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嵘ナФ分尽H绻鸝和同事都非常“平等”,那么他很难产生变成高手的念头,所以话说回来,Z还应该好好感谢那位苛刻的同事呢,正是他促成了Z事业的发展。我们主张“不平等”,就是为了让人们认识到自己与别人的差距,从而产生改变现状的想法。
▲虹▲桥▲书▲吧▲BOOK。▲
第14节:没有不经历失败的成功(1)
没有不经历失败的成功
诺贝尔奖可谓是最著名的科学奖项了,通常代表了科学的最高成就,如果要问起获得诺贝尔奖最多的民族,那么评委会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你——犹太人。犹太人可谓是一个“从地狱里走出来”的民族,他们经受的苦难,称得上是“炼狱”。
犹太人也曾有过安定的日子,他们在耶路撒冷定居后,逐渐繁荣起来,特别是在所罗门的带领下,创造了辉煌的文明。然而当时世界上强国林立,且都对耶路撒冷这块富饶之地垂涎已久,战乱给犹太人带来了灾难。耶路撒冷附近地势平缓,没有山脉之类的天然屏障,所以仅凭脆弱的城墙,是无法抵御强敌的。于是犹太人失败了,被奴役,被流放,他们甚至在巴比伦坐过牢,史称“巴比伦之囚”。经历了无数次腥风血雨后,犹太人彻底地失去了国土,流落他乡。一个无家可归的民族,有可能随时被历史遗忘。曾经的伊特鲁利亚人、赫梯人、西哥特人等,都是在颠沛流离的岁月中,逐渐消失了。但犹太人却没有灭绝。他们虽然身在异乡,却团结如一,继续创造着一个又一个奇迹。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犹太人面临了空前的灭顶之灾,在种族主义的迫害下,大批犹太人被杀害,但是他们依然挺了过来。战后,犹太民族的“复国主义”兴起,他们终于重返耶路撒冷,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如今,这个民族的强大有目共睹,他们不仅告别了“乞丐岁月”,而且为人类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很多学者都在研究犹太人成功的秘诀,一部分人将其归为犹太人拥有的共同信仰——犹太教。我认为这个归纳并不全面,应该说,犹太人的成功得益于他们的经历和信念。
有一个故事,说一个犹太小女孩和父亲玩游戏,小女孩从一米高的地方跳下来,由父亲接住,玩得不亦乐乎。反复几次以后,父亲故意松手,让小女孩摔在了地上。这在我们看来,是非常不可思议的,一个父亲为什么要这样对待自己的女儿?于是小女孩觉得非常委屈,坐在地上哭闹,不肯站起来。可父亲既没有上前将她扶起,也没有说半句抚慰的话,而是站在一旁说:“我知道你现在非常讨厌我,甚至恨我为什么不将你接住。我是要让你记住,任何事情都不会总是一帆风顺的,有时甚至还伴随着不幸与挫折。只是经历了不幸与挫折之后,当你再遇到类似问题时,这种不幸与挫折也许会成为你的动力。”
由此可见,挫折造就坚韧,坚韧成就不凡。如果我们就此得出“挫折造就成功”的结论,那么肯定有人会反驳:“我也见过很多一帆风顺的人,他们现在活得很好啊,从来没有遇到过什么大的挫折,难道这种成功没有意义吗?”
