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幼儿教育之父:陈鹤琴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幼儿教育之父:陈鹤琴传- 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陈鹤琴还根据对一鸣的观察与研究,编成《儿童研究纲要》,作为东南大学及江苏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讲授儿童心理课的讲稿。他经常把一鸣抱到课堂上作示范和研究对象。一鸣发育得很好,在众人面前不怯生,又学步,也能够咿呀学语;当看到大人对他笑,他就跟着笑;大人教他说简单的话,他也跟着学;他的小手里拿着铅笔,走路的姿势也很逗人喜爱。陈鹤琴讲课时,经常举出许多生动的实例,课堂气氛活跃,深受学生欢迎。陈鹤琴的研究和实验始终得到妻子耐心的帮助与配合,他曾深情地写道:对于我的妻子雅琴,我也非常的感谢;若没有她的耐心协助,那我虽有试行家庭教育的热诚,恐也不能见诸事实。《陈鹤琴全集》,第二卷,第676页,江苏教育出版社,1989年4月。当代学者、著名心理学家朱智贤对陈鹤琴的著作作了评价,他称“这是我国儿童心理学的一本开拓性和奠基性的著作”。他写道:1949年前在我国心理学史上,陈鹤琴是一位作出开创性贡献的儿童心理学家。可概括三个方面:
  《儿童心理之研究》是中国儿童心理学开拓性著作。不但在1949年前一直是一部权威性的著作,就是在今天,他的研究精神,仍然值得我们学习。
  儿童早期发展的追踪研究是一个典范。在陈鹤琴之前,我国尚无心理学家对3岁前婴儿时期的心理发展作过这样完整的追踪研究,从而使他的研究成果更富于科学性、明确性。
  坚持把儿童的心理研究和儿童教育实际紧密结合;使儿童的心理研究为社会实践服务。朱智贤、林崇德:《儿童心理学史》,第546—547页,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年10月。1924年5月,陈鹤琴参加由陶行知等发起成立的平民文学委员会。7月,由中华教育改进社发起的全国教育展览会在南京举行,陈鹤琴担任展会幼稚教育组和儿童玩具组主干事,并于会后分别作两组工作总结报告。此时,陈鹤琴在国内教育界及儿童心理和儿童教育研究领域已经有了相当的知名度。不久前,他的膝下又多了一个漂亮的女儿,他给女儿取了一个美丽的名字——秀霞。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二 家庭教育(1)
1925年,《儿童心理之研究》姊妹著作《家庭教育》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这是陈鹤琴早年的另一部重要著作。陶行知曾评价道:“此书为东南大学教育科丛书之一,系近今中国出版教育专书中最有价值之著作”《陈鹤琴全集》,第二卷,第670页,江苏教育出版社,1989年4月。。教育家郑晓沧读过此书后,“但觉珠玑满幅,美不胜收,有数处神乎其技,已臻乎艺术的范域”《陈鹤琴全集》,第二卷,第669页,江苏教育出版社,1989年4月。。
  《家庭教育》是一本怎样的书呢?
