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荒时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洪荒时辰- 第15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有万分之一的机会,也要努力争取,日后若是妖族有用得到你的情况,你会帮助妖族吗?”

    “娘娘放心,鲲鹏乃是妖族一员,日后妖族有用的到鲲鹏的地方,只要娘娘法旨一下,鲲鹏定会遵循娘娘法旨,肝脑涂地,在所不辞。”话语落地,铿锵有声。

    “恩。”女娲娘娘满意的点点头,对鲲鹏道:“如此就好,你且先回北冥,等候本座法旨。”

    “鲲鹏告辞。”鲲鹏对着娘娘一拜,退走大殿,身化大鹏,飞往北冥。

    鲲鹏走后,女娲娘娘命金凤仙子备下銮驾,在浩大仙音中向着三十三天的火云洞行去,一路上仙音阵阵,袅袅不绝,异香袭袭,曼妙无边。

    祥光万丈,烟岚四处而生,浩浩荡荡三千里,势连天界,名号火云,青青翠翠的乔松,龙鳞重叠;倚猗挺挺的秀竹,凤尾交稍。天音阵阵,袅袅不绝,大智大德,雍容华贵。

    女娲娘娘坐于凤鸾香车,在浩大仙音中降临火云洞,自有那水火童子前来迎接,拜谒女娲娘娘,引领女娲娘娘向着三皇居所前行。

    火云洞云生八处,雾起四方,挺生秀柏,屈曲苍松。一路走来,只见得:芙蓉峰龙聪,紫盖岭巍峨。百草含香,味炉烟鹤唳;踪上有玉虚之宝,朱陆之灵台。舜巡禹祷,玉简金书;楼阁飞青鸾,亭台隐紫雾。地设名山雄宇宙,天开仙境透叁清;几个桃梅花正放,满山瑶草色皆舒。龙潜涧底,虎伏崖前:幽乌如诉语,驯鹿近人行。白鹤伴云栖老桧,青鸾丹凤向阳鸣;火云福地真仙境,金阙仁慈治世公。

    上古圣贤,火云三皇,贤名远扬,大德大智,神人敬仰,亿民朝拜,三皇功德,永久流传。

    女娲娘娘莲步挪移,轻姿款款,来至火云洞,步入其中,只见前方蒲团上端坐三位圣贤之君,当中一位,顶生二角,慧目光华四射,璀璨不可直视;左边一位,披叶盖肩,腰围虎豹之皮,长生造化清气在头顶结成一株长生不老瑶草;右边一位,身穿帝服,威严有度,虎目四顾。

    三人见女娲娘娘圣驾来临,起身说道:“无量天尊,不知女娲道友来临,未曾远迎,还望见谅。”三皇身份与圣人等同,故此与圣人道友之称。

    但见女娲娘娘面上露出不满的表情,对伏羲圣皇言道:“哥哥,怎么妹子许久不来,今日来此,便如此生分,让妹子好生心寒。”说完,嗔怪的看着伏羲圣皇。

    伏羲圣皇无奈一笑,递过一道德瑶草编织而成的蒲团,其上流露着一股淡淡的道德烟气,有诗书礼仪,天地伦常,治国经纶,书卷气息流露十足,笑道:“是为兄的不是,还望妹子见谅。”

    女娲娘娘轻轻一笑,端坐蒲团,看向圣皇言道:“妹子许久不来见兄长,还望兄长原谅。”

    伏羲圣皇微微一笑,表示不在意,看向女娲笑道:“今日妹子来此,不知有何事?”

    女娲娘娘听罢,叹息一声,眼睛微微看向神农与轩辕二位圣皇,说道:“妹子此来,却是有一不情之请,还望兄长相助一二。”

    伏羲圣皇惊讶道:“不知是何事?”

