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劲光亲自安排好住宿、晚饭、岗哨、警戒诸事之后,又逐班逐班地检查。另外,他又叫来政治科科长余泽鸿。
“余科长,侦察任务布置得怎么样了?”肖劲光问道。
“已经安排好了!”余泽鸿一边坐下一边问答。
“多少人,分多少组?”肖劲光问。
“二十四人,十二个小组,分上半夜和下半夜两班!”余泽鸿再答。
肖劲光似乎还不放心:“隐蔽地点一定要选好,要视野开阔,覆盖面要大。另外,一定要注意抓活的。”
余泽鸿频频点头。
肖劲光仍然在考虑什么。
是什么事让肖劲光如此重视呢?原来一连几个晚上,更深夜静之后,就有驻地附近的房屋起火。然后便传出谣言,“共产党杀人放火。”显然,有敌人在暗中作怪。
肖劲光决心非弄个水落石出不可。他不能容忍谁往党的脸上抹黑。如果任这些敌人一边放火,一边造谣,他肖劲光问心何安!昨天,他向陈赓团长建议,今晚干部团整体行动,抓两个活口,然后所到之处揭穿敌人的阴谋诡计。
上干队驻小镇南区,由肖劲光负责南区监视。只要敌人今天出动,他就一定要逮住凶手。这是肖劲光办事的一贯作风。
因此,他不厌其烦地反复思考有关细节,并细微叮嘱具体负责的余泽鸿。
南国的冬夜万籁俱静。除了哨兵和警戒部队外,似乎什么都入睡了。然而,黑暗里的眼睛,却严密地监视着这个沉睡小镇的每一个动静。
肖劲光和衣躺在铺上,半寐半醒。
突然,外面人声陡起,四处都是“救火”声。
肖劲光从铺上一跃而起。外屋的战士们也都起来了。大家纷纷跑出屋,奔向火场。
火被扑灭了。
余泽鸿押着一个瘦猴似的家伙来到了肖劲光面前。
陈赓团长和宋任穷政委也赶来了。
简单的审问就弄清了来龙去脉。
陈庚团长哈哈大笑:“好家伙,敢跟共产党斗法。你也不看看肖大将军几只眼!”
“团长,押到你那去吧!”肖劲光对陈赓说。
“不!就放在你这。按你的设计,每天找好驻地之后,就辛苦辛苦他,让他挂牌游一游街,游一游村。请他把自己的丑恶行径亲口向驻地人民讲清楚。”
“好!余科长,押下去!”
肖劲光重新回到铺上,心中好惬意。好长时间里,他没有这样的好心情。
以后十多天,部队一驻下来,就见几个战士押着这个家伙,在四处自述自己丑恶的故事。紧张的战斗生活中,添了这么一段不无幽默的小插曲。
蒋介石已经判断出,中央红军沿湘桂边境北上,是试图与红二、红六军团会合。
于是,在城步、新宁、通道、绥宁、靖县、武岗、芷江、黔阳、洪江等地区构筑了四道碉堡线,集结重兵,企图把中央红军一网打尽。
而博古、李德等人无视敌情变化,仍坚持按原计划前进。红军身处极为险恶的境地。
在这革命的危急关头,毛泽东挺身而出。他根据敌我态势,果断向军委建议,放弃原定与红二、红六军团会合的计划,立即向西,到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去开辟新的根据地。经过激烈的争执,毛泽东的建议被接受。红军经贵州腹地向黔北挺进,连克锦屏、剑河、镇远等十几座县城。12月底,红军占领乌江南岸的猴场。
1935年元旦,猴场。
中央军委第一纵队司令员叶剑英来到干部团。
陈赓连忙接住:“司令员,好稀客呀!”
叶剑英一面进屋,一面说:“怎么,不欢迎啊?”
“岂敢!岂敢!”陈赓一面亲自倒茶,一面笑道。
“我今天不仅来了,而且还一时三刻不走了!”叶剑英满脸肃然。
平时爱说爱闹的陈赓也立时严肃起来:“请首长指示!”
“红军要过江。派我来请你架桥。陈团长,红军安危系于你一人一身啦!”
