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征战岁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征战岁月- 第36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阃罚魄锢虢庸捶矗换岫旖枪疑侠湫Γ换岫车姆吲换岫斜梢牡囊⊥罚逊胫伟部吹眯睦锲呱习讼拢喜惶な担恢郎厦媸鞘裁茨谌荩谷话殉廖扔屑拥氖ψ帽砬檎饷捶岣弧�

    唐秋离把信纸递给冯治安,他只翻看了数页,脸色大变,怎么也没有想到,区区一个前二十九军部队,如今的苏鲁守备兵团,竟然牵扯到这么多的内幕,何应钦布局,已经让自己感到无比的吃惊,如今,他也对自己的部队下手,同时,这位征战半生的老军人,心头涌上一股无名的悲哀,我们在和日本鬼子拼命,两万多好战士,埋骨他乡,这些中央的大员们,却在背后捅刀子,拿战场捡回一条命的战士们,当做泄私愤的砝码。

    据贾鸿程交代,他是奉了国民党中央党部组织部长陈果夫的命令,和毫州市长李宗翰通力合作,在毫州制造事端,为的就是通过苏鲁守备兵团,来打击唐秋离,贾鸿程是中统在毫州地区的特务头子,接到最高长官的命令,不敢怠慢,和李宗翰密谋几次,制定下这个毒计,才有了部队被大批市民围攻,断绝一切给养的事件。

    冯治安看完,长叹一声,毫州的党政系统联手对付自己,根子在上面,如果不是师长亲自前来处理,事件的后果不堪设想,他觉得心里很疲倦,对于这种勾心斗角,暗地里使毒计、耍手段的事情,说不出的厌恶,同时,他还有个疑问,师长是怎么和这两个手眼通天的人物结下梁子的?

    冯治安不明白其中的缘由,唐秋离心里明镜似的,何应钦自不必说,两人隔着黄河、长江的时候,就开始斗法,冀东殷汝耕事件,只不过是导火索,西安事变,中常委会议上,自己骤然发难,致使何应钦的阴谋破产,个人的如意算盘落空,这是公恨,等到自己枪毙他的师长亲侄子的时候,又添了私仇。

    这公恨和私仇加在一起,何应钦对自己可以说是恨之入骨,必至于死地而后快,得着机会,还不狠下杀手,这是情理之中,苏鲁守备兵团,只不过是不幸被选作,打击自己的突破口罢了,自己的任何一支部队,到毫州来,也是遭遇到相同的状况。

    何应钦这样做,唐秋离能理解,换做是他自己,也会毫不留情的下手,政治这玩意就是这样,可陈果夫参与其中,让唐秋离颇为愤怒,自己与陈果夫之间,没有公恨,也没有个人恩怨,他参与此事,到底是为什么呢?

    (未完待续)

第五百七十八章 襄樊来电

    第五百七十八章襄樊来电

    独立师苏鲁守备兵团,在安徽毫州,遭到大批市民围攻的事件,终于水落石出,这一切,都是一个阴谋,毫州市府和市党部联手制造这起事件,而其根源,却在何应钦和陈果夫的身上。

    唐秋离对于何应钦策划此事,并不奇怪,毕竟两人有很深的仇怨,可身为国民党中央党部组织部长兼中统后台老板的陈果夫,也积极插手此事,并且不惜都用自己的特务系统,这让唐秋离很是愤怒和不解。

    自己和陈果夫之间,没有什么个人恩怨,也没有发生过任何冲突,他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呢?

    贾鸿程和李宗翰的两份交代材料,就静静的躺在唐秋离的手边,白纸反射着灯光,似乎是一层迷雾在他眼前萦绕,他隐约感觉到,这里面一定有什么玄妙,是自己暂时还没有参悟透的,亦或是自己没有考虑到。

    信步走出屋外,营区一片安静,毫州城沉睡在深冬的季节里,寒星在夜空中闪烁着诡异的眼睛,唐秋离仰望星空,历史与未来,在他的脑海里飞快的闪过,前世的记忆,潮水般冲击他的思维,也许是在这个世界呆久了,往事如烟般淡薄。

