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续宾率部驻扎小龟山,出兵窑湾,堵截太平军饷道。太平军岂肯放弃饷道,派出七八千兵力,从塘角沿湖而下,包抄李续宾所部后背。
罗泽南亲自率岭中营进兵洪山以西,命令刘腾鸿等部进兵洪山以东,两下夹击,斩杀上千名太平军。
1856年,咸丰六年(4)
从此,武昌以南没有太平军的踪迹,城内的太平军不敢外出。清军的粮道颇为通畅,军心大振。
胡林翼上奏,陈述刘腾鸿身先陷阵,七战都冲在最前面。文宗下诏,将刘滕鸿提拔为知县。
一天夜间,李续宾出营侦察太平军的动向,在双凤山与太平军遭遇,双方突然开战。周宽世率部悄悄绕过山角,拦腰攻击,将太平军击退。周宽世又率部在鹰嘴与太平军作战,中炮受伤,回家休假。他因屡立战功而被擢拔为参将,赐戴花翎。
107
骆秉章正在抽调兵力增援江西,但他还不得不兼顾湖南边界地区的防守。
王錱和刘长佑正在分兵攻击上一年从郴州突围的会军。王錱所部已经赶到永明,增援围攻朱洪英所部的绿营兵。
焦玉晶和萧元发所部攻占了江华。刘长佑正想继续追击,无奈骆秉章催促他率部增援江西,于是他回师衡州。
1月10日,贵州的苗民起义军攻占晃州,围攻沅州,然后攻占麻阳。湘军跟踪追击,将起义军从占领地逼退。
骆秉章又接到江西的告急信,连忙催促援军主力尽快开拔。
曾国藩一面等待援军,一面尽最大的努力保卫南昌。
太平军于2月7日开始攻击樟树镇。此地的得失,直接关系到南昌的安危。曾国藩派刘于浔率领江西水师,将进攻的太平军击退。
第二天,周凤山也率陆师从新淦回援樟树镇,在瓦山遭遇太平军,将太平军击退。
太平军已在樟树附近的临江镇修筑了壁垒,作为进攻樟树的前进阵地。彭玉麟为了消除隐患,于2月7日率领内湖水师出击,捣毁了临江镇的壁垒。
太平军对樟树镇的攻击暂时失利。彭玉麟升任广东惠潮嘉道,仍然留在军营。毕金科被其他将领牵累,作战效果不佳,曾国藩令他率部驻防饶州。毕金科不愿离开湘军,请求留下,曾国藩允诺不久将他调回。
石达开加大了对江西中西部重镇吉安的攻击力度,太平军于3月2日攻占吉安。周玉衡和四十一名下级官吏战死。清军在这座被四条江河环绕的城市坚守了七十天,结果还是无法挽回败局。
自从太平军攻破各座名城,只有湖北省的官员死在他们的官位上。吉安只是一座府城,清军坚守的时间比武昌还要长,府县主管学政和防守的下属官员和委员,与城市共存亡,情状更为惨烈。士民以死抗争,情况与义宁类似。清廷官员们接到报告,莫不痛惜。
吉安失守,清廷在江西西部边界各个州县的势力迅速瓦解。老百姓纷纷向太平军献出粮册,输送财物。石达开的部队设置官吏,防守渡口,四处巡逻,加强防守。
曾国藩留在江西的部队,成为孤军一支,驻扎在南昌和南康之间,为太平军各部所牵制,人人寒心。
清廷的谋士们都把眼睛盯着湖南,指望湘军的家乡能够帮助江西摆脱困境。清廷下发的谕旨附带了地图,展示了一个计划:在湖南与江西之间开凿水路,以通水师。人们对局势的忧虑,到了这种地步,以至于想用愚公移山的精神来改造自然。
江西的清廷官府把吉安的失守归咎于周凤山作战不力,见死不救。湘军士气低落,名声受到损害。
刘长佑恰在这时率领湖南的援军从醴陵进入江西,进攻萍乡。楚军出身的宁乡人边晓棠随军到来,这时他的官衔已是总兵。
刘长佑走后,湖南本省的防守重任全部落在王錱肩上。