叶剑英一字一句,说得似笑又没笑。
陈赓立刻明白了司令员的意思:“司令员请回,陈赓一定完成任务。”
司令员当然没时间待在这里。
陈赓当即命令特科营工兵连,火速赶到猴场乌江江界渡口架桥。
江界渡口,江面宽约两百多米,最深处达二十多米,水流每秒一米八到两米。在这样一条水深浪急的大江上搭桥,谈何容易!
然而,追兵将至。红军没有别的选择。
一天过去了,种种尝试都归于失败。
陈赓心急如焚。
“上干队有个土木专家,不妨把他请来看看。”
陈赓回头,见说话的是工兵连一个老战士,连忙问道:“你说什么?”
大家立刻都围过来。
原来这个老战士是国民党原工兵团战士,后来被红军俘虏,就到了红军工兵连当兵。长征出发,来到上干队,他突然发现他的老团长在干部团做教员。这位原国民党工兵团团长叫何涤宙,在架桥等土木建筑方面独具才能。
工兵连一天劳累,毫无收获,这个老战士便这样冒了一句。
陈赓立即命令:“请肖劲光和这位老师一块来。”
肖劲光来了。
何涤宙立刻展开工作。
一个试行方案很快出来了——何涤宙设计了一种土制石锚固定竹排扎成的门桥。
成功了。第一块门桥固定了。
做这样的石锚门桥,需要大量的木材、竹、木板。
肖劲光主动请缨:“陈团长,上干队也参加收集架桥器材吧?”
“好吧!——多谢你呀,肖大将军!”陈赓一拳打在肖劲光的左肩上。
第三天中午,纵队司令叶剑英又来了。
陈赓只说了一句:“司令员、下午两点请您剪彩。”
“听说锚组组长石长阶同志牺牲了?”叶剑英将信将疑地问。
陈赓点了点头。
是啊,有多少好同志,为了党的事业献出了鲜血和生命!
几天以后,中央军委纵队进驻遵义城。
1935年1 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解决了当时党面临的最紧迫的军事问题,改组了中央领导,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毛泽东又回到了党和红军的领导岗位上。这次会议,在极端危急的历史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蒋介石为了阻止红军北进四川或者东出湖南,急调嫡系部队和川、黔、湘、滇、桂五省地方部队数十万兵力,从四面八方向遵义地区进逼,企图一举歼灭红军。
遵义会议刚开完,还没来得及传达会议精神,红军又匆匆上路,离开遵义城。
经过一个来月与敌人周旋,红军渐渐有了一些主动权。尤其在二渡赤水后,红一、红三军团开始抓住敌人打,在占领桐样城和娄山关之后,敌人纷纷溃逃,红一、红三军团展开追击战。干部团在陈赓率领下,随主力执行追击任务。随后,红军主力再次占领遵义。
当部队追击前进时,上于队第一次单独执行任务。肖劲光率部留守桐梓县城担任警戒任务。先头部队,另留一个连,由肖劲光指挥。当晚,肖劲光布置好岗哨,在桐梓过夜。
第二天下午,红九军团军团长罗炳辉率警卫连进城。
肖劲光向罗炳辉汇报了情况。
罗炳辉说:“你们追赶一纵去吧,这儿由我们接防。”并告诉肖劲光,九军团的几个主力团随后就到。
于是,肖劲光带上于团和先头部队留下的那个连队,直奔娄山关,准备到遵义归队。
桐梓离娄山关三十余里地,一会儿就到了,就在刚刚接近娄山关的时候,桐梓方向突然枪声大作。
肖劲光立即命令部队停止前进,并派人飞马打探。
打探人员刚走没多远,只见罗炳辉与警卫连气喘吁吁地赶来。大队敌人紧随其后逼过来。
情况万分危急。
肖劲光当机立断:“罗军团长,你带工作人员赶快过关,请把警卫连留下!”
