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看过很多关于战国历史的书,基本取材《史记》和《战国策》,往往是一个个单个的故事,缺乏必要的联系,又或者戏说过多,读起来更像小说。看了《明朝那些事儿》,被当年明月的文笔和写史风格吸引。我忽然也想学他,写写战国这个题材,把那一个个单个的故事,用我的方式串起来,使历史的联系性,逻辑性更强。
不过,毕竟阅历不同,经历不同,功力不够,我还无法达到当年明月的境界。
但是,我想我可以用我的方式,把那段历史写的精彩些,至少比枯燥的文言文读起来要有趣味些。
我试图将历史和文学糅合在一起,试图用我的观点去阐释人物。我在写《烽烟》时,所采取的事件、资料都是有史可查的。对于一些不能确信的材料,或存疑,或弃之不用。另外其中有些观点可能与传统观点有悖,仅仅是我的个人看法,不必认真。
本书主要参考《资治通鉴》、《战国策》、《史记》以及一些前辈的作品。
希望读者朋友喜欢我的作品。
目录
第一章 赵氏孤儿(上)
第二章 赵氏孤儿(下)
第三章 三家分晋(上)
第四章 三家分晋(下)
第五章 诸侯难争
第六章 魏国人杰
第七章 名将吴起
第八章 战国首强
第九章 魏国势衰
第十章 献公夺位
第十一章 孝公即位
第十二章 诸侯称王
第十三章 卫鞅入秦
第十四章 卫鞅变法
第十五章 商君之死
第十六章 兄弟相煎
第十七章 兵圣归隐
第十八章 孟庄有别
第十九章 苏秦谋相
第二十章 合纵制秦
第二十一章 男人张仪
第二十二章 张仪故去
第二十三章 名将甘茂
第二十四章 赵武灵王
第二十五章 胡服骑射
第二十六章 国际大亨
第二十七章 季君之乱
第二十八章 沙丘之乱
第二十九章 芈横杀人
第三十章 痛哉楚王
第三十一章 鸡鸣狗盗
第三十二章 孟尝得士(上)
第三十三章 孟尝得士(下)
第三十四章 燕赵名将
第三十五章 燕破大齐
第三十六章 田单救齐
第三十七章 一朝天子
第三十八章 英雄君子
第三十九章 偷情有理
第四十章 个性女郎
第四十一章 权力斗争
第四十二章 三朝*
第四十三章 帝王之家
第四十四章 诗人屈原
第四十五章 相如使秦
第四十六章 将相和睦
第四十七章 春申说秦(上)
第四十八章 春申说秦(下)
第四十九章 英明尽毁
第五十章 马服君奢
第五十一章 七国战和
第五十二章 长平之战(一)
第五十三章 长平之战(二)
第五十四章 长平之战(三)
第五十五章 长平之战(四)
第五十六章 长平之战(五)
第五十七章 长平之战(六)
第五十八章 无德小人(上)
第五十九章 无德小人(下)
第六十章 平原赵胜
第六十一章 无忌公子
第六十二章 范雎身退
第六十三章 燕国哀歌
第六十四章 公子之死
第六十五章 邯郸相识
第六十六章 游说秦国
第六十七章 嬴政生父
第六十八章 不韦谋权
第六十九章 李斯入秦
第七十章 廉颇老矣
第七十一章 北击匈奴
第七十二章 谏逐客书
第七十三章 吕氏春秋
第七十四章 秽乱后宫
第七十五章 不韦身死
第七十六章 假手于人
第七十八章 最后名将
第七十九章 太子有恨
第八十章 桓齮去向
第八十一章 荆轲刺秦(一)
第八十二章 荆轲刺秦(二)
第八十三章 荆轲刺秦(三)
第八十四章 六国覆灭
第八十五章 一统天下
第一章 赵氏孤儿(上)
