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启蒙》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哲学启蒙- 第2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而是科学的缺乏造成的。教会统治下的时代一去不返,将科学和宗教相提并论只会让很多人感到诧异。

  然而科学之所以能恰当的取代宗教,由神学的婢女转化为今天的主人,恰恰证明了二者在人类社会中的不同时期扮演了相同的角色,可以充分比较,并且,如果作为比较对象,科学和宗教相互之间也是首选。如果不考虑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而单纯考察科学本身,宗教也可以说是最佳的比较对象。

  科学将人类从神学枷锁下解放出来,宗教同样曾经极大的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宗教已经走过了鼎盛时期,科学却正值光环耀顶、如日中天之时。然而同宗教一样,科学也是人理解世界的一种方式,是人寻求顺应或利用自然的途径。与宗教相比,尽管优点和局限不同,科学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却是相同的,它们的地位一致,对于社会的作用相似,只是以不同的方式表现而已。即便哥白尼革命将科学从神学的羁绊下解脱出来而获得独立的地位,牛顿的“第一推动力”仍然要经由上帝诠释,而笛卡儿更是明确宣称上帝的存在。

  理论上说科学是理性、严谨、精确、可以严格界定、可以准确预见的,然而大量事例证明科学界内的科学同其他认知方式一样充满不确定性并同样会因为其他因素的介入而严重影响结论,从而不能满足人们对它的期待。例如美欧在转基因食品上爆发的争吵和英法在疯牛病问题上的外交风波,都明显体现科学不确定性和其他更实质的因素的影响。在科学理论的发展历程中这样的表现更为纯粹,日心说与地心说经历了长期的远非单纯科学观点之间的斗争。而科学理论本身也只是由并非科学的观察和猜想开始,其正确性是通过猜想被证实而非事实被呈现来体现。科学史上最伟大最根本的发现,更明显的带有纯粹思辨的色彩。

  总而言之,与宗教相比,科学最大的特征不在其是多么的正确,而在其取消了所有最根本的预设,取消了所有独立于人的至高存在,取而代之以崭新的、更接近感观因而更能为感官证实的规律。整体上看,科学是以挑战而非维持权威为动力,因而始终能在一个相对自由的环境中成长。在科学兴盛的时代,人类认知的更新也得以更快的速度进行,因为没有什么东西是再可以成为绝对权威,没有什么东西再是不可挑战的。批判的精神成为科学精神的主旋律。

  然而在科学盛行的年代,科学本身成了绝对权威、成了毋庸置疑的至高存在,因而它在解放人类的同时为人类制造了一道更难以撼动的不断自行调整的栏杆。当科学固化为群体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后,便同宗教一样开始具有潜在的定势而倾向于排斥其他认知形态。

  当今社会对科学的态度无论是赞美还是质疑,却都以默认其在认知方式中居于统治地位为前提,并且无论是对科学做什么样的质疑,现实问题的解决也始终仍然依靠科学自身的调整。而这和宗教时代里人们对占据其灵魂的上帝的态度又有什么区别呢?信仰科学也是一种信仰,只不过这种信仰没有宗教偶像。图腾被抛弃了,创造科学、驾驭科学的信仰者迷恋于自身,人自己成了图腾。虽然科学的信徒较上帝的信徒更广泛、更松散,但这也就如同中世纪上帝的信徒较之前的宗教的信徒更广泛、更松散一样。最主要的是,科学的信徒和上帝的信徒以几乎相同的方式对待自己的信仰。

  从整个人类历史看,科学并未能使人更接近一直试图接近的真理,它对历史的影响也未必比宗教更深远。与宗教一样,科学是人类自我发展自我调和的一种方式,在自然和历史面前,它起着巨大的作用,也会伴随着同样多的局限。

  三.科学里的迷惘

  1.

  由于科学时代的年轻,科学带来的危害还远远不如它带来的成就明显,然而这并不能证明科学是总体优越的,事实上,科学总是一把双刃剑,它给人造成的困惑在每一个被科学化的领域上演,科学给人类生活造成的混乱已经越发明显并引起审慎的反思。类似DDT 的事件正全面发生在我们身边。甚至连灯光也会对我们有害(例如改变生活方式、影响健康、减少闲暇以及光污染下消失的星空等等)。

  如果问题只是不能在夜晚看到更多的星星这么简单就好了。从对尼龙的崇拜到抛弃,从对高耸入云的林立的烟囱的赞许到抨击,从机械的回归自然……科学发展正使人类体验科学领域前所未有的自我更新速度和前所未有的自我批判、抛弃的速度。在涉及生存的根本领域,科学也正制造着同样性质然而更为隐蔽和严重的危机。核能为人类作出了贡献,然而死于核反应的人要远远大于它拯救的人,在基因科学上取得的每一点成就,同样伴随着潘多拉盒子的一点点打开。……科学正在涉及人类生存的关键领域制造危机。