    娘娘叹息,神情有些不自然,道:“如今我妖族气运羸弱,妹子多番奔走,谋划气运一事,只是一人计短,效果微乎其微,今日前来,却是请兄长教妹子一个两全其美之法,还望兄长成全。”

    娘娘刚一说完,只见三位圣皇面色一变,神农,轩辕二位圣皇面上不喜,尤其是轩辕圣皇,脸上更是杀气一显,不过女娲乃是圣人,二位圣皇不曾答话,却是将眼睛投向伏羲,看其如何回答。

    伏羲面上苦笑连连,未曾想女娲会问出这个难题,叹息一声,道:“这个问题,为兄却帮不了你。”

    娘娘面色一变,伏羲圣皇不待女娲娘娘答话,说道:“昔日上古之时,亿万妖族屠戮人族,炼制屠巫剑,惹下滔天因果罪孽,如今一报还一报,欠下罪果终究要妖族自身偿还,为兄昔日擅自逆天行事,以至于身陨在巫妖之战中,如今神魂转生于人族,与往日前尘因果在无瓜葛,妖族之事,为兄却是毫无办法。”

    女娲娘娘面色数变,未曾想伏羲竟然拒绝的如此干脆,还不死心道:“即便如此,妖族如此的惩罚也够多了,诸天圣人打击妖族,妖族气运衰竭如此,若不想办法延长妖族气运,只怕有朝一日妖族会灭族,难道兄长对这些就无动于衷吗?”

    伏羲面色一变,说道:“不是为兄不帮助妖族,实在是无能无力,现下的伏羲乃是人族伏羲,不是妖族。与昔日的因果,俱在巫妖之战时尽数断绝,妖族昔日屠杀亿万人族,何曾想过今日之局面,若非有众位师兄以及老师护持,只怕早就灭族,昔日妖族又何曾想过今日局面,今日妖族的局面,却是昔日种下的恶果。因果到头,终究要有个了断,为兄劝你,还是不要逆天而行,否则的话,只怕妖族的情况将会更加艰难。”

    女娲娘娘一听,面上一白,如今伏羲明确的话语,让娘娘心中在无一点希望,最亲的兄长尚且如此,诸天之内,还有人愿意帮助妖族吗?

    “兄长,女娲告辞了。”

    女娲娘娘叹息一声,不待伏羲圣皇回答,转身离去。

    伏羲圣皇看着女娲娘娘远去的背影,心中叹息一声,抬起的手臂,这时无力的垂下,神色说不出的落寞。伏羲圣皇昔日身份乃是妖族大圣伏羲,虽然转世成人族,但是对于昔日的妖族,如何没有感情,只是如今身份不同,乃是人族,不是妖族,如何能在帮昔日人族的死敌妖族?

    见伏羲圣皇心情不好,神农,轩辕二位圣皇劝慰道:“皇兄不必如此,皇兄的决定是对的,妖族造下的因果终究要妖族自身偿还,皇兄务须自责。”神农圣皇劝慰道。

    “唉…希望女娲能够早日明白,否则触怒老师的底线,妖族只怕要承受灭族的代价。”伏羲圣皇心中说道,望着女娲娘娘离去的方向,叹息连连,久久不散。

正文 第三百九十八章 西周灭亡 天下大乱

    。66721。()    话说周朝,自武王伐纣,即天子位,成康继之,那都是守成令主。又有周公、召公、毕公、史佚等一班贤臣辅政,真个文修武偃,物阜民安。

    自武王八传至于夷王,觐礼不明,诸侯渐渐强大。到九传厉王,暴虐无道,为国人所杀。此乃千百年民变之始,又亏周召二公同心协力,立太子靖为王,是为宣王。

    却说宣王虽说勤政,也到不得武王丹书受戒,户牖置铭;虽说中兴,也到不得成康时教化大行,重译献雉。

    至三十九年,姜戎抗命,宣王御驾亲征,败绩于千亩,车徒大损,思为再举之计,又恐军数不充,亲自料民于太原。——那太原,即今固原州,正是邻近戎狄之地。

    所谓料民者,即将本地户口,按籍查阅,观其人数之多少,车马粟刍之饶乏,好做准备,征调出征。

    再说宣王在太原料民回来,离镐京不远,催趱车辇,连夜进城。

    忽见市上小儿数十为群,拍手作歌,其声如一。

    宣王乃停辇而听之。

    歌曰:‘月将升,日将没;糜弧箕胞,几亡周国。’宣王甚恶其语。使御者传令,尽掏众小儿来问,群儿当时惊散,止拿得长幼二人,跪于辇下。

    宣王问曰:“此语何人所造?”幼儿战惧不言;那年长的答曰:“非出吾等所造。三日前,有红衣小儿,到于市中,教吾等念此四句,不知何故,一时传遍,满京城小儿不约而同,不止一处为然也。”

    宣王问曰:“如今红衣小儿何在?”

