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掘金战争》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掘金战争- 第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虞洽卿忙说:“老三,你可不能说这么没良心的话,阿德哥可是经常想你的。”
  “分明是假话。经常想我?为什么两个多月不来了?今天要不是严公子邀请,你肯定还不会来。”
  “这阵子,我太忙了。好,今天夜里,我不走了。怎么样?”
  “讨厌!”徐第佯装嗔怒,转身走到里间去了。
  严子均“哈哈”大笑,“阿德啊,你一来就直奔主题。连老三都害怕你了。”
  “她们还不都是矫情。其实,心里还不知道怎么高兴呢。”
  “你阿德能大把地给她银子,又能让她快活得死去活来,她当然要高兴了?”严子均笑了一通,忙摆手,“打住。阿德,我给你介绍一位新朋友,”他指着旁边的年轻人,“他也是你们镇海老乡,耶松船厂写字间的领班傅筱庵。”
  “傅筱庵?”虞洽卿念叨一下,突然指着傅筱庵说,“我想起来了,那年从宁波回上海,我们一同坐船的。”
  傅筱庵忙站起身,对虞洽卿深深一揖,“虞先生真是好记性。那一年船遇到了台风,我们在普陀山停留了一天。”
  “是的。这一晃六七年了。不对呀,我记得当年你是叫傅宗耀的呀?”
  “不错,那是家父给我取的名字。现在,我自己改叫傅筱庵了。”
  美商耶松船厂位于浦东,是当时一家较大的船厂。从镇海来到工厂后,看到高楼般的大轮船和宽敞的船坞,傅筱庵激动万分,他突然觉得自己的生命又有了一种新的意义。
  刚进厂时,傅筱庵也是做学徒。但他读过几年私塾,有些文化,加上为人机灵,善于察言观色,因此很快被厂主潘特斯看中,两年后就当上了写字间的“仆欧”,专干为洋人送发文件之类的杂事了。
  与洋人打交道,自然要学习外语。傅筱庵从微薄的薪水中省下了一些钱,进了一家夜校补习英语。他人聪明,又十分下苦功,经过三年苦读,不但能够说一口流利的洋泾浜英语,而且还能用英语书写公文。潘特斯一见,大为欣赏,很快提升他做了写字间的领班,专门负责考核工人出勤和发放工人工资事宜。
  耶松船厂有一千多名工人,大多在工厂附近租房居住。这些房产大多数是严子均父亲严信厚的,由严子均具体管理。严子均每月派人渡河到浦东收取房租。由于船厂工人工资较低,有时甚至不能果腹,因此经常拖欠房租,令严子均感到头痛。
  一个偶然的机会,傅筱庵得知了这个消息,不禁喜出望外。来上海滩这几年,他越来越发现,要想发迹,必须要结交有权、有财的名公巨贾才行。而严信厚是宁波帮的首要人物,又是当朝权贵李鸿章的亲信,这样的人物,要是结识了,一定会给自己的发迹带来捷径。等到严家的收租人又来浦东时,傅筱庵请他到酒店喝酒,说:“大哥,你每月摆渡到浦东来收租,船小风大,而且有时要往返几次,很辛苦。饭后,你给我一个账单,今后每月发工资时,我扣下他们的房租,汇总后送到浦西的严宅,如何?” txt小说上传分享

35 捐银架桥拉动地产(2)
收租人一听,忙说:“要是能这样,就太好不过了。我回去向严公子汇报,给你一份补偿。”
  傅筱庵连连摆手:“不用,不用。能为严先生效力,是我的荣幸。”
  此后,傅筱庵不顾工人的反对,每月都把房租准时送到严宅。这样一来,省去了严子均的很多麻烦。严子均当然喜欢这位小兄弟了,所以,带他一同来吃花酒了。
  酒宴开始后,虞洽卿说到最近买房、买地的事情,觉得十分的烦。
  傅筱庵忙说:“我们厂主潘特斯有块地,是抵押给汇丰银行的……”
  严子均打断他问:“是不是闸北北浙江路和海宁路交界处的那些地?”