在权力的道路上从来没有什么父子君臣,为了权力为了生存,子弑父,父杀子,君杀臣,臣弑君的事情屡见不鲜。
晋国大夫赵盾斩杀晋灵公,改立他人,开始了晋国大臣专权的先例。
赵盾,即赵宣子,谥号宣孟,亦称赵孟。
赵盾的父亲叫做赵衰。赵衰是个有名气的人,想当年晋献公晚年宠爱骊姬,杀死了亲生儿子申生,逼走公子重耳、夷吾,立骊姬之子为太子。废长立幼,废贤立爱,从来都是国家之不幸。晋献公此举为晋国大乱埋下了伏笔。关于这场*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叫做 “骊姬之乱”。
重耳可不是一个好惹的主儿,今日的屈辱,来日必定雪耻。
大臣赵衰和狐偃保护公子重耳,逃到了狄国。狄国*咎如,获得两个女子,叫做叔隗、季隗。显然这不是两女的真名,从名字看,她们应该是姐妹。公子重耳娶了季隗,赵衰则娶了叔隗,因此严格来说,赵衰还是重耳的姐夫。而叔隗就是赵盾的母亲。
晋僖公十六年(前644年),在赵盾不满10岁的时候,他的父亲赵衰随着公子重耳离开了狄国,踏上了充满艰难险阻的流亡之旅。
客居异乡的赵盾母子饱尝了离别后的寂寥、凄清和愁苦。直到僖公二十四年,赵衰的正妻赵姬(晋文公重耳的女儿)一再恳求,赵盾母子才能够回到晋国,这时候的赵盾已经是年及弱冠的聪颖少年。赵姬是一个深明大义的女子,她不仅仅没有和叔隗争风吃醋,而且还坚持要求立赵盾为嫡子,以继承赵衰的爵位。典籍中对叔隗虽然没有做过多的记载,但是从赵盾身上足以看出其母的贤惠。赵姬明义,叔隗贤惠,赵衰温厚,在这样的家庭背景下,使得赵盾知书达礼、温文尔雅。而赵盾幼年的经历又养成了他强悍劲直、豁达大度的性情。这两种看似矛盾的性格特征,却奇迹般得在赵盾身上得到了完美的融合。为赵盾最终成就政坛上的伟业奠定了基础。
晋襄公六年,赵衰卒,在赵氏家臣阳处父的鼎力相助下,赵盾取代了狐射放,将中军,执掌晋国大政。当时的赵盾不过三十岁左右。执掌晋国大政的赵盾在内政外交上采取了一系列的革新措施。他“制事典,正法罪”,补充和完善原有的法律条文,使赏罚量刑有明确的客观标准可循;“辟狱刑,董逋逃”,昭雪沉冤积案,监督揖拿逃犯,稳定社会秩序;他还“续常职,出滞淹”,选贤任能,赋职任事,罢免那些庸才和政绩平平的官吏。并将所制定的“事典”授予太傅阳子和太师贾佗,在晋国颁布执行,“以为常法”。这些措施大大稳定了晋国的政局。同时促进了法家思想在三家的孕育产生。
在外交上,赵盾同样表现的极为出色。晋灵公元年(前621年),赵盾代表晋国与齐国、卫国、郑国、曹国、许国的国君在扈地会盟,开始了大夫主盟之始。
灵公二年,各国诸侯大夫在衡雍会盟。灵公六年,秦以令狐(今山西临猗西)之役伐晋,赵盾将中军御之。灵公八年,赵盾以诸侯之八百乘纳捷甾于邾。灵公十三年,楚庄王及郑入侵陈遂侵宋,赵盾率军救陈、宋,会于斐林。十数年间,他主盟征战,功绩卓著。
然而,赵盾主晋国政初,晋襄公尚能败秦师于崤,再败秦师,取秦地汪及彭衙,使“秦终为晋弱……遂霸西戎”,不敢向东发展。南方楚国北进的步伐也受到遏止。
