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中国史:中华民国史(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剑桥中国史:中华民国史(下)- 第13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而不是大规模的投入或现代技术。总之,在延安没有把大与小、现代和传统
结合起来的“两条腿走路”,在那一时期的毛泽东的著作中也没有“两条腿
走路”的思想。如已经指出的,毛泽东在 1949 年建议通过现代化和发展经济
的过程,使中国“由农业国进到为工业国”。而农村居民,虽然会积极参加
这一过程,就终极目标而论却没有发言权,它必须接受“再教育”,和接受
造成的思想和生活方式的变化。
所以,即使人们能够在延安的自给自足经济和 15 年后在自力更生的口号
下采取的新政策之间,认识到某种连续性,可是在细致地阐述政策方面,却
没有任何思想上的连续性,在毛泽东自己的思想中无疑也没有关于发展的连
续不断的环链,因为他在 1949 年曾明确地否定过他在 40 年代初期提出的许
多不成熟的想法。诚然,如已指出的,在毛泽东思想的哲学核心里,至少从
1937 年到 60 年代初期,有着实质上的连续性。不过,如果说毛泽东关于矛
盾的理论与苏联经济发展模式的逻辑极不相容,那么他自己在大跃进年代之
前并没有发现这一点。
在毛泽东从 30 年代到 70 年代的看法中,几乎全面延续下来的唯一的领
域,是行使政治权力的方式方法,而且,假若如此,我认为从 1949 年以前毛
泽东的讲话和文章里,看出许多将要发生的事情的迹象,应该是可能的。
毛泽东在 1949 年说,他要建立的新政权正如可以称之为“人民民主专
政”一样,也可以称之为“人民民主独裁”。对于这一用语上的差异不必过
于重视,因为“独裁”在过去的年代里,当马克思主义的措词在中国还不是


② 毛泽东:《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一九六二年一月三十日)》。



都有标准的对应词的时候,有时是被用作“专政”的译文。虽然如此,它还
是带有过时的中国式的专制制度的味道,以致它事实上能较好地概括毛泽东
对政治领导的看法的实质。
一方面他提倡基层参与的民主,其规模为现代任何革命领袖所不及。在
这方面,他为中国人民服务得很好,帮助他们准备进入政治发展的第二阶段。
但是他同时又把发扬民主看成只有在一个“强国”的框架之内才是可行的。
依我之见,他这样的看法是对的。不幸的是,他的强国的看法很像是一种专
制的东西,而他作为中国革命历史上著名的领袖,在这样的国家里,归根结
底就裁决什么样的政治倾向是合法的,哪些政治倾向是不合法的而论,依然
是主宰者。
本章第 3 节已强调指出,在 1939 年以后的那段时间内,毛泽东寻求在中
国推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它在功能上大致相当于欧洲社会发展的资本主
义阶段。当然,这一方面意味着现代化和工业化,以便建设社会主义得以最
终建立于其上的经济基础。但是他也想通过把五四运动时期发起的对旧儒家
价值观的抨击继续下去,以在另一意义上完成中国的未形成的资本主义阶段
的事业。事实上他在 1944 年 8 月确实写过一封信,提倡从旧的家庭制度下解
放出来:“有人说我们忽视或压制个性,这是不对的。被束缚的个性如不得
解放,就没有民主主义,也没有社会主义”。①人们必定仍然要问,这一目标
是否与毛泽东的总的观点一致。
在这个问题以及我刚刚提出的其他问题的背后,潜伏着交叉文化的仿效
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根本性的争论点,这一过程从本世纪初就在中国开始了,
并且还没有轮廓清晰的结果。五四时期的特点,总的来说,就是粗暴地拒绝
中国传统的价值观,而赞同源于西方的思想;其后在 30 年代,在抗日战争的
环境中,又再次肯定了中国文化的尊严。就蒋介石和国民党来说,钟摆的这
一摆动,事实上导致否定整个五四精神,并断言儒家思想对全世界的问题都
提供了答案。毛泽东作为西方化的最激进的哲学——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拥护
者,不可能走到这样极端的地步,但是在国民党的思想体系的趋向——它导
致写出《中国之命运》——与毛泽东所提倡的“在中国具体化”之间,却依
然有某种相似。
在 40 年代末期,接近全国性的胜利之时,如上面已特别提到的,毛泽东
开始更加大力地、明确地强调马克思主义所关注的事项,如需要城市和工人
阶级的领导,以及工业化在改造中国社会和文化这两方面的中心作用。但是
“封建”文化真地能够废除吗?一个政党真地能在“独裁者”——虽然是仁
慈的——的指导下进行改革,并获得更为民主的工作作风吗?如果现代化也
包含传统政治文化的深刻变化,那么像毛泽东在 1949 年建立起的那种“人民
民主独裁”的政府真地能够实现现代化吗?或者这样一种政权的形式最终要
败坏或歪曲它的内容?在毛泽东于 1949 年取得胜利之时,这就是很清楚地看
到的、悬在他的政治信条之上的问题。








