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之后不久,就病死于东游途中,魂丧外域,他的秦帝国在其死后三年便轰然倒下。
但是南京的帝王气根本未让秦始皇断掉,到汉时便有术士称,“黄旗紫盖,见于斗、牛之间,江东有天子气”。果然,此后不到 500年,南京就出了第一位皇帝。公元 229年,孙权在武昌称帝后,不久即迁都于南京——东吴大帝由此诞生。
再后,司马睿来到南京。当时有术士发现,东郊的蒋山上常有紫云出现,有会望气者告诉他,这是江东“犹有帝王气”。正好当时有“五马游席江,一马化为龙”的传言,公元 317年,司马睿很高兴地在南京当了皇帝,开创了在南京建都时间最长的朝代——东晋。
在刘邦老家挖沟埋剑断“龙脉”
秦始皇东游实为镇天子气(3)
秦始皇制造的风水事件远远不止这一起,只不过以断“东南天子气”最为著名罢了。
在东游外巡过程中,秦始皇都要带着善于着望、堪舆的术士,到哪都首先察看地理,弄清风水。传说秦始皇巡游到彭城(今徐州)丰邑一带时,术士发现这里有“水龙之势”,于是秦始皇令人挖沟埋剑以断“龙脉”。
刘邦能当皇帝,在徐州那边有不少传说。最流行的是刘邦祖坟葬到风水宝地一事。
刘邦出生于徐州沛县丰邑。其祖父叫刘清,从魏国首都大梁(今河南开封)远迁于此,所居的村落后人称为“金刘庄”。
刘家的房前不知何时自生一棵梧桐树,此树不几年就长成一棵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有一天狂风大作,飞来一只金凤凰,在树上筑起了窝巢。后来金凤凰飞走,很奇怪,刘清也跟着病死了。家人便把梧桐树刨倒,给刘清打副棺材。
临下葬时,原来晴好的天气,忽然变了,风雨大作、电闪雷鸣。但棺材刚出家门,又不能抬回来,便暂时停在梧桐树坑旁。待雨停送葬人再来抬棺时,发现棺材不见了,梧桐树坑上出现了坟头。人们看见,坟头上竟是黑压压的蚂蚁,正忙着往坟上运土。这便是刘邦祖坟“凤凰点穴”、“蚂蚁圆坟”的传说。此事自然是刘邦当了皇帝之后的附会之说。附带的传说是,刘邦出生时,正碰上秦始皇巡幸到丰邑。术士看了这里地气旺,便上报秦始皇,称此处有“水龙之势”。堪舆术上龙分两种,一是山龙,再是水龙。据著名堪舆宗师、三国时著名术士管辂的《管氏地理指蒙》载,中国除了三条大山龙(详见本书“‘镇王气’事件传奇?明太祖朱元璋治罪风水名山”一章相关内容)外,还有五条水龙——
北以河汾为宗,东以江海为宗,西以川洛为宗,南以闽浙为宗。谓山不独贵承其宗,水亦各有其祖宗也。河(黄河)水出昆仑山,汾(汾河)水出太原、晋阳山,江(长江)水出岷山,洛水出冢岭,浙水出歙县玉山。其中,以长江、黄河两条水龙气势最盛。黄河之水发源最远,但河水四时皆浊,造化不可妄测,五百年一澄清,明主应之;长江之水为四渎之长,其势浩荡,九曲回肠,为养水龙之水。
沛县有淮泗之水,处江淮之间,丰邑就因为有丰富的水源而得名“沛”。
古时,当地土人以蛇为图腾。“龙”即蛇的化身,“蛟龙”就是一种水蛇。刘邦在当了皇帝后,民间便据此说他是“蛟龙之子”。
听术士说当地诞生了“水龙”,秦始皇下令把丰邑最近一段时间出生的男婴全部杀掉。同时,又在当地垒筑高台,*王气;挖沟埋剑,以断“龙脉”。凑巧的是,刘邦的父母亲当时带着刘邦去了沛县,逃过劫难,“丰生沛养汉刘邦”的说法,就是这么来的。
但秦始皇的所作所为枉费了。死后三年,天下就开始造反。陈胜、吴广率先起义,刘邦、项羽随后跟上。最终,嬴姓天下让刘邦这位“蛟龙之子”夺得。
南唐诗人朱存有感于此,曾诗性大发——