不过,有句老话说得好,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到了鲁宣公元年,楚国和郑国合兵侵略陈、宋两国,与晋国争霸,晋国屡败于楚国。鲁宣公十一年,晋国再败于楚国;鲁宣公十四年,楚国围宋,晋国不能救助,楚庄王终成一代霸主,晋国的霸主地位宣告结束。春秋时代,中原地带的双雄,终于以晋国的失败而告终。作为晋国主政的赵盾当然要担负责任,赵氏专权导致晋国的大权不能统一,使得晋国的霸主地位落空。然而晋灵公的荒淫无道,大兴土木,导致晋国国力日衰,政局不稳,才是使晋国失去霸主地位的最主要原因。
晋灵公的荒淫无道,让生性耿直的赵盾终于无法忍耐,以致犯言直谏。灵公担心主持晋国国政的赵盾会对自己不利,便派且霓杀害赵盾。可是且霓被赵盾公忠体国的精神所感动,不忍杀害赵盾,撞槐而死。
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晋灵公和赵盾都没有退路了,君臣之间的冲突已经到了不可调和的阶段。灵公十四年九月,灵公请赵盾喝酒,埋伏下武士,欲刺杀赵盾,却被赵盾的家臣提弥明拼死相救,直至战死,与此同时,宫廷中的一个武士倒戈相向,救出了赵盾。不久,赵盾的侄子赵穿杀死灵公,拥立公子黑臀为君,是为晋成公。到此为止便是我在开头提到的赵盾弑君一事。从此看来,说赵盾弑君,有失偏颇。有学者认为,灵公之死,是赵氏专权的结果,是赵盾一手策划的。然而灵公欲杀赵盾在前,赵穿杀灵公在后,说是预谋,不合情理。孔子也为赵盾惋惜,说:“赵宣子,古之良大夫也,为法受恶,惜也。”
赵盾死后,赵氏遭“下宫之难”,元气大伤,但是赵盾开启的异性亲族代晋国同姓家族为公族的先河却不可遏止。厉公时为了加强公室、削弱强臣,曾利用大臣间的矛盾诛灭掌权的异姓大臣,但是因果循环,报应不爽,他自己也被另两家大臣栾氏、中行氏所杀。悼公时君权曾有所加强,但也未能扭转局势。昭公以后,晋国形成强大的范、中行、智、韩、赵、魏六卿并强的局面,公室的力量显得微乎其微,六卿之间争权夺利变得异常激烈。定公时,范、中行两家首先败亡。剩下的智氏、韩氏、赵氏、魏氏成为接下来故事的主角。
晋灵公的死引出一出有名的大戏——赵氏孤儿。
晋灵公死后,晋成公继位。晋成公为了稳固自己的地位,将自己的姐姐庄姬公主嫁给了赵盾的儿子赵朔。这是一场政治联姻,不过一个是国君至亲,一个是大夫之子,也算是门当户对。由于君臣二人成了亲家,晋国内部的硝烟暂时弥散,平静了七年。七年之后,成公死了,他的儿子继位为晋景公,而此刻赵盾已死,赵朔成了继承人。
晋灵公生前宠信大臣屠岸贾,等到晋成公死后,屠岸贾得到了新王晋景公的宠信。毫无疑问,屠岸贾内心深处是深深怨恨赵家人的,毕竟是赵盾导致他可以遮阴的大树倒塌的。而晋景公生性多疑,晋灵公之死让他如芒刺在背,面对日益做大的赵氏家族,晋景公不可能不心生畏惧,于是斩杀权臣,巩固地位成了晋景公的必然之举。
所谓上有所好,下必效之,屠岸贾以晋国败于楚国为借口,将战争失利的责任归结到赵家头上,又在晋景公面前搬起晋灵公被杀的旧账。终于给赵家带去了灭顶之灾。
第二章 赵氏孤儿(下)
在景公的授意下,屠岸贾带领军队,屠杀赵家满门,唯有庄姬公主事先入宫,得以幸免不死。庄姬公主是赵朔的妻子,同时也是景公的姑姑。晋景公虽然指使屠岸贾杀了赵家满门,但是对这个已经怀有生孕的姑姑却不忍下毒手。无论屠岸贾如何要求景公杀害庄姬。景公只是不许。
这位晋景公虽然下令屠杀了赵氏满门,但是并不意味着他是一个昏庸无能之辈。楚庄王、楚共王先后败于晋景公之手,楚国的霸业就此结束。东方的大国齐国也被景公所败。