  科学否定了超越于人的最高存在,将人置于可以自我决定的伟大境地,然而也使人在享有完全的优越感的同时,陷于没有指引的迷茫困境。科学治下人自信无所不能,然而越来越多的问题却倾向于证明人的无知无能。美国科学发达令人倾慕,美国人将冬天变成夏天、将夏天变成冬天、用空调调节气候、用飞机消灭广阔沼泽中的蚊虫,科学对人的认知能力的理想主义和科学认知方式下人类取得的奇迹在当代美国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人类自信并且似乎事实也向人们预期的方向发展。然而在改造自然的同时,人类不得不始终在更大的范围内维持改造后的自然,长此以往人类终有竭尽的一刻,并且这样的征兆已经开始在被科学化了的各个领域以更为基础和广泛的形式出现。

  例如当大量的天然林和人工林成为人类的私有财产而被科学工具来维护时,往往被确保不发生火灾。科学的确发达到可以消灭原本频繁的森林大火,然而林中因此布满低矮茂密的灌木杂草,这使森林更易于发生火灾,且一旦爆发火势更猛、损失更重,而在森林被人们“保护”之前,通过季节性的自燃及时将易燃的灌木杂草烧掉,反而能避免更大的火灾。又如发达国家一度通过大量修筑水坝来发电、灌溉和防洪,然而科学理论中近于完美的大坝在强大的工业能力下变为现实之后,伴随电力而来的往往是无法逆转的淤积、改道、鱼种灭绝,对全流域尤其是下游整体生态的影响更难以最终预测。人们也可以用大功率的燃气空调营造小范围的理想气候,在保养良好的小环境下人趋向长寿,然而长远看来这样的生活方式却制造了更大范围更难以扭转的恶劣气候。在这种气候被应该为其负责的现代生活方式下的大众感知时,生活于北极的因纽特人早已经在替这些气候灾难埋单。

  世界可以说是无限*的,呈现于人的只是其中之一,只是人生活于其中可以理解和接纳的一部分,而科学实践的只是人的感观和理性,因而只可能是片面而有局限的。以这样的先天局限下的科学去解决同样被片面认知的问题,必然带来一连串的难以预知的新问题。真正的世界不可认知甚至不知是否存在,单纯凭借科学去把握自然是偏颇的,对问题的解决必然是以新的片面取代旧的片面,以新的被片面认知的问题取代旧的被片面认知的问题。而这也是寓于科学本身的弊端。

  2.

  不仅如此,尽管科学似乎是公正、客观、合理的认知方式,但它却只是工具,先天的受到并不公正、客观、合理的力量驱使。在狭隘的国家主义和经济自由主义日盛的今天,科学也无可避免的沦落为庸俗实用主义的奴仆。

  科学上可行的解决之道,会因为狭隘的国家利益而被弃置;科学上本可以成立的结论,却一再被质疑。全球变暖尽管危及人类全体,但是对此负有主要责任的国家,却一直相互推诿。当全球变暖明显加剧之时,消耗最多能源、排放最多温室气体和拥有高度民族自豪感的美国人却一再以“科学不确定性”为由拒绝签署《京都议定书》,逃避责任。事实上全球气候变化已经加剧以至不能因循以往的气候变化记录所暗示的规律,也不能再符合既有的气候模型,因为人类活动已经空前加剧、以至必须要将其作为一个重要变量考虑在内才能建立更准确的气候模型。

  “科学不确定性”同样被用于转基因食品之争中。欧盟和美国关于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争论直接源于各自的利益考虑,然而科学研究结果在其中往往成为利益之争的幌子,号称中立的科学像拔河的绳子中间的那个标志被夺来夺去,也由于科学尚难以证实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科学不确定性得以成为贸易壁垒的一道坚固防线。

  在中国还一度盛行伪科学的说法,作为科学的被人为确立的对立面,伪科学和伪诈是同义的。对科学的迷信使人相信科学之外还确乎存在伪科学,科学俨然成了确立真伪的标准,使主人们得以用更高的科学去标识真科学与伪科学。而至少在科学范围内,所谓伪科学与科学是无法界定的,科学和所谓伪科学之间混沌不清以至本质同一。当测谎仪刚刚出现时,科学素养普遍不高的中国人竟以科学姿态宣称这是伪科学的,竟然能以科学作为衡量真伪的标准,竟然还相信科学能够成为这个标准。这与其说是对科学的确信,不如说是对科学的迷信。

  3.

  与此同时,科学又扮演着拯救者的角色,科学几乎是解决所有危机的唯一选择,即使所谓反璞归真的新潮人士,在宣扬其理念的同时也念念不忘强调里面蕴涵的是高科技而绝非再是前人经历的原始形态。在高污染高能耗发展之路成为众矢之的时,所谓低能耗环保型的可持续的发展便取而代之并冠以“科学”之名。科学同时在满足欲望、制造危机和力挽狂澜,这使科学时代的人们陷入一个繁华与危险共存并同向发展的时代,科学创造繁荣的同时制造深刻的危机,而深重的危机又要依靠制造危机的科学本身去解决……科学正带领着信仰科学的现代人走向一个完全未知的不能被证明是有保障的未来,科学是信仰科学的现代人面临危机时的唯一选择,科学越是发展,它带来的危机越是深重。

