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罢,那神龙便展翅一拍,只听‘轰’的一声巨响,大地碎裂,沙石漫天,仅片刻之际,那神龙就闪着五彩神光隐入到了天际之中。
听九隆将这套谎言全部讲完,他父母二人均是目瞪口呆,要知道在那个时代,几乎没有任何人是无神论者,神灵与恶魔这两种事物均根深蒂固地扎根在了每一个人的心中。就算九隆的父亲是一族之主,对于此道亦是深信不疑。
回想起数日前的那晚,天空之中绿光璀璨,映照得整个天际都光芒大作,这不是神物又是什么?再加上九隆能说会道,将当时的场景结合得几近完美,也不由得他父母不去相信。尤其是他父亲听到自己也是龙族,这样的消息可比任何喜讯都来得要紧,当时的人们敬神拜神,却从未有人想到过自己当神,这样的信息一旦产生,不要说事主本人,就连全族上下也必是欢欣鼓舞,能够成为龙族的后代,这简直是比统治全中国还要令人狂喜百倍的消息。
而九隆的母亲对这一说法也是信了九成,毕竟当年那次触木有感是自己亲身经历之事,如今被那神龙一言中的,这无疑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但她却完全忘记了此事乃是全族上下人人皆知,九隆只是加以利用罢了,完全是因为她自己先入为主才误信了谎言。
然而不管怎么说,这也只是九隆的一面之词而已。绿光倒是的确出现过,但却没有任何人看到天上有神龙飞翔。况且族中的老祭司乃是占卜能手,数十年来卦卦应验,为何她预测的是大凶之兆,而九隆口中的却是大吉之相?
九隆是何等的聪明?仅凭察言观色他就已然看出父母的心中仍暗存疑虑。于是他也不等父母开口,便抢先让二位尊长不必怀疑,那神龙最后离开的位置就是地处西面的一座高峰,自己还清楚地记得前去的路线。那山峰顶上依旧留有神龙离去时的遗迹,不妨大家同去瞻仰一番,一来得以祭拜祖先,二来也可以辨明真伪,防止族中之人将信将疑。
只不过那神龙在离去之际有言在先,它的后人前来祭拜倒无不可,但只可在稍远的地方观瞻朝拜,切勿进入到遗迹之中胡乱行走。若是不小心踏破了龙脉,则吉象立即转为凶象,届时必将血光冲天,此象一出便万难破解。
他之所以这样说,是担心有眼尖之人发现了坑底的玄机,那闪烁着绿光的石碗应该还在坑底的洞中,但凡心思缜密一点的人就能窥破那绿光的来历,如此一来,自己的谎言便不攻自破,今后在族中恐怕再也没有自己的立足之地了。
他父母二人早就迫不及待要一睹神龙的遗迹,待九隆交代完毕,二人便连忙招呼族中的长老和祭司,又叫了数十名身强体壮的年轻汉子,打点好行装后,当即便往西边的群峰之中进发而去。
一行人在九隆的带领下缓缓而行,由于几名长老和祭司的年事已高,是以行走之时已颇为缓慢,大多时候都需要那几十名壮汉用藤椅抬着行进,因此众人前进的速度也比九隆独自一人的时候要慢了数倍。
好在当时的社会环境还比较原始,尤其是像他们这种地处边疆的少数族群,除了要置备生活中所需要的必需品以外,其余的时间基本上都是无事可做的。再加上这一行人的身份地位均是显赫尊贵,故而也没有劳作的任务,反正左右闲来无事,众人倒也不急于那一时半刻。
走走停停,停停走走。一行人足足走到了第十天,这才终于到达了最终的目的地,也就是当初那团绿光所降落的那个峰顶。
见到峰顶那骇人的场面,除九隆之外,在场的所有人都被惊得目瞪口呆。那难以想象的大坑完全就是神力所为,若凭人力开凿,一是不可能凿刻的如此自然,二是绝不会有人这般无聊,在这鸟不拉屎的峰顶凿出个全无用处大坑,这是任何一个部族也不可能去做的事情。
时至此时,一行人无一不对九隆的谎言深信不疑,九隆的父亲早已沉浸在自己是龙族的喜悦之中,就连年长的老祭司也是自行惭秽,连骂自己真是越老越不中用了,这等吉象竟也能算成凶卦,看来这大祭司的位置也真该换换人选了。
众人在那庞大的天坑边上祭拜了半晌,鉴于九隆有言在先,是以一干人等谁也不敢越雷池半步,生怕断了自己种族的龙脉,那样的祸事恐怕是谁也担当不起的。
不过有眼尖之人还是发现了其中的破绽,一个年轻汉子指着那坑底的洞口道:那个孔洞之中有绿光发出,不知内里乃是何物?莫非也与龙神有关?
