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退出时获得了10倍的收益;首钢2001年出资1。8亿元参与生命人寿,两年后首钢可分享的所有者权益达到2。75亿元,是当年投资额的152。8%。
这仅仅是表面,即使暂时不赚钱,但是保险公司特有的充沛现金流,更让长袖善舞的资本大佬们垂涎欲滴。
最最不济,稀缺之保险牌照亦可转手他人,炒牌照,这亦成为部分资本的小算盘。
这年的3月15日,保监会发展改革部召集这28家公司筹备组负责人开会。不过,这次会议却存心要给热心淘金的“资本们”泼冷水,敲警钟。
第一条就是关于投资风险的提示,与会的负责人被告知,“对投资回报周期要有心理准备:从国际经验看,新设立的寿险公司一般要经过6至7年经营才能盈利。”
同时,“保险资金运用受到严格监管,保险资金包括各项准备金、资本金、营运资金、公积金、未分配利润和其他负债以及上述资金形成的各种资产必须在法律规定的渠道、比例范围内进行运用”。
监管部门显然希望传递两个信息:一是保险行业不是暴利行业;二是保险资金不是想用就用。不过,此后的事实表明,被热晕的资本们只有少数听进去了,其余或者心存“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侥幸心理,或者根本就是为“炒牌”而来。
经过斟酌和挑选之后,2004年6、7月间,保监会集中新批了18家以民营资本为主体的中资保险公司牌照。其速度之快与数量之多,前所未有。这18张牌照包括了8家寿险,3家健康险,7家财产险,即所谓“8+3+7”格局。
链接:保险业“扩容”历史进程
1996年,首次扩容,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了新华、泰康、华泰天安、华安5家保险公司;
2000年10月,4家专为合资而设“壳公司”——民生、生命、东方、恒安;
2001年,巧度陈仓,太平人寿与太平保险内地复业;
2004年,中国保监会8年来首度解禁中资牌照,一次性批筹18家中资保险公司,即所谓“8+3+7”;
2005年11月,长城人寿在京开业,截至年底中国共有保险机构93家,其中保险集团和控股公司6家,财险公司35家,寿险公司42家,再保险公司5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5家;
2006年11月,正德人寿开业;
2007年1月,华夏人寿于西安开业;5月,长江养老挂牌开业;11月,国华人寿开业,成为中国第52家寿险公司。至此,中国保险公司达到104家,2004年保险公司大扩容基本收官。
除了上述18家公司之外,此后还有新公司陆续获得筹备牌照,包括当年12月批筹的阳光财险,以及2006年2月开始筹建的幸福人寿等。
不过,这些新公司的数量和速度均不如这18家公司。同时,由于批筹时间集中于2004年,阳光财险也被纳入广义的18家公司中。
由于新批公司较多,同一时期内居然有两三家公司都以“阳光”为名,难辨雌雄。“真假阳光”成为那个疯狂年代的一个小插曲。新牌照掀起了一场血雨腥风的资本暗战。事后事实表明,市场低估了资本,尤其是民营资本的逐利本性,以及未来的持续注资能力。
而看似新鲜诱人的新牌照更成为很多保险高管的职业毒药,只不过品尝的时间早晚而已。年轻而脆弱的高管们,第一次体验到资本的善变、贪婪、狡诈,甚至是凶恶。
除了民营资本,这一年国有公司和健康的“优等生”们也获得了应有的垂青。
6月7日,太平人寿发起的专业年金公司——太平养老获得准生证。同日,“优等生”华泰财险的董事长王梓木也接过了寿险公司的筹建牌照。
与此同时,中国人寿、中国人保、中国再保险也紧锣密鼓地筹建新的子公司:寿险为主业的中国人寿瞄准财险公司;经营财险的中国人保眼热寿险和健康险公司;而已有财险公司的中国再保险则觊觎寿险公司及资产管理公司……
最终,除了中再,其他公司几乎都如愿以偿,甚至超过预期。
现今回首,18家新公司中的8家寿险公司,除了3家公司(华夏人寿、国信人寿和国华人寿)未改名之外,其余的名字均不是申请之名。而未改名之3家公司中,国信人寿已经被勒令停业,成为国内保险商业史上最为短寿的公司。
除个别公司外,多数寿险公司都曾经历痛苦不堪的股东更迭。最后开业时的股东,和批筹时的股东,几乎就是两拨人。
例如新公司之一的国民人寿,不仅股东更迭,而且名字也易名为“嘉禾”。
公开资料显示,国民人寿最初由北京物美投资、北京康平创业投资、华美现代流通、中国嘉德国际拍卖、北京和康友联、中诚信等6家企业发起,注册资本5亿人民币。
深究渊源,能够把这6家企业串联起来的,除了商场的“利”,更有校友之“义”。其中,嘉德的“老板”陈东升,以及中诚信董事长毛振华等,毕业于著名学府武汉大学。鲜为人知的是,陈东升和毛振华都曾经师从著名经济学家董辅礽。