没等罗炳辉离去,肖劲光已经将部队迅速在第一线展开。
敌人气势汹汹扑上来。
肖劲光指挥部队利用地形,死死地把敌人压在关口下。
敌人的攻势明显减弱了。罗炳辉再次建议撤出战斗,赶到遵义归队。
肖劲光想了想:“军团长,还是你先走吧,娄山关过后到遵义无险可守。
万一敌人尾随而去,就将直接威胁军委首长的安全。不如我在这儿守着,你赶到遵义向首长汇报。只是把你的警卫连留下。“
罗炳辉也觉得肖劲光想得周到,便再没说什么,匆匆下关。
肖劲光又根据娄山关的地形,重新配置火力,居高临下守住关口。真个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敌人发现红军凭险据守,加之黑夜来临,摸不清红军的虚实,在下面胡乱放枪,始终不敢闯关。
后半夜了。敌人进攻的可能性不大了。但是,近三百名红军战士伏在黑暗里寒风飕飕的关隘上,不敢稍有松懈。
罗炳辉离开娄山关后,带着工作人员直奔遵义。
从娄山关到遵义九十里,曲曲折折的小路蜿蜒向前。大家一边赶路,一边又防止土匪和小股流窜之敌袭击。人人的心都提在嗓子眼上。
罗炳辉身体较胖,又穿一双布鞋,走起路来显得很吃力。娄山关的枪声从后面传来,使他为肖劲光的处境很担忧。敌人起码有一个团的兵力,而肖劲光才三百来人呵!
没走多远,罗炳辉又命令两名工作人员跑步前进,先行向军委纵队报告。
接到罗炳辉派人送来的报告,军委十分重视,立即派红五军团的一个营增援娄山关。
遵义。周恩来住处。
“劲光,上干队的同志们都回来了吗?有没有伤亡?”周恩来坐在一把椅子上,关切地问道。
“我们凭险据守,很主动。部队没有伤亡。”肖劲光说。
“来,喝点水嘛!”周恩来端起刚才为肖劲光倒的一杯水,递过去,然后说,“你们在娄山关主动阻击敌人,保卫了中央的安全,谢谢你们!”
肖劲光一边接过水,一边说:“应该的,应该的呀!”
屋子里出现了短暂的沉默。
稍后,周恩来认真地说:“中央召开了遵义会议,批判了前一段时间的‘左’的错误,毛泽东同志也重新回到了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岗位上……”
周恩来给肖劲光简单地谈了遵义会议的情况。
肖劲光仔细倾听着,生怕漏听了哪一个细节。
最后,周恩来说:“会上讨论总结了第五次反‘围剿’的经验教训。对你的问题,过去搞错了,处分一律取消,中央正在考虑重新安排你的工作。”
消息如此突然,肖劲光几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他双手捧着茶杯,激动得说不出话来。说什么好呢?一年来的委屈、痛苦和无以言表的郁闷,就这样过去了?
他感到自己像做了一场噩梦。他动了动嘴唇,但没能出声。
“劲光同志,你受委屈了。在这个问题上,我有责任,感到十分内疚。”
周恩来望着眼睛都湿润了的肖劲光,诚挚而又磊落地说。
就是周恩来的品质和人格力量。他不隐讳自己的错误和缺点,他敢于在任何公开场合检讨自己。
肖劲光站起来,一步踏到周恩来面前。两双手紧紧握在一起。
好一会,肖劲光才说了一句:“感谢党中央!感谢你,周恩来同志!”
红军重新攻占遵义,打了长征以来的最大一个胜仗,打击了敌人的气焰,极大地鼓舞了红军广大指战员的斗志。
蒋介石气急败坏。
“遵义一战,丢了两个师又八个团。娘稀匹,滇军不行!滇军不行!”
蒋介石骂得还不解气,叫来侍从副官,“你去查一查,在娄山关,是哪个团,被肖劲光的一个连挡住,过不去!团长该毙,团长该毙!”