▲虹桥▲书吧▲BOOK。▲
第15节:没有不经历失败的成功(2)
L在大学里不仅品学兼优,而且相貌出众,不仅是学生组织的负责人,而且是众多男生追求的对象。毕业后,她很自然地到了一家大型企业做主管,然而好景不长,不到三个月,她就辞职了,在家里待了很长一段时间,才出来四处求职。有一次,我无意间遇到她公司的同事,于是闲谈了几句,才发现她无限风光的背后,有着很多不为人知的故事。
L初到公司,一下就成了同事注目的焦点,她认为这是很自然的事,因为一个名牌大学毕业的女生,才貌双全,赢得上司的器重和男同事的青睐都很正常。然而问题逐渐浮出水面,L发现她和单位的女同事都无法和平相处,在她看来,这些女同事是因为自己的到来而变得暗淡无光,所以总是找她的麻烦。L有着不服输的性格,就连小事情也会锱铢必较,所以她几乎和所有的女同事都吵过架。但不久,L发现就连男同事都对她敬而远之,为此,她百思不得其解。最后,她找到总经理,将自己的苦水倒了出来,希望得到上司的理解和支持,然而结果却让她再受打击。总经理对她说:“我知道你很能干,但似乎做主管还不太成熟,所以你愿不愿意先从职员做起,再锻炼一下……”这个建议对L来说简直是晴天霹雳,她无法接收这样的事实,于是立即辞职。
从L接受的教育来看,她是一个典型的“优等生”,不可避免地拥有“优等生心理”。也就是她不管走到哪里,都充满自信:因为我成绩好,而且模样出众,我理所当然地应该被人们重视,被人们羡慕。这种心理的另一个表现,即是她养成了轻视别人的习惯,她将自己的优势上升到了一个高度,认为周围的人在各方面都不如她。单位的女同事,其实并没有产生嫉妒的心理,问题出在L自己身上。她身为主管,原本应该深入地了解下属,但她没有养成换位思考的习惯,从来不会站在下属的立场上想问题,她认为是正确的就一定正确,容不得别人反驳。而且,L打心眼里瞧不起女同事,认为她们既没有自己能干,也没有自己漂亮,因此在言谈举止间,总是不自觉地流露出轻蔑的态度。如果你不尊重对方,又怎么可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可L却误认为是女同事嫉妒自己,和自己做对。那男同事为什么也会对她敬而远之呢?在大学里她不是众人的追求对象吗?照理说应该大受欢迎才对啊!其实道理是一样的,L对自己的定位很高,看待异性的眼光自然也很挑剔。那么,这些平凡的男同事,她能看得上吗?所以,她的高傲只能换来冷眼相对。一个无法处理好人际关系的人,当然不适合做主管。
我们分析L的性格特征,不难发现,她的孤傲和偏见来源于自己的优秀,一种没有经历过失败的优秀。正因为没有遭受过大的失败,她才会认为自己无人能及,过分高估了自己的能力,那么自然不会产生虚心的态度,无法站在别人的立场思考,无法积累更多的资源,因而也就离成功越来越远。当然,L经历了职场的第一次失败,应该说这其实是一次不错的机会,她完全可以静下心来思考各种原因。如果她能觉察到自己的不足,并在生活和工作中不断改进,那么凭借她的资质,成功会离她越来越近。
当我们向真正的成功者请教问题的时候,他们一定不会盛气凌人、趾高气扬,而是会非常谦和地告知你答案。如果我们赞扬他们取得的成就,他们也会微微一笑,绝不自夸。谦逊和善解人意是大多数成功者的基本素养,因为他们在艰难岁月中懂得了无数道理,明白了挫折的意义,所以才能做到宠辱不惊。没有经历过失败的成功,就像一座地基并不严实的高楼,试想一下,你能躺在摇摇欲坠的建筑里高枕无忧吗?