    蓦然,他好像抓住点什么,历史隧道的尽头,隐约有一点光亮,顺着这一丝光亮往深处思考,心头豁然开朗,他终于准确的把握到事件的根源。

    一切都是来源于权势之争,在国民政府内部,最有希望继承蒋委员长的位置,或者说,成为第二号人物的,非何应钦和陈果夫莫属,此二人,一个贵为国民政府前军政部长,掌握着军政大权,一个贵为国民党组织部长,掌握着党务大权,都是可以呼风唤雨的重量级人物。

    自己横空出世,挡了何应钦的路,与他的冲突,也是源于此,此为政敌,那么,何应钦多方打压自己,就有了合理的解释,只不过,何应钦的运气不太好,西安事变发生,何应钦的野心无限膨胀,再加上有日本人在暗地里支持,内心希望取代蒋中正的位置,只不过,被自己搅了局,坏了好事。

    又被自己借势打压,从此一蹶不振,再也无法踏入权力中枢,被彻底边缘化,已经是翻不起多大浪头的人物,而何应钦的失势,让陈果夫看到了机会,自己就是他的绊脚石,国民党中常委会议上,讨论西安事变所要采取的策略时,陈果夫站在何应钦的一边,就不难解释了,实际上,何应钦和陈果夫两个人,都希望老头子出现意外才好。

    理清了事件的脉络,唐秋离快步走回屋内,把两份材料精心的收拾好,这是两颗重磅炸弹,何应钦已经是个死老虎,再打一次也无妨,最好永世不得翻身,陈果夫丝毫未损,手里握有和戴笠军统齐名的中统特务机关,这是个难以对付的对手。

    至于他掌握的党务系统,唐秋离根本没有放在心上,中统的特务,才是他最担心的事情,明枪易躲暗箭难防,最好能把陈果夫手里这支暗箭折断,亦或是打压得抬不起头来,这就需要给他培养一个对手,戴笠的军统局是最佳人选。

    当初结的善缘,今天就要得到善果,自己和戴笠之间,私人关系相当不错,没有西安事变,自己和张学良、杨虎城二人唱的双簧,也换不来戴笠今天的倾心相报,唐秋离不禁哑言失笑,一向讨厌政治这玩意儿。

    没想到,还是无法逃避,不但要和日本人斗力,还要和国府内部的重量级人物斗法,其中的凶险,丝毫不亚于战场上的枪林弹雨,世事难料,既然陈果夫跳到前台,自己是无法回避这场暗斗,被人经常算计的滋味很不好受,以自己两世为人的经验,还怕他陈果夫不成?一念至此,唐秋离的思维开阔起来,

    上午,唐秋离一连发出三份电报,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的身份,给安徽省府和省党部行文,查毫州市长李宗翰,市党部书记长贾鸿程,举止失察,偏信谣言,未能及时处置毫州市民,针对独立师苏鲁守备兵团休整部队蓄意围攻事件,致使事态进一步扩大,给部队造成极大的损害。

    着安徽省府,省党部,立即裁撤二人所兼各职务,交由有司处置,另派得力干员,主持毫州党政大局,以为把毫州建成抗日稳固后方之所需,唐秋离口述电报到此,略微停顿一下,然后吩咐陈峰,尽快发出。

    唐秋离并没有把真相捅出去,反而显得轻描淡写,将二人撤职查办了事,李、贾二人,不过是两只小卒子,深究太狠,也会惊动陈果夫和何应钦二人,心生警惕,多方防范,对于下一步计划不利,这样做,也是让陈果夫和何应钦,误以为自己还不知道事件的真相和根源,经过此事,他们二人也应该老实一段时间了。

    接着,他又给李宗仁去了电报,请他务必到毫州一行,既然市面盛传徐州大捷,均系桂系所为,那就让这位新崛起的抗日英雄,来个现身说法,还原事情本来面目,一来为苏鲁守备兵团洗刷不白之冤,二来也是为战士们讨个说法。

    下午,接到孙振邦和姜雁鸣的电报,包围涉县的部队,按照师长的指示,采取围而不攻的战术,以猛烈的炮火,日夜不停轰击涉县城防工事,效果明显,日军第二军,遭到重大杀伤,我狙击手又开展夜间歼敌活动,现在,涉县之日军,有突围的迹象。

