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悟管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禅悟管理- 第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有一句谚语:天上的苍鹰,不如手中的麻雀。苍鹰翱翔于天空之中,可能落到你手中成为一顿美餐;麻雀握在你手中,食之不足以果腹。但是,苍鹰是我们控制之外的或有资产,可能得到也可能得不到,而麻雀是在掌握之中的实有资产,虽然不足以果腹,但可以维持你的生命。企业经营要扎扎实实,尽量减少不确定性,放弃华而不实的赊销,把握实实在在的利润,这样才能把经营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规避“断炊”造成的生存隐患。   

  春的播种缘于秋的企盼。着眼于未来,谋划于现在——用逆推法制订计划是一个值得推广的经验。   

  ——作者         

◇BOOK。◇欢◇迎访◇问◇  

第27节:一年之计在于秋         

  一年之计在于秋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是啊,冬去春来,万物复苏,“农夫策牛翻新泥,播下春光和希望”。但是春天播什么?怎么播?播多少?这些至关重要的决策事项,真的“计”于春天吗?“细问农家桑麻事,笑言秋风才晓知。”这是说当秋天瓜熟蒂落、稻麦飘香之时,精明的农家一边在摘取和储藏成果,一边在计算投入与产出的真正收益,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秋后算账”。秋后算账既要做好一年耕耘的总结,又要根据产品的销售情况去预测市场,并在此基础上定出来年的播种计划。因此,秋天是一年中最重要的季节。严格意义上讲,一年之始在于春,一年之计在于秋。因为只有在秋天你制订了详尽的年度经营、管理、工作计划,并把计划分解、落实到日、周、月、季,才有可能让目标成为现实,从而获取丰收的喜悦。下面让我们分享一个小故事,帮助大家加深对计划重要性的理解和认识:   

  1976年的冬天,一个名叫迈克尔的年轻人刚刚19岁,在休斯敦大学主修电脑专业。他是一个狂热的音乐爱好者,同时也具有一副天生的好嗓子,对他来说,成为一个音乐家是他一生中最大的目标。因此,只要有多余的一分钟,他也要把它用在音乐创作上。   

  迈克尔知道写歌词不是自己的专长,所以他又找了一个名叫凡内芮的年轻人来合作。凡内芮了解迈克尔对音乐的执著。然而,面对那遥远的音乐界及整个陌生的美国唱片市场,他们一点渠道都没有。   

  在一次闲聊中,凡内芮突然从嘴里冒出了一句话:“想象一下你五年后在做什么?”迈克尔还来不及回答,凡内芮又抢着说:“别急,你先仔细想想,完全想好,确定了再告诉我。”   

  迈克尔沉思了几分钟,非常认真地说:“第一,五年后,我希望能有一张唱片在市场上,而这张唱片很受欢迎,可以得到大家的肯定;第二,五年后,我要住在一个有很多很多音乐的地方,能天天与一些世界一流的音乐家一起工作。”   

  凡内芮听完后说:“好,既然你已经确定了,我们就把这个目标倒过来看。如果第五年,你有一张唱片在市场上,那么你的第四年一定是要跟一家唱片公司签上合约。   

  那么你的第三年一定是要有一部完整的作品,可以拿给很多很多的唱片公司听,对不对?   

  那么你的第二年,一定是要有很棒的作品开始录音。   

  那么你的第一年,就一定是要让你所有要准备录音的作品全部编曲,排练好。   

  那么你的第六个月,就是要把那些没有完成的作品修饰好,然后让你自己可以一一筛选。   

  那么你的第一个月,就是要把目前这几首曲子完工。   

  那么你的第一个礼拜,就是要先列出一个清单,排出哪些曲子需要修改,哪些需要完工。”   

  凡内芮一口气说完了上述的这些话,停顿了一下,然后接着说:“你看,一个完整的计划已经有了,现在你所要做的,就是按照这个计划去认真地准备每一步,一项一项地去完成,这样到了第五年,你的目标就实现了。”   

  说来也奇怪,恰好是在五年后,即1982年,迈克尔的唱片开始在北美畅销起来,他一天二十四小时几乎都忙着与一些顶尖的音乐高手一起工作。   

  迈克尔达成目标的关键是五年的详细计划和严格的计划落实。对于企业来讲,目标、计划和措施是走向成功的重要因素。而在秋天应进行回顾和总结,尤其是对上年目标计划的完成情况也要做具体、客观的分析:新产品开发的速度及与市场的适应性如何?产品生产的稳定性及成本控制是否达到最佳状态?管理的协调、控制、服务能力能否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有什么好的经验?有什么值得牢记的教训?存在什么问题?只有在秋天对这一年的工作进行全面、系统、客观、真实的回顾评估,才能找到未来的工作思路,才能根据上一年的市场行情,预测下一年的风云变化,从而发现新的商业机会,防范潜在的经营风险,才能提出新一年的工作计划,才能充满信心在来年的春天里撒播希望的种子。   