王錱所部于1月16日对永明发起攻击,已经坚守两个多月的朱洪英终于不支,率部突围,向东南推进,进入江华,在这里碰上了从郴州突围出来的焦玉晶和萧元发所部会军,于是联合起来抵抗湘军的攻击。
湘军的增援部队陆续赶到江华。朱洪英的部属听说何禄兵败,军心动摇,纷纷离开这位镇南王。
朱洪英、焦玉晶和许月桂见大势已去,于2月14日下令放弃江华,率领余部撤向广东。
王錱的部队紧追不舍,从西向东,依次在宁远的路亭、蓝山的楠木桥和嘉禾的土桥圩三地,挫败会军余部,在战斗中斩杀萧元发,俘虏焦玉晶和许月桂,然后解送长沙处死。只有朱洪英逃到了广东连州境内。
升平军的余部,由陈永秀与黄金亮分别统领。
焦玉晶就是被清廷当作太平天国天德王洪大全处死的那个兴宁人焦亮的弟弟,而许月桂就是焦亮的妻子。焦亮当年只身到永安投奔太平军,一去不返,死于京城,也许他们还不知道焦亮也当过太平军的囚徒。
1856年,咸丰六年(5)
许月桂出身于书香门第,从小在父亲许佐昌指点下,与妹妹许香桂练字作文。年纪稍长,两姐妹时常练习武艺。焦亮和焦玉晶兄弟应试路过许家,许佐昌见他们都有才华,便把两个女儿许配给他们。后来焦家兄弟在湘南一带组织天地会的军队,许家姐妹也在永丰乡聚众响应,于是这家人就有了1851年到1856年的这段故事。
108
刘长佑派出的游骑兵于3月12日到达萍乡城下。太平军毫不畏怯,出动一千多人反攻湘军军营。湘军这次来的是主力,立即反击,一鼓作气,将太平军追到城下。
守城的太平军知道情况不妙,忙向袁州告急。袁州的太平军首领说:“来军虽然兵力不多,却是经过阵仗的部队,我们不可轻敌。”连夜派出一千人的劲旅增援。
3月22日黎明,太平军增援部队分为三队开到,发起冲锋。一名黄衣将领骑马守在峡口,督杀后退的战士。刘长佑亲自带领一百人绕到他的身后,准备突袭。
湘军左右夹攻,太平军佯装败退。刘长佑突从后面冲向峡口。黄衣将领慌忙下马,找个空隙逃走。太平军从假败变成了真败。湘军不管太平军士卒,纷纷追赶黄衣将领。
黄衣将领跑进村内,躲进屋内,湘军便掷火烧屋。太平军也掷火抗拒屋外的湘军,火势大盛,反而烧了自己左右的房屋。
太平军组织兵力回头来救,见黄衣将领已投火自尽,于是飞奔而逃。
3月27日夜晚,城内的太平军自动逃走,湘军进占萍乡。
湖南的另一支援军由湘乡人萧启江率领,从浏阳出发,攻打萍乡东北一百五十里处的万载。推进到距万载五十里的株潭,便与太平军遭遇,两下交锋,旗开得胜。
袁州的太平军对湖南开来的援军有所顾忌,连忙备战。
骆秉章接到战报,听说万载也有太平军劲旅,便命令田兴恕率虎威营前往助战。
田兴恕年轻气盛,敢于冲锋陷阵,以勇猛自负,认为刘长佑儒雅文弱,自己虽然属他管辖,却不甘心落在下风。他遇到刘长佑的营官,见对方竟不下马,勃然大怒,挥鞭抽打,还亲自找到刘长佑责问。刘长佑满脸堆笑,向他致歉。
虎威营赶到万载,萧启江对田兴恕屈尊以礼相待,田兴恕很高兴能为他助力。
万载地处偏僻,是一座小城。太平军的后援跟不上,当地会军频频抵抗湘军,都被湘军打散。副将杨恒升派出小股部队,引诱城内的太平军出战,探得太平军的虚实。
刚从湖南开来的湘军,所战皆捷。如果周凤山通力配合,湘军有望于迅速打通赣西通向南昌的道路。
但是,结果却是相反。
太平军于3月24日再次对樟树镇发起攻击,周凤山被打得大败而逃。几十名太平军在后面追杀,周凤山狂奔一百多里,逃到南昌。
曾国藩见周凤山落败,深叹手下没有大将,便命令李元度率部从湖口移驻饶州,另派邓辅纶与林源恩招募平江勇丁。从此,将李元度率领的部队称为“楚军”,把邓辅纶所率领的部队称为“江军”。