  傅筱庵点头说:“是的。”
  那块地是耶松船主潘特斯两年前买的,当时说北浙江路往南的苏州河上要修一座桥,潘特斯觉得,一旦苏州河上的桥修通,北浙江路两边的土地肯定会增值,于是,买下了。由于船厂需要周转金,他把地又抵押给了汇丰银行。现在,抵押就要到期,而北浙江路往南的苏州河上的桥,由于租界工部局没有资金,一直到现在也没有修。什么时候能够修,谁也说不清楚,所以,潘特斯决定把那些地卖掉。
  这个消息傅筱庵前些天已经对严子均说过。严子均经过一番考察,觉得北浙江路和海宁路交汇处南面有苏州河阻挡,东面有一条小河沟拦着,是一块荒凉偏僻的死地,没有增值的空间,决定不买。现在,傅筱庵见虞洽卿买地心切,就又把它说出来,卖一个顺水人情。
  “那块地不能买。”严子均把自己的思考说了出来。他觉得,自己和虞洽卿关系不错,不能让他吃亏。不料,虞洽卿听说后,却有了一些兴趣,“潘特斯打算卖多少钱一亩?”
  “沿北浙江路两边一共有一百亩地,他当时是一千元银洋一亩买的,现在想一千五百元一亩出手。”
  一瞬间,虞洽卿立即找到了事情的关键:地好不好,关键在于路通没通,桥建没建。而这一点,他可以通过那次他帮忙找过遗嘱的贝克汉姆来确定。贝克汉姆不正好就在英国领事馆任职吗?
  话说那贝克汉姆在英国继承了三十万英镑遗产后,一举成为富豪。他在伦敦投资了一家商行,雇人经营,自己又回到上海,在英国领事馆担任副领事,同时进行进出口贸易。
  虞洽卿到北浙江路一带经过实地考察后,来到英国领事馆,询问贝克汉姆:“苏州河上的北浙江路桥会不会建起来?”
  “规划两年前就有了,但是,没有资金,修不起来。”
  “这座桥得要多少资金呢?”
  “按照当时的预算,需要两万元银洋。现在,就算各方面都节俭运作,可能还是不能少于两万元。”
  “如果有人捐资两万,工部局会修吗?”
  “当然会了。问题是,谁愿意捐呢?两万元可不是一个小数目。”
  打定主意后,虞洽卿把所有的积蓄都拿了出来。他用十二万银洋的价格,从潘特斯手里买下了北浙江路两边和与海宁路交汇处的土地。接着,他带着两万元的银票,来到贝克汉姆处,将银票捐了出来。
  很快,苏州河上的北浙江路桥开始动工兴建。
  虞洽卿手边没有钱了。连同时支付鲜鱼巷和静安寺两处房租都成问题。他同宰凤仙、潇潇商量后,将鲜鱼巷的房子退了,让宰凤仙搬到静安寺,和潇潇一起住。因为潇潇这边的房子要大一些。对于虞洽卿娶潇潇,宰凤仙开始是十分气愤的,但除了哭闹一通,也没有办法。现在和她住在一起,见潇潇不但人漂亮、能干,而且对自己也很尊重,无论什么事情都要先请教她这个“二姐”,就不再计较什么了。见虞洽卿天天跑汇丰银行找席正甫办抵押贷款,宰凤仙要把结婚时虞洽卿买给她的首饰卖掉。 电子书 分享网站

35 捐银架桥拉动地产(3)
“不用,”三个人在一起时,虞洽卿精神抖擞地说,“你们都不要为我担心,你们把家管好,把孩子带好,把我侍候好就行了。你们看着吧,要不了多久,我就会让你们住上宽敞漂亮的洋楼,还要赚很多很多的钱!”