一气东南王斗牛,祖龙潜为子孙忧;金陵地脉何曾断,不觉真人已姓刘。
清人陈文述曾写过这样一首诗——
金陵王气肯终埋,辛苦经营水一涯。试问孙吴开直渎,何如嬴政凿秦淮。
陈文述为何大发这么一通感慨?原来,到了东吴时,“王气”又惹祸了,孙权的孙子、吴国末主孙皓,又制造了一起风水事件。
这是一桩很糟糕的事件,最后“王气”泄了,既遭“鬼”怨,又亡国。好在秦始皇断金陵王气,成就了名水秦淮河,孙皓这起事件也给南京留下了一条水道——城北的直渎。
第一猛将死后墓上有“王气”
说起孙皓制造的风水事件,就要提到一个人——甘宁。甘宁,字兴霸,是吴国折冲将军,曾任西陵太守。据《三国志 ·吴书 ·甘宁传》(卷五十五)载,甘宁少有气力,为人仗义,时人称之为“锦帆贼”。他似乎真是个贼头儿,身边常有一批“小痞子”跟着他。他这行为在乱世很吃得开,后率八百健儿投附刘表。再后得到周瑜和吕蒙的共同举荐,得以被孙权接见,并受重用,成长为吴国一员猛将。
公元 222年,吴国和蜀汉为争夺战略要地荆州八郡,爆发了著名的“夷陵之战”。此战也是三国时三大战役之一,另两起是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战役爆发前的导火索应该是关羽被杀事件。
话说孙权设计杀掉了刘备的大将关羽及其子关平。孙权杀关羽并非一时冲动,他早就对关羽有恨。据说,孙权想与关羽结为儿女亲家,想娶关羽的女儿做儿媳妇。但关羽根本看不起孙权,听媒使游说后,关羽称,“我虎女岂能嫁给犬子(孙权属狗) ”,拒绝与孙氏通婚,孙权因此心怀不满,恼怒不已。刘备听说爱将被杀,遂发兵攻打吴国,为关羽报仇。虽然诸葛亮之前曾为刘备分析了不利的形势,但最后战争还是打起来了。吴方由陆逊任总指挥,朱然、潘璋、韩当、徐盛、孙桓、甘宁等吴将悉数率部参战。甘宁就是在这次战役中,不幸中箭受伤病死。
16
孙权曾说,“孟德(曹操)有张辽,孤有甘兴霸,足可敌矣。”所以,在甘宁死后,孙权很难过,史称“权痛惜之”。甘宁死后葬于时南京东北郊的岩山(今直渎山)附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孙权曾担心南京“王气”不存
吴国皇帝对“王气”的迷信是有传统的,当初孙权就因为诸葛亮说南京是“帝王之宅”,风水好,才定都南京的。
黄龙元年(公元 229年)正月,孙权即帝位,立坛南郊,柴燎告天,都城时在武昌。六月份,蜀国派使者到吴国,庆贺孙权当皇帝。并在今南京城北立祭坛,与蜀使订立同盟合约,联合灭魏,中分天下。
既然是兄弟盟国了,刘备也为孙权着想,希望他迁都到南京这块能成帝王霸业的风水宝地(另见本书“卜择传奇?南京的‘风水八字’”一章)。刘备当时据他夜宿金陵时所见景象,力劝孙权迁都。孙权遂与谋士张纮合计一番后,将都城从武昌迁至秣陵,并易名“建业”。
实际上,事情并不这么简单。据《建康实录》转引《江表志》(卷二)载,当时张纮对孙权说的话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南京先后被楚威王、秦始皇
坏过风水,孙权担心南京没有王气。
张纮告诉孙权,秣陵的“王气”并未被*掉,“今据所见存,地有其气,象天之所会,今宜为都邑也。 ”
在迁都前,民间还出现了两首歌谣,一首是:“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宁还建业死,不就武昌居。”另一首出现于孙家的发祥地苏州,“黄金车,班兰
耳,辏Р牛鎏熳印!
