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裁论道》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总裁论道- 第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了一圈,像所有生搬硬套不知所云的“中国民居”一样,居然在这里看到了福建的马头墙,看到了只有南方才有的二层游廊。这些都是不应该在天水这个西部小城中看到的建筑形式,偏偏它们就在这里,生硬地矗立在麦积山和西部又高又阔的天空下,散发着虚伪的气息。
  陪我同行的有《兰州晚报》的记者小牛和天水蓝天地产的司机师傅小郭。小郭是天水人,我问他这条老街原来是什么样子,他说这里曾经是天水最热闹的老街,后来要盖商业街,就把老房子全拆了。
  天色已晚,我们约好了明早去寻找天水老街,寻找真正的天水古城。那个晚上我在网上查看天水的资料,了解到天水有着优越的自然条件和历史条件,是甘肃的小江南。以前天水是一座相当完备的古城,明清时代的建筑比比皆是,其他的民居也大部分是民国时期。可惜网上没有图片,无法了解到真正的“天水古城”是怎样的全貌,而我1991年进入天水时那惊鸿一瞥的古城印象,已经被那条假古董“老街”破坏殆尽了。
  第二天一大早,我没有参加相关单位组织的麦积山游览,而是和小牛、小郭一起漫步在天水城中,就像走在一个已经被五马分尸甚至是凌迟处死的古城的残肢中。到处都是建设的气象,到处都是改造的情景,新与旧触目扎眼地混杂在一起,而新对旧的包围和胜利,看来是指日可待的。每当走近那些残存下来,但已经被包围、被打上改造烙印的老街和旧房子,我就觉得心痛,那是连我这样的外行也看得出来的货真价实的古董,连我这样的外行也看得出它们不可估量的价值。
   。。

心灵之约篇:张宝全(2)
这就是一个完整的古城最后剩下来的东西了,而我不知道当它们也消失的时候,天水是不是还存在?存在下来的天水还是不是天水?当它们被那些苍白无力、一文不值的“假古董”所取代的时候,我们看到的天水已经不是真正的天水,历史上的天水也就永远地消失了,为我们忠诚守候着的“过去”,就彻彻底底地不在了。
  记得看玄奘的《大唐西域记》,写到某处某处曾有谁谁谁在这里说法弘经,堆满鲜花宝物,然而总是加上一句“去圣逾邈,宝变为石”。要到此刻,目睹一座真古城成为残破的“假古董”,目睹土木结构价值连城的古迹成为一文不值的“假房子”,我才真正见识了什么叫做“宝变为石”。
  司机小郭和我一路走来也感慨起来。他说,小时候家里住的是老房子,那时候不知道,总盼着早点拆迁,好住新房子,现在回头想想,真是可惜。他叹息着说:“如果我们知道你们要看的其实是这些老房子……”
  他的话没有说完,言下之意不言而喻:如果天水还是那个完整的、古老的天水,它所蕴藏的文化价值、旅游价值和商业价值,不知与这区区一条商业街相去多少倍。由此我又想到解放初期,梁思成等老一辈建筑学家呼吁对老北京的保护,二环以内保持原样,二环以外建设新城。如果二环以内还保留着老北京的风貌,今天的北京,又该拥有怎样可观的一笔财富,怎样惊人的价值。
  正在感慨,不料同行的记者小牛叹道:“其实,以前的兰州也是天水古城的风格。”这时候,我的感慨几乎要变成愤慨和悲凉了。都没有了,忠诚的过去,不该消失的痕迹……我们的城市不知道自己失去了什么,我们也不知道我们的城市失去了什么。事实上,我们失去的是历史的积淀,是城市的灵魂。
