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兆琦史记 新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韩兆琦史记 新读- 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废太子虽说是皇帝的家事,但也是牵动举国上下的重大国事,所以刚刚被提为丞相的周亚夫对此坚决反对,与周亚夫一同劝阻此事的还有窦太后的侄子魏其侯窦婴等等。汉景帝此时对栗妃与太子刘荣的厌恶之情已经根深蒂固,他不仅不可能回心转意,而且还对周亚夫、窦婴这些反复劝阻、反复提意见的人,也都从厌恶而逐渐转成了憎恨。
  周亚夫等不仅招来汉景帝之恨,而且招来了王皇后、皇太子(未来的汉武帝),以及景帝之姐大长公主之恨,性质与后果都是严重的。
  其二,周亚夫反对汉景帝封王皇后的兄长王信为侯。这件事是由窦太后建议的,因为窦太后的兄弟没能在窦太后当皇后时及早封侯,等到窦皇后当了太后再想封其兄弟为侯时就已经来不及了,其兄遗憾地死去了。故而她为儿媳王皇后之兄王信提出此事,目的是为了改善她与儿媳之间的紧张关系。结果又遭到了丞相周亚夫的反对。周亚夫说:“想当年高皇帝曾做出规定,不是皇帝刘姓子孙,一律不得封王;没有在战场立有战功的,一律不得封侯。谁要是不按规定封了王或是封了侯,那就全国上下都起来###他。今天王信,他虽然是皇后的兄长,但他没有在战场立过功,封他为侯,不符合当年高皇帝的规定。”
  彩绘指挥俑西汉景帝一听,沉默不语,王信自然也就没能封侯。这件事对于汉景帝自然是无所谓,对于窦太后也没有实际的利害,但对王皇后就不是小问题了。这里一方面涉及到其兄长王信的巨大实际利益,同时涉及到王皇后本人的面子与尊严,所以她对周亚夫怀恨在心。周亚夫的危险,又严重了十分。
  其三,周亚夫在平定七国之乱的时候,帮着汉景帝贯彻“一石击二鸟”的方针,使梁国蒙受的损失很大,因此梁王刘武每次上朝,都在母亲窦太后和兄长景帝的面前数说周亚夫的坏话。窦太后是从一开始就站在小儿子梁孝王的立场痛恨周亚夫。汉景帝开始时是指使周亚夫这么做的,后来事过境迁,好了伤疤忘了疼,渐渐地也和他的母亲、弟弟对周亚夫一道厌恶痛恨起来。
  其四,当时有五个匈奴贵族叛变匈奴,投降汉朝。汉景帝很高兴,想封他们为侯爵,以鼓励其他人也来投降,但周亚夫坚持不同意。周亚夫说:“如果把这些背叛本国、前来投降我们的分子封为侯爵,那以后我们将如何教育我们的子民,将如何处置那些背叛我们的国家而叛逃到匈奴去的人呢?”景帝听了很生气,说“你简直是榆木脑袋,没有一点灵活性”,当面就把周亚夫的话顶了回去,硬是给那叛逃过来的五个匈奴人封了侯。
  从以上种种情况分析,周亚夫当时在朝中所处的地位已经相当孤立、相当危险了,但性情直爽、一心为公的周亚夫竟然还没有任何觉察。也正是在周亚夫已经招致汉景帝如此憎恨,而周亚夫的功勋、威望又如此之高的情况下,当年他那种“军中只闻将军令,不闻天子诏”的话,就被汉景帝又恨又怕,成为周亚夫必死无疑的原因了。
  汉景帝要杀周亚夫,但周亚夫没有任何罪过,于是汉景帝就故意找碴儿:有一天,汉景帝邀请周亚夫到宫中参加宴会,席面上摆着大块的肉,但没有刀子,也没有筷子。于是周亚夫就对服务人员说,让他们把筷子拿来。汉景帝一听大怒,他说:“我们对你如此尊敬,你还觉得不满意吗?”周亚夫见此情景,他就不再说话,恭敬地退出了宴会厅。汉景帝的目光紧紧跟随着周亚夫离去的身影,恨恨地说:“这样一个桀骜不驯的家伙,没法留着他侍候日后的小皇帝!”