邓仁坤专管本省的厘局,打算靠它提供军饷。而林源恩熟悉平江,曾有作战功绩,和李元度十分亲善,曾国藩便把大权交给这三个人。
太平军攻占樟树镇以后,继续向前推进,攻占南昌东南边的进贤、东乡和安仁。人们对周凤山更加失望,说他根本不是将才,即便他去援救吉安,也会失败。也有人说:“如果周凤山早一点进入吉安,凭城防守,得到周玉衡的协助,两者都可以不败。”
但是,这时说什么都没有用了。3月28日,太平军攻占江西东部距离南昌两百里的重镇抚州,军锋向南北扩展,波及鄱阳湖以东的余干和万年。
太平军在江西的势力进入鼎盛时期,太平天国在这个省份拥有了七座府城。江西的八府五十多个县,清军只占着北部的南昌、广信、饶州和南部的赣州、南安五郡,南北两部的联系已被太平军切断。
不久,太平军相继攻占建昌和南康。曾国藩被迫移驻南昌,以战船作为他的指挥所。黄翼升率领水师退守吴城,击退从湖口来攻的太平军,拱卫南昌。
但是,新到的湖南援军对太平军仍然构成威胁。4月2日,万载的太平军南奔袁州。杨恒升率部入城,将太平军留下的财物全部收缴,并向萧启江报告,部队在城内驻扎。
1856年,咸丰六年(6)
杨恒升的祖父当过万载县令,为官谨慎朴实,为百姓所拥戴。可惜由于前任县令亏空,连累到他,因此而被罢官。民众凑钱报答他,他都谢绝,客居本县,疲惫劳累而死。现在他的孙子杨恒升竟不发放万载的财物,百姓感到惊奇。
瑞州和临江的太平军听到这个消息,十分气愤,集结兵力,兵分三路,每路几千人,决心夺回万载。
为了加强湘军在陆路的力量,彭玉麟于4月8日来到吴城,命令黄翼升率部改从陆路进攻。
曾国藩身边没有湘军,孤身一人,四周都是太平军,他与湖南断绝了音信。被分隔在各地的湘军,不得不开展地下活动,招募敢死的军士,用蜡丸藏信,穿行在小路上,用暗语接头,传递情报。但这些交通员往往被太平军捕获,无法送达的密信多达百分之四五十。
109
当石达开和韦昌辉的部队在2月份大举进攻江西的时候,罗泽南的部队仍在湖北奋力作战。他率领中营迁移到洪山绝顶扎营,令其他各营坚守南冈,互为犄角。
一天夜里,太平军袭击中营,已到垒下,罗泽南命令部队用石头投击,登垒者全部毙命。
此后,太平军每夜都来攻击。又一天夜里,罗泽南设伏,重创太平军,斩首四百,太平军才停止袭营。
2月5日是阴历除夕。这天夜间,唐训方命令一些军士在军营里举行娱乐活动,玩鱼龙灯火的游戏。
太平军认为湘军在庆祝新春,不会出动,便放松了警卫。唐训方率部从鲇鱼套推进到藕塘,发起突袭,一举夺取太平军的两大壁垒。然后,他派三百人为疑兵,围绕两座城门走动,把太平军惊退。太平军的增援部队推进到豹子海,也被他的部队击退。
太平军为了阻止湘军压缩对武汉的包围圈,于3月份掘开赛湖的湖堤,企图放水拦截湘军。刘腾鸿所部来到堤上制止太平军掘堤,获胜后追到长虹桥,遇到埋伏。刘腾鸿面对着七倍兵力的太平军,仍然挥师奋力出击,将太平军击败。
罗泽南为了困死武昌城,决定控制窑湾,分兵截断太平军的粮饷运道。太平军出城争夺,两军大战于小龟山,刘腾鸿率部斩杀六百名太平军,然后与李续宾所部一同就地驻扎。
刘腾鸿率领的湘后营,越战越勇。该营的军旗是黑色的,太平军见到黑旗就跑。
太平军仍然不忘掘堤放水的计划,第二天从武胜门出动一万多兵力,与湘军在江堤上交战。罗泽南挥军斩杀几百名太平军,追到城下,绕城巡视,太平军方始闭门不出。