  在羲皇庙前,有一座古老的戏台,看戏的地方已经没有了,只有戏楼被严密地保护起来。但它孤零零地瑟缩在面目全非的街道中央,谁也看不出它曾经属于一座戏台,谁也看不出它与周围的环境有什么关系,就像是被剪断了根脉的残枝,再也无法重现它曾经属于的那棵树的风貌。我们看着这戏楼,无法想像在它之上曾经有多少锣鼓喧天的热闹情形,在它周围曾经上演过多少“花市灯如昼”的人间悲喜,无法感受与它相关联的生活的场景。而这种“生活的景观”的回忆与联系,才是一座城市的灵魂与命脉,使每一座城市在这世上有着无可替代的亮点。
  再也没有不可替代的城市了,它们被切割、凌迟、粉刷、扭曲……最终千篇一律,廉价而失语。而在其中失落的不仅仅是城市的语言,同时失落的还有城市的未来,我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现在天水的未来,已经被毁掉了一半。如果发展城市经济是以牺牲历史为代价,那么这代价的偿还,可能是永久的贫困。因为一个城市最值钱的东西就是这个城市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
  也许有人会说,古老天水的风貌不是还在麦积山、羲皇庙这样的古迹中保留得好好的吗?天水的人文资源不是从其中体现出来了吗?我始终觉得,人文资源的定义应该更看重其完整性,更看重景观与环境的关系,而不是将景观割裂开来,单独存在。在中国,往往是与宗教相关的古迹容易引起重视,比较好地保留下来。但这种与宗教相关的人文资源,多少都是某种程式化的东西,彼此有太多雷同的地方。
  只有与一时一地的人自身相关的东西,与他们的生活相联系的景观,才具有不可替代性。城市的个性在于民居和街道,在于民居和街道中承载的生活方式的回忆,年复一年、慢慢沉淀,仿佛生活的化石,带来历史纵深处的信息,那一脉相承的、忠诚的过去。让我们也对这“忠诚的过去”忠诚吧,不要再用“廉价的现代”取代它,不要再以经济的发展为借口来抹杀它,不要再用城市的异变来扭曲它,不要让它因为我们的原因,渐渐消失。
  谨以此文,写给正在消失的天水,写给中国大地上无数的天水一样的古城,写给因为我们的原因正在消失的“忠诚的过去”。我更希望,这种“消失”的情形能够消失,“忠诚的过去”能够被忠诚地保留,因为它并不仅仅属于现在,属于我们,更属于未来,属于后人。
  

心灵之约篇:张朝阳(1)
在电影《霸王别姬》中,他主演的程蝶衣,透过那慵懒、迷茫、敏感的眼神,似乎总是在想着什么。——张朝阳
  生命不能承受之轻
  ——追忆张国荣
  张国荣自杀了,只有46岁。知道这个消息,心情感到很沉重。张国荣的歌和电影,承载了一两代香港人和很多大陆人的回忆。不景气的香港,又发生这样让人伤心的事情,而且这样为我们熟悉的天王巨星,竟然也为情所困,选择了不归之路。正是“情何以堪”,人生太苦。
  当年和张国荣同演一部电影的“三剑客”都已故去(钟保罗因逃避赌债而自杀,时年30岁;陈百强因心情压抑和吸毒过多而早亡,时年35岁)。去年,香港的知名艺员中,事情接连发生:罗文因病早逝,钟镇涛因巨额欠债而破产,刘嘉玲被迫拍摄的照片被杂志登出。香港是中国最富裕的地方,但发生的这一系列事情,使很多人在思考:为什么有钱的人、有名的人,痛苦也那么大?究竟更多的名和利,能否帮助减少痛苦?
