达到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人活着才更有意义。只有心中常存一份敬畏,一个人才能真正做到诚信,永远受人尊敬。
4。诚信,必须言行合一
《中庸》的诚信,是必须言行合一的,也就是说嘴上说的和实际做的,必须是一致的。不然的话,诚信是无法建立起来的。
关于诚信应该言行合一的故事,历史上有很多。
我们先来看看曾子杀猪的故事。
曾子,就是前面我们曾经讲到过的孔子的高徒,他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是孔门七十二贤之一。
曾子不仅有孝心,而且博学多才,更加注重德行的修养。
这一点,尤其体现在他对言行合一的重视上。
一天,曾子的妻子要去街上办事,他们的孩子也想跟着去玩。
妻子觉得带孩子去麻烦,于是就对孩子说:“你在家玩好吗?等妈妈回来,就把家里的猪杀了,煮肉给你吃!”
孩子听后很高兴,就不再吵着要上街了。
很显然,曾子的妻子说这话,是哄孩子的。话一说完,她就忘得一干二净了。
谁知,当她从街上回来时,却发现曾子真的杀了家里的一头猪。
看到这个场景,妻子很生气地说:“我是为了让孩子不跟着我去上街,才故意说要把猪杀了烧肉给他吃的,你怎么真给杀了?”
曾子答道:
“我们不能欺骗孩子。
孩子年纪小,还不懂事,什么都会向别人学,尤其是会学习父母为人处世的方式。
如果你今天骗了孩子,明天孩子也会学着骗你,甚至去骗别人。
你今天言行不一,以后孩子也就会不再信任你,同样言行不一,这是多大的危害啊!”
正像曾子说的那样,言行不一,会带来很大的危害,这一点从下面这个故事就可以看出。
有个商人过河时,船突然沉了。他不会游泳,只能大声呼救。
这时,一个渔夫听见呼救声赶了过来。
商人急忙喊道:“我有的是钱,你要是救了我,就给你一百两金子。”
可是,渔夫把商人救上来后,就不认账了。
作为酬谢,他给了渔夫十两金子。
渔夫自然不高兴,认为他言行不一,出尔反尔。
富翁讥讽道:“你一个渔夫,一辈子都挣不到这么多钱,还不满足?”
渔夫只得无奈地走了。
可是,没过多久,倒霉的富翁又在乘船时翻船了。
本来,有人想要救他。
可是,上次那个渔夫正好路过那里,就说:“他根本不值得救,因为他言而无信!”
结果,商人就被淹死了。
由此可以想见,一个人若不诚信,言行不一,便会失去别人对他的信任。这时,一旦他身处困境,就不会有人愿意帮助他了。
这一点,同样体现在了周幽王烽火戏诸侯这件事情之中。
据说,周幽王有个爱妃叫褒姒。褒姒长得很美丽,却始终不爱笑。
为了博得美人的一笑,周幽王于是下令把都城附近的所有烽火台都点燃。
没过多久,各地的诸侯看见王宫发出了求救的烽火信号,都带着军队前来救援。
可是,这些诸侯赶来后,看到的只是周幽王拥着褒姒,站在城楼上哈哈大笑。
这时,他们才明白,自己被骗了,只好无可奈何地离去。
五年之后,野蛮的太戎部落大举进攻周德都城。
周幽王再次点燃了烽火。可是,这一次,没有一个诸侯赶来支援了,因为大家都不愿再上第二次当。
最终,周幽王和褒姒都成了太戎部落的俘虏。
一个人言行不一,失信于人,会招来祸事。与之相反,倘若我们做到了言行合一,获得了他人的信任,做起事来则会事半功倍!
