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咤大骂曰:“奸贼!敢暗射吾一箭也!吾且暂回,明日定拿你以报一箭之恨!”
金、木二咤回关,来见窦荣。窦荣问曰:“老师为何不用宝贝伏之?”
金咤答曰:“贫道方欲祭此宝,不意那匹夫拨马就走;贫道赶去擒之,反被他射了一箭。待贫道明日以法擒之。”
三人正在殿上讲议,忽后边报:“夫人上殿。”
金、木二咤见一女将上殿,忙向前打稽首。夫人问窦荣曰:“此二位道者何来?”
窦荣曰:“此二位道长乃东海散人孙德、徐仁是也;今特来助吾共破姜文焕。前日临阵,擒获马兆;待明日用法宝擒获姜文焕等,以得胜之师,掩袭姜尚之后,此长驱莫御之策,成不世之功也。”
夫人笑曰:“老将军,事不可不虑,谋不可不周,不可以一朝之言倾心相信。倘事生不测,急切难防,其祸不小。望将军当慎重其事。古云:‘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愿将军详察。”
金、木二咤曰:“窦将军在上:夫人之疑,大似有理。我二人又何必在此多生此一番枝节耶,即此告辞。”
金、木二咤言毕,转身就走。窦荣扯住金、木二咤曰:“老师休怪。我夫人虽系女流,亦善能用兵,颇知兵法。他不知老师实心为纣,乃以方士目之,恐其中有诈耳。老师幸毋嗔怪,容不才陪罪。俟破敌之日,不才自有重报。”
金咤正色言曰:“贫道一点为纣真心,惟天地可表。今夫人相疑,吾弟兄若飘然而去,又难禁老将军一段热心相待,只等明日擒了姜文焕,方知吾等一段血诚。──只恐夫人难与贫道相见耳。”
夫人不觉惭谢而退。
窦荣与金咤议曰:“不知明日老师将何法擒此反臣,以释群疑,以畅众怀?”
金咤曰:“明日会兵,当祭吾法宝,自然立擒姜文焕耳。文焕被擒,余党必然瓦解。然后往孟津会兵,以擒姜子牙,可解西岐之兵也。”
窦荣听说大喜,回内室安息。
金、木二咤静坐殿上。
将至二更,只听得关外炮声大振,喊杀连天,金鼓大作,杀至关下,架炮攻打。有中军官入府,击云板,急报窦荣。窦荣忙出殿,聚众将上关,有夫人彻地娘子披挂提刀而出。
金咤对窦荣曰:“今姜文焕恃勇,乘夜提兵攻城,出我等之不意。我等不若将计就计,齐出掩杀,待贫道用法宝擒之,可以一阵成功,早早奏捷。夫人可与吾道弟谨守城池,毋使他虞。”
夫人听罢,满口应允:“道者之言,甚是有理。我与此位守关;你与此位出敌。我自料理城上,乘此夤夜,可以成功也。”
话说窦荣听金咤之言,整点众将士,方欲出关,有夫人又言曰:“夤夜交兵,须要谨慎,毋得贪战,务要见机,不得落他圈套。将军谨记,谨记!”
这是彻地夫人留心防关,恐二位道者有变,故此叮咛嘱付耳。
──金咤见夫人言语真切,乃以目送情与木咤。木咤已解其意,只在临机应变而已,亦以目两相关会,随同彻地夫人在关上驻札防卫。只见窦荣开关,把人马冲出,窦荣在旗门脚下见姜文焕滚至军前,窦荣大喝曰:“反臣!今日合该休矣!”
姜文焕也不答话,仗手中刀直取窦荣。窦荣以手中刀赴面交还。二马相交,双刀并举。两军混战,只杀得天愁地暗,鬼哭神嚎,刀枪响亮,斧剑齐鸣,喊杀之声振地,灯笼火把如同白昼,人马凶勇似海沸江翻。
且言金咤纵步,在军中混战,观见东伯侯带领二百镇诸侯围将上来,金咤急祭起遁龙桩,一声响,先将窦荣遁住。姜文焕趁势一刀,将窦荣斩为两段。可怜窦荣守关二十年,身经数百战,善守关防,不曾失利,今日被金咤智取杀身!