  李敖写了一本书,叫《法源寺》,前年到北京,我在牛街找到了这家寺庙。寺庙里几乎没有人,可以静静地看一些碑文。“法源寺”原来有很多名字,但最近的名字“法源寺”是雍正皇帝起的。佛教称,人的痛苦是由于“贪、嗔、痴”导致的,而要驱除痛苦,就必须“戒、定、慧”,雍正更认为“戒”是驱除痛苦的“万法之源”,“法源寺”由此得名。
  雍正是个能干、又有很多争议的皇帝,同时他也是精通佛教经典的佛学大师。看过电视剧《雍正皇帝》的人都可以发现,雍正的一生过得实在是太苦。雍正非常勤奋,“国事、家事、天下事”,“立德、立功、立言”,每件事都放不下,都亲力亲为。追求完美的人往往是最痛苦的,何况这个世界本来就不完美;作为孤家寡人的皇帝,有痛苦找不到人说,只能自己扛着,只能从宗教中寻找安慰和良方。所以,雍正从“戒”中找到“万法之源”,算是他的切身感悟。
  心灵之约篇
  宗教,从本质上是由于人们的心理需求产生的;看似复杂的宗教,有时也非常简单;很多皈依宗教的人,往往是从一个字或一句话开始的。如果能把一个字给深刻理解了,万法也就自然而通了。可是,真正做到“戒”,又是何其难,雍正本人也只是悟到,并没有真正做到,因为人毕竟有情、有欲。做官,能做到皇帝;做艺员,能做到张国荣的地步,仍然有如此多的烦恼,怎一个“戒”字了得?
  张国荣死于情,不是痛苦到极点的人,是不会走自杀这条路的。现在的中国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增长,全世界的人都在羡慕中国经济。但是,中国人自杀的数量也在大幅度上升,而且越是在发达的城市,自杀的人和心情压抑的人越多。很多人都有这样感觉:过去,物质生活确实贫乏,但现在,物质生活越来越好,而人的压力、痛苦、冲突却是从来没有的多。难道物质的提升必须以精神作为代价吗?
  所有的哲学和宗教都在试图回答以上问题。人类目前能找到的、最能发展经济的模式,就是市场经济。市场经济对提升我们物质生活水准的好处是不言而喻的,这一点,中国人感触最深。但市场经济也会带来很多负面的东西。例如:竞争使人们时刻处于高度紧张之中,艺术的人生变成了分工的人生,成功是衡量人生价值的重要标准,越是成功的人为了防止自己被后面的人追上就越是要不断努力。当市场经济的魔盒一旦被打开,置身其中的人们就被整个社会推动、向前努力,甚至无所不用其极,最后却忘了一个最根本的问题“人为什么而活着”。
  不同的人对此问题有不同的回答,我看到的最精彩的回答是南怀瑾老先生说的“人是为了活着而活着”。世界上有些宗教和文化,是强调“为了来世或为了赎罪而活着”,而中国的传统是强调为了今生而活着,是“为活着而活着”,那么作为讲究生活质量的中国人,就需要思考,如何尽量在物质和精神之间寻找到某种平衡。
  一般而言,人们总是想过更好的物质生活,但在创造和获得更多物质的过程中,常会有很多精神上的烦恼。在物质和精神这对范畴的矛盾中,简单的解决之道有两条:一是从努力工作入手,更加勤奋、努力,多赚钱、快升官、早出名;一是从“戒”字入手,摆正自己的位置,尽量减少欲望,尤其是不切实际的非分之想,这样就可“知足者常乐”。
  

心灵之约篇:张朝阳(2)
当然,在现在全面发展经济的中国,要做到第二点,是非常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因为市场经济,从本质上讲,是消费引导型的经济,很多市场经济中的金融手段(如信用卡透支、按揭买房、贷款买车、贷款读书)等都是帮助和刺激消费的。有了足够的消费,才能刺激足够的生产和供给,才能创造更多的财富和技术。有很多学者指出,中国近代史长时间的落后,就是由于中国“安于现状”的小农经济思想导致的。从国家利益来看,国家更是希望越是能干的人(往往也是有钱的人)干得越多,而不是满足现状,找个地方退休去享受生活。市场经济对于能干的人是非常大方的,“名、权、利”都可以赋予,就是不能让他不干活。所以,市场经济中,越是成功的人,压力就越大;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准备承受更大的压力。
