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社会的启示:谁能拯救日本》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个体社会的启示:谁能拯救日本- 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7 パラサイト?イヴ《寄生夏娃》 瀬名秀明 角川書店
  8 ダ萤‘スタリ?螈蠊渐雪‘フェクトガイド
  《赛马种马III完全指引》 月刊ファミコン通信編 アスペクト
  9 新?太陽の法《新太阳之法》 大川隆法 幸福の科学出版
  10 ダ萤‘スタリ?螈蟆∪珪?/p》《赛马种马III全书》 成沢大輔 アスペクト
  资料来源:出版科学研究所
  《遗 书》
  作者:松本人志
  出版时间:1994年10月
  松本人志是九十年代日本最红的滑稽艺人。由于良好的商业操作,日本从来没有发生过什么类似相声危机之类的事,滑稽艺人也层出不穷,而且竞争非常激烈,这些艺人各个个性强烈,松本是其中个性最突出的一位。他曾经牛到开演出会时大门洞开不收门票,而让观众来出价,观众认为这场演出值多少钱就付多少钱,如果认为一钱不值可以分文不付。虽然如此,从日本的主流社会来看,滑稽艺人还是低级粗俗的,无论多红也都不能登大雅之堂。在日本,通常只要看什么杂志刊登他们的消息就能判断他们的身份,滑稽艺人的动态新闻几乎上不了比较严肃的杂志,更不用说他们自己写的文章了。

嬉笑怒骂1995年的畅销书(2)
《朝日新闻》社编辑出版的《周刊朝日》是一份比较严肃的周刊,读者层次比较高。这本杂志从1993年7月尝试性刊登了松本人志的随笔,没想到他的这种嬉笑怒骂,肆无忌惮的文风大受日本精英们的欢迎。松本承认自己读书不多,但文章的一字一句都是自己用诚恳和刻苦的态度写出来的。连载一发不可收拾,持续了两年。在此期间,《朝日新闻》社就把这些随笔汇编成册标上《遗书》这一出人意料的书名出版发行, 1994年就进入畅销书前名,1995年更是名列榜首,结果销售达到了250万册以上。后来《朝日新闻》社又将其余的随笔编辑出版的第二本随笔集《松本》也非常畅销,名列1995年排行榜的第二。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当红滑稽艺人的随笔,本书不是从市井大众那里开始受到追捧的,而恰恰相反是从日本比较严肃的主流媒体上赢得人气的。这些代表日本文化的精英平时说话总是瞻前顾后,不会畅所欲言的。然而,泡沫经济崩溃后,不仅经济长时间得不到恢复,而整个社会开始出现了他们意料不及的巨大变化。精英们也不知道社会将变向何方,只有焦虑,缩手无策。松本的随笔集具有一种目中无人的态度,好像是替大部分读者做到了想做而不敢做的事,从而给一贯小心翼翼的读者们出了一口气。这种情绪有非常强的社会基础,蔓延的速度非常快,所以松本随笔集的畅销也就不足为怪了。
  《遗书》中的随笔是连载的文章,每篇并不相连,而且每篇就一个话题独立成章。松本信马由缰,想到哪里写道哪里,飘逸潇洒。
  松本是本世纪日本最大的天才,恐怕不会再出比这个人更出色的滑稽演员了。很多滑稽艺人因为出了名就去唱歌,演电视剧,而松本却坚持在滑稽领域,这需要很大的勇气和自信。因为松本是天才,所以才去做这样的挑战。
  松本是从大阪起家的,在大阪有了一点小名气之后转到东京。和其他在大阪出名的滑稽艺人不同的是,松本愿意完全放弃在大阪的地位,到东京从最低层做起。因为如果能在东京出名,就可以在全国出名。
  通常认为滑稽艺人想出名,最好拜一个好老师,否则会很辛苦。虽然松本也有敬仰的先辈,但决不拜他为师。因为松本认为滑稽艺人受不受欢迎是本人有没有才能的问题,但一旦拜了老师之后,就不可能超过老师了。