话说姜文焕斩了窦荣,三军喊。只见木咤在关上见东伯侯率领诸侯鏖战,声势大振,在城敌楼上暗暗祭起吴钩剑去,此剑升于空中,木咤暗曰:“请宝贝转身!”
那剑在空中如风轮一般,连转二转,斩了彻地夫人。
木吒在关上大呼曰:“吾是木咤在此;奉姜元帅将令,来取此关。今主将皆已伏诛,降者免死,逆者无生!”
众皆拜伏于地。
金咤已知兄弟献关,同东伯侯姜文焕杀至关下。木咤令左右开关迎接。人马进了关,姜文焕查盘府库,安抚百姓,放了被禁马兆,感谢金、木二咤。
金咤曰:“贤侯速行;吾等先往孟津,报与姜元帅。贤侯不可迟误戊午之辰,以应上天垂象之兆。”
姜文焕曰:“谨如二位师父大教。”
金、木二咤辞了姜文焕,驾土遁往孟津前来复命。
两人方出游魂关,便有西岐信使策马奔来。两人拦下信使一问,才知信使是来请窦荣和姜文焕赶赴朝歌的。
原来西岐已经攻至朝歌,纣王**,纣王三个儿子也都被烧死了。
第五百四十二章 天下归周
金吒和木吒又随着信使回返游魂关,试探姜文焕的反应。
姜文焕见金吒和木吒刚出关就回返了,还多带了一个人回来,急问其故。
金吒曰:“侯爷,这位是我西岐的信使,特来报信的。”
姜文焕道:“莫非发生了什么变故?”
金吒笑道:“我家姬侯爷已经攻破朝歌,纣王**了,连带烧死了他三个儿子。我家侯爷特请贤侯前去朝歌,共商大事。”
姜文焕喜道:“太好了!多谢姬侯爷帮我报仇了!不知姬侯爷请我去商谈何事?”
金吒笑道:“纣王已死,天下无主,自然是商量何人可进位了!”
姜文焕道:“姬侯爷贤达之名传遍众诸侯,德高望重,此番又是姬侯爷攻破朝歌,这天下之主,自该由姬侯爷担任。若是旁人,我第一个不服!”
金吒道:“贤侯高见!如今朝歌已经攻破,贤侯也不必带兵马前行,不如就就随我兄弟二人,轻装简行,速速赶往朝歌。”
姜文焕道:“自无不可!”
姜文焕当即选了几个精锐随从,和金吒木吒一起,策马赶往朝歌。
话分两头,且说黄天化和雷震子奉命前去阻挡三山关的邓九公。
这两人就没有金吒这般机智,只是帮助鄂顺攻打邓九公。
奈何,邓九公作为三山关总兵,武艺高强,加上有女儿邓婵玉和女婿土行孙相助,哪怕是黄天化和雷震子前去,也只能占据上风,而无法攻破三山关。
鄂顺,黄天化,雷震子在三山关耗了几天之后,也等来了西岐的信使。
黄天化得知此消息,大喜,急忙又派信使,前去通告邓九公。
这邓九公也是知兵之辈,朝歌攻破,纣王身死,他的三山关便成了孤关,还被朝歌和鄂顺两面夹击,落败也是迟早的事情。
邓九公怕这是黄天化的计谋,令斥候前去朝歌打听消息。在此期间,黄天化也不进攻,也是每天来劝降。
不一日,斥候来报,果然跟黄天化说的并无二致。
邓九公确认了此消息,喟然长叹。纣王都死了,他还坚持个毛线。继续坚持下去,或许能够落一个忠臣的美名,但他一家人,却是必死无疑。
邓九公也不跟鄂顺打了,放鄂顺,黄天化,雷震子离了三山关,但邓九公也不马上投降,他只表示,若天下都归周,他便顺应人心。
这也算给自己一个台阶下了。
鄂顺,黄天化,雷震子自然同意。邓九公的厉害,他们也领教过了,没必要死磕。反正西岐甚得人心,天下迟早归周。
如此,距离纣王**,已经过去了半个月,当今天下,最大的三个诸侯,西伯侯姬昌,东伯侯姜文焕,南伯侯鄂顺,终于齐聚在朝歌。
姜文焕和鄂顺皆表示,姬昌贤名远播,德高望重,乃是天命所归,合该继承天位。姬昌只再三推辞不受。
东伯侯姜文焕大言曰:“天下之至德,孰有如姬侯爷者!今天下归周,已非一日,即黎民之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谓姬侯爷能救民于水火也。且天下诸侯景从云集,随姬侯爷以伐无道,其爱戴之心,盖有自也。姬侯爷又何必固辞?望姬侯爷俯从众议,毋令众人失望耳。”
姬昌曰:“昌有何德,望贤侯无得执此成议,还当访询有众,以服天下之心。”
东伯侯姜文焕曰:“昔帝尧以至德克相上帝,得膺大位;后生丹朱不肖,帝求人而逊位,群臣举舜。舜以重华之德,以继尧而有天下。后帝舜生子商均亦不肖,舜乃举天下而让之禹。禹生启贤明,能承继夏命,故相继而传十七世。至桀无道而失夏政,成汤以至德放桀于南巢,伐夏而有天下。传二十六世至纣,大肆无道,恶贯罪盈。姬侯爷以至德与众诸侯恭行天之讨,今大事已定,克承大宝,非姬侯爷而谁?姬侯爷又何必固逊哉!”