  陈鹤琴在该书的序中写道:“本书共分十二章。先略述儿童之心理与学习之性质及原则,以为施行家庭教育之基础;次述普通教导法以作选择家庭教育原则之纲要;继述关于卫生教育,情绪教育,群育及智育各方面之原则凡九十条,本书前后所有原则,共计一百零一条,每条原则后面举事实一二以解释原则的真谛并加以讨论,以使阅者对该条原则的意义能够格外了解。”《陈鹤琴全集》,第二卷,第675页,江苏教育出版社,1989年4月。
  5年前,陈鹤琴的好友郑晓沧向他推荐了两本书——《佛戴之教育》(又译“卡尔?维德的教育”,The Education of Karl Witte)和《自然教育》(The Naturel Education)。前者是1918年德国牧师卡尔?维德的作品,书中描述他如何教育儿子成长为一名“少年天才”。小维德只是一个智弱的儿童,在父亲有计划的训练和教育之下,小时就能运用德语、法语、意大利语、拉丁语、英语和希腊语等六国语言,并且通晓动物学、植物学、物理学、化学,尤其擅长数学;10岁进入了哥廷根大学,14岁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16岁获得法律博士并任柏林大学教授。大维德用日志记录了教育儿子的过程,他的教育方法之一是经常带孩子到外面去接受新事物,开扩视野,增长见识。陈鹤琴读过之后,决意也写一部关于家庭教育的书。他根据自己研究儿童心理和对儿子一鸣所进行的连续观察,实验的心得、体验,从儿童心理出发,根据儿童的身心特点,总结出一系列教导儿童的原则。陶行知说,一鸣就是陈先生的佛戴,《家庭教育》一书就当作《一鸣之教育》看也是可以的。
  《家庭教育》自1925年首次出版后,八十多年间曾十数次再版,印行多达百万册之巨,受到各界读者的广泛欢迎,成为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的经典著作之一。
  在这本书中,陈鹤琴将儿童生活的各个细节一一列举并进行具体分析,对应正确的教导方法。陈鹤琴所追求的教育境界,是一种###、和谐的家庭气氛和科学、艺术的教育方法。他告诉人们:“我们知道幼稚期(自生至7岁)是人生最重要的一个时期,什么习惯,言语,技能,思想,态度,情绪都要在此时期打一个基础,若基础打得不稳固,那健全的人格就不容易形成了。”《陈鹤琴全集》,第二卷,第674页,江苏教育出版社,1989年4月。
  关于家庭教育的重要性,陈鹤琴曾阐述:“做父母”是一桩不容易的事情。一般人太把这桩事情忽视了,太把这桩事情看得容易了。我们晓得栽花有了栽花的学识技能,花才能栽得好。养蜂有了养蜂的学识技能,蜂才能养得好。育蚕有了育蚕的学识技能,蚕才能养得好。甚至养牛、养猪、养羊、养马、养鱼、养鸟莫不都要专门的学识技能。而一般人对于他自己的儿女反不若养鸡、养蜂、养牛、养猪来看得重要。我们只要是一个人就好像都有资格可以教养儿童的。至于怎样教养,怎样培育,事先即毫无准备,事后更不加研究;好像儿童价值不及一只猪,一只羊。这种情形在中国非常普遍,司空见惯。我愿普天下做父母的,在未做父母之前,应当自问他有没有研究过怎样教养他未来的儿童,自问他自己应当有什么资格才配作父亲,应当有什么资格才配作母亲。对于儿童的生理,对于儿童的心理,在既做了父母之后,自问是否有相当的研究,相当的了解。我们应当如何以身作则,做小孩子的模范;如何教育儿童,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分子。《陈鹤琴全集》,第二卷,第879页,江苏教育出版社,1989年4月。教育儿童,首先需要了解儿童的心理。陈鹤琴将儿童的心理归纳为“七性”:●小孩子是好游戏的。 电子书 分享网站

二 家庭教育(2)
●小孩子是好模仿的。
  ●小孩子是好奇的。
  ●小孩子是喜欢成功的。
  ●小孩子是喜欢野外生活的。
  ●小孩子是喜欢合群的。