第二百二十四章 王者的手段
听那人问及绿光一事,九隆也担心事情败露,连忙解释说,因此地乃是神龙上天之前离去的遗迹,是以此处留有神龙的灵力,那洞中之光想必就是神龙所说的龙脉所在,如若不然,神龙也不会刻意叮嘱他不要在遗迹之中随意走动了。
事到如今,在场的一干人等均是对九隆的谎言深信不疑,听九隆如此一说,众人皆尽点头称是,看来那龙神果然在此处留下了带有灵力的龙脉,那奇异的绿光便能证明一切问题。
为了避免龙脉被毁,众人谁也不敢向前走动半步,尽管每个人都对那神秘的绿光好奇无比,但既然龙神有训在先,哪还会有人敢与神灵的意志相悖?
待一场祭祀仪式进行完毕以后,一行人便颇为不舍地下山而去。回到部族的驻地之后,九隆的父亲便召集了全族的子民,将整件事情原原本本地讲述了一遍,并当场宣布,在自己死后,继承王位者便是九隆。此子乃是龙神的后裔,这一族之主的位置,九隆自然是当仁不让的最佳人选。
九隆的其余九位兄弟闻此讯后,分别表现出了不同的态度。一部分人怒目而视地暗暗切齿,一部分人摇头叹气地自认倒霉。其中有一个叫木呷的,平日里与九隆的关系最为要好,他虽然也有继承王位的野心,但此时听说九隆乃是龙神的后代,便毫无怀疑地相信了这一说法。并当即对九隆施以大礼,以表对九隆的忠诚和臣服。
自此之后,九隆驾龙乘风一事便广为流传,他**沙壹触木有感,九隆乃是真龙之子的故事也被一同流传了开来。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套谎言被人们传述的如同真实发生过一般,再加上大量的添油加醋和内容的修改,整件事情变得越来越像上古的传说,而九隆这个人,也被后人披上了一件与神灵近似的神奇外衣。这也就是为什么时至今日这个传说还依然流传于世的缘故,只不过由于哀牢古国在历史的典籍之中记载甚少,因此知道这个故事的人并不算太多。
翻回头来再说那日全族集会完毕以后,族中之人自是喜悦无限,欢快异常的。本来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型部族,一跃成为以龙神为祖先的神族后裔,这不仅对王室家族是个极好的消息,对于族中子民的身份也有着令人刮目相看的等级提升。
部族之中搞了一个连续数日的欢庆仪式,当真是人人喜笑颜开,个个笑容满面。不过这全族老少中也有几人是愁眉不展提不起兴致的,那当然就是九隆十兄弟中的另外八人。可如今大局已定,就算他们心中再怎么不服,对于王位的继承一事也已然是彻底无力回天了。
这几千号人如何庆祝暂且不表,且说九隆心中还另有一件烦心之事。能如愿以偿地被选为王者的继承人,在他心中自然也是喜不自胜的。然而当时他的父亲才刚刚五十多岁,而且身体强壮,筋骨结实,丝毫不逊于壮年之时。九隆时常暗暗叹息自己的父亲恐怕会有很长的寿命,如此一来,自己登上王位的时日恐怕会拖得非常久远了。
然而他的这番担忧并没有持续多长时间,很快,他就发现父亲的行为有些不太正常了。
自从他父亲得知自己是神龙的后代这一消息,就整日沉浸在天宫生活的美梦当中。有很多时候,他甚至会抱怨自己的寿命太久,如果辞世之日能早早到来,他也能够早一刻享受到那天界之中的神仙生活。
九隆看出这是一个极好的契机,于是他便经常和自己的父亲聊天说话,而话题的内容也大多与神龙之事紧密相关。他将自己与神龙的对话又增加一些段落,并着重描述天宫生活的美妙与逍遥。
