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康国殇纪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靖康国殇纪事- 第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是宗翰是“大太子”是不准确的,但是宗翰的地位在当时确实是大太子的地位,是金太祖阿骨打“宗”字下一代中地位最高的。
  顺便说一下,勃极烈是女真人的官号,在完颜乌古乃时开始设置,女真人的长官皆称勃极烈,女真语就是管理众人。最高者为都勃极烈,次为谙版(尊贵)勃极烈,其次为国论(贵)勃极烈,有时左、右并置,即所谓国相。此外则有忽鲁(总帅)、昃(第二)、移赍(第三)等勃极烈。金熙宗行汉法、改官制后皆废,清改勃极烈为贝勒,为爵名,不带有实权的意思。
  勃极烈制度以少数高级核心官员合议制的形式决定国家的大政方针,是一种辅佐皇帝的政治制度。但皇帝的权力受到各个高级核心官员的牵制,类似集体领导。在勃极烈制度废除前,女真人皇帝继承的传统一般是同代相传,废除后才改为皇帝的嫡长子先当太子再即位,这个是女真人接受汉族传统的一个缩影。在封建社会这种制度还是有先进性的,皇帝不是可以一个人说了算的,要集体讨论大事情,然后皇帝才可以下达号令。
  宗翰十七岁即随完颜部的联盟军队四出征伐,史料记载,宗翰身材魁梧,善于骑射。据传闻,他可以披戴着全套的盔甲从马肚子底下穿过去,矫捷如飞,可以用“翩若惊鸿,矫若游龙”来形容。
  宗翰曾经多次参加天祚帝组织的秋季游猎(纳钵),由于他从小具备在深山老林打猎的本领,并且天生神力,敢于单身同老虎、狗熊搏斗,所以屡次得到天祚帝的赏赐。在战场上,宗翰骁勇善战,所向披靡。
  他对待部下要求极其严格,战场上无论骑兵步兵,只要没有退后的命令,任何人敢于向后退却,当场就会被处死。有了这样的铁的纪律,他统率的军队总是勇往直前。宗翰有勇有谋,阿骨打起兵反辽,宗翰的建议多与阿骨打相合,甚得阿骨打信任。
  女真军队大破辽兵后,他的父亲撒该委托宗翰向阿骨打建议称帝,阿骨打欣然接受。此后,他一直随侍金太祖左右,是金国对辽战争中的一名勇将。
  1115年金国建立的第一年,天祚帝御驾亲征,带着十几万的军队,妄图把金国消灭于萌芽状态。当时金只有两万军队,骑兵只有两千人,敌众我寡。很多女真人包括阿骨打在内也是信心不足,产生了动摇的情绪,有人甚至暗中谋划投降辽国。紧要关头,宗翰等人力劝阿骨打:“我们杀死了很多辽国人,即使是投降了,也不可能被赦免,不如拼死一战才有希望,不玩儿命肯定是死路一条。”结果,狭路相逢勇者胜,在这场决定女真人命运的战斗中,宗翰手持铁棍,一马当先,诸将紧随其后,将辽国军队打得大败,天祚帝狼狈逃窜。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 七 回 二敌酋分路取大宋  郭药师反水献燕京(2)
在进一步的灭辽战争中,宗翰东征西讨,纵横捭阖,屡建奇功,是金灭辽的第一大功臣。
  宗翰在《岳飞传》中的形象很不好,军事指挥上昏庸无能且狂妄自大,大概是作者为了体现抗金斗士的伟大而刻意地贬损。岳飞成名的第一战就是在青龙山以八百人马打败金军十万人马,金军的主将就是宗翰(粘罕)。最为可笑的是,《岳飞传》粘罕的死亡特别离奇,作为大军的主将,偏偏要和宋军主将韩世忠的儿子两军对阵的时候单挑,结果被一枪挑死,结束了自己在《岳飞传》中可悲的命运。