  利用北浙江路两边的土地,虞洽卿注册成立了升顺房地产公司,公司用拥有的土地做抵押,从汇丰银行贷款八万元银洋。有了这八万元银洋,虞洽卿又注册成立了顺徵房地产公司。这两家房地产公司在同一地点办公,从事的是同一项业务,但升顺的法人是虞洽卿,顺徵的法人是潇潇,两家公司可以互相提供担保,有时候还可以倒腾资金。
  苏州河上的北浙江路桥半年以后建成通车,而虞洽卿沿着北浙江路两边建造的升顺里、天潼路、南顺徵里、北顺徵里住宅小区也告成功。由于苏州河上北浙江路桥的建成,从闸北到英租界闹市区变得异常便捷,北浙江路两边的地价很快上涨,虞洽卿建成的住宅小区升顺里、南顺徵里很快销售一空,而天潼里和北顺徵里的房屋则全部留在升顺公司的名下,对外出租,这样,为全家的生计提供一个稳定的来源。
  靠着升顺里、南顺徵里两处房地产发售赚到的钱,虞洽卿又把北浙江路东面的小浜上七浦填平,在北浙江路和海宁路交汇处建设了唐家弄、海宁路小区,在最后的三亩地上,他建起了自己的住宅。
  新建的虞公馆是两栋洋楼,第一栋一层有中、西会客厅和大餐厅;二楼是虞洽卿的书房、卧室和账房间,另外还有一个小餐厅,三层是客房,供老家或者外地来客居住。第二栋楼共有四套并列的两上两下的单元房,正好供母亲和三房夫人居住。前后院落里还有两栋平房,前院的一栋是门卫、花匠、车夫等人居住,还有车库等,后面一栋主要是女用人居住,另外前后院都有厨房。
  院落里栽着四季常青的树木,和不同季节次第开放的花卉,生机勃勃,美不胜收。虞洽卿和宰凤仙、潇潇等人搬进去,已经快过年了。他在年前赶回镇海龙山,将母亲、郑雨梅、还有弟弟瑞芳一家都接到了上海。
  一大家子第一次聚在一起,宰凤仙和潇潇对婆母孝顺,对大姐郑雨梅尊重,对小叔子瑞芳一家关心,虞洽卿倒也满意。但是,方荷花总是觉得在上海特别别扭,一切都让她感到不习惯。刚刚破五,她就让虞洽卿送她回老家。虞洽卿差不多要跪在她面前恳求,她还是要走。潇潇一听,万分焦急,她找到宰凤仙,商量半天,两人一起来到老太太面前,双双跪下,“娘,是不是我们有不孝敬的地方啦?”
  “没有。你们都很好。”
  “既然是这样,还是请娘留下。”潇潇抬起泪眼说,“不然,你在上海就住这么几天就回去了,家乡的人会怎么说?那阿德今后再回老家,人家还不把他骂死?”
  方荷花一想,三媳妇说得很对,就留下了。可是,过完元宵节,她说什么也不愿意留下了。没有办法,虞洽卿只好送她回龙山。瑞芳一家自然要回去,令虞洽卿没有想到的是,郑雨梅坚决要跟着婆母一块回去。宰凤仙和潇潇都一起去请她留下,但郑雨梅任她们怎么说,就是要回去。
  虞洽卿本不想让郑雨梅回去,他总是记住母亲的话,想要让郑雨梅为虞家生下一男半女。再说,自己这些年在上海,把她一个人扔在老家,吃苦受累,而自己又不声不响地娶了两个女人,确实有些对不住她。虽然她没有抱怨,但他还是觉得把她留在上海,心里才好受一些。
  见虞洽卿不同意让自己回去,郑雨梅就去求婆母。令虞洽卿没有想到的是,母亲一下子就答应了她。方荷花说:“雨梅在上海住不惯,再说,我也离不掉她。你要是真觉得对不起她,以后抽空多回老家几次。”
  听母亲这么一说,虞洽卿也就顺水推舟,让郑雨梅跟着母亲一起回龙山了。
  到了公元1916年,虞洽卿的经济实力已经相当雄厚,为了让母亲与郑雨梅住得更舒心,虞洽卿在家乡的伏龙山下建造了一处中西合璧的楼群,取名“天叙堂”,意为“天伦乐叙”。
  这处大宅,占地10余亩,蔚为壮观;亭台阁榭,花园天井,别具一格,是中国近代建筑的典型代表,被建筑学界称之为“龙山虞氏旧宅建筑群”。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