  松本立志做一个令人讨厌、又令人觉得有趣的人。如果你认为松本是一个很令人讨厌的人,那正好满足了松本的心愿。松本绝对不会去想去博得大家的同情,他说滑稽艺人无论在什么时候都不能靠流眼泪来博取同情,一旦你获得了同情,那么就不能再获得笑声了。不仅如此,松本认为职业滑稽艺人必须选择观众,在欣赏水平低的观众面前表演,只会降低你的表演水平。
  让松本发火的是《周刊女性》竟然不指名地攻击松本在女性关系方面的问题。其实,和多少女人睡过,甚至得了性病,松本都可以公开说明。这种下三滥的攻击,对松本不起作用。
  松本提出成为有趣艺人必须具备三大条件:性格内向、贫困和喜欢女人。优秀的滑稽艺人性格内向?恐怕很多人感到意外,其实松本是说性格内向的人会有更多的思考时间,所以他们的表演会更有深度。而贫困家庭的孩子呢,往往没有钱买玩具,自己要玩的东西只好自己想办法,所以这样的孩子一般想象力就比较丰富。至于喜欢女人,就必须具备勇气,还要有一定的幽默感和哄骗人的技巧,这样才能把一个刚刚认识的女人在几个小时之内就搞到床上去。

嬉笑怒骂1995年的畅销书(3)
松本对日本全国的足球热是这样评论的:首先,选手们不要这样得意忘形。如果得到了世界杯冠军还情有可原,只是获得出场机会是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其次,观众也不要太发狂,你热爱足球没人会指责你,但是也没有必要一定要大叫,不能输给韩国队,不能输给伊拉克队。即便输了,需要那样的悲伤吗?不知道外国怎么样,日本对体育选手真是太娇惯了。
  在演艺界获得成功是非常不容易的事。很多女艺人都是从裸星开始的,出了名之后就宣布“不再脱了”。当然,到了五六十岁还脱的话的确也不好处理。松本最不满意的是有的裸星出了名之后开始隐瞒以前的裸星经历。对待这样的女星,松本已经从愤怒变到非常的怜悯,并希望她们不要出演松本主持的电视节目。
  松本对《anan》杂志的“最愿意投怀送抱的艺人”和“最不愿意投怀送抱的艺人”这个栏目非常愤怒。作为滑稽艺人,不属于英俊潇洒之类,本来不应该对这个栏目有什么反应的,可就是对它感冒。因为,入围“最不愿意投怀送抱的艺人”的人本人或许没有什么,他的老婆会怎么想呢?太伤人。
  天才松本每周才只有四至五个定期节目,而以松本的标准来看,每周最多只能有3个定期节目。因为,每个节目的准备会议松本都要参加,提出很多意见。在会议结束时还要带回近60个脚本,回家以后再从中选出六至七个脚本备用。松本还要考虑出演的其他艺人的表演,这样时间已经不够用了。所以,每周拥有十四个定期节目的艺人,不知道是怎么样对应的,说不定只是摆设。不管怎么说,这种不负责的对应态度肯定不是职业艺人应有的态度。
  电视节目杂志里肯定会有收视率排行榜这样令人恶心的栏目,一般人为了在单位,学校中不落伍,争着去看收视率高的节目,其实这是非常恐怖的事。而演员也有这样的意识的话,那就没有比这更坏的了,因为那样的话,电视节目肯定会趋于雷同,变得不好看了。现在松本每周主持的四档定期节目,收视率肯定不会超过20%,也不想争取超过20%,因为日本人看滑稽演出的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松本读书并不多,所以这个随笔也是想到什么写什么。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每一页都是松本本人写的,而不是像有些艺人通常只是弄点录音,然后交给专门文字处理的人去整理,再署上自己的大名来发表。还要声明的一点是,虽然每一页都是松本写的,并不是说每一页都是真实的。因为有很多人想从这里学到一点东西。对不起,松本的讲义并不是那么便宜。所以,松本故意在写的东西里掺和了一些虚拟的东西。
  《遗书》和《松本》之所以非常畅销,除了作者是当红巨星的名人效应之外,最大特点就是作者把自己的喜怒哀乐用文章的形式毫不掩饰地表达出来。而这样的写法在日本社会是非常异端的,让很多日本人惊出冷汗,所以也被日本人称为带刺的“毒舌”。