他父亲听这些故事听得多了,就更加对那种神仙的日子心摇神驰,随后的结果,便是更加急于结束自己的生命,想快点随着自己的祖先上天成神。
就这样,大约过了四五年的光景,就在九隆刚满十七岁的那一年,一日间他父母二人同时毙命,最终的死因,竟是二人手挽手的在房中服毒自尽了。
在他父母的遗体旁边,墙壁之上留有遗言数句。大概的意思是说,本人日前夜有所梦,梦中之物正是本族的祖先青鳞应龙。那龙神对他说,我已在天宫等你许久,每日都盼着能早日与你父子团聚,如今天宫中已将你的府邸修缮完毕,天神之职也虚位以待,望你携内子速来本人深知此乃祖先托梦,自然不便违背其意,况且本人对回归天庭神驰已久,如今时机正佳,故携同夫人共赴天宫。为避免临别之际伤感悲痛,因而没有对外公布这一消息。此后族中诸事均由幼子九隆掌管,望尔等今后互敬互爱,切勿手足相残,永远切记我辈乃是龙族的后裔,万万不可让外族之人看本族的笑话。
遗言至此顿笔,躺在一旁的,便是两具早已僵硬多时的尸体。说起来古人也真是愚昧得紧,盲目的信奉和盲目的崇拜使得好端端的二人竟颇为荒唐的服毒自杀了。尽管当时还没有‘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这一理论的出现,但仅仅为了那种虚无缥缈的神仙生活,夫妻俩居然随意放弃自己的生命,去追逐那不切实际的神仙日子,这样的做法,不是愚昧又是什么?
那九隆之父也算得上是一代明主,可最终还是被自己的无知葬送了生命。但话又说回来了,他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想到这一切都是自己的亲生儿子一手策划,不仅编造出了一套弥天大谎,而且还颇为残忍的诱导他以自杀的方式终结生命。而最为可悲的,就是九隆那善良的母亲,此事本与她没有多大关联,却因为九隆的计谋也一同变成了受害者,不知这样的结局,九隆在最初之时想到过没有。
族中老少虽然不忍心老族主就这样辞世而去,但也均为他能如愿成神而感到庆幸。在当时的人们看来,老族主这次升天与普通的死亡完全不是一个概念,那是生命的升华,那是一个无比美妙的开始。
全族上下为老族主及夫人搞了一个极为隆重的送葬仪式,哀悼数日后,跟着又为九隆的上位举办了一个盛大的庆典。至此,新老族主的交替已正式完成,困扰在九隆心中十余载的一大心结,也算是被彻彻底底的解开了。
别看当时的九隆年仅十七岁,但此人的确不是个等闲之辈。他腹中的雄才伟略丝毫不逊色于任何一个历史伟人,再加上他与生俱来的聪颖智慧,很快的,他就把这个男耕女织的平凡小族群整顿成了一个极为强大的部落,在滇西一带,也愈发的具有强大的声势、威望,以及地位。
在他接任部族首领的两年间,他先是以各种莫须有的罪名惩治了自己的八位兄弟,杀了两个以儆效尤,又将另外三人贬为庶民,不再享受族主宗室的任何待遇。剩下的三个早已被他的手段吓得服服帖帖,相继前来投诚,并发誓永远效忠侍奉九隆一生。
随后,他率领族众以偷袭的方式袭击了临近的两个部族,并将几近半数之人残忍杀害,为的是震慑恐吓,让剩余的俘虏不敢轻易抵抗造反。
有了这些俘虏,他就开始建造了一只初级的军队。他把全族能征善战的强壮男子全都挑选了出来,总数约有五百人左右。而后他又从那些俘虏中也挑选除了五百名身体强壮的男性,而且也编制在了这只部队当中,由族中的五百名正式士兵负责监管,一人盯守一人。