  有位朋友最近和我谈起周星驰主演的《大话西游》,电影结尾时,西洋武士和紫霞仙子在城楼上拥抱,看到孙悟空的背影,说了一句“你看他,像不像一条狗”。而此时的孙悟空,已经下定决心,帮助唐僧西天取经。取经的道路,充满了艰辛坎坷,为了实现这一事业,孙悟空只能抛掉儿女情长和一切凡心,做唐僧最忠实的一条狗。看完这部电影,我在想,以快餐文化和忙碌为特点的香港人,用他们过来人的经验,说出了一个简单而又深刻的道理:做一个成功人士,是需要付出巨大代价的。
  1998年,香港经历了亚洲金融风暴,香港人的生活水平下降,士气低落。1999年香港的凤凰卫视做了一个节目“千禧之旅”,参与了这个节目的香港人在穿越了整个亚洲返回香港后,感叹道“香港人和亚洲很多地方的人相比,生活不知道要好多少倍”。人有了比较,才知道自己的幸福。生在富中不知富,造成了很多都市人的盲点和烦恼。
  我们都是俗人,都有七情六欲,都会有烦恼。每个人都在为自己、家人,为房子、票子、位子在忙碌。在市场经济中有很多来自经济的压力,没有足够的财富,很多坎是无法绕过去的。因此,在这么一个过分追求物质生活的时代里,努力奋斗、奋发向上是必须要做和值得赞赏的,但如果过了头,各种麻烦也会相继出现。因此,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多强调“戒”的重要,多强调尽量看开一些,多强调成功的艰辛和名利的副作用,可能会使不必要的烦恼少一些,使生活中的阳光多一些,使“为活着而活着”的生活能更加有意思一些。
  张国荣走了,留下了很多遗憾。在电影《霸王别姬》中,他主演的程蝶衣,透过那慵懒、迷茫、敏感的眼神,似乎总是在想着什么。
  。 最好的txt下载网

心灵之约篇:陈劲松(1)
作者简介:陈劲松,1964年生,黑龙江哈尔滨人,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获建筑工程学士学位及工程管理硕士学位。他曾任中国海外地产有限公司项目经理(香港)。1993年,在香港注册世联置业有限公司,2001年更名为世联地产顾问(中国)有限公司。现任世联地产顾问(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
  “贫穷是一种生活状态”,这是迄今我看到中国人对于贫穷最客观的反省,说这话的人是王小波,可惜他走得太早了。——陈劲松
  财富精神,还是贫穷精神?
  (一)
  坊间有关财富的书籍和文章如此泛滥,以至于中国人有被“财富”包围的感觉。无论你是大老板还是经理人,是学生还是农民,是小商贩还是房地产商,想致富吗?总有一堆书可以指导你步入财富之路。如果你以为中国人由此可以轻松致富,就可能遇到麻烦——因为有些书宣扬的财富精神会导致你彻底地贫穷。
  我总觉得有关财富精神的一些说法,看上去十分可疑,好像在哪里见过。比如“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思路决定出路”、“标杆学习”、“拼搏精神”、“经营智慧”、“学习型企业”……它们与“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思想决定一切”、“学标兵,树新风”、“战天斗地”、“灵魂深处闹革命”、“活到老,学到老”又有什么区别?上了点年纪的人都清楚,这些口号震天响的时候,中国人有多贫穷。现在又用它们来指导致富,这不能不令人怀疑是瞎起哄。
  有关房地产的财富精神也一样,教给我们的是如何以小搏大(投机)、以次充好(营销)、审时度势(风水)、大力创新(反潮流)、经营资源(公关)、品牌造势(出风头)……总之使整个行业的人神神叨叨的,既有张飞,又有孔明,全都不像正常的人。这样整下去的结果,不令人担心?
  那么什么是“财富精神”呢?我觉得目前首要的工作是说清楚什么是“贫穷精神”。既然目前是中国人史无前例的富足时代,可见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