    伏击关东军的孙振邦所部,已经将关东军一个联队全部歼灭,观关东军所部日军士兵之战斗力,要明显优于华北日军士兵,但是,却依然被全歼一个联队,所以,孙振邦建议,加大对涉县的攻击力度,yin*关东军部队来援,以再吃掉关东军一个师团,为最佳战果,此建议妥否,请师长批示。

    从孙振邦的电报里,唐秋离看到了让自己担心的迹象,歼灭关东军一个联队,部队果然打得不过瘾,想再扩大战果,他们却没有意识到潜在的危机,涉县被围的第二军,为何要突围,部队攻击仅仅是一方面因素,更主要的,他们是想和前来增援的关东军部队会合,反咬一口,那就说明,后面跟着过来的关东军部队,必然是其南下兵团的主力,不是孙振邦部队所能啃得动的,闹不好,会被日军包了饺子。

    适可而止,唐秋离马上电令姜雁鸣和孙振邦,涉县战役立即结束,部队即刻脱离战场,绝不可恋战,转进到太行山根据地休整,同时,派出大量侦察部队,严密监视南下关东军的所有动向,调整部署,以关东军南下兵团为作战目标,为下一个战役做好准备。

    涉县战役的结果,唐秋离并不太满意,距离他要至少歼灭关东军一个师团兵力的目标,相去甚远,而关东军指挥官,此次仅仅出动一个联队的兵力前出至涉县方向,可以看得出,此人用兵极为老道,你不打,这个联队的日军,就会顺势进入涉县,增强了涉县的守备兵力,也鼓舞了士气。

    如果开打,就暴露了部队的意图,也提醒了关东军后面的部队,中**队在中途设伏,诱饵也罢,试探也罢,总之,没有倾巢来增援涉县的第二军,让孙振邦部队张开的大网,仅仅捞到一条小鱼,收获甚微,从此,关东军南下兵团指挥官冈村宁次的名字,正式出现在唐秋离的视线之中,凭着从前世获得的资料,唐秋离知道,这是个极难对付的对手。

    徐州,战区长官司令部,接到唐秋离电报的李宗仁,不由得老脸一红,徐州大捷,自己的声誉日隆,报纸上的那些赞誉之词,让他自己都有些心跳,其中不乏桂系御用亦或是操纵和收买的笔杆子,写的那些文章,李宗仁也觉得有些过。

    徐州战役的整个过程,他心知肚明,独立师部队,为了这场大捷,付出多少,他比任何人都明白,既然唐秋离没有跳出来争功或者是分一杯羹,他也就乐得假装不知,所谓的装糊涂,大概就是此时李长官的境界,而现在唐秋离来电报,这个糊涂装不下去了。

    李宗仁的心里,自然是对毫州的地方,满肚子不满意,毫州之行,推脱是绝对不行的,所以,李宗仁安排好军务之后,不敢怠慢,于当日傍晚即赶到毫州,和唐秋离见面之后,见这位副委员长,丝毫没有责备或者是不愉快的表示,让他难堪的话,一句没有,反倒是对劳动李长官大驾,表示歉意,他一路上惴惴不安的心,总算放到肚子里,同时,对唐秋离又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

    和李宗仁进行愉快的晚餐之后,唐秋离回到苏鲁守备兵团指挥部,一进来,就看到陈峰手拿一份电报,在焦急的等着他,对于这位通讯处长,唐秋离有一种奇怪的感觉,凡是他亲自送来的电报,都是极其重大的事情,不过,最近送过来的,都是不好的消息,他不由得想起“不详鸟”这个称呼。

    陈峰见到他,脸上第一次露出喜气,“师长,情报处长于得水、调查处长沈俊来电,在湖北襄樊,发现汤恩伯行踪”唐秋离浑身一震,这个该死一万次的家伙,终于露头了。

    (未完待续)