  一年一度秋风劲,今年天高气更爽。面对这硕果累累的醉人美景,我们一方面要不失时机地做好收割、储藏和运输工作,确保劳动的成果颗粒归仓。同时对一年的工作要进行全面的盘点。总结使人进步,温故才能知新。但是总结不能被经验牵着走,温故也不能被成功遮住眼。只有横看纵比找出差距,那才是真正前进的阶梯。明年的春天怎么干?不能等、不能看,也不能重演昨天的故事,因为世界是瞬息万变的,只有以变应变,大胆探索、不断创新才能驾驭机遇的骏马,才能为明年的秋天献上一份厚礼。   

  一年之计在于秋,秋天正在你脚下。   

  人贵有自知之明。自知之“贵”缘于稀有,知易行难。洞察自我,为所可为,抵御诱惑,勇于放弃,此乃成功之道也。   

  ——作者         

。←虹←桥书←吧←  

第28节:自知之明(1)         

  自知之明   

  2004年,全球第一CEO——前GE掌门人杰克·韦尔奇来京与中国企业界的精英们“华山论剑”。高人云集,自是上谈天道,下论地理,从全球经济到企业战略,从收购兼并到产业整合。GE的辉煌业绩、韦尔奇的传奇生涯,都令与会者按捺不住一个愿望——掏出大师成功的秘诀,为企业排忧解难。   

  TCL董事长李东生,由于收购汤姆逊彩电业务而元气大伤,面对大师时一脸恳切:“如何让汤姆逊扭亏为盈?”有趣的是,TCL收购的汤姆逊彩电业务正是14年前韦尔奇所出售的。杰克·韦尔奇非常认真地答道:“我当时因为赚不了钱才把它卖掉,所以我今天也没有任何方法让你的这个业务再赚钱。”   

  韦尔奇的回答是真诚的,韦尔奇的真诚是伟大的。一个被全球顶礼膜拜的管理巨人,能够清醒认知自己的不能已属难能可贵,在万众面前能坦言自己的无能更需要勇气。其实仔细分析韦尔奇,其执掌GE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就是“自知和诚实”。他的战略目标非常清楚,每个项目都要做全球第一、第二。他的战术非常独特,做不到第一、第二就卖掉。勇于承认自己在某些方面的差距和无能,从而更好地扬长避短,发挥自身最大的优势,这就是韦尔奇通向成功的秘诀之一。   

  GE这只大象能跳舞,从某种意义上讲,确实得益于韦尔奇的自知之明。如果他老人家认为自己无所不能,具有化腐朽为神奇的能力,死心塌地抱着所有项目,不达目的绝不罢手,GE的历史肯定要重新书写。企业的资源是有限的,高人的能力也是有限的,而五彩缤纷的世界让你每一分钟都面对机会、面对诱惑、面对陷阱、面对选择。如果一个企业的领导和管理者不能客观认识自己,评估自己,必然会犯决策上的错误。古人云:“天欲其亡,必令其狂。”当前,中国盲目构建多元化发展的企业,但没有一个成功的;盲目想做强做大的,大都陷入困境。为什么?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的问题——缺乏自知之明。种出了一片树林,就以为自己有能力让沙漠也变成绿洲。昨天的成功只是在昨天的背景下,明天的创造只有面对明天的市场。讨论至此,让我们去看一看寓言故事中的一只聪明的驴子吧:   

  有一天驴子背盐过河,不小心滑了一跤,跌倒在水里,盐遇水很快溶化了。驴子站起来时,觉得好轻松,一跤摔得好高兴。第二天,驴子背白糖又过那河,故意摔跤,白糖遇水也溶化了,驴子轻松得跑起来,兴奋得跳起来:“从此俺有了轻松干活的好办法啦。”第三天,驴子背着棉被经过那条河时,迫不及待地自己倒在河中,可是这一次它突然觉得棉被像山一样沉重。那棉被吸足了水,真像山一样压在驴子背上,它挣扎了半天却再也没有站起来。   

  驴子的故事给我们一个深刻的启示:经验是宝贵的财富,但经验主义则是祸害之源。我们身边的很多人,太容易把昨天的成功当回事,其实企业的成功案例和经验,没有一个是可以照搬的。因为市场瞬息万变,拿着昨天的旧船票,根本不可能登上高速航行的快船。世界是变化发展的,万事万物时时刻刻都在变化。条件变了,环境不一样了,我们采取的方法也应该随之改变。没有哪一把钥匙能打开所有的锁,人一旦认为自己无所不能,那离见上帝的日子就不远了。我们再看一看韦尔奇收购基德公司的案例:         

※虹※桥※书※吧※。  

第29节:自知之明(2)         

  1986年4月,当通用电气资本(GE Caital)完成对华尔街最老的金融投资公司之一的基德公司(Kidder peabody)的收购之后,花旗银行董事长里斯顿等取笑杰克·韦尔奇说:“我的天哪,你还要干什么,把麦当劳买下来吗?”并提醒说:“人才天天都在坐电梯,上上下下的,一转眼就会跑,你买下的不过是堆家具。”   