  这就表露了汉景帝对周亚夫深藏已久的仇恨和必欲杀之而后快的祸心。对于周亚夫来说,大祸已经不可避免,剩下的只是时机问题了。汉景帝最后找了一个什么样的借口呢?
  周亚夫的儿子为他父亲偷着向“工官尚方”买了五百套殉葬用的铠甲盾牌之类东西。买殉葬品无所谓,但“工官尚方”是专门给帝王制造器物的部门,买这种部门制作的器物用于臣民就有了一个“越份”的问题。于是周亚夫就以这个罪名被下狱了。当时的廷尉,也就是“九卿”之一的最高司法官审问周亚夫说:“你买这些铠甲盾牌之类的东西,不是存心准备造反吗?”周亚夫说:“我买这些东西是用于死后当殉葬品的,这些木制、陶制的东西可以用来造反吗?”廷尉说:“你即使不想在阳间造反,也是想到阴间去造反!”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七国乱定将星陨(5)
当时的这个廷尉名叫王恬开,他秉承着汉景帝的意旨行事,居然就用“你不是想造反地上,就是要造反地下”这种开玩笑一般的语言,给一位高居丞相之职的元勋定成了“谋反”的死罪。于是周亚夫愤怒地绝食五天,吐血而死。
  宋代黄震评论周亚夫的悲剧结局说:“亚夫尤重厚守正,平吴楚有大功,其争废太子、争侯王信、争侯降匈奴徐卢等五人,又皆宰相职也,反以怏怏疑之,卒置死地。景帝尤少恩哉!”(《黄氏日钞》)
  明代查慎行说:“至于亚夫用兵处,极力摹写,节制之师,历历有如目击。亚夫之坐‘谋反’,因子买葬器,狱吏执‘欲反地下’四字,游戏定爰书(判决书),此何异岳武穆(飞)‘莫须有’三字耶?景帝之刻薄寡恩,隐然言外。史笔至此,出神入化矣。”(《史记评林》引)
  司马迁在《绛侯世家》的《太史公曰》中曾批评周亚夫“足己而不学,守节不逊”,意思是满足于自己的能力与军功,不知道该念点书,懂得点历史教训;对人不谦虚,还爱坚持个死理。我觉得这段话是批评的成分少,而同情、惋惜的成分居多。如果周亚夫能从张良那里学上一星半点,是不是情况会好一些了呢?可惜周亚夫不是张良,周亚夫的悲剧结局,是由他的性格决定了的。
  在刘邦的开国功臣中,有一批是被刘邦、吕后杀了;有一批则是在刘邦、吕后面前尽量表现出一种圆滑避事、明哲保身的态度,惟有周勃、周亚夫父子是那种既有大功,又比较正直的人,结果都死得相当委屈。司马迁在写周勃、周亚夫这篇“世家”时,显然比写萧何、曹参、张良、陈平等人的“世家”寄寓了更多的同情。
  近代李景星说:“绛侯两世有大功于汉,俱以下吏收场,此太史公最伤心处,故用全力写之。”
  《史记》写周亚夫还有一点神秘色彩的尾巴,司马迁说周亚夫早年还是个普通人的时候,有人给他相面,说他:“你三年以后被封侯,封侯以后的第八年你要出将入相,掌握国家的最高权柄,在满朝文武中至高无上,但再过九年你将被饿死。”结果周亚夫真的就因其长兄犯罪而自己被朝廷指定做了周勃的嫡系继承人;接着又因平定吴楚之乱有功,位任丞相,权倾朝野;最后又被下狱,愤怒地绝食而死,与相面者所预言完全相符。司马迁写这种带有宿命色彩的故事,目的就是借此抒发一种人世的感慨与悲哀,是对现实政治、对最高统治者表示愤怒的一种特殊写法。
  

汉宫多少惊心事(1)
  ——司马迁笔下的文、景两皇后
  近些年来,电影、电视剧搬演清宫的历史题材较多,其中虽有真有假,但总是让人们知道了不少事情。相比之下,搬演汉宫后妃题材的节目就少多了,故而人们除了知道吕后、赵飞燕外,其他还多不详审。这里我们讲一讲西汉文帝、景帝两个皇后的故事,她们是汉文帝的皇后窦氏与汉景帝的皇后王氏。主要事迹见于《史记·外戚世家》。
    一 文帝皇后窦氏的神话性奇遇