    答曰:“自教歌之后,不知去向。”

    宣王嘿然良久,叱去两儿。即召司市官吩咐传谕禁止:“若有小儿再歌此词者,连父兄同罪。”

    当夜回宫无话。

    次日早朝,三公六卿,齐集殿下,拜舞起居毕。

    宣王将夜来所闻小儿之歌,述于众臣:“此语如何解说?”

    大宗伯召虎对曰:“厚,是山桑木名,可以为弓,故曰臣弧。箕,草名,可结之以为箭袋,故曰箕舵。据臣愚见:国家恐有弓矢之变。”

    太宰仲山甫奏曰:“弓矢,乃国家用武之器。王今料民太原,思欲报犬戎之仇,若兵连不解,必有亡国之患矣”

    宣王口虽不言,点头道是。又问:“此语传自红衣小儿。那红衣小儿,还是何人?”

    太史伯阳父奏曰:“凡街市无根之语,谓之谣言。上天做戒人君,命荧惑星化为小儿,造作谣言,使群儿习之,谓之童谣。小则寓一人之吉凶,大则系国家之兴败。荧变火星,是以色红。今日亡国之谣,乃天所以做王也。”

    宣王曰:“孤今赦姜戎之罪,罢太原之兵,将武库内所藏弧矢,尽行焚弃,再令国中不许造卖。其祸可息乎?”

    伯阳父答曰:“臣观天象,其兆已成,似在王宫之内,非关外间弓矢之事,必主后世有女支乱国之祸,况谣言曰:‘月将升,日将没’,日者人君之象,月乃阴类,日没月升,阴进阳衰,其为女主干政明矣。”

    宣王又曰:“孤赖姜后主六宫之政,甚有贤德,其进御宫嫔,皆出选择,女祸从何而来耶?”

    伯阳父答曰:“谣言‘将升’‘将没’原非目前之事。况‘将’之为言,且然百未必之词。王今修德以楔之,自然化凶为吉。弧矢不须焚弃。”

    宣王闻奏,且信且疑,不乐而罢。起驾回宫。姜后迎人。坐定,宣王遂将群臣之语,备细述于姜后。

    姜后曰:“宫中有一异事,正欲启奏。”

    王问:“有何异事?”

    姜后奏曰:“今有先王手内老宫人,年五十余,自先朝怀孕,到今四十余年,昨夜方生一女。”

    宣王大惊,问曰:“此女何在?”

    姜后曰:“妾思此乃不祥之物,已令人将草席包裹,抛弃于二十里外清水河中矣。”

    宣王即宣老宫人到宫,问其得孕之故。

    老宫人跪而答曰:“婢子闻夏桀王末年,褒城有神人化为二龙,降于王庭,口流涎沫,忽作人言,谓桀王曰:‘吾乃褒城之二君也。’桀王恐惧,欲杀二龙,命大史占之,不吉。欲逐去之,再占,又不吉。

    太史奏道:‘神人下降,必主帧祥,王何不请其康而藏之?策乃龙之精气,藏之必主获福。’桀王命太史再占,得大吉之兆。乃布市设祭于龙前,取金盘收其涎沫,置于朱校之中,——忽然风雨大作,二龙飞去,——桀王命收藏于内库。

    自殷世历六百四十四年,传二十八主,至于我周,又将三百年,未尝开观。

    到先王未年,读内放出毫光,有掌库官奏知先王。先王问:‘棱中何物?’掌库官取簿籍献上,具载藏漾之因。先王命发而观之。恃臣打开金犊,手捧金盘呈上。

    先王将手接盘,一时失手堕地,所藏涎沫,横流庭下。忽化成小小元富一个,盘旋于庭中,内侍逐之,直人王宫,忽然不见。那时婢子年才一十二岁,偶践富迹,心中如有所感,从此肚腹渐大,如怀孕一般。

    先王怪婢子不夫而孕,囚于幽室,到今四十年矣。夜来腹中作痛,忽生一女,守宫侍者,不敢隐瞒,只得奏知娘娘。

    娘娘道此怪物,不可容留,随命侍者领去,弃之沟读。婢子罪该万死”

    宣王曰:“此乃先朝之事,与你无干。”遂将老宫人喝退。

    随唤守宫侍者,往清水河看视女婴下落。

    不一时,恃者回报:“已被流水漂去矣。”宣王不疑。

    次日早朝,召大史伯阳父告以龙赘之事,因曰:“此女婴已死于沟读,卿试占之,以观妖气消灭何如?”