  有读者这样写道:读了本书之后感慨的是,作者作了如此大胆的发言,竟然没有被清除出局,真是不可思议。在日本,不论是在演艺界,还是在其他各界,“谦虚”、“谦逊”是奉为之上的工作态度。像本书这样号称“老子天下第一”的,早就应该被枪打出头鸟了。
  也有读者在自己的博客中写道:日本人常常会顾忌社会环境以及人际关系而在说话时非常谨慎,常常害怕说错什么或者说过头什么而被别人说三道四。有了这样的障碍和压力,所以一般日本人说话、写文章就都会不温不火,四平八稳。本书这样肆无忌惮,口无遮拦的文章超出了很多人的常识范围,但又是抓住了要害,说出了大家想说而不敢说的话。所以,尽管本书用的是教训人的口气,不但不令人生厌,反而更讨人喜欢。对此,很多读者崇拜得五体投地。他们认为,作者从无名时代开始就没有对著名演员艺人献过媚,正因为这样他才赢得了如此这样的旺盛人气。

嬉笑怒骂1995年的畅销书(4)
当然,态度并不是全部因素,本书的内容也是赢得读者支持的一个重要原因,读者认为,本书的作者并不在搞笑,而是非常认真地表述了对很多问题的看法。写书、作文章本来就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而最能打动人心的文章,肯定是一些必然招致一部分人讨厌的带刺带毒的文章。这样的文章就更难落笔了。
  这本用关西口语体写作的本书实际上还起到了一个启蒙的作用:就是鼓励大家积极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否则就成就不了自己的意愿和事业。一位读者深有体会地写道:本来对这种自吹自擂的东西是不感兴趣的,但是读完本书之后,似乎明白了这样的道理。就是如果要实现自己的意愿,就必须让大家了解和理解自己的想法及做法,通过展示和宣传自己的能力,得到大家的理解和信任。否则,就会浪费很多时间。
  更有读者这样写到,读了本书后的读者要么会成为作者虔诚的信徒,要么就会成为极端厌恶作者的人。不管怎么说,读了本书之后,想*改变,人生也会改变。
  与日本从群体社会进入个体社会的历史进程相互动,越来越多的日本读者开始持有这样的认识了。十年前还是异端的本书,放到十年后来看,这样的写法已经不再令人吃惊了。且可以更深切地体会到,因为十年后的日本,敢于直抒己见的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事了。
  《苏菲的世界》
  作者:乔斯坦?贾德(Jostein Gaarder)
  出版时间:(日文版)1995年6月
  1995年前后,日本出现过一场哲学读物的出版热。哲学一下子进入寻常百姓之家。当年芥川奖获奖作品《这个人的阀门》就描述了一个过着平淡生活的中年女性突然读起了黑格尔著作的场面。仿佛哲学已经融入日常的生活之中,很多周刊纷纷推出哲学特辑,甚至连漫画也要表现哲学的内容,而推动这种哲学热的主角就是科幻小说《苏菲的世界》。
  《苏菲的世界》是挪威作家乔斯坦?贾德用挪威文于1991年出版的一部科幻小说,之后被翻译成多国文字,在全世界畅销2000多万册。由哲学教授须田朗监修,著名翻译家池田香代子翻译的日本版《苏菲的世界》于1995年出版后,销售量超过了200万册。
  专栏作家神足裕司认为,这本实际上并不通俗也不易懂的哲学入门书之所以在日本流行,是因为在及时行乐的社会风气中,有一股对享乐风尚反思的社会潮流,这种反思潮流带来了《苏菲的世界》的大流行。这可谓一语中的,八十年代日本泡沫经济时期,日本社会一片歌舞升平,演员的绯闻和*都曾登上畅销书排行榜的榜首。但是泡沫经济崩溃之后,经济长期得不到恢复,一向任劳任怨的日本人也开始怨言四起,政坛暴料的《使日本衰退的9个政治家》一书也夺得1994年畅销书排行榜的第一位。哲学热则显示了日本国民在社会出现历史性巨变时,急于对现实定位,以便对应这种变化的急切心理。本书中有关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的平行和交叉,似乎就是一种参考。
  你是谁?世界从何而来?