  ●小孩子是喜欢称赞的。然后,陈鹤琴提出学习的原则,对儿童与生俱来的三种能力逐一分析并进行总结:1 小孩子生来有三种基本能力:(1)感觉;(2)联念;(3)动作。
  2 学习是反应与刺激的联合。
  3 刺激必须要选择得适当。
  4 要实地施教。
  5 凡能使小孩子快乐的刺激容易印刻在小孩子的脑筋里。
  6 凡刺激发生的时间愈长,次数愈多,那联念也愈牢固。
  7 小孩子开始学习的时候,做父母的要格外留心以免错误。
  8 不要有例外。
  9 小孩子学习事物须自己学习。《陈鹤琴全集》,第二卷,第704页,江苏教育出版社,1989年4月。陈鹤琴以自己的观察、实验结果和亲身经历、体会为例,提出了共计101条教导原则,如:原则一:对于教育小孩子,做父母的最好用积极的暗示,不要用消极的命令。
  原则二:积极的鼓励比消极的刺激好得多。
  原则三:小孩子既好模仿,做父母的一方面要以身作则,一方面还要替他选择环境以支配他的模仿。
  原则四:做父母的不可常常用命令式的语气去指挥他们的小孩子。
  ……
  原则八:待小孩子不要姑息也不要严厉。
  ……
  原则十:做父亲的应当同小孩子做伴侣。
  原则十一:游戏式的教育法。
  ……在书中,陈鹤琴分别对卫生上的习惯、游戏与玩物、小孩子怕与哭形成的原因、做父母的要以身作则、小孩子怎样学习接人待物的、我们应当怎样责罚小孩子及相应的教导原则分章作了阐述,其中73条原则来自于他对一鸣所作的观察、实验。陶行知评价说:“陈先生得了这个实验中心,于是可以把别人的学说在一鸣身上印证,自己的学说在一鸣身上归纳。”《陈鹤琴全集》,第二卷,第670页,江苏教育出版社,1989年4月。
  在陈鹤琴看来,儿童应有良好的环境。他写道:“小孩子生来大概都是好的。到了后来,或者是好,或者变坏,这是环境的关系。环境好,小孩子就容易变好,环境坏,小孩子就容易变坏。”《陈鹤琴全集》,第二卷,第863页,江苏教育出版社,1989年4月。他举了一个例子。有一次他从普陀回上海,船上的环境很恶劣,赌博、鸦片,一片乌烟瘴气。船上的一个16岁的小茶房,看上去很聪明,却在一旁抽烟。陈鹤琴上前劝阻说:“香烟是有毒的,你这样小小年纪,怎么可以吃呢?”小茶房没有理睬,也没作声转身离去。过了一会儿,陈鹤琴又碰见这个小茶房,他又在打麻将。陈鹤琴听说,这个孩子曾读过四年书,看上去也着实玲珑可爱,但在这样的环境中,他很快就被淹没了。陈鹤琴一生不抽烟、不嗜酒,对于赌博深恶痛绝,也不允许家人沾染任何赌博的陋习。从心理学角度,小孩子生来一点没有什么观念、思想,却有几种基本能力:(1)接受外界的刺激;(2)这种刺激在脑筋中或者可以保留着;(3)他受到哪种刺激,到相当的时候,会发生相当的反应。这三种基本的能力,是小孩子一生做人的基础。刺激来自于环境,好的刺激就得到好的印象,坏的刺激就得到坏的印象。小孩子听见家庭里常常骂人的声音,他以后就不知不觉的也会骂人,尽管他并不知晓骂人是好是坏,他看见大人这样做,就会仿效;小孩子看见大人随地吐痰,也会养成同样的习惯,尽管他并不知晓随地吐痰有什么坏处,他看见大人这样做,就会仿效。反过来说,如果小孩子生活的环境很优美,他听见很好的音乐,会不知不觉地歌唱起来;他看见美丽的图画,就会拿起笔来画画;他看见别人谈吐文雅,走路轻快,也会学着大人的样子。有一次,陈鹤琴不经意间在阳台上吐了一口痰,被一鸣看见,便学着他刚才的样子也把痰吐到地上。后来,他自己反思,榜样的力量太大了。年龄小的孩子善恶观念薄弱,###的一举一动都会对孩子产生影响。平日里,陈鹤琴一贯早起,在他的带动下,全家人没有赖床睡懒觉的。

二 家庭教育(3)
总而言之,怎样的环境,就得到怎样的刺激,得到怎样的印象。中国古代有“孟母三迁”的典故,说明古人已经重视环境在儿童教育中的影响。
