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遇而安之宅门旧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随遇而安之宅门旧梦- 第6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李凌一早或许还不明白,但自从李真哭着说出她对沈菊年做过的事之后,他心中大概也就猜到是李群授意的了。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李群未必是多善良心软才不跟他翻旧账,说白了,只不过是他天性凉薄,能少一事是一事,翻案之事,尤其是这种陈年旧案,本来便极其艰难,而且彻查之下,还可能会牵连开来,当年涉案受贿乱判的官员也会因此遭殃,失败了,是白费力气,成功了,李凌下狱,蓝绮伏法,他也不会因此而觉得大快人心,最多也就是淡淡一句“哦”。
    但别人如若犯到头上,他便不会善罢甘休了,用最简单最直接的手段来达到目的,并且不留下一点把柄,他要做的,就是干干净净。
    用李群的话来说,放眼官场,能够生存下来并且步步高升,若没有过犯过官员必犯几宗罪,那几乎是不可能。贪赃枉法,以权谋私,欺下瞒上。。。。。。
    这几乎是官场的潜规则,人人都知道,这么做事错的,但每个人多会去做,认真查下去,凡做到四品以上的,几乎没一个是干净的。这样的污点,人人都有,皇帝喜欢这样的臣子,因为有污点即是有弱点,皇帝喜欢你需要你的时候,再大的污点他都可以视而不见,皇帝厌恶你除掉你的时候,再小的污点也足以致命。
    对于李群想要达到的目的来说,李凌的污点已经足够了。
    对于李群的母亲来说,李凌对她的伤害更大。作为一个男人,本来就该承担更多的责任。
    这一场官司将李凌几十年的努力毁得一干二净,吵架撤职,他如今已经一无所有了。蓝绮对他,他对蓝绮,到底是什么样的感情,是各自分飞,还是相濡以沫,那是他们自己的事,李群也没有心思再了解了。
    李真的杀人证据确凿,但因为死者是地位卑下的丫鬟,按律例只被判流刑。对她来说,或许斩立决会比流刑更好受一点。娇生惯养的少女,在长路漫漫的流放途中,会遭到什么样的事,其实很容易想象。
    李凌一脉彻底从帝国的政治舞台上消失了。成都太守之位悬空,刚好郭雍与玉宁公主二月完婚,李凌撤职之后,便由郭雍接替了他的职位,身兼多职,通关西南三省。
    李群看完郭雍的来信,转头看向沈菊年,见她看着玉宁公主的来信若有所思,便问道:“信中都说了些什么?”
    沈菊年回过神来,折起信纸,微笑道:“一些私房话罢了,她说的事,郭雍给你的信上定业说了吧。”
    李群眉梢一挑,笑道:“你是指玉宁公主有孕之事?”
    沈菊年含笑点头。
    李群哼了一声:“炫耀。菊年别理会他们,我们慢慢来,不急。”
    沈菊年失笑道:“谁说我急了?”说着便起了身朝屋内走去,刚走没几步便听到敲门声,于是又这回去开门。
    “师母!”敲门的是林聪,沈菊年一眼看到他手中的盘子,便知道他所为何来了。“我阿母让我送盘子回来。”林聪咧着嘴笑。
    沈菊年笑着引了他进来,进了门便考到院中,正在晒太阳的李群,林聪忙跟他问好。李群淡淡地堆他点了头。
    沈菊年进厨房把昨天乘润饼菜的大海碗取出来交给林聪,林聪结果后不忘阿谀几句。
    “师母你做的点心实在是太太太太好吃了!”林聪操着不怎么标准的官话说,“我阿母都说从来没吃过那么好吃的点心!”这确实是林大娘原话。
    沈菊年听习惯这样的话,因此也只是淡淡一笑说:“喜欢的话,以后常来便是。”天宝馋嘴,她又在家无聊,便常做了许多点心放着,三个人吃不完,天宝也会带着去学堂分给其他人,尝过的人都念念不忘,因此沈菊年虽然甚少出门,名声却早在学生间传了开来。