    伯阳父布卦已毕,献上爵词。词曰:哭又笑,笑又哭。”羊被鬼吞,马逢犬逐。慎之慎之。糜弧箕腋宣王不解其说。

    伯阳父奏曰:“以十二支所属推之:羊为未,马为午。哭笑者,悲喜之象。其应当在午未之年。

    据臣推洋,妖气虽然出宫,未曾除也。”

    宣王闻奏,快快不悦。遂出令:“城内城外,挨户查问女婴。不拘死活,有人捞取来献者,赏布帛各三百匹;有收养不报者,邻里举首,首人给赏如数,本犯全家斩首。”

    命上大夫杜伯专督其事,因繇词又有“匣弧箕筋”之语,再命下大夫左儒,督令司市官巡行庭肆,不许造卖山桑木弓,箕草箭袋,违者处死,司市官不敢怠慢,引著一班胥役,一面晓谕,一面巡绰。

    那时城中百姓,无不遵依,止有乡民,尚未通晓。

    巡至次日,有一妇人,抱著几个箭袋,正是箕草织成的,一男子背著山桑木弓十来把,跟随于后。

    他夫妻两口,住在远乡,赶著日中做市,上城买卖。尚未进城门,被司市官劈面撞见,喝声:“拿下”手下胥役,先将妇人擒住。

    那男子见不是头,抛下桑弓在地,飞步走脱。

    司市官将妇人锁押,连桑弓箕袋,一齐解到大夫左儒处。

    左儒想:“所获二物,正应在谣言,况太史言女人为祸,今已拿到妇人,也可回复王旨。”遂隐下男子不题,单奏妇人。违禁造卖,法宜处死。宣王命将此女斩讫。其桑弓箕袋,焚弃于市,以为造卖者之戒。不在话下。

    话分两头。再说那卖桑木弓的男子,急忙逃走,正不知:“官司拿我夫妇,是甚缘故?”还要打听妻子消息,是夜宿于十里之外。

    次早有人传说:“昨日北门有个妇人,违禁造卖桑弓箕袋,拿到即时决了。”

    ……

    青辰怀抱婴孩,细细观看,点头道:“恩,不愧是媚骨天成,绝世尤物,刚为婴孩,便初具媚态,可以知晓他日成人之时,也不输于前朝苏妲己。”

    凤嫣然凑前,看着婴孩,喜道:“也不知是谁家的孩子,这父母也太狠心了,居然抛下自己的亲生骨肉,夫君,不若我们带回抚养。”

    凤嫣然母爱泛滥,美目亮晶晶的看着青辰怀中的婴孩,不时抬头用期待的眼神望着青辰。

    青辰将怀中的婴孩递给凤嫣然,笑道:“这孩子与众不同,如今我们来至这人间也有几百年了,周朝气运也日渐衰落,此子长大后,将是这天下皇权纷争的重要棋子,却是不该带回抚养。”

    凤嫣然听罢,心中有些不舍,她口中虽说叫着青辰夫君,但根本没有夫妻之实,心中也渴望像凡人一样拥有孩子。

    “有人来了,嫣然放下孩子。”

    凤嫣然听后,有些不舍的放下怀中的婴孩,与青辰身形一闪,消失无踪。

    ……

    那男子方知妻子已死,走到旷野无人之处,落了几点痛泪。且喜自己脱祸,放步而行。约十里许,来到清水河边。远远望见百鸟飞呜,近前观看,地上铺着一草席,席上有一婴孩睡在上面。

    那男子上前,赶走飞鸟,上前抱起婴孩:“奇怪,此女不知何人所弃,有众鸟飞腾围绕,想是大富大贵之人。我今带回抚养,倘若日后成人,亦有所望。”遂解下布衫,将此女婴包裹,抱于怀中。思想避难之处,乃望褒城投奔相识而去。

    那男子走后,岸上现出青辰二人,凤嫣然神情有些黯淡,青辰宽慰道:“这孩子有她自己的命数,何必强求。”

    凤嫣然叹息一声,没有答话。

    青辰笑道:“日后还需你自己努力修炼,届时自己诞下子嗣,岂不更好?”

    凤嫣然一听,美目一亮,旋即又有些娇羞的躲藏在青辰的怀里,让青辰哈哈大笑起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