  关于环境,陈鹤琴的解释是:“其实,凡是可以给小孩子刺激的都是他的环境;一切物质是他的环境,人也是他的环境,而且人的环境,比较物的环境还要重要……”《陈鹤琴全集》,第二卷,第864页,江苏教育出版社,1989年4月。
  那么,怎样的环境才是好的环境呢?小孩子应该有什么环境呢?陈鹤琴为天下的父母所描画的境界是:●游戏的环境。小孩子在家里,一定要有相当玩的东西,相当做的事情。要晓得不动不做,小孩子是不会发展的。
  ●劳动的环境。在可能范围内,我们应当让小孩子有劳动的机会来发展他做事的能力。要知道做父母的主要工作,是培养儿童自己劳动的习惯,培养儿童自己独立的能力。
  ●科学的环境。根据小孩子好动的心理,应当在家庭里给他一种科学的环境,以引起他研究科学的兴趣。
  ●艺术的环境。包括音乐的环境、图画的环境和审美的环境。
  ●阅读的环境。要小孩子喜欢阅读,我们的家庭,我们的社会,必定要先有阅读的环境。在陈鹤琴看来,儿童教育的根本问题首先是健康与发育,包括:(1)心理的健康与发育,做父母的必须了解孩子的心理是怎样发展的;(2)生理的健康与发育,做父母的必须晓得孩子的身体是怎样的状态;(3)服务的习惯,教育孩子不自私、帮助别人、守秩序。第二,儿童教育从根本上要从父母教育讲起。如果父母的知识习惯好,儿童早已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再加上学校教育,自然就相得益彰。相反,父母的知识习惯不好,那么儿童在未进学校之前,无形之中早已养成不良的习惯,学校教育就算很好,也就收效甚微了。
  关于怎样做父母,陈鹤琴对父母提出的要求有:●要以身作则。
  ●要研究儿童的生理与心理。
  ●不要自信太深。不能以为父母总是对的,犯错都在孩子。
  ●不要迁怒。大人喜怒无常,孩子就跟着遭受“灾难”。
  ●要小孩子每天做件好事。《陈鹤琴全集》,第二卷,第880页,江苏教育出版社,1989年4月。在教育子女的问题上,陈鹤琴主张,父母在教育孩子时态度要保持一致。他提倡“教养孩子,应该父亲母亲同样负责。严父慈母在中国家庭里十分普遍,但在孩子面前,父母采取的态度不一致,往往会使孩子感到无所适从”。在教育子女的方法上,陈鹤琴不赞成“棍棒下面出孝子”或“溺爱放纵”,他很少严厉批评孩子、刺伤孩子的自尊心,他主张积极的暗示胜于消极的命令。一鸣小的时候拿着破烂的棉絮当毡毯玩,父亲没有立即叫他停止,因为他认为这是孩子获得经验的一种方法。他对一鸣说:“这是很脏有气味的,我想你一定不要。你要一块干净的,可以到房里问妈妈要。”一鸣听后,就跑到房间里去换了一块干净的毯子。陈鹤琴认为,要用语言来激励孩子,使他们感觉自己是主动的,于是会很高兴地做某件事情。有时,他的子女有谁做错了事情,他往往朝之笑一笑,孩子们知错了,马上就去改正。他的女儿小时候皮肤晒得很黑,有时被街坊的小孩取笑,他却给女儿取了一个很好听的名字“黑美人”。他对女儿说:“黑怕什么?黑才健康!” txt小说上传分享

二 家庭教育(4)
或许是因为童年时父亲严厉的缘故,陈鹤琴对待自己的儿子倍加珍惜。他主张,做父亲的应当同小孩子做伴侣。他将父子做伴侣的好处列举了三条:(1)没有隔膜,父子间就会产生浓厚的爱情;(2)容易训育小孩子;(3)小孩子容易教育。他经常带着年幼的一鸣到旷野中散步、上街购物,有时全家一道到野外聚餐。这样下来,所有“天伦的乐趣、父子间的感情,也来得格外浓厚”《陈鹤琴全集》,第二卷,第720页,江苏教育出版社,1989年4月。。
  在《家庭教育》第十章中,陈鹤琴对儿童的品德与日常习惯的培养描述得很动情:不过对于如花含苞、如草初萌的小孩子,我们应当用很好的教育方法去教育他,使他们关于体德智三育都从小好好儿学起,那么老大的中国,未尝不可以变成为少年的国家?不过少年中国的责任,固属诸今日之儿童,而造成少年中国的责任则属诸今日之父母,做父母的能够教育小孩子,而小孩子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