    林聪听沈菊年这么说,也知道多半是客气话罢了,嘴上实在馋的紧,真恨不得跟天宝换个身份。
    等林聪离开,李群才对沈菊年说道:“你平日里总爱做些点心,看看引来了多少馋猫。”
    沈菊年看着他心想,你不也没意识到自己引来了多少芳心乱跳吗。
    其他人家的姑娘就不说了,但是林大娘家的林秀珠就分明对李群抱有别样心思,偏偏他不知是迟钝还是故意忽略了,毫无察觉的自来自往,也不在意多少人为碎了一地芳心。
    沈菊年扫庭前的时候,远远听到林大娘扯着大嗓门跟林聪说着什么,因为说的是闽南话,语速又快,她听得见也听不明白,便停下了手头事,抬头对来人微笑。
    林大娘的丈夫原先是个渔夫,这两年海上不太平,便开始了三天打渔两天晒网的悠闲日子,可钱也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少了收入,日子一下子拮据许多,林大娘便在文庙外开了间小食铺,卖油条,面线糊之类的小吃,价廉味美,倒也是一笔不大不小的进项。
    沈菊年见林大娘走来,便笑着对她点点头,心里想着该怎么用闽南话跟她打招呼,不等她开口,林大娘便笑这开口了。“你呵你呵,阿嘞忙哦?我头前(刚刚)叫阿聪来跟你说些事,也是我么得闲,这种事还是要我们大人自己讲才清楚。”
    林大娘说得比较慢,沈菊年大概就能听懂了,微笑说:“有什么要紧事吗?进屋里说吧。”说着先转身进去了,林大娘叹气心道,大地方来的女人就是不一样,讲话走路都这么斯文秀气。
    跟着进去了,不忙说话,沈菊年先泡了茶,做了个请的手势。福建安溪这一代得力于地形气候,多产茶叶,最多见的便是安溪铁观音。安溪人无事便爱闲嗑讲古,讲多了便口干舌燥,因为家中多备着茶叶,也未必是多名贵的好茶,总归是清香微苦,让人舌底生津的味道。
    李群爱茶又挑剔,家中用的茶叶便又与别人家的不同,只拿气味一散开,便让人为之一振。
    林大娘对茶没什么研究,但闻着也知道不是凡品,抿了一口,啧啧叹道:”这茶好着,一斤只怕要一钱银子吧!“
    沈菊年笑而不语,其实这茶纵然再贵,也不及这套木鱼石茶具。一般的茶叶,闽南卖一钱银子,到了金陵可能卖到七钱。而李群所饮的茶叶,便是在产地也要卖到三两银子以上,不过茶叶再贵到底有限,茶具的价格却更是高的离谱,尤其是因茶择具,喝不同的茶便要用不同的茶具与之匹配。几套紫砂茶具价格都在数十金之上,一套木鱼石茶具也不知道是从哪里搜刮来的前朝贡品,便是有钱也难买到。李家里里外外看着干净朴素,仿佛也只是普通的小康之家,乡里人不认风雅,也仅觉得李先生不是个俗人,但若让真正的内行人见了,必要大叫一声败家。
    沈菊年和林大娘就着茶点闲聊了起来,不到两居便进入了正题。
    林大娘咬了一口绿豆糕,饮了一口极品观音王,只觉得仿佛身在人间仙境,慨叹了一番,这才开口道:“菊年啊,你家里够开销吗?”
    沈菊年听明白了,点头道:“那还是够的。”
    林大娘显然不怎么相信,叹气道:“你家李先生是个大好人,不过这日子也是要过的,没有进项怎么行呢?你看我那个林记小食铺,一般一般做着,一个月也能挣个三四两银子。”
    沈菊年听着连连点头称是。林大娘自我感觉也挺好,笑容深了几分,又道:“我看你们一家要吃要穿,就算再有钱,也是坐吃山空,阿你唆丢不丢?(对不对)”
    沈菊年脑中翻译了一下,才笑着说:“丢,丢。”心里想,那几十万两银子要什么时候才会坐吃山空?
    林大娘满意笑道:“所以啊,我就想,你这做点心的手艺一万个人都挑不出来一个,不然你到我店里做事,我们把小食铺做大了,就是买卖糕点,我算过了,一个月估计都恩能够有这个数的进账。”林大娘说着,压低了声音,比了十根手指。
    沈菊年讶异地挑了下眉。
    “十两?”