《中国企业家》杂志曾经报道,董老仙逝之时,为董老送别的人中,一个具有鲜明特征的“董系企业家”群体引人注目。包括泰康人寿保险公司董事长陈东升、中国国际期货经纪公司董事长田源、中国诚信信用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毛振华、嘉德在线总裁陆昂、武汉人福高科技产业股份公司董事长艾路明,燕京华侨大学校长华生、中国证券业协会秘书长聂庆平、北京邦和财富研究所所长韩志国等,都是董辅礽的学生。
但是,这样的“义利组合”也没有走到最后。
开业之时,改名“嘉禾”的国民人寿,股东已经替换为北京中关村科学城建设股份有限公司、联想控股有限公司、重庆国际信托投资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
“义利组合”只是一种形态。
更有资本市场的“系公司”或者“族企业”,携关联企业或者暗藏幕后,或者跃居前台,于资本层面实现“控盘”。
零星的信息暗示,例如异常低调,私下却极度活跃的所谓“明天系”就曾经染指过至少一家新寿险公司,其中就包括命运多舛的国信人寿。
表10…7 2004年获批的新牌照前世与今生
(续表一)
(续表二)
(续表三)
资料来源: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表10…8 长城人寿股东
数据来源:保监会,数据截至2008年4月30日。
表10…9 长城人寿高管
资料来源:《长城人寿保险公司开业 王功伟出任董事长》,赵萍,《21世纪经济报道》,2005年11月28日。
能够领衔筹备之人,俱为保险行业之风流人物。
例如国民人寿之筹备负责人马鸣家,他曾担任过中国人民银行保险司司长,被称为“中国保险监管第一人”。获得新牌照之时,马虽已退休在家,但还是再度出山。
高管方面,国民人寿亦汇聚了能人。中国人保控股公司原副总经理赵卫星担任总经理,2000年之前,赵曾经是平安保险集团的第三任常务副总经理,主管极为核心的财务和投资。而总精算师,则由先后参与两张生命表编制工作,曾经担任东方人寿总精算师的詹肇岚出任。
表10…10 嘉禾人寿股东
数据来源:保监会,数据截至2008年9月11日。
再如筹备中的国华人寿,原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副总经理乔林,被股东邀请来担任这一重要角色。开业之时,多位高层莅临,上海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龚学平罕见地为一家新保险公司揭牌开幕,常务副市长冯国勤代表市政府发来贺信,乔林个人的影响力可见一斑。
昭德人寿的筹备负责人为中国人民大学的张洪涛教授。之前,张洪涛教授还曾参与过四家“壳”公司之一的生命人寿的筹备。
表10…11 正德人寿股东
数据来源:保监会,数据截至2008年6月14日。
表10…12 正德人寿高管
资料来源:《五家股东各持股20% 正德人寿今在京开业》,马璐瑶,《中华工商时报》,2006年11月10日。
财险新公司方面,亦有强将。
例如第一家专业车险公司天平车险的总裁谢跃,此前是第二大财险公司太保财险的总经理助理,分管核心业务——车险,谢还兼任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产险工作委员会车险工作部执行部长。这位车险行业著名的青年思想者,初到天平车险,即以“非核心业务外包的低成本车险模式”惊艳市场。此后,谢倡导“构建和谐共赢车险产业链”,试图延展整个市场的发展空间。
世界是平的。除了北京和上海,一位身居南方的官员同样按捺不住。
2004年5月16日,张维功,这位保险监管系统内最年轻的正局级干部,辞去广东省保监局党委书记、局长职务,星夜赶往北京,下海创业。
除了这些,保险新锐们亦不甘落后。
例如,太平人寿副总经理严峰,这位保险行业青年才俊,于当年的4月中旬左右低调辞职,转而负责筹备国信人寿。在此之前,严峰在太平人寿曾分管银行保险和团险业务,而银行保险是太平人寿发家的一大法宝。太平人寿之前,严曾担任友邦上海分公司助理副总裁(AVP),平安集团团险事业部主持工作的副总经理。
18家批筹公司中,国信人寿的管理团队被公认为是“梦幻组合”:不仅严峰少壮得意,而且几位副总在业内均颇有影响,例如刘也,原为友邦上海分公司助理副总裁,是该公司最资深的本土人才。此后,刘也还一手开创了太平人寿在江苏的事业。
国信选择的商业路径亦是严峰最为熟悉和擅长的——银行保险。
借严峰在银行圈的丰厚资源,国信成立之初,出手就显不凡。国信人寿已经在2005年北京首轮银保网点切分大战中以93个网点的战绩初步告捷。稍假时日,又一个太平人寿式的崛起童话指日可待!