姬昌曰:“吾安敢方禹汤之贤哲也。”
姜文焕曰:“姬侯爷不事干戈,以仁义教率天下,化行俗美,三分天下有其二;故凤鸣于岐山,万民而乐业。天人相应,理不可诬。姬侯爷之政德,与二君何多让哉!”
姬昌曰:“姜君侯素有才德,当为天下之主。”
姜文焕急忙推辞。
旁边鄂顺和众将齐齐上前,大呼曰:“天下归心,已非一日,侯爷为何苦苦固辞?侯爷舍此不居,则天下诸侯瓦解,自此生乱,是使天下终无太平之日矣。”
子牙上前急止之曰:“诸位不必如此,我自有名正言顺之说。”
子牙曰:“纣王祸乱天下,侯爷率诸侯明正其罪,天下无不悦服,侯爷礼当正位,号令天下。况当日凤鸣岐山,祥瑞现于周地,此上天垂应之兆,岂是偶然!今天下人心悦而归周,正是天下响应,时不可失。侯爷今日固辞,恐诸侯心冷,各散归国,涣无所统,各据其地,日生祸乱,甚非侯爷吊伐之意。深失民望,非所以爱之,实所以害之也。愿侯爷详察!”
姬昌曰:“众人固是美爱,然吾之德薄,不足以胜此任。”
东伯侯姜文焕曰:“侯爷不必辞逊,姜元帅自有主见。”
乃对子牙曰:“请元帅速行,不得迟滞,恐人心解散。”
子牙急忙传令:“命画图样造台,作祝文昭告天地社稷,俟后有大贤,侯爷再让位未迟。”
傍有周公旦自去造台。
周公旦画了图样,于天地坛前造一座台。台高三层,按三才之象,分八卦之形。正中设“皇天后土之位”;傍立“山川社稷之神”;左右有“十二元神”旗唬,按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立于其地;前后有“十干”旗号,按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立于本位;坛上有“四季正神方位”;春日太昊,夏日炎帝,秋日少昊,冬日颛顼;中有黄帝轩辕;坛上罗列笾、豆、、簋、金爵、玉,陈设祭前,并生炙脯,列于几席,鲜、酱、鱼、肉设于案桌,无不齐备。只见香烧宝鼎,花插金瓶,子牙方请姬昌上坛。姬昌再三谦让,然后登坛。
周公旦高捧祝文,上台开读,读罢,焚了,祝告天地毕,只见香烟笼罩空中,瑞霭氤氲满地,其日天朗气清,惠风庆云,真是昌期应运,太平景象,自然迥别。那朝歌百姓挤拥,遍地欢呼。
此上天意属姬昌,姬昌无奈。只得受了册、宝,即天子位,通告天下诸侯。通告一出,天下中小诸侯纷纷附和,前来朝歌觐见。各处关隘将领,也纷纷归降。
自此,天下归周。
数日之后,天下诸侯齐聚朝歌。
姬昌面南垂拱端坐。乐奏三番,众诸侯出笏,山呼万岁。拜贺毕,姬昌传旨,大赦天下。姬昌传旨,命摆九龙饰席,大宴八百诸侯,君臣共乐。众人酒过数巡,俱各欢畅,百官觉已深沉,各辞阙谢恩而散。
话说次日姬昌设朝,众诸侯朝贺毕,姬昌谓子牙曰:“殷纣因广施土木之功,竭天下之财,荒淫失政,故有此败。朕蒙众诸侯立之为君,朕欲将鹿台之货财给散与天下诸侯,颁赐各夷王衣袭之费,列爵惟五,分土惟三,建官惟贤,位事惟能,重民五教,惟食丧祭,信明义,崇德报功,命诸侯各引人马归国,以安享其土地。”