① 《致秦邦宪》(1944 年 8 月 31 日),《毛泽东书信选集》,第 239 页。



书目提要①

1.导论

在不断增加的大量中国近代史出版物(特别是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出
版物)中,研究工具书和文献资料似乎增加得比利用这些工具书和资料写成
的历史研究专著还要快。除《剑桥中国史》第 10、11 和 12 卷列出的书目外,
下列书目相当详细地叙述档案和出版物,特别是在台湾的档案和出版物。

研究工具书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1900—1975 七十六年史学书目》,按论
题列出中国作者论著目录 9000 条以上,附作者索引。复旦大学历史系编《中
国近代史论著目录,1949—1979》,按约 80 个主题列出论文目录 10000 条,
书籍目录 1200 条以上。中国史学会编《中国历史学年鉴》概述每年的出版物
及其他活动;《中国历史学年鉴,1979》在 1981 年出版;《中国历史学年鉴,
1981》概述 1980 年的出版物及其他活动,在 1982 年出版;《中国历史学年
鉴,1982》概述 1981 年的出版物及其他活动。到现在,我们已见到 1984 年
10 月出版的《中国历史学年鉴,1984》。中国史学会又出版《史学情报》季
刊,该刊在 1982 年开始用这种公开形式出版。这两种出版物所载的书目、史
学研究综述和论点选登最有用。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编《近代史研
究》季刊上定期发表的近代史研究书目也最有用。
由北京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明清档案)和南京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民
国时代档案)合编的《历史档案》季刊在 1981 年创刊,载有关中华人民共和
国两个国家历史档案馆和其他历史档案馆所藏档案的学术研究成果、文献和
论著。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出版文献丛书《清代档案史料丛编》,中国第二
历史档案馆出版《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上海图书馆编《中国近代期
刊篇目汇录》丛书从 1857 年期刊编起,最后将包罗迄 1918 年的 495 种期刊
约 11000 期的详细篇目。
《中国历史地图集》第 8 卷——现在我们终于得到——包含清代行省地
图,甚为精细,标明县境和县治。上海史学者陈旭麓等编《中国近代史词典》
对研究 1840—1919 年中国近代史有用。陈恭禄著《中国近代史资料概述》是
著者 1950 年在南京大学的讲稿,介绍史料的主要种类,并由此而为读者了解
许多当代中国史学家的观点提供便利。张德泽著《清代国家机关考略》详细
叙述清代政府结构。钱实甫编《清代职官年表》四卷逐年列出两个半世纪都
市和行省主要职位的在职官员。