罗泽南的这支陆师是一支劲旅,清廷在湖北和江西都需要它。由于江西已大部为太平军占领,清廷的谋臣们纷纷提交奏章,请文宗将罗泽南的部队调到江西作战。浙江和湖南两省的巡抚都认为可行。但是,文宗认为湖北的清军很快就能将武汉攻下,不同意抽走这支主力。无奈提议者越来越多,文宗只得下诏,令官文等人权衡利弊,统筹安排。
罗泽南本人考虑到曾国藩处境艰危,出于义气,很想与湘军统帅同生共死。但是,他不想让对武汉的围攻功亏一篑。于是,他给曾国藩写信说,武昌眼看就可攻克了,清军已经占领长江南北两岸,湘军陆师封锁了窑湾,水师封锁了樊口,太平军断粮以后,无法持久。一旦大功告成,他就会率部与曾大帅会师九江。
罗泽南为了早日抽身增援江西,日夜忧愤,更加急切地督促部队作战,从2月打到3月,打了几十次大胜仗和一百多次小仗。太平军索性死守待援。湘军每每逼城仰攻,伤亡严重。
胡林翼也在为攻城而殚精竭虑,忽然接到报告:襄阳会党首领高二率部起义,围攻府城。胡林翼抽出训字营,协同舒保的骑兵前往增援。唐训方率部在峪山击败起义军,又打败起义军增援部队,攻克樊城。然后将起义军追到吕堰驿,斩杀一名姓宋的女性起义军。接着增援宜昌,在南漳大败太平军。唐训方被任命为代理襄阳知府。
唐训方走后,湘军对武昌的攻击更加急迫。武昌的太平军为了获得生存物资,被迫发起反攻。
4月5日,天下大雾。太平军从城内出击,焚烧小龟山的民房。罗泽南命令部队守在大东门,切断太平军退路。太平军见湘军壁垒防守兵力单薄,突然打开三道城门,派出一万兵力,大举进攻。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1856年,咸丰六年(7)
罗泽南将部队分成三支,分别应对,深感兵力不足。但他的部下都是家乡子弟,生死相交,彼此照应。
罗泽南在城下激战,火枪铁子射中他的左额,顿时血流如注,衣服染成了红色。但罗泽南仍然端坐,指挥作战。二十七岁的道州人何绍采得知罗泽南中弹,率领仁字营的壮士冒死杀入阵中,将罗泽南从阵地上救回。
罗泽南回到军营后,伤势不断恶化。但他日夜危坐,不肯躺下。
过了三天,罗泽南伤情加重,卧床不起。他喃喃自语,谈的都是时事。又口占忠义祠楹联,令人书写下来。忽然,他睁开两眼,索要纸笔,仰卧着写下一行字:“乱极时,站得定,才是有用之学。”
4月12日,罗泽南已经奄奄一息,从早晨起就汗如雨淋。胡林翼赶来探视,握着他的手恸哭。罗泽南说:“武汉未克,江西复危,死何足惜,只是牵挂着未了的事情。让迪庵好好去办吧。”说罢,就永远闭上了眼睛。终年四十九岁。
他临终时所说的迪庵,就是他的弟子李续宾。
罗泽南死在军中,全军哀泣。噩耗传到江西和湖南,清廷一方的人无不叹息。他的弟子们更加哀伤,尤其是高足王錱、李续宾、李续宜、蒋益澧和杨昌濬等人,更是怀念在乡间跟随恩师求学的那些日子。
罗泽南遭遇过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至死也没有过享乐的日子。
他自小颖悟,十岁就能写文章。家庭酷贫,他靠学习来遗忘穷寒。夜间无油点灯,他就在月下把卷夜读,倦了就露宿达旦。
他在十九岁那年失去母亲,第二年又永别了伯父和兄嫂。二十九岁那年,他的三个儿子相继夭折。那一年大旱,饥荒逼人,瘟疫流行。他考试完后,徒步回家。夜半叩门,发现妻子因哀哭儿子而双目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