虹←桥书←吧←。←
第16节:惩罚的力量
惩罚的力量
有一个小孩,由于上课的时候不认真,结果被老师罚站,可是他觉得自己很委屈,心想为什么我就说了一句话,却要站一个上午?于是他自作主张,跑回家去,找父亲诉苦。父亲没有说话,只是带着他回到学校,还没等小孩开口,父亲就对老师说:“非常对不起,我教子无方,他违反了纪律却跑回家,所以我建议让他站一整天。”这个建议被老师采纳了,小孩满怀委屈地站到放学。回家后,小孩想找父亲评理,可父亲却说:“什么也别说,到门口去罚站,不准吃晚饭!”小孩流着眼泪,服从父亲的惩罚,可他一边罚站一边赌咒发誓,要找机会离家出走。
第二天,小孩故意找了一张字条,写下了离家出走的豪言壮语,然后拿给父亲看。父亲的反应很平静:“好啊,只要你考试达到了我的要求,你要到哪里去,我都不管。”小孩得到了这个承诺,每日发奋读书,为了让父亲对自己的决定感到后悔,终于考出了前所未有的好成绩。当他拿着成绩单让父亲兑现承诺的时候,父亲反问他:“我要是用游戏机作为奖品,你能考出那么好的成绩吗?你能回答出这个问题就可以走。”小孩一下愣住了,一时间无言以对。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虽然我们并不赞成随意对孩子进行体罚,但父亲的这种激励效果,却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离家出走”取得的效果,大于游戏机的诱惑带来的动力,这便是惩罚的力量。我们赞成的惩罚和暴力有着明显的区别,严格说来是一种挫折下的奋进。
古希腊人创造过辉煌的文明,而且建立了现代科学的基本构架,当我们回过头来探讨科学和哲学的时候,会惊奇地发现,这些问题古希腊人已经想过了。公元前五世纪,是希腊人的黄金时期,他们先后击败了波斯国王大流士一世和薛西斯(Artaxerxes)一世带领的庞大军队,科学和军事全面繁荣,最耀眼的两个希腊城邦便是雅典和斯巴达。我们或许对雅典非常熟悉,但往往忽略了当时拥有世界上最强大军队的斯巴达。斯巴达人可谓是一个把“尚武”发挥到了极致的民族,他们的战士无限勇猛,以一挡百,所向披靡。那么到底是什么给予了斯巴达人如此强大的战斗力呢?
斯巴达人的小孩生活到七岁,就必须离开自己的母亲,接受严格的军事训练。在军队里绝对毫无人情可言,任何人都是同等待遇,弱者不会得到同情只会被淘汰。所以在训练格斗的时候,大人允许小孩使用一切手段将对手击倒,只要不使对方致命就可以了。斯巴达的军事化教育,最有特点的就是鞭刑,这是每个小孩必须经过的一关。无论你是平凡还是优秀,鞭刑都是人生的必修课,这是为了让你熟悉痛苦的滋味,当敌人的刀剑刺伤你时,你就不会再感到恐慌了,因为这种感觉你早已熟悉,你需要做的就是用你手中的武器,击败对手。今天你被鞭挞,为的是将这种痛苦带给未来的敌人……所以,斯巴达人面对战争,从来不会感觉到恐惧,而真正克服了恐惧的勇士,才拥有最可怕最无穷的力量。
在这里,我们并非要学习斯巴达人的极端方式。只是触类旁通,我们不难发现,这种鞭刑的惩罚,正好激发了斯巴达人的潜力。而人生路上那些大大小小的挫折,不正是一种惩罚吗?上帝惩罚你,并不是因为你犯了错误,而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激发你的潜能。
在一次聚会上,我遇见了在职场上闯荡多年的T。酒过三巡,T开始对朋友们倾诉自己的苦恼。T已经年过不惑,在一家IT公司带领开发组开发计算机游戏,由于他有很丰富的经验,所以顺理成章地成了这个团队的核心人物,老板也对他非常信任。但是好景不长,不久前,一位曾在雅虎公司当过技术员的年轻人来到了公司,因为他技术不错,老板破格让他参与了T的开发。T一开始还比较器重这个新人,一心想借助他在技术上的优势,把游戏做好。但是,年轻人认为自己在技术上比T更优秀,所以应该成为开发组的负责人。他屡次给老板上书,直言自己在能力上胜过T,绝对有实力带领团队将项目做到最好。T毕竟在公司待了十几年,可谓鞠躬尽瘁,所以老板并没有理睬年轻人的建议。但他并不甘心,一次他终于找到了T在技术上的漏洞,于是带着铁证,亲自到老板那里“告状”。老板对技术并不是很了解,听了年轻人一番慷慨激昂的说辞后,相信T在技术上确实有缺陷,所以破格提拔年轻人当了负责人,而T则降级为一个技术员。