  (这样的问题对一个十四岁的少女苏菲来说,恐怕一下子难以回答。不过没有关系,其实这些问题也一直在困扰着我们。需要让苏菲的哲学老师艾伯特登场,让他来给苏菲上一堂哲学课,看一下古今的哲学家们是如何回答这些问题的。)

嬉笑怒骂1995年的畅销书(5)
前数千年来,世界各地的人试图用神话来回答前面提到的这两个问题。神话中的诸神有的就演变成宗教中的神。但是,希腊哲学家认为这些神都是依照人们自己形象创造出来的,因而这些解释是不可信赖的。这揭示了“从神话的思考模式发展到以经验与理性为基础的思考模式”的变化开始。
  以经验与理性为基础的思考模式就是哲学家用自己的眼睛观察并根据这些观察为大自然的变化寻找自然的——而非超自然的解释。
  希腊的哲学家们找到的解释是:世界是由某些“元素”组成的,它们可能是水,或者是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粒子。他们并且通过“元素”与事物之间的变化关系,还区分出了“物质”与“力量”的不同。
  (这是被称为自然派的哲学家们对前面两个问题的见解。已经有基本化学知识的十四岁少女苏菲是应该能够马上理解的。)但是,这些见解还不能给与前面的两个问题满意的解答,因为就在当时,有一批人认为人类永远不可能揭开大自然及宇宙之谜。因此,他们把问题转移到人的身上,宁愿关心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的问题。关于这点,他们宣称,:“人是衡量一切的尺度。”也就是说一件事情是对是错、是好是坏,完全要看它与人类的需求有何关系而定。世间没有绝对的是非标准。
  与这些被称为诡辩家生活在同一个时代的苏格拉底则完全不能接受这种说法,他认为世间有所谓永恒、绝对的是非观念存在。我们只要运用自己的常识便可以悟出这些不变的标准,因为人类的理智事实上是永恒不变的。他相信辨别是非的能力就存在于人的理性中,而不存在于社会中。因此他显然是一个理性主义者。
  (苏菲理解理性主义区别于诡辩家的不同之处是通过苏格拉底说的一句话:正确的见解导致正确的行动。或者说人如果违反自己的理性就不会快乐。她知道如果一直做一些自己深知不对的事,自己就不会活得很快乐。)
  苏格拉底的学生柏拉图则把理智中的永恒不变与自然界中的事物对应起来,他认为在“物质世界的背后,必定有一个实在存在。他称这个实在为‘理性的世界’,其中包含存在于自然界各种现象背后、永恒不变的模式。”这就是“柏拉图的理性论”。(苏菲通过糕点姜饼人的制作来理解的“柏拉图的理性论”。姜饼人是用模子做成来的。)但是,柏拉图的学生亚理斯多德同意他的老师的这两种概念,只不过他认为老师把这两者的关系弄反了,不是先有“模子”即理性才有事物的,而是先有事物才有理性的。在这里姜饼人模子的比喻并不适用,因为模子是独立于姜饼人之外而存在的。
  (尽管亚理斯多德的学说长时期被人摒弃,但是他的天才般的整理思维还是让苏菲竟然动起了整理房间的念头。哲学就是这样直接影响人的行动的!)
  当耶稣基督的信徒保罗来到雅典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