  窦氏本是赵国的观津县(今河北省武邑县东南)人,出身穷困,由于生计艰难,也是为了让家里能得到一些钱,遂以“良家子”的身份到吕后的宫中当使女。窦女在吕后手下过了一段时间,赶上吕后为收买刘邦的各个儿子,便把自己手下的女子调出一些,给刘邦几个为王的儿子每人分五个。窦女也在等待分配之列。由于窦女的家是在河北的观津县,她希望分配得离家近一点,也就是希望能分配到赵国(国都邯郸)去侍候赵王。为此她求情、送礼,买通了主管这次分配的太监。没想到主管此事的太监记错了,记成了她是请求去代国,迨至后来发现错误时,吕后已经按照上报的名单批下来了。窦女极其不情愿,但无法违抗,只好委屈地满含眼泪去了代国。代国的国王叫刘恒,国都即今山西省的平遥古城。
  窦女到了代国王宫,没想到特别受到了代王刘恒的宠爱,生了两男一女。又过了几年,代王的王后死了,王后本来已经给刘恒生了四个儿子,不承想,这四个儿子一个接一个地相继死掉,一个也没有剩下。就在这个时候朝廷上出了大事,吕后病故,周勃、陈平等诛灭了吕氏家族,他们要物色一个适合他们意愿的刘邦的儿子来做皇帝,代王刘恒被挑中了。
  刘恒被接到京城,登上皇位,这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汉文帝。原来的王后已死,汉文帝再立皇后,自然就是他所宠爱的窦女了。汉文帝想立太子,前王后所生的四个儿子都已死去,窦女所生的大儿子刘启自然就顶了上来,这就是日后历史上所说的汉景帝。二儿子刘武就是日后历史上所说的梁孝王。女儿就是后来所说的“长公主”或“大长公主”,名叫刘嫖。
  这样充满悬念的歪打正着,因错得福,这一连串的喜事,雪片一样地落在了这位早年备受苦难的可怜的窦女头上,真是太让人不可思议了。大历史家司马迁为此感叹道:“人能弘道,无如命何。孔子罕称命,盖难言之也。”意思是说,一个人想提高道德水准,想提高办事能力,那是可以通过努力实现的;但是你无论如何没有办法改变自己的命运。连孔子那种大圣人都没法解释“命运”的问题,就是因为这个问题太难以说清了。
  所谓“命”,也就是今天所说的“运气”、“机遇”、“偶然性”,就如同打麻将牌的“手气”,有时一连气地输,有时又一连气地赢,没有道理可讲。但这种偶然性如果让政治家、军事家连续碰上一两回、两三回,那可就不得了了。《史记》中,司马迁时常为这种人的奋斗而感慨,也有时奈何不了对其“命运”的慨叹。
  窦皇后有一兄一弟,其兄在原籍,容易找到;其弟名叫广国,四五岁时被人贩子拐走了。《外戚世家》对此写到:
  早在窦广国四五岁的时候,本来家里就穷,偏偏窦广国又被人贩子拐走了,此后被一连转卖了十几家。后来被转卖到今河南省的宜阳县,和一百多个长短工为他们的主人在山中烧炭。晚上这百十号人就睡在大山坡的下面,夜间山体突然滑坡,百十号人统统被压死,只有窦广国一个人跑了出来。他在宜阳县的街上溜达,有个相面的说他几天之内就会封侯,窦广国当然只是笑笑而已,根本不相信。过了两天,他跟随他的主人去首都长安办事,听长安街上的百姓言讲,说是新受册封的皇后姓窦,老家是河北的观津县。窦广国被拐离家的时候虽然年幼,但已经五岁了,他还记得他家姓窦,是住在观津县。而且他还记得他跟着姐姐上树采桑叶,姐姐曾从树上掉下来。他就用这些事情做凭据,上书给朝廷要求见他的姐姐。
  。 最好的txt下载网

汉宫多少惊心事(2)