听到这里,我不禁问T:“他说你在技术上有缺陷,是否属实?”T说:“其实也算不上纯粹的技术问题,而是一个组员没有及时将数据更新,导致一个程序出了错误。可是他却抓住这个把柄,硬把责任全部归咎到我头上,唉……”
聚会结束以后,我找到T,对他说:“难道你从来没有思考过,这个处境对你有什么好处吗?”T想了一下,摇摇头说:“我实在想不出,现在还有什么好处可言。”我听后严肃地说:“亏你还在职场里摸爬滚打那么多年,怎么连这点基本的洞察力都没有呢?第一,数据没有更新,虽然不完全是技术问题,但也是你的疏忽所致,所以你是有责任的;第二,老板虽然让你屈居二线,但并没有让你离开团队,说明他对你是信任的,而且他的用意很明显,那就是他并不完全信得过这个年轻人的技术,所以想给你一个机会,监督整个制作的程序。整个事情看上去对你是一次打击,但却又是一次难得的机会,只要你抓住这个机会,再次证明自己,那么你将会收获更多的东西……”
时隔几个月,T打来电话,说自己已经重登负责人的位置了。原来,年轻人虽然在技术上有一定的优势,但人际协调能力和处理危机的能力都还有待提高,开发由此遇到了很多的问题,此时T出来主持大局,终于再次赢得了老板的信任,而且待遇也有了提升……
有很多刚步入职场的年轻人,显得比较浮躁,不太懂得分析自己所处的局势,只要遇到一点不顺利和挫折,就大发雷霆,或是想立即辞职。这就是不能正确对待挫折的心态的表现,其实一个看似“惩罚”的境遇,往往能激发你无穷的潜能。因势利导,沉着应对,满怀激情地去改变现状,那么你将会尝到“惩罚的力量”带来的甜头。
BOOK。▲虹桥▲书吧▲
第17节:不要为打翻的牛奶哭泣(1)
不要为打翻的牛奶哭泣
励志大师戴尔·卡耐基(Dale Carnegie)事业刚起步时,在密苏里州举办了一个成人教育班,由于没有经验又忽于财务管理,在他投入了很多资金用于广告宣传、租房、日常的各种开销之后,他发现虽然这种成人教育班的社会反响很好,但自己所取得的经济效益很糟糕,一连数月的辛苦劳动竟然没有什么回报,收入只是刚够支出的,可以说根本没有什么收益。
卡耐基为此很是苦恼,他不断地抱怨自己的疏忽大意。这种状态持续了很长时间,他整日闷闷不乐,神情恍惚,无法将刚刚开始的事业进行下去。最后,卡耐基只能去找他中学时的生理课老师乔治·约翰逊,向他寻求心灵上的帮助。老师对他说了一句话:“不要为打翻的牛奶哭泣。”
老师的这句话如同醍醐灌顶,卡耐基的苦恼顿时消失,精神也振作起来。
“是的,牛奶被打翻了,漏光了,怎么办?是看着被打翻的牛奶伤心哭泣,还是去做点别的?记住,被打翻的牛奶已成事实,不可能重新装回瓶中,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找出教训,然后忘掉这些不愉快。”这段话,卡耐基经常对学生讲,同样也经常对自己讲。
“别为打翻的牛奶哭泣”(Don〃t cry over spilled milk),是英国古代的一句谚语,意即事情已不可挽回,就别再为它苦恼了。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却意义深刻,它其实告诉了我们一种对待错误和失误的心态。我们中国也有“覆水难收”这个成语,可见中西方的智慧总有不谋而合。古老的谚语,说起来虽然很轻松,但却很少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