  与宗翰并驾齐驱的是完颜宗望,女真名斡鲁补,又翻译为斡离不,金太祖阿骨打的第二子。和宗翰相比,宗望的个子不高,在大多数都人高马大的女真人里面可以说是其貌不扬。但是,比较特别的是,宗望极其信仰佛教,为人也较为仁慈。
  小帅查遍了金国的历史,金兵在攻城掠地后大肆屠杀的记录很多,但是没有一起是宗望发起的,在金军中被称为“菩萨太子”。所以他的性格在骁勇好斗的女真人里面显得很特别,甚至“知子莫若父”的阿骨打也觉得这个儿子很奇怪。
  金建国前,宗望每次都跟随阿骨打征战,常在左右保卫阿骨打。其实,宗望在战场上表现得也很勇敢,并且计谋很多,是金太祖建国期间和宗翰一起成名的得力助手。在金国不断进攻辽国的战斗中,宗望立下了汗马功劳。最狠的是,他曾经带领一百多骑兵去进攻接近一千的辽兵,并且打败了对方。
  在追击过程中,这位“二太子”竟然单枪匹马甩开身后的骑兵,自己抓了五名俘虏回来。从这五名俘虏口中得知天祚帝确实没有离开鸳鸯泊,于是加速追击,天祚帝只得再次逃跑。第二次撵上天祚帝的时候,宗望手中只有一千人,而天祚帝有两万人。
  部将劝他不要进攻,因为敌众我寡,并且我方人困马乏。宗望却说,今天终于追上了他,如果就这样让他走脱,那么今后再想抓住他就难了。他果断指挥金军发起进攻。双方刺刀见红拼上了,很快金军因为人少,被辽军团团包围。
  天祚帝也认为宗望人少,必然战败,就带着宠爱的妃子登高观望,吩咐侍卫带着麾盖,免得太阳把皮肤晒黑了,心说本皇帝被这群痞子追得鸡飞狗跳的,今天终于可以出一口闷气了,他显然低估了宗望的勇气。
  宗望看见天祚帝的麾盖,就对诸将说,大家赶快玩儿命进攻麾盖那里,把辽国皇帝抓住。金国的骑兵听了宗望的话,就像打了鸡血一样迅速向天祚帝所在方向冲了过去。天祚帝这些天如惊弓之鸟,看见这群玩儿命的人冲着自己来了,也不管什么脸皮问题了,赶紧逃跑。
  辽军看到天祚帝逃跑,也都无心恋战,四散奔逃,宗望以少胜多。宗望回来后,阿骨打为了表彰他儿子的勇猛,特意召开了庆贺的宴会,表彰宗望的英勇善战。
  阿骨打还有几个儿子。长子宗干是个大人才,类似于张良、萧何的人物,能够运筹于帷幄之中而决胜于千里之外,他的儿子就是历史上臭名昭著的金国的第四任皇帝——海陵王(三言两拍中著名的###《海陵王纵欲亡身》中的主人公)。另外的几个儿子都平平常常,说得上英勇善战的只有这个二儿子宗望。
  小帅在此有诗一首:
  从来家贫生孝子,
  自古英雄起荒凉;

第 七 回 二敌酋分路取大宋  郭药师反水献燕京(3)
莫道夷狄无良将,
  横扫中原定四方。
  本来张觉事件结束了以后,宋朝觉得和金国之间就没有什么不和谐因素了吧,大家都可以你好我好大家好地过日子。但是问题没有那么简单,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由于王安中无法控制郭药师以及处理张觉事件交涉不利,宋徽宗一直认为宦官是最听话并且是没有野心的,又改派另一个宦官谭稹为河北宣抚使,负责处理与金国的关系问题。
  和机敏圆滑的宦官太尉童贯相比,在平灭方腊起义中立有大功的谭稹做事一板一眼,不知道灵活通变,这样给本来已经濒临崩溃的宋金关系带来了灾难性的影响。
  宋朝本来就应该从张觉事件中吸取教训,不要在金国的内部招降纳叛,但是谭宦官可不管这一套,继续做着开拓疆土的工作,哪怕这种工作破坏了宋金双方协议,召来金兵的报复也在所不惜。
  当年宋金双方在所立誓书中明确规定:“两界侧近人户不得交侵,亦不得密约间谍,诱扰边人。”白纸黑字,清清楚楚。况且宋朝在招降张觉上刚刚吃了一个哑巴亏,聪明一些的人至少不会在同一问题上继续犯错误,但是谭稹不是这样的聪明人。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金兵攻击在夹山的天祚帝时,云中府管辖内的州郡纷纷投降金国。在宋朝与金国的盟约当中,金太祖除了将燕京附近的六州给了宋朝,将这些云中的州郡也都特许给了宋朝,任命宗翰为都统,镇守云中,负责向宋朝交割云中一带的土地,自己则率领大军回师,但是不幸在路上就病故了。