即便如此,国信仍旧功败垂成。2005年7月,国信人寿宣布停业,开始遣散员工,进入清算,最终“销声匿迹”。
资本和高管的暗战,成为国信分崩离析的根本症结之一。
首先遭遇挫折的,并不是严峰,而是张维功。初到北京,股东们给的待遇不低:星级酒店办公,专门配备奥迪车,还有诱人的股权激励。但是,怀揣憧憬的张维功一行很快发现筹建中的公司与自己所想,以及之前所谈相去甚远——两个股东实际控制了公司超过一半的股份,关于资本回报率也和以前说定的不一样。
表面上,此时的张维功进退维谷:前无进路,因为如不屈从资本的意愿,新公司断无前途;后无退路,张亦不可能回头为官。
不过,张维功的坚强个性决定了他的命运。搬出星级酒店,退掉奥迪车,两手空空的张拿出积蓄,携几个不愿意“遣散”的兄弟,开始艰难的找钱过程。
没有保监会的批文,没有股东的初始支持,捉襟见肘的窘迫,让这帮创业者倍尝艰辛——连打印四毛钱一张的A4纸,时间长了都担心承受不起。
同时,作为金融行业的从业人员,张维功和创业团队还必须维持必要的体面。张维功回忆,因为没有车,张打车去一个国有企业谈投资。出人意料的是,距离这家企业不到一公里的距离时,张先下了车,然后走过去,因为担心被人家看见打车来的。
“有的时候很绝望了,就能理解一个人为什么会去死,死也是一种解脱。”张回忆彼时之艰难。
严峰最初的运气要比张维功好。国信不仅汇集了管理团队“梦之队”,而且公司亦于2005年年初成功开业。但是,开业之后资本暴露了本性。资本此时认为,筹备已经结束,牌照实际上已经到手,因此不再需要原来的打天下、拿牌照的人,而要自己控盘,甚至操盘了。
但是,谁能料想,性格刚毅的严峰并不为利所动,激烈反抗,最终鱼死网破。换一个角度,如果当时严峰为个人利益顺服,或许还可以享受高管待遇,而国信人寿依然存在,甚至于短时间做大规模;但是非善的种子一旦发芽,迟早会盛开恶之花。
这样的冲突,其实一开始就种下。因为多数新公司的筹备组与股东往往一开始就是“两张皮”,前者因拿牌有功顺理成章位居董事长或总经理,或者将公司视同己出;后者在掏出真金白银,投入资本之后,很难设想会愿意将公司控制权拱手让人,甚至还希望从中渔利。
和严峰不同的是,张维功亲手切割了几乎所有民营资本。
当张维功及其团队接触的企业达到389家时,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下称“中石化”)成为透过厚厚云层的第一缕阳光。
与中石化的最初接触始自2004年6月15日,当张维功最终见到中石化总经理陈同海,已经是10月23日。“原定5到10分钟的见面延长到了40分钟。”张维功回忆说,“入股的所有事宜一下子谈妥。”
接下来的时间里,多家国字号大企业成为张维功的股东,包含中石化、南方航空、中外运、中国铝业、广东电力五大企业,前4家甚至为国资委直接主管的大型中央企业。
弃民营而就国有,张维功认为,“国有企业对于金融保险业的投资都是战略投资,非短期套现”。2004年12月24日,阳光财产保险公司获得了保监会的筹建批文。张维功回忆:“当时我很麻木,只有几分钟的高兴,之后就沉浸在了痛苦的回忆中。”
2005年9月,阳光财险开业,注册资本金11亿,是我国18家公司中注册资本金最高的一家。
表10…13 阳光保险原股东构成
资料来源:保监会公开资料。
开业之后,阳光财险开始飞一般地野蛮生长。截至2008年2月份,在短短两年半的时间内,阳光财险已在全国设立30家省级分公司。
这其中,张维功非同一般的政经嗅觉功不可没。例如,早在2006年,阳光财险就向保监会递交了寿险的筹建申请。但是递交后不久,“国十条”的利好出台。张维功灵机一动,迅速调整策略,向监管部门递交了一个名为“阳光保险发展战略及设立寿险公司的请示”。2007年3月28日,保监会正式同意组建阳光控股公司和在此基础上组建阳光人寿保险公司。
2007年6月22日,阳光保险控股获批成立;同年年底,阳光寿险成立。
表10…14 阳光人寿股东
数据来源:保监会,数据截至2008年6月14日。
不仅如此,2008年1月23日,阳光保险控股更上一层楼,更名为阳光保险集团(注册资本为人民币13。5亿元),阳光保险成为保监会直管的7家保险公司之一,同时也成为中国113家保险公司中的7个保险集团之一。(6)
表10…15 阳光集团股东
数据来源:保监会,公开数据整理。
张维功获取政策资源的能力显然非同寻常。“弃民营,换国有”的策略转换,似乎成为他起死回生的关键之役。一个细节是,阳光财险是由中国保监会直管的保险公司之一,这也是保监会成立以来唯一由保监会党委直管的保险公司。
经历漫长筹备之后,2007年11月26日,第52家寿险公司国华人寿在上海开业。至此时,除了最为难产的公司,国华人寿几乎是最后一家开业,也为这18家新公司画上了一个并不算圆满的句号。
新公司们艰难的筹备历程,让保监会提高了保险公司股东的门槛。“必须具有战略投资目的,且有可持续出资能力”,成为两道关键的大闸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