第五百七十九章 浮出水面

    第五百七十九章浮出水面

    通讯处长陈峰,给唐秋离带来好消息,追踪多日的汤恩伯,终于浮出水面,唐秋接过电报,上面写着:“师长,经多方追寻,在湖北襄樊,发现汤恩伯第八军团司令部,该军团现有兵力大约十一万人左右,分驻在襄樊周边各县。”

    “经详细侦察,第八军团现有部队,皆系汤恩伯之亲信部队,其中就包括在安阳和新乡战役中,临阵脱逃的四个师,以及自郑州溃逃的三个师,汤部对外严密封锁消息,汤恩伯本人,更是深居简出,一系列军事部署,皆通过电台遥控,有迹象显示,国府军事委员会,尚未知晓汤恩伯的行踪,我部特工现正严密监视汤恩伯的所有举动,请示下一步行动方向,于得水、沈俊。”

    唐秋离拿着电报,摇摇头,这个汤恩伯,竟然跑的这么远,都跑出河南境内,跑到湖北去了,真是出乎意料,郑州到襄樊,一千多里路都不止吧?腿脚够快的,这就是所说的一溃千里。

    他给于得水和沈俊回电,“严密监视,切勿惊动汤恩伯,一切待我赶至襄樊解决,”他不由得苦笑起来,真是个劳碌命,又要千里奔波了,毫州的事情还没有结束,又得去湖北的襄樊,不过,能找到汤恩伯,也去了自己一块心病,这家伙,连南京都瞒着,真不知道是怎么考虑的。

    唐秋离给李宗仁准备了一个大场面,邀请毫州地方报纸的各位记者,市民代表共计一千余人,又挑选了苏鲁守备兵团十几名团级以上的军官,由冯治安带队,端坐在主席台上,当李宗仁走上前台的时候,立即引起了轰动。

    一个战区最高长官,能亲临毫州这个小地方,本身就是一件不寻常是事情,加之李宗仁新近又风头正劲,立时成为全场的焦点和中心人物,大家报以雷鸣般的掌声,记者手里的照相机,更是闪个不停,一身便装,和山虎、秋泉坐在台下的唐秋离,对自己导演的这一幕,很是满意。

    通过和唐秋离的长谈,李宗仁闻弦歌而知雅意,知道唐副委员长需要什么,这位新桂系的首脑人物,很有搞政治的天赋,分寸拿捏的很准确,既不抹杀桂系个川军的功劳,又把苏鲁守备兵团血战商丘,以四万兵力,阻击日军十余万大军达两日之久的壮举,述说得很到位,在唐秋离听来,他有很大一部分用意,是在向自己示好。

    会场里鸦雀无声,这些人第一次听见和传闻不太一样的徐州大捷,而参战的一支部队,就在身边,李宗仁说完,苏鲁守备兵团的几个军官,又把亲身经历的战斗,还原给下面的人,当述说到张自忠将军壮烈殉国,两万余将士,血染沙场的时候,这些军官,仿佛又回到了那个炮火连天的战场。

    情动处,铮铮热血男儿,忍不住流下热泪,底下的听众,早就泣不成声,尤其是张自忠将军的警卫团长,猛地撕开上衣,露出浑身累累伤疤,那是鏖战疆场最好的铁证,听众一阵阵如潮般的掌声,把会场的气氛,一次次推向**。

    因为徐州还有军务,李宗仁急急忙忙赶回徐州,这次会议,他和唐秋离都相当满意,都得到了对方想要的结果,并且效果好的让唐秋离吃惊,当天,就有毫州各界,自发组织起来,慰问部队,还有很多自发组织起来的市民,带着慰问品,赶到部队驻地。

    一旦了解了事情的真相,那些曾经参与围攻部队驻地的市民,内心的愧疚,无法用语言来表达,只能用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的悔恨,在毫州,掀起慰问部队的热潮,而且,出于对这支英雄部队的敬仰,在毫州以及周边地区,掀起了参军的热潮。

    会议结束的当天,就有几千名青年人,要求参加部队,冯治安请示师长,是否可以招收新兵,唐秋离当然是求之不得,主动招上门儿来的,都是内心有极大爱国热情的年轻人,拒之门外,岂不是傻子。

    他告诉冯治安,敞开了招兵,�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