战国时期,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始变法。
当时,秦国国力很弱,老百姓对于国家没有多少信任。
为了重新树立威信,为后面的改革扫清道路,商鞅下令,在都城的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且当着百姓的面许诺,只要有人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去,就赏金十两。
一开始,围观的人倒是很多,就是都不相信干这么点事情,也能获得如此高的赏赐。
因此,一时之间没人愿意去试一试。
见到这个情况,商鞅将赏金提高到了五十两。
果然,这一下有人出来将木头扛到了北门。而商鞅则立即赏给了他五十两金子。
就这样,商鞅的言行合一在百姓心中树起了威信,商鞅接下来的变法也就变得十分顺利了。
从上面这些故事可以看出,一个人言行合一,即便暂时有所损失,也能得道多助,获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txt小说上传分享
5。推心置腹,开诚布公
《中庸》的诚信,除了每个人自身应该言行合一之外,还应该要对他人予以信任。
这就是所谓的“推心置腹,开诚布公”。
实际上,“推心置腹,开诚布公”表面上看来是信任他人。其实,这样做,最终会让自己赢得他人的信任。
关于这一点,我们不妨去看一看一些历史典故,就可以明白了。
西汉末年,王莽篡位,夺取政权。
为了反抗王莽,天下豪杰并起。
公元23年,刘玄率众起义,被拥立为天子。而刘秀,则任偏将军。
在后来的起义斗争中,刘秀战功显赫,被刘玄封为了“萧王”。
公元24年的秋天,刘秀率部攻打另一支起义军,获得了胜利。
战斗结束后,刘秀将投降的敌军将领全部封为了列侯。
然而,这些投降将领依旧很不放心,他们担心刘秀是不是真心要封赏他们。
很快,刘秀就知道了他们的心理。
为了真正收服降将,刘秀下令,让这些将领们仍然回到原来的部队去,统领自己的兵马。
不仅如此,在这样做了之后,刘秀还只带了几名随从,去巡行这些部队,丝毫没有敌视和戒备的感觉。
这样一来,将领们对刘秀可以说是心服口服了,他们都极为信任刘秀,纷纷说:
“萧王推已之红心,置他人之腹中,我们还有什么好担心的?难道还不为他打天下出力吗?”
这句话,就是“推心置腹”成语的来源,以喻在待人接物上真心信任他人的意思。
后来,唐玄宗时期的宰相张九龄,将这句成语扩充成了“推心置腹,开诚布公”,认为一个人倘若能真诚待人,毫无机心,就一定能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
关于这一点,明代刘伯温写作的《郁离子》,曾用了这样一段话来解释:
“善疑人者,人亦疑之;善防人者,人亦防之。善疑人者,必不足于信;善防人者,必不足于智。知人之疑己而弗舍者,必其所存也;知人防己而避者,必有其所倚也。”
意思是,怀疑和防范他人,他人也会怀疑和防范自己。这样的人,是不足以信任的,也是没有智慧的。
知道他人怀疑自己,却不肯舍弃他人,这种人肯定有他存在的必要;知道他人防范自己却不躲避,这种人肯定有他可信赖之处。
换句话说,刘伯温的意思,其实就是疑人不用,一旦用人,就要十分信任,千万不要怀疑。
在这一点上,做得最好的,是汉昭帝和唐宪宗。 汉昭帝时,司马大将军霍光遭到了燕王刘旦和重臣上官桀的排挤和忌恨。
一次,两人向汉昭帝写了一封密信告状,说霍光在外出赴任的时候,他手下的军官们都用臣下朝拜天子的礼仪来恭送他。
因此,两人就断定,霍光有不轨之心,在有了兵权之后,他肯定会有所图谋。
这封信很快就送到了汉昭帝手中。可是,时间过了很久了,汉昭帝也没有过问这件事情,好像就当没有一样。
后来,回到京城的霍光听说了这事。因此,他一直都不敢来拜见汉昭帝。
汉昭帝知道后,赶紧召见了霍光,对他说:
“将军请放心,我知道那封信的内容是假的,我不会怪罪于你。
将军调动军队还不到十天时间,而燕王住得离京城那么远,他怎么会知道呢?”