孙权觉得,这些都应该是迁都的天意。于是,孙权在公元 229年“秋七月(《三国志》记载是秋九月),乃迁建业,以陆逊为上将军,辅太子(孙登)留守武昌”。后来,刘备听说孙权迁都后,还调侃了一句,“智者意同”。这话与人们常说的“英雄所见略同”,有异曲同工之妙。孙权迁都建业是影响南京历史的重大事件,他在此建造了南京第一座都城。
据杨宽《中国古代都城制度史》载,此城“北依鸡笼山、覆舟山,周围二十里十九步”,坐北朝南,平面呈方形,是仿东汉洛阳、北魏邺城城制,规
划而建。城墙为土筑,门用竹篱制作。
孙皓挖凿深沟“泄王气”吴国龙椅转到孙皓的屁股下面,是公元 264年。孙皓的前任是吴国第三位皇帝景帝孙休,孙休 30岁时病死。病重时孙休就不能说话,幸好还能写字表达。有学者推测,正值壮年的孙休,可能是服食壮阳药过量,中毒而死的。孙休死后,大权在握的张布等人迎立孙休的侄子、孙和的儿子“乌程侯”孙皓。此时,司马炎的势力已不可一世,在孙皓当皇帝的次年,即公元 265年十二月,司马炎代魏建晋。此后,日益强大的西晋对吴国构成了致命的威胁。孙皓这个皇帝当的并不顺意,他唯恐孙氏天下被别人取代,所以对“王气”很敏感。
可能是觉得南京孙氏“王气”转移了,孙皓初当皇帝便有迁都的想法,正好西陵督步阐上奏此事,孙皓准了,于是甘露元年十一月,便将都城从建业回
迁至当初的吴国都城武昌,留御史大夫丁固、百将军诸葛靓,镇守建业,但不久建业就乱了,一年后孙皓只得又迁回建业。
巧合的是,这之后有道士说,城东北郊出现了一股“王气”,起于甘宁墓。孙皓一听,这可是不得了的大事。但如何泄掉这股“王气”却不能随便来,因为这是吴开国功臣甘宁的墓,如果是一般人,挖掉就是了。
于是道士献出招术,在墓后挖一条深沟,就能从地下将这股王气泄掉。此沟要挖得直直的,通向江边,不能改向,也不能弯曲,方便直泄。孙皓这一挖形成了一条水沟,即今日尚存的南京城北的直渎河。
此事见于晋人伏滔的《北征记》(《景定建康志》转引),原文如下——
吴将甘宁墓地此,或言墓有王气,孙皓恶之,乃凿其后为直渎。
挖沟遭“鬼”怨
吴国似乎有“挖沟”的传统——赤乌三年(公元 240年)十二月,孙权使左右侍御史郗俭,监凿城南的一条新河,此河自秦淮到仓城,名“运渎”。
赤乌四年(公元 241年)五月,太子孙登病死。这年十一月,孙权下诏,再挖凿一条河,此即青渠,又名青溪。再在城北开凿潮沟(南朝时陈后主易名“珍珠河”)一条,将水道连接。
赤乌八年(公元 245年),孙权欲废太子孙和,大臣陆逊极谏反对,孙权大怒,结果把陆逊气死了。这年孙权又开作屯田,动用了三万兵力,在秦始皇当年“断王气”的地方,凿破岗渎,立方山埭。
孙权挖沟凿河可能是考虑到了当时都城的水运,几条内河挖成后,建业城内水路畅通,东南方向的物资也能直运城里,同时也让建业城免受水患,奠定了南京今天的内城水系。
对孙皓的凿河行为,恐怕就不太好这么正面评价了。
孙皓挖的那条断王气沟到底有多宽多深呢?史称,“阔五丈,深二丈。”看来,孙皓当时真是够狠的,想彻底挖断甘宁墓的王气。但甘宁墓附近多是坚固的岩石,此沟挖凿起来并不容易,工程量巨大。
这条沟挖得很艰苦。传说,这条沟一开始挖了一年也未挖成,白天挖好了,一夜过后便自动堵塞了。
有一个民工因为挖沟伤了脚,收工未能回家,夜宿工地。半夜时竟然看到小鬼前来填沟,这些小鬼可能也累惨了,对孙皓所为有怨言,说为什么不把挖出的土用布袋装起来,扔到江里去,免得让我在这里费力气?
这民工一听,觉得很奇怪,天亮以后把夜里所见所闻,告诉负责开沟的官员。官员觉得奇怪,依言把挖出的土不再堆放在附近,而是装进布袋运往江边扔掉,不久沟就挖成了。
南宋诗人马之纯因此赋诗——
直渎如何计得工,长江虽远欲相通。比尝开凿不胜苦,已复淤填还似空。闻鬼夜中皆有语,弃泥江里解成功。有司号令才依此,衮衮波流渐向东。
。 最好的txt下载网
王气泄掉成“归命侯”(1)
小鬼埋怨孙皓挖凿直渎一事,完全是“鬼话”,不可相信。但其中透露出的信息还是颇有价值的,即当年为了开挖此沟,帮助孙皓泄“王气”,官方曾组织了大量的民工,劳民伤财,不少人因此受伤,甚至丧命,民间因此怨言颇多,这才借所谓的“鬼”之口说了出来。
但孙皓的深沟挖成了,甘宁墓中的“王气”也泄了,却未能改变吴国灭亡的命运。
其实早在孙权死后,吴国便发生问题了,既有内忧,又存外患,继位的三个皇帝命都不好。如孙休当皇帝时,年景欠佳,天灾人祸,出