  本来,金太祖是要把云中地区的朔州、武州、蔚州先交给宋朝。结果,宗翰因为太祖死亡回去奔丧,还没有来得及把三州移交给宋朝。就在宗翰等人奔丧期间,以上三州的军民争相叛逃宋朝,新任的河北宣抚使宦官谭稹觉得这是自己“威名远播,四方云动”的功劳,也不问生熟,照单全收,还派遣了军队去镇守三州。
  按照常理来说,人家家里的老人死了,作为邻居您不表示悲痛就算了,但是也不能趁着机会把自留地的水渠向人家地里多挖一些,占人家的便宜呀。在何时交割三州的土地还没有商定的情况下,谭宦官就接受这三州纳入宋朝的版图,确实是严重违反双方协议的。
  顺便说一句,在宋朝与金国签订了“海上之盟”以后,双方都曾经在各个场合强调要遵守盟约。金国的统治阶级在当时文化程度还不高,对于誓守盟约还是很看重的,觉得既然承诺了就要严格执行,大丈夫言一出口,驷马难追。但是宋朝这些有文化的人就不一样了,喜欢欺负人家老实没有文化,经常喜欢搞搞小动作、占占小便宜什么的。
  当时,双方约定1120年(宋宣和二年)八月初九双方一同出兵,赵良嗣回国复命,走到中途,金太祖派人追了回来,说有急事商量。赵良嗣不知道怎么回事,回到金太祖驻地,金太祖才告诉他金国出现了牛马疫情,恐怕今年八月初九出兵是不太可能了。但是因为和宋朝有约在先,不敢失信,所以把使臣追了回来,待到明年再约攻辽。
  可见,金国在当时还是很讲究诚信的。对于宋朝屡次破坏盟约的行为,金国很是生气,只是因为金太祖一直看重宋金关系,不愿意在辽国还没有灭亡的形势下失去这一个重要的盟友。但实际上,宋朝在金灭辽的过程中起的作用并不大。

第 七 回 二敌酋分路取大宋  郭药师反水献燕京(4)
金国内部对于是否将云中一带州郡交还宋朝,也有不同的声音。新即位的金太宗完颜晟(吴乞买)认为,既然太祖与南朝指天为誓签订了盟约,如今太祖尸骨未寒,不好立即翻脸,自然应该履约。
  宗翰从云中来到上京之后,先去拜祭了太祖阿骨打的陵墓,然后才来朝见金太宗。金太宗知道宗翰来者不善而且手握重兵,所以对他的意见很是尊重。
  宗翰态度十分鲜明,坚决反对把云中地区给宋朝。宗翰对金太宗说:“我朝如此按照盟约办事,实在是对牛弹琴。我朝交还燕京之时,双方曾有盟约在先,严禁在对方领土内招降纳叛,而宋朝并不遵守。本来平州已经纳入我朝领土,张觉已经是金国官员,凭什么宋朝还要收留他,并且还封官许愿。宋朝的人都是一群见利忘义的小人,总是喜欢干一些偷鸡摸狗的事情,怎么能够相信他们呢。况且,此时天祚帝率军盘踞夹山,对西京构成极大威胁,我朝一旦将山后诸州交付宋朝,我们的军队就没有了驻扎的地方。如果不及时消灭辽国,等他们重新积聚起了力量,我们的麻烦就大了。”
  当时还有一些刚刚投降的辽国官员,许多人已经成为金国的重要谋臣,对宋朝恨得咬牙切齿,也建议金太宗慎重考虑交割西京的事情。
  次年三月,张觉事件刚刚过去不久,宗望派遣使者赴燕京索要去年赵良嗣所许的二十万担军粮。谭稹此人呢,在坚持原则的同时缺少灵活性,认为口说无凭,不足为信,拒绝给金人这些急需的粮食。
  但是实际情况是,当时的许多事情都是双方使者见面商量好的,确实没有明确的记录,大家也都遵守这种口说为凭的游戏规则。遇到这种情况,你可以上报朝廷,军粮事情宋徽宗是知道的,给你一个命令就解决了。