屠岸贾因为害怕庄姬肚子中的孩子长大后会找自己报仇,派了两个心腹武士日夜把守宫门,观察庄姬的动静。与此同时,赵家的两个家臣程婴和公孙杵臼更放心不下主母。他们都希望庄姬可以生下个男孩,将来为赵家报仇雪恨。便派人前往宫中打听消息。赵朔生前有言,生子名武,生女名文。不久,庄姬托人带出了一个字“武”。程婴和公孙杵臼大喜,用计从宫中偷出了孩子,并说庄姬生了个女儿,中风死了。
屠岸贾听说此事之后,大为怀疑,他像一只发疯的狼一般,追寻男孩的下落,并且下令:“若搜不出孤儿,全国与孤儿同庚的婴儿斩尽杀绝,一个也不留!”程婴、公孙杵臼不愿意使全国的孩子受到牵连,终于决定用程婴的儿子换掉孤儿。
程婴到屠岸贾处揭发说:“我和公孙杵臼都是赵盾手下的旧臣,庄姬生下孤儿,让人暗中送给我俩抚养。我看到搜查孤儿的布告,特来自首。”屠岸贾急问:“孤儿藏在何处?”程婴回答:“公孙杵臼将孤儿带到首阳山里。”屠岸贾说:“你马上带我去搜查,查出孤儿赏赐黄金千两;搜查不出,砍了你的头颅。”程婴强压满腹悲痛,把屠岸贾一伙引到首阳山公孙同孤儿匿藏处。程婴敲开门,武士们涌进去把公孙杵臼抓住,逼问孤儿下落。公孙假装糊涂回答:“这里只有我这个孤老,那有什么孤儿?”屠岸贾推倒公孙,指挥武士们闯进茅庵搜查,从一个黑暗角落搜出用绣花绸缎包裹着的小男孩。公孙杵臼发疯似地从地上爬起来,散乱着头发,扑上前去抢夺孤儿,并大骂程婴:不守信义,为得黄金丧尽天良,出卖孤儿。并指着屠岸贾责骂:“千刀万剐的屠贼,残害忠良,死无下场!”屠岸贾指令武士乱刀砍死公孙杵臼,倒提孤儿哈哈大笑地说:“好了,好了!我可以高枕无忧了!”猛将孤儿在石上摔死。
屠岸贾回到京城,拿出一千两黄金赏给程婴。程婴流着泪向景公请求说:“告发孤儿是求免去自己的死罪,不是贪图金钱重赏。请允许我将这笔钱用作收殓埋葬赵家老小和公孙杵臼的尸骨费用吧!”景公听了程婴的请求,心中一热,对斩杀赵家满门心中也很内疚,便答应了程婴的请求,让程婴去处理赵家和公孙杵臼的后事。
程婴、公孙杵臼可谓国士,一个为了救助赵氏孤儿,不惜牺牲自己的孩子,还要担当奸臣的骂名;另一个为了救助赵氏孤儿,不惜用生命换来屠岸贾的安心。
赵氏满门被灭掉之后,晋景公良心上极不安宁。传说晋景公梦见厉鬼,披发垂地,以手击胸,暴跳于地,身长高大,形状非常恐怖,厉声骂道:“无道昏君!我子孙何罪?你不仁不义,无辜枉杀,我已诉冤于上帝,请准来取你的命。”说罢直对景公掐攫过来,景公大惧,往内宫奔逃,大鬼毁坏大门和正门而入,景公害怕,躲入室内,大鬼又破户追入内室,景公恐怖,呼叫醒寤,原来是一场恶梦,从此一病不起。当时桑田地方,有一位神巫,能占鬼神事,景公召请巫人入宫,神巫所卜和景公的梦境完全相同,景公惊惧地问道:“这个鬼能不能制服?”巫人说:“这鬼是先世功臣,是有威德的大力鬼,又正值愤怒之时,制服不了。”景公说:“那么寡人的病体吉凶如何呢?”神巫说:“小人冒死直言,主公的病,恐怕不得吃新麦了。”时屠岸贾在旁,厉声呵叱巫人:“妖言惑乱国君,主公若能吃到新麦,你当死罪。”即刻把神巫轰出宫外。
神巫去后,景公的病,一天比一天沉重,有一大夫进奏说:“秦国有良医,是神医扁鹊的高徒,有起死回生的医术,现在是秦国的太医,若能请来,主公的病,一定有救。”于是就遣人往秦国求医。秦桓公派遣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