  此话在8个月后开始应验。韦尔奇发现自己卷入了一场震动华尔街的丑闻中。   

  基德公司高级职员的非法交易令GE支付2 600万美元的罚金,且面临着被吊销营业执照和关门的危险。虽然非法交易发生在GE收购基德公司之前,但是作为新主人,GE却被迫承担法律责任。第二年,基德公司又因股市崩盘而亏损7 200万美元,5 000名员工中的4 000人不得不走人,直到1991年,基德公司才恢复元气,并被GE在2000年出售。   

  其时韦尔奇坚持收购基德的理由很简单——想让GE资本进入分销渠道,而不必再向其他投资银行支付昂贵的中价费用,韦尔奇愧疚地回忆道:“1986年4月,我在堪萨斯城的一次董事会上据理力争,最后博得了大家的一致首肯。这是狂妄自大的典型表现。自1985年成功收购RCA、1984年成功收购安裕再保险公司(Employers Reinsurance)后,我有点收不住了。说实话,我已经目中无人。在公司收购前,我认为没有自己办不好的事情。”   

  收购基德公司的沉重失败,让韦尔奇认识到自己的“无能”:管理一家真正的金融企业和管理一家工业在本质上是完全不同的。他说:“自信与自负之间仅一步之遥。这一次,自负占了上风,给我上了一堂终身难忘的课。”   

  上帝不是万能的,更何况人呢。我们必须放弃英雄主义情结,面向未来要有一种归零心态和自省意识。昨天已成历史,一切从头开始;同时要不时问自己:“我是谁?我有几斤几两?我能干这事吗?”不行,就拉倒吧。连韦尔奇都有不能为之事,我们当然更要理智和小心。   

  “华山论剑”韦尔奇没有留下任何“武功秘笈”,但坦露了他的修炼原理——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才能有所止。如果放不下昨天的辉煌,背着沉重的精神包袱,就必然会为一些毫无价值、本该淘汰的项目苦苦挣扎,不仅浪费资源、浪费人才、浪费时间,还有可能把自己的优质企业拖垮。   

  企业的发展之路就是扬弃之路,收获金子,扔掉沙子。   

  好的思维能凝练出好的管理理念,好的理念能创造出好的管理方法,好的方法能产生好的管理,好的管理能结出好的果实。   

  ——作者         

◇欢◇迎访◇问◇BOOK。◇  

第30节:管理与思维         

  管理与思维   

  什么是管理?有人说管理是一门科学,有人说管理是一种技术,有人说管理是一些技巧,有人说管理是综合的艺术——翻开一百本管理教科书,对“管理”定义有一百种不同的描述。但是仔细研究、对比分析就会发现,阳光之下无新事、管理之中无新理。对管理的表述表面上众说纷纭,实质上大同小异。不同企业实施管理的目的是相同的,就是要招呼大家把事情做好。管理的最高境界是公认的,就是老子告诫的“无为而治”。所谓“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时尽其效”、“最大限度地解放生产力,最低的成本创造最高的效益”……这些都是管理者共同追求的目标。但是在日常的经营管理工作中,由于对管理的理解不同,管理的方法不同,管理的效果千差万别。   

  好的思维能凝练出好的管理理念,好的理念能创造出好的管理方法,好的方法能产生好的管理,好的管理能结出好的果实。归根到底管理是源于思维的,思维是管理的根,理念是管理的杆,方法是管理的枝,效益是管理的果。那么什么是“思维”呢?思就是想,想做什么?想创办一个什么样的企业?维就是序,有秩序地思索、思考:应当进入哪一个行业?应当从哪里出发?是造船出海?还是借船出海?如果“思”是明确了“做什么和去哪里”,那么“维”就是要解决“怎么做和怎么去”的问题。通过理性的思考清晰目标、明确路径的过程就是思维。比如什么是管理:“根据一定的原理,运用一定的方法,对人、财、物、信息等资源进行合理分配,以达到预期经营目标的过程。”而根据什么样的原理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果把人当成机器人,那就采用大棒原理;把人当成经济人,那就推崇金钱万能原理;把人当成社会人,那就要注重人的需求满足原理;把人当成主人和自己人,那就要体现亲情管理原理。推行股权激励计划,让耕者有其田,工者有其股。这就涉及管理的杆——理念问题。由此类推不同的理念产生不同的方法,如独裁型的、魅力型的、组织型的、混合型的。各种方法本身没有什么好坏之分,适合的就是最好的,但是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企业所处的阶段和规模不同,管理的方式也就不同。小企业可以一人打天下,上规模的企业就必须清晰管理流程,明确职责权限。上市公司“三会”必须规范运作,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中型以上企业三层管理必须清晰,即:   

  领导层 管理层 操作层   

  领导者 管理者 操作者   

  战略层 策略层 战术层   

  各层次上的人员只有找准了自己的位置,明确了自己的任务,才能各尽所能去实现企业的总目标。否则就会降低管理的效率,浪费企业的资源,错过发展的机会。所以说办企业必须以管理为基础,而管理又以“思维”为灵魂。   

  《 泾野子·内篇 》有一个故事可以帮助我们理解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