    林大娘呵呵一笑,“吓到了吧。”
    一般来说,十两银子就够普通人家一年的用度了,一个月挣十两,那在一般人看来确实是很多了,简直是暴富。沈菊年本来也是这么认为的,但近来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把李群的身价计算了一边,看惯了五百两以上的数目,一时之间对十两银子的价值有些换算不过来。
    一包茶叶?
|网友~杯具女王~手打,转载请注明| 。txt99。

云都卷 第三章 面线糊
    林大娘见沈菊年沉默凝思,以为她是被震住了、心动了,于是满意地笑笑,拍拍她的手说:“你也不用出什么本钱,东西店里都有,人过来就可以了。刚好我那点就在文庙旁边,跟你家先生离得也近,方便就近照顾,你说丢不丢?”
    沈菊年依旧是笑着点头,心里悄悄盘算着,也是有些心动,能赚多少钱倒是无所谓,但有个寄托总是好的,她也确实热衷此道,现在最多的就是时间和金钱,既然开间糕点屋能够打发时间,那何乐不为?
    林大娘走后,沈菊年回头便和李群商量,李群半躺在窗边的躺椅上,左手一把紫砂壶,右手一本《晋江新志》,一心二用,沈菊年说一句他便点个头嗯一声,等沈菊年说完了,他还是嗯地一声。
    沈菊年眯了眯眼,从桌边的椅子上站了起来,走到躺椅边上坐下,一把夺了他的书,皱着眉问道:“审言,你听到我说什么了吗?”
    李群这才目光挪到她脸上,见她神色不悦,勾了勾唇笑道:“听到了,不就是开间糕点屋吗?你喜欢就去吧,只是别累着自己。”
    白天他和天宝多数时间在学堂,沈菊年一人在家中难免闲得发慌,闽南话人家说得慢些她还能听懂,说得快了,便云里雾里,就语言天赋上来说,她是显然不及李群,他虽然不说闽南话,但是听懂是毫无问题了。
    “我原以为你纵然不反对也不太会赞成。”沈菊年心里稍稍松了口气,又有些疑问:“这里似乎和其他地方不一样,金陵女子就不会出来抛头露面。”
    李群从她手中抽出《晋江新志》道:“闽越多丘陵山区阻隔,于中原文化沟通困难,更多地保留了地方特色。而且这里近海,有相当大一部分人是渔民,渔民是与大海搏斗的人,自然是比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更有拼劲一些。虽说朝廷一直重农抑商,但闽南这地方的人显然比较目无法纪,茶商盐商甚至走私商人,多不胜数,更何况是坊间小买小卖”
    “你知道得倒挺多。”沈菊年想了想,又问道:“那你说我还要准备些什么?我从没有开过店。”
     李群一笑,默默她的脸,“真当我无所不知了。林大娘看重的是你的手艺,人过去就可以了。不过若真要听我的建议,不如找几个学徒吧手艺教了,毕竟在厨房里做事太累了,你的身体还没好。”
     这几个悦来悉心调养,渐渐看到了成效,但李群仍是这担心那担心,说她身子不好,要多休息,凡是重活都抢着做,后来又说应该所锻炼,天不亮拉着她爬清源山,牵着手爬山感觉确实不错……沈菊年心想,现代人谈恋爱大概也就这样吧……尤其是在山顶看日出,沏一壶好茶,盘坐山巅,看旭日东升,晨雾渐散,仿佛置身人间仙境。
    沈菊年则觉得,日子过得悠闲快意,天天好吃好喝,她能犯什么病,李群是太小题大做了。
    “如果找到生意好的话,我会考虑你的意见的。”沈菊年如是说。
    林记小食铺开在文庙外十来步的地方,再过去便是东莱市,是一天最开始热闹起来的地方。林记小食铺也差不多在同个时间开门,卖的是热乎乎的面线糊,用大锅煮,勺子一搅,香味便远远散了开去,只要不是吃的撑了,总会忍不住过来吃上一碗。本来面线糊只是充饥解饿之用,结果反而勾起人的馋虫,让人越吃越饿。