  但是,这位宦官谭稹妄图以此来和金国交换西京等地,既然金人在交割西京的问题上不给我面子,我就在交付军粮的问题上假装不知道。按理说,宋朝答应给予军粮在先,是和解决西京问题联系在一起的,你不给军粮,当然我不给西京,宋朝还是理亏的。
  金人感到被宋人玩了一把,说好了给我们饼干吃,结果你逗了我一下又不给了,心里觉得很憋屈,于是准备也恶心宋朝一把。宗望很是生气,但是这个人不喜欢张扬,只是把仇恨记在心里,等到时机成熟的时候好好出一口恶气。
  第二年,宗翰在处理好了金国的内部事务后,回到了云中。金国怂恿西夏进攻宋朝控制下的武、朔二州,正当宋军全力抵御西夏之时,驻云中的金军突然袭取了蔚州,杀害宋朝守将大土豪陈诩,并且攻陷了宋朝应州所属的飞狐、灵丘两县。
  可笑的是,宋朝给三州的宣抚文件也落到了宗翰的手里,这样金人在张觉事件后又是人赃俱获。宗翰派出使者谴责宋朝的背约行为,并表示云中一带的土地不会交割给宋朝。
  宋朝廷得知金军攻取蔚州应州的消息后,很是恐慌,在外患来临的关键时刻,立即本能地想起了内斗,这在宋朝的历史上发生了很多次。
  蔡京等人趁机攻击谭稹是饭桶,据考证脑壳上有包,不足以担当御边大任,不仅二十万两白花花的银子换来的山后五州没有交涉下来,还惹得金军发怒,丢了蔚、应两州。在朝廷一群给蔡京捧臭脚的大臣的鼓噪之下,宋徽宗决定调回谭稹,重新启用宦官太尉童贯处理山后诸州的交割事宜,看来在宋徽宗眼中,只有宦官才可以处理好边境问题呀。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 七 回 二敌酋分路取大宋  郭药师反水献燕京(5)
童贯可不是那种死脑筋的人,看到了现在的金人已经不是以前彬彬有礼的样子了,虎狼之心已经显现了出来,至于山后五州也自然不敢再提,能把尉应两州重新要回来,就算完事大吉了。可是即使是尉应两州,金人也不打算交还宋方,因为这两个州是进攻宋朝极好的出发地,对于性如虎狼的金人来说,吃进嘴里的肉能轻易的吐出来吗?
  宦官童贯的拿手好戏就是搞统一战线,上一次不是把郭药师给###过来了吗,这一次###的目标更大了且更有价值,竟然做起了招降天祚帝的美梦。敌人的敌人就是我的朋友,也不考虑###对象的能力如何,是不是很废物?
  宋朝和金国当初相约攻辽之时,曾经约定双方不得与辽国单独讲和或者暗中往来,这可是写在誓书上面的,不像那个二十万担的军粮是口头约定。童贯听说天祚帝在夹山卧薪尝胆、厉兵秣马准备收复失地,就建议宋徽宗招降天祚帝,作为将来对付金人的一张牌。
  宋徽宗也是猪油吃多了蒙了心,根本不考虑利害得失,亲笔写信给天祚帝,许诺天祚帝如来归顺,宋徽宗“待以皇兄之理,位燕、越二王上,筑第千间,女乐三百人,礼待优渥”,待遇确实不错。
  天祚帝一看大喜过望,立即派出使者约定时间来接他去过美好生活。天祚帝与童贯的往来使者,路线都是从云中经过,金人对于双方的往来很清楚,但是出于引蛇出洞的考虑,没有揭穿宋朝的这种不义之举。
  天祚帝这几年被追得四处逃窜,原来带的金银财宝早就变成金兵的战利品了,现在被追赶到夹山这种深山老林,对于逝去的日子存着美好的回忆。“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主人改;问君能有几多愁,阿适(天祚帝小名)被人追得无处投”,这种日子怎么能够忍得下去。在辽国与宋朝暗通款曲期间,金太祖去世了,宗翰回上京奔丧,天祚帝一看机会来了,遂率领好不容易凑起来的军队出夹山,趁机收回失地。耶律大石怎么劝他收回成命也不行,就带领手下军队西走中亚,后来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