窦皇后听说此事,激动地请皇帝把窦广国叫来,让他把所知道的事情又说了一遍,窦皇后听着果然不差。于是又问他:“你能不能再讲出一件只有咱们两个人知道的事情。”窦广国说:“姐姐离家去长安当宫女时,和我在一家小店里分手。姐姐向店家要来一盆水,给我洗脸洗手;又要来半碗饭,喂我吃了,姐姐就上车而去。”窦皇后听到这里,过去拉着广国的手痛哭失声。侍候在身边的男女佣人一个个全都趴伏在地抽泣,陪着皇后一同悲哀。于是窦氏家族从此时来运转,搬到长安,过上了贵族生活。
  这里既写了窦广国的神奇经历,又写了姐弟相认时的曲折情景,生活气息很浓,人情世故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时出现在读者面前的窦氏女是一位令人非常喜爱的对家庭富有责任感、对手足兄弟充满亲情的平民女子形象。
    二 窦氏逐渐变成为权势欲极强的乖张女人
  窦女为王后、为皇后之后,生活在宫廷这种势利角逐的旋涡中,遂开始由一个纯真朴实的女子逐渐变成为权势欲很强的乖张女人。其主要变化有两方面:
  其一是她溺爱少子梁孝王,造成了汉景帝与梁孝王之间的尖锐矛盾。梁孝王在其母的保护、纵容下,在其封国内骄奢淫逸,招降纳叛。梁孝王的都城在今河南省的商丘县,当时称作睢阳。睢阳的城墙周围长达七十里,梁国的封土面积多达四个郡;据说梁孝王所修的一处名叫“兔园”的园林,周遭广达三百余里,亭台楼阁不计其数。窦太后还不死心,她希望汉景帝立梁孝王为接班人,日后也让他的弟弟尝尝做皇帝的滋味。后来爆发七国之乱,梁孝王抵抗吴楚军的西进有大功,故而求为接班人的欲望更加强烈。由于朝廷大臣的反对,故而事情作罢。梁孝王为此大怒,他居然派刺客进京刺杀了提过反对意见的朝廷大臣袁盎等十几个人。从此被汉景帝所憎恨,逼着梁孝王交出凶手,梁孝王从此绝望,抑郁而死。
  其二是她以喜爱黄老为名,维护旧贵族的既得利益,反对朝廷的一切变革。黄老理论与黄老路线是自刘邦、吕后、文帝以来四十多年的既定方针,主要就是讲究“清静无为”,这是与汉初经济萧条、民生凋敝、国家不得不休养生息的时代条件相一致的。但从文帝时就已经有人大声呼吁改革,这就是以贾谊为代表的尊儒的一派,其主要思想见于贾谊的《陈政事疏》,也叫《治安策》,里面所讲的问题即解决国内割据与对外抗击匈奴等等。到景帝时代,这种声音越来越高,具体表现为以晁错为代表的尊法一派。两者的理论不同,但都是反对黄老路线再向下延续。但窦太后硬是站在既得利益的旧贵族一方,把持着既定的权力、既定的思想与组织路线不变。《外戚世家》写此说:由于窦太后好黄帝、老子的学说,所以上自皇帝、太子,下至窦氏家族等皇亲国戚都必须读《黄帝》、《老子》,都必须尊崇黄帝、老子的思想原则。
  窦太后在景帝在位期间(前157年~前141年),居然能挟制皇帝与朝廷大臣都得顺着她的意思走,其实际权势与其社会基础的力量可以想见。由于窦太后的存在,使汉代的社会变革至少后延了几年乃至十几年。
  窦太后在其孙子汉武帝上台初期,还有一场扑灭尊儒的重大事件,此事留等后面与王太后的事迹一起讲。
    三 景帝皇后王氏的阴谋获胜
  汉景帝的王皇后名叫王娡,最初是嫁在一个姓金的平民人家,并在金家生了一个女儿。后来其母找人相面,相面的说,她家的这两个女儿都将大富大贵,尤其是这位大女儿王娡,更加贵不可言。其母一听,立刻找金家要求离婚。金家死活不同意,于是王娡的母亲遂找来几个恶徒,硬是从金家把其大女儿抢出,连同她的小女儿一并送给了当时正当皇太子的汉景帝。这一来金家也就不敢再闹了。
  王娡进入太子宫,深受刘启(也就是日后的汉景帝)的宠爱,生了三女一男。男孩名叫刘彻,也就是日后的汉武帝。
   电子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