侍从副官转身出去。
蒋介石随即调整部署,急调大军分六路向遵义、鸭溪一带合围。当蒋介石在贵阳大骂“滇军不行”的时候,毛泽东站在地图前沉思良久。
周恩来走进来。
“恩来呀,向东是不成啦。蒋总司令三面出迎啦!”他一边说话,一边使劲吸了两口烟屁股。
“是呵,只能先向西,并佯装有北进迹象,请蒋介石把主力派到长江一线去堵我们。然后才能伺机行动。”周恩来一边说,一边在地图上比划着。
“正合我意哟!看来,蒋总司令得听你调遣了。”毛泽东说着,笑了。
“哪里、哪里:声东击西是你的思想。”周恩来认真道。毛泽东又摸出一支烟,皱巴巴的:“哎,恩来,这样一来,赤水河上的工作得做扎实喽!”
“我已经派肖劲光攻下仁怀,然后叫他到茅台。搭桥铺路,我听说他那儿有个专家呢。”
“那好,那好。肖大将军可要喝茅台酒了!”毛泽东一边抽烟,一边走动着说。
这时张闻天、王稼祥等人也来了,屋子里顿时热闹起来。
肖劲光在接到周恩来交给的任务后,率上干队,另加一个步兵连、一个工兵连,连夜上路,直奔仁怀,拂晓时分兵临怀仁城下。
肖劲光亲率尖刀班,部队悄悄接近城边。
突然的枪声打破了守城敌人的美梦。敌人顿时惊慌失措,纷纷逃命。这样,毫不费力,仁怀得手。
当毛泽东和周恩来在地图前谈话的时候,肖劲光正阔步迈进茅台镇。
桥很快出现在赤水河上,肖劲光满意地拍了拍工兵连长的肩膀:“好样的!逢山开道遇水搭桥,回头给你记一功!”
工兵连长嘿嘿直笑。
3 月16日,红军在茅台三渡赤水,重人川南。
蒋介石急忙调主力于长江南岸一线堵截,唯恐毛泽东北渡长江。
等蒋介石的兵力调配刚刚到位,红军又于3 月21日晚,四渡赤水,折回贵州。
还是那座浮桥,使红军把几十万敌人甩在了川南一带。
红军向东折回贵州后,又突然一个急行军,南渡乌江,造成攻打蒋介石正在坐镇的贵阳的态势。
贵阳有危,事关蒋总司令的安危。这还了得!
各路敌军纷纷从东面向贵阳开进。
而红军又以每天120 里的速度向敌人兵力空虚的云南疾进。然后,巧渡金沙江。至此,中央红军粉碎了蒋介石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地区的企图。
这一胜利,充分显示了毛泽东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
遵义会议精神在部队传达以后,仿佛给部队注射了一针兴奋剂。人人欢呼,个个振奋。
肖劲光率领上干队,跟随军委干部团,时而向前疾驰,时而曲折迂回,铺路搭桥,掠城守镇。战士们虽然辛苦,但大家心情舒畅、斗志昂扬,随处都有说声、笑声、逗闹声。有时候弄出一些逗人的小插曲,仿佛生活海洋猛然蹿出的一朵浪花,把这残酷的战争生活装点得别具趣味。
这天夕阳西下,但离山尖尖还有老高,部队就早早地停下来,宿营在夹金山脚下。
时值6 月,夹金山上,仍是白雪皑皑。
许多战士弄不明白,这夹金山脚,夏日烈暑;山坡上又有花开如春;再往顶上又白雪覆盖。“这到底是什么季节呀!”一个小战士大声嚷道。
“哎,小同志,这里的学问好大呐!”
小战士一转身,发现是陈赓和肖劲光队长并肩走过来,立即敬礼:“首长好!”
肖劲光陪着陈凑到上干队看望董老、徐老、谢老等几位老人。陈赓见小战士如此认真,便笑着还了礼。
小战士见状,便又问道:“首长,你说这是怎么回事呀?”
陈赓把眼镜一推,夸张地说:“我也不知道呀!这不,我就是为这事,专门去请教几老的。回头我再告诉你呵!”陈赓一边说,一边拉起肖劲光就走。
小战士笑了。
在一片草地上,上干队的战士们,正砍的砍,削的削,拿着一根看来资格很老的拐仗做样子,纷纷仿造。只见徐特立坐在人群中间,津津有味他讲关于“六月雪”的故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