听完汉昭帝的话,霍光十分感动,从此就更加忠心了。
唐宪宗时,吴元济率部造反。大将李塑奉命,征讨叛军。
他智勇双全,很快就攻破了叛军的堡垒,虽然让吴元济逃掉了,却成功抓获了叛军的一名重要将领李祜。
按照当时的律法,李祜作为叛军将领,肯定要被杀头。
可是,李塑却认为李祜是一员猛将,杀了可惜。于是,他就向唐宪宗求情,赦免了李祜。
李塑不仅救了李祜性命,还像兄弟一样对待他。
据史料记载,李塑经常拿自己的衣服给李祜穿,亲自送饭给李祜吃,甚至还和李祜同住一个营帐,时间长达半年多。
这种为人处世的方式,真可以说是推心置腹,肝胆相照。
李塑的信任感动了李祜,他决定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报答李塑的恩情和信任。
后来,李祜主动向李塑请求,让自己带领部队去活捉吴元济。
当时,李塑的很多手下都认为他不能答应这个请求,因为李祜的妻儿还留在叛军那里。
然而,李塑却力排众议,一点也不怀疑李祜。
最终,李祜带领军队,在一天深夜里,冒着寒风和大雪,行军一百六十里,生擒了吴元济,立下了大功。
。。
6。诚信,需要一份坚持
《中庸》所提倡的诚信,有些时候的确是很难做到的,因为它尽管从长远看来是有益的,但是它需要我们暂时付出,甚至还会损害自己的利益。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中庸》才认为,诚信是需要一份坚持的。
在非洲的一个国家级风景游览区,一天,来了好几位日本的摄影师。
他们走得口渴难耐,一时间又找不到水,于是就让一个土著小男孩,去给他们买啤酒。
在给了小孩钱之后,这个小男孩就飞奔着跑了。
最开始,日本摄影师还耐心地等着。
可是,慢慢地,太阳都快要落山了,小男孩还没有回来。
于是,摄影师们开始议论起来。有的人认为,这小男孩八成是把钱给骗走了。可是,有的人却认为不可能,一定是出了什么事情给耽误了。
就这样,三天时间过去了,摄影师们晚上住在一家酒店里,白天出去摄影,都快忘了这件事情了。
就在第三天的夜里,那个土著小男孩却来到了摄影师们住的酒店。
原来,小男孩买到了四瓶啤酒。
可是,当他翻山回来时,却摔坏了三瓶。
无奈之下,他只好回家问家人要了钱,然后又去买啤酒。
可是,十分不幸,当他拿着新买的啤酒往回走时,又给摔坏了两瓶。
这下,小男孩没办法了,只好拿着两瓶啤酒和一些玻璃碎片,来向摄影师们交差。
看到这一幕,摄影师们都为小男孩的诚信和坚持所感动。而那些曾经怀疑他的摄影师,则羞愧地低下了头。
从此以后,这个风景区的游客就越来越多起来。
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正是小男孩的坚持,才最终赢得了摄影师的信任。
在纽约的河边公园里,坐落着美国第十八届总统格兰特将军的陵墓。
让人觉得惊讶的是,就在这位伟人的墓地后方,一块碧绿的草地中央还有一座不知名的小男孩的陵墓。
尽管这座墓又小又普通,就跟绝大多数美国人的陵墓一样,可是就在它的墓碑和旁边立着的一块木牌上,却记载了一个感人的诚信故事:
这个故事发生在两百多年前,当时是1797年。
也就在这一年,这个小男孩刚刚才满五岁。
十分不幸,他从这块草地后方的悬崖上,坠落身亡了。
小男孩的父亲十分伤心,为了纪念儿子,就将他葬在了这块草地上,为儿子修建了这个小小的陵墓。
过了几年之后,小男孩的父亲因为经济上的原因,不得不将这片属于他的草地卖掉。
不过,由于这块草地上有儿子的陵墓,因此父亲对前来买地的人提出了一个奇特的要求:无论以后谁拥有了这块土地,就必须把这个陵墓当做草地的一部分,不可以随意破坏。
父亲为了这个要求能得到满足,还把它写进了卖地契约里。换句话说,谁要是想买这块地,就必须答应这个要求。
就这样,小男孩的陵墓得以保存了下来。
一百年的时间过去了。在这一百年里,这片草地不知道被卖过多少次,也不知道换过多少主人,早已没有人记得那个小男孩的名字,可是他的陵墓却依旧保存完好。
时间到了1897年,这片草地被美国政府征用了,用来作为格兰特将军的陵园。
美国政府跟美国人一样,依旧完好无损地保留了小男孩的陵墓。因此,这个不知名的小男孩,就有幸在地下与伟大的格兰特将军做了邻居。
光阴似箭,又一个一百年过去了。1997年,时任纽约市市长的朱利安尼,来这里举行纪念格兰特将军陵墓建立一百周年。
这一年,恰好是那个小男孩去世两百年的日子。
朱利安尼市长亲自撰写了这个感人的诚信故事,并把它刻在一块木牌上,立在了小男孩的墓前。
这个坚持诚信的故事,从此成为了纽约人的美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