    林秀珠在一旁炸油条,林大娘煮着面线糊对沈菊年说道:“你别小看着面线糊,这里面有学问着。为什么卖面线糊的人这么多,就我们林记卖得最好?最重要的,就是这汤底。”说着舀了一勺放碗里,轻轻晃了几下,递给沈菊年。“汤最重要的就是要鲜美,我们这汤底都是用虾壳小伙煨炖,最鲜的都在这一部分。而且你别以为只有虾壳哦,有时候还要加些干贝,碎蟹肉,这样尝起来更甘甜。吧味道都煨出来了,再加进大骨汤里,那个味道才叫做香美。来,你尝尝看。”
    沈菊年看在唇边轻轻吹了几口,等不那么烫嘴之后才尝了一口。
    “这汤底少少的,全是精华,要舍得下料,才会有回头客”
    只是一点汤,便让人觉得齿颊生香,舌底生津,胃里的馋虫都被勾了起来。
    林大娘又道:“汤底、面线,这两样最重要。面线也一定要用好,要用我们泉州最上乘的面线糊、,那样煮起来才不会烂,你过来看看。”林大娘掌着大勺子在汤中搅拌,沈菊年仔细看了,发现那面线糊果然是糊而不烂,清而不浊,看着便觉得食指大动。
    面线糊的味道之好,便在于入口即溶,且鲜美可口,无需在、咀嚼,那香味便勾引着人大口大口吞咽,一碗不够再来一碗,这稀稀淡淡的面线糊也能让人吃撑着,往来过客,大概是没有人能拒绝这样的诱惑的。
    面线糊一般还要加上其他配料,多半是卤料,像是卤大肠、脆肠、卤猪肺、卤猪肝、卤鸭珍、炒猪心、炒猪腰,这些卤料本身便已极香,早先做好了,客人点选的时候便直接剪碎在碗里,倒上满满一勺面线糊,卤料便也烫熟了。小孩子更加喜欢加上炸醋肉、煸香菇丝、白灼鱿鱼卷,这样一碗下来,可以说是山珍海味俱全,精华尽在其中,再添上一两根炸得金黄酥脆的油条,所谓人间美味,大概也不过如此了。早上寒意微微,喝上这么一碗鲜美至极的面线糊,是在是人生一大享受。
    真正的美食,不是深宫内院之中,只有皇亲国戚能够享用的燕窝鲍翅,而是这普普通通的民间小吃,蕴藉着百姓的智慧,用最普通的食材煮出最地道最精华的美味,人人都能享用,而且不贵,加了三种卤料,一碗也不会超过十文钱。
    沈菊年心想,这就是薄利多销了。林记小食铺虽然小,但也是远近闻名了。东莱市一大早便有许多阿嫲大婶来买菜,走过路过,吃得再饱也忍不住过来吃一碗。沈菊年道;以后家里也不用天天煮稀饭了,直接过来这边吃得了。
    林记小食铺的店面不大不小,分前后区间,若只是买面线糊油条的话,是足够的,但要再卖些糕点的话,便有些拥挤了。
    原先店内摆了两张桌子,外面摆上两张,外带的都是自己带锅碗来,四张桌子倒也够用了。若摆个糕点的柜台,两张桌子便要撤掉了。
    沈菊年一整个早上都跟着林大娘商量着要怎么重新整修店面,结论是把隔壁的店铺也盘下来,两边打通了,一起卖!
    林大娘算了一下,咂舌道:“隔壁那店铺,一个月租金只怕得三四两。”
    这地方是临街旺铺,自然是相对较贵,隔壁的店铺是个姓庄的财主所有,或者说是个曾经的财主,因为富不过三代,祖上是打茶商,这一代沦落到要卖店买房过日子。只是他这店铺出得价格太高,竟要六十多两,租金也不肯降,因此一直空着,三四两一个月,那确实是高的有些离谱了。
    沈菊年心里一盘算,发现明朝的房价到底还是比现代低了许多,至少大多数人攒几年还都是住得起宅子,在这地方,买下个“门面二间二层,大小四间”的平房也不过三十两。普通人家积蓄个三五年也就足够了。
    “盘下来吧。”沈菊年说,“以后会有用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