又将摘星楼殿阁尽行拆毁,散鹿台之财,发巨桥之粟,释箕子之囚,封比干之基,式商容之闾,放内宫之人,大赉于四海,而万姓悦服。乃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以示天下大服。
姬昌在朝歌旬月,万民乐业,人物安阜,瑞草生,凤凰现,醴泉溢,甘露降,景星庆云,熙熙,真是太平景象。
第五百四十三章 返回西岐
话说姬昌为天子,号文王,天人感应,民安物阜,天降祥瑞,万民无不悦服。不多时,天下诸侯俱辞朝,各归本国。子牙入内庭见文王,王曰:“丞相有何奏章?”
子牙奏曰:“方今天下已定,老臣启陛下,命官镇守朝歌。”
文王曰:“依丞相之意。着用何官?”
子牙曰:“三公子是最适人选。”
文王奇怪曰:“你为何不选发儿?”
子牙曰:“二公子乃是林师兄门下,他的去处林师兄已经安排好了,不会久留人间富贵。”
文王曰:“孤懂了!俟明日临朝商议。”
子牙退朝,回相府。只至次日,文王早朝,诸臣朝见毕,文王曰:“孤今准备返回西岐,何人可镇守朝歌?”
文王问罢,众臣共议:“非亲王不可。”
遂议管叔鲜、蔡叔度二王监国。
文王依允,随命二子守此朝歌。
文王吩咐:“明日大驾归国。”
只见文王圣谕一出,朝歌军民暨耆老人等,俱谋议遮留圣驾。不表。
话说文王次日,吩咐二叔监国,大贺随起行。只见那些百姓,扶老挈幼,遮拜于道,大呼曰:“陛下救我等于水火之中,今一旦归国,是使万姓而无父母也。望陛下一视同仁,留居此地,我等百姓不胜庆幸。”
文王见百姓挽留,乃慰之曰:“今朝歌朕已命二子监守,如朕一样,必不令尔等失所也。尔等当奉公守法,自然安业,又何必朕在此,方能安阜也?”
百性挽留不住,放声大哭,震动天地。
文王亦觉凄然;复谓二子管叔鲜、蔡叔度曰:“民乃国之根本,尔不可轻虐下民,当视之如子。若是不体朕意,有虐下民,朕自有国法在,必不能为亲者讳也。吾儿共勉之!”
二叔受命。
文王即日发驾起程,往西岐前进。百姓哭送一程,竟回朝歌。
话说文王同子牙过了孟津,渡了黄河,过渑池,出五关,子牙一路行来,忽然想起一班随行征伐阵亡的将官,心下不胜伤悼。
一日来至金鸡岭,兵过首阳山。只见大队方行,前面有二位道者阻住,对旗门官曰:“与我请姜元帅答话。”
左右报进中军,子牙忙出辕门观看,却是伯夷、叔齐。
子牙忙躬身问曰:“二位贤侯见尚,有何见谕?”
伯夷曰:“姜元帅今日回兵,纣王致于何地?”
子牙答曰:“纣王无道,天下共弃之。吾兵进五关,反攻朝歌,纣王**,天下大定。吾主文王散鹿台之财,发巨桥之粟,诸侯无不悦服,尊文王为天子。今日之天下,非纣王之天下也。”
子牙歌罢,只见伯夷、叔齐仰面涕泣,大呼曰:“伤哉!伤哉!以暴易暴兮,予意欲何为!”道罢,拂袖而回,竟入首阳山,作“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