经济社会史

经济社会史长期以来是日本学者喜欢研究的主题。重田德著《清代社会
经济史研究》,主要研究湖南省的绅权和地主,而奥崎裕司著《中国乡绅地


① 我们感激密执安大学蒲地典子教授在书目提要中日文图书的书目方面的协助,感激普林斯顿大学吉尔伯
恃?罗兹曼教授在苏联研究著作方面的意见。



主之研究》详细地研究浙江一个地主家族。小岛晋治著《太平天国革命的历
史和思想》是著者的研究论集。小野川秀美和岛田虔次共编的《辛亥革命之
研究》评论辛亥革命,收日本有学术成就的京都学派新一代学者的论文 13
篇。中村义著《辛亥革命史研究》收著者多年来研究这个主题的论文。也要
特别提及《辛亥革命七十周年纪念东京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
研究中华民国经济趋向与外国经济利益的著作有岛一郎著《中国民族工
业的发展》和高村直助著《近代日本棉纺织工业与中国》。京都大学的一个
研究组(狭间直树、片冈一忠和藤本博生)出版了《五四运动之研究》论集。
关于日本史学界研究近代中国的全面成果,除本书上卷《书目介绍》第 1 节
提到的综述直到 1969 年出版的书目外,要特别提及《清史问题》所载的田乔
舒亚?A.福格尔翻译成英文的日本《史学杂志》上的书目综述。
社会经济史论文也刊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许多文化革命以后的新办或复
刊的学术期刊上。要特别提及设在北京的历史研究所出版的《中国史研究》
和厦门大学出版的《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这方面的
学术成果,也见费维恺编《从宋代至 1900 年的中国社会经济史》。
四部收有研究“资本主义萌芽”的主要论文的结集是:中国人民大学历
史系编《中国资本主义萌芽问题讨论集》,收论文 33 篇;南京大学历史系编
《中国资本主义萌芽问题讨论集续编》,收论文 20 篇;南京大学历史系编《明
清资本主义萌芽研究论文集》,收论文 25 篇和 1949—1979 年发表的 218 篇
论文的目录;南京大学历史系编《中国资本主义萌芽问题论文集》收论文 18
篇和论文目录。黄逸平编《中国近代经济史论文选集》是一部高质量的选集,
收入 1949—1966 年发表的研究 19 世纪和 20 世纪中国经济的论文,并附有文
化革命以前研究这个时期中国经济的 1000 篇以上论文的长达 110 页的目录。
最近出版的明清时期社会经济史料的出版物有:上海博物馆编《上海碑
刻资料选辑》,收碑文 245 篇;李华编《明清以来北京工商会馆碑刻选编》,
收碑文 90 篇;苏州历史博物馆、江苏师范学院历史系和南京大学历史系合编
《明清苏州工商业碑刻集》,收碑文 258 篇——主要是南京大学洪焕椿教授
的研究成果;以及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和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合编《清代
地租剥削形态》,收乾隆朝刑部档案 399 宗。
新出版的厦门大学傅衣凌教授著《明朝社会经济史论文集》,收著者 40
年代起 30 年来发表的论文 29 篇。最近出版的研究明清农村社会的著作有何
龄修等著《封建贵族大地主的典型——孔府研究》,和叶显恩著《明清徽州
农村社会与佃仆制》。
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有研究 1860—1916 年中国现代化的颇具
雄心的计划,至今已出版研究专著四种。每个行省研究专集挂有丛书名《中
国现代化的区域研究》,每卷书名给出省名:苏云峰著《中国现代化的区域
研究:湖北省,1860—1916》;张玉法著《中国现代化的区域研究:山东省,
1860—1916》;李国祁著《中国现代化的区域研究:闽浙台地区,1860—1916》;
以及张朋园著《中国现代化的区域研究:湖南省,1860—1916》。
最近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学者研究晚清民国时期近代工业及其他企业
的出版物有:张国辉著《洋务运动与中国近代企业》;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
研究所编《荣家企业史料》、《刘鸿生企业史料》;以及至今已出版的上海
图书馆藏未发表过的盛宣怀档案四卷:陈旭麓、顾廷龙、汪熙编《盛宣怀档
案资料选辑》。



50 年代后期,周恩来总理力劝非共产党人士撰写 1949 年以前他们亲身
经历的回忆录。成果是前军阀、国民党官员、国民党军将领、教育家及其他
人士的回忆录大量涌现。这类史料的第一卷以《文史资料选辑》的书名在 1960
年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出版。其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在各省、各大城市、乃至在若干县的委员会也开始出版各个地方的《文史资
料》。关于 1960—1981 年出版的各种《文史资料》的篇目索引,见《五十二
种文史资料篇目分类索引》。

最近的社会史研究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近出版的劳工运动文献资料有:广东社会科学院历史
研究室编《省港大罢工资料》;中国革命博物馆编《北方地区工人运动资料
选编,1921—1923》。新的研究成果大大补充了让?谢诺著《中国劳工运动,
1919—1927 年》的内容。陈明 《劳工与帝国:珠江三角洲的中国劳工运动,
1895—1927 年》;盖尔?赫沙特:《飞锤走凿:三条石工人》;埃米莉?霍
尼格:《上海纱厂女工,1912—1949 年》和《包身工制度与女工:解放前上
海的纱厂》;林达?谢弗:《毛泽东与工人:湖南工人运动,1920—1923 年》;
戴维?斯特兰德和理查德?韦纳:《20 世纪 20 年代北京社会运动与政治言
论:1929 年 10 月 22 日电车风潮分析》,这些论著增加了我们关于中国无产
阶级的知识。小安格斯?麦克唐纳著《农村革命的城市根源》,也有关于湖
南劳工运动的资料。陈明 编著《中国劳工运动的历史编纂学,1895—1949
年》是一部书目指南。
两部经济思想——意义非常概括——史著作内容相当广泛:赵靖和易梦
虹:《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侯厚吉和吴其敬:《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稿》
第一卷(1840—1864 年)。同时,美国史学者关于西方对中国影响的理论和
论述,在柯文著《在中国发现历史》中得到批判的评介。
社会史研究大大得到史坚雅等人编著《现代中国社会:有分析的书目》
(1973 年)三大卷的帮助。研究中国农村史的美国史学者也已吸收了在其他
农民社会的研究中发展起来的理论框架。史坚雅著《中国农民与封闭社会:
开放和关闭的个案》提出村民与村外社会接触程度的循环变异。其他学者已
利用埃里克?沃尔夫著《20 世纪的农民战争》、詹姆斯?斯科特著《农民的
道德经济》、塞缪尔?波普金著《有理性的农民:越南农村社会的政治经济》
及埃里克?霍布斯鲍姆著《原始的造反者》等著作。关于使沃尔夫-斯科特“道
德经济”概念适应中国情况的若干问题,见于詹姆斯?M.波拉切克著《江西
苏区的道德经济(1928—1934 年)》和《亚洲社会的农民战略:道德的和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