  社会发展之所以一次次无法跳出所谓科学发展的怪圈,并非因为科学真正是人类发展的唯一选择,而是因为人类在最深处回避自身能力的局限性。科学在最深层次不承认人的认知能力的局限,更具体的说是迷信科学的大众对自身认知的先天局限的无知和漠视,以及科学精神先天蕴涵的对人的认知能力上的理想主义与实际极其有限的能力之间的差异,是造成人类在科学主导之下迷失的原因。这是科学的先天局限使然,若抛却了对人的认知能力的迷信,科学将和宗教、神话、迷信等一切崇尚超越于人的至高存在甚于崇尚人自身的认知形态没有不同。正因如此,与人类文明史上所有其他时期不同,科学时代的人们在享有该认知方式下放肆发展带来的最多可见财富的同时,也承受着漠视自身局限造成的笼罩于全体之上的最深重的生存危机。无数年来人类在至高存在的庇护下安然度过,而今天人类却要在自我解放中迷失……

  四.科学技术化使社会异化

  技术实现科学。科学技术化倾向从科学诞生那一天便开始了,所谓“知识就是力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也只有在科学技术化中才成为现实。技术作为科学最主要的和最为人认可的成果直接促进了科学的发扬光大;在与其他认知方式的竞争中,科学通过技术成功地由叛逆者而成为主导者。然而时至今日,技术化程度越来越高,技术几乎成为科学的代名词,并且往往比科学更加有力、更受人喜爱,而科学本身在萎缩、变得日益空洞,科学真正的精髓——批判精神——正在被遗忘。科学在微观生活中早已被技术化而变成庸俗实用主义的奴仆,真正的科学只存在于很小的范围,并且鲜为人知,真正拥有科学精神的人与崇尚技术的人相比数量上微不足道。狭隘短视的功利行为在科学技术化过程中愈发明显,技术化正使科学等同于技术,沦落为单纯的实用工具,对技术的痴迷使人忘却了科学的精髓:怀疑、探索、批判精神。技术是科学的实现,但技术也正在异化科学本身。大多数如今被认为是科学的东西,从总体上讲根本就不是科学,而是科学的应用,是技术。

  科学技术化使基础科学萎缩,关于科学精神本身的思考停滞。例如在美中国留学生多从事基础科学研究,因为本土学生不愿涉及;而英国的中学物理课也正面临消亡的危险;在其他留学国家,基础科学也不再是候选专业,IT技术、生物工程等新兴实用学科占据着主导位置。技术是科学的成果和具体化,重视技术而忽视科学本身对于科学无疑是一种削弱。

  科学技术化也直接造成了人文科学的没落。在技术社会中,严肃的终极思考被漠视,传统人文科学已经不再受到尊重,一个哲学博士完全可能失业。严肃的、富有批判和探索精神的科学已经被很容易浮躁、肤浅、唯利是图的技术悄悄置换。在科学工作的要义在于其是否可以方便转化为产业、是否可以实现利润的思想指导下,科学必然沦为技术,富有人文关怀的纯粹而严肃的科学思考必然被弃置一旁,即便今日繁荣的技术也是从中萌芽的。

  而且问题远不只此,由于科学深刻的介入了社会发展,因而站在科学的角度,技术对科学异化的同时也是对社会科学发展之路的异化。相对于技术方面的巨大进步,我们在其他领域的成就是何等的贫瘠,技术化正使社会全体呈现畸型发展的态势,在技术社会中,人类文明的其他方面趋于黯淡。技术在使社会呈现新特征的同时面临新的威胁。

  人刚从上帝的统治下解放出来,又成为技术社会下一颗机械的螺丝钉,或成为技术统治下的社会的机器零件。现代人在技术浪潮下的大机器社会中丧失了独立思考和生活以及自由选择的权利,只有零件的角色可供选择,而没有不当零件的自由。技术正在奴役人,像昔日的上帝一样,成为人类又一道自我枷锁。

  很多情况下对技术的趋之若鹜已达到狂热的地步,以至技术含量成为一项单纯的指标,技术已经脱离人的本来需要,使社会异化,而当它脱离生存需要时便会伤害人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知识就是力量”等观点代表了曾经的乐观主义,并且之所以能获得广泛的认可,是因为科学在技术化初期带给人类的福祉要远胜过灾祸。在科学技术化已达相当高度的今天,科学技术已不只是生产力,同时也可以是破坏力,知识不仅可以成为建设性的力量,同时也可以成为破坏性的力量。

  然而技术作为科学最主要的成果,它制造的问题又是寓于科学本身之中的,正如上述,技术是科学的体现,如果不能通过技术实现,科学将只能停留在理论的层次而不能享有今天的权威。科学自萌芽之日起便有技术化的趋势,科学精神也必然孕育技术化的倾向,科学由技术的始源沦为技术的附庸,完全是科学的先天缺陷使然。技术之所以能够如此蓬勃并能对社会制造这么大的影响,也是因为科学的庇护。以科学为名的技术受到广大迷信科学而非具备科学精神的人的认可,并且技术能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