到了打仗的时候,那五百名外族汉子便成了名符其实的肉盾,待削弱了敌人的实力以后,本族的五百名勇士再上前杀敌。用这种方式,他很快便击垮了三个较为强大一些的部族,仅俘虏就收纳了上万人之多。
此时他所羁押的战俘已远比他本族之人为多,他知道再以这种监管的方式是治理不了这么多人的,于是他另行新政,大大削弱族中长老、祭司等人的分配份额,将掠夺来的事物、财宝等物大量分发给部队中的战士,让他们能按自己的付出得到相应比例的酬劳。
这样一来,战士们能够靠着自己的双手养活妻儿老小,这便更加激发了他们的斗志和血性,无论是本族的战士还是被吸纳的外族俘虏,全都对这一举措大为赞赏。在战场上,这些勇士一个个如同下山的猛虎。在战场下,每一个对九隆王也是恭敬有加。再加上九隆王在历次出征之时都身先士卒,矫勇善战,不畏生死,这在那种武力至上的年代也起到了非常好的领袖作用。在整个西南夷地区,九隆王的名号也由此变得愈发响亮了。
在九隆二十八岁的那一年,他正式将部族体系更改为了国家的体系,建国称帝,由于大部分的子民都生长在哀牢山一带,故此国号哀牢。
这个在中国历史上极为神秘的国度,也从这时开始悄然诞生了。
第二百二十五章 无奈下的反思
在创建了哀牢王国之后,九隆王继续着他那大刀阔斧的改革。他首先废除了其他部落的信仰和文化,并将本族文化规定成唯一且至高无上的信仰。此后,他极为清楚地划分了国家中劳动力的工种,广播粮田,开发矿产,并从中原请来能工巧匠,一方面大批量的制造武器,囤积粮草。另一方面则弃用较为原始的木质结构房屋,投入大量人力开始修建城池,开凿水路,引水入城。
如此蓄力了五年以后,哀牢国的国力已颇为强盛。随后他便举兵大肆进攻周边部族,将西南夷地区原本散落着的无数零散部落,一个个吞并蚕食,最终逐一被纳入到哀牢国的体系当中。
逐渐的,九隆王以及哀牢国的名号相继鹊起,在小部分部族还在勉力抵抗的同时,也有一大批人丁前来投诚,少则三五人,多则数千人。他们有的是仰慕九隆王的作风,羡慕哀牢国物资丰富的优越条件,故而想要成为这个国家的一份子,从而过上较为安逸的温饱生活。而绝大部分的投诚者还是以整个部族为单位的,因为他们非常清楚,面对日渐强大的哀牢王国,摆在面前只有两条路。一条是拼死抵抗,血染疆场。另一条便是顾全全族老少的性命安危,以投降的方式率先投奔哀牢国,这至少不会让嗜血成性的九隆王再来践踏他们族人的生命。
春来秋往,酷暑严冬,转眼间又过了六七年的光景。时至此时,哀牢王国所拥有的声势及地位,在整个西南夷地区都是无人能及并且史无前例的。国中人口不下百万,仅军队就已扩充到了三十万之众,当真是雄霸一方,气势凌人。据史料记载,当时的哀牢王国疆域辽阔,东西3000里,南北4600里,边境甚至触及到了缅甸以及喜马拉雅山一带,在云贵地区,的确是极为罕见的强盛大国。
当年第一个对九隆王俯首称臣的兄弟木呷,在这十余年的征战中始终都伴随在九隆的左右,由于此人腹中也有些韬略,常能在一些抉择上面为九隆出谋划策,于是九隆便将其任命为国中的第一国师,无论是外战还是内治,大事小情均会与木呷商量。那木呷也因此爬到了位极人臣的地步,举国上下除了九隆王之外,便以此人的地位最为尊贵。
一日,木呷向九隆进言道,如今我国已拥有雄兵数十万,并且久经战阵,训练有素。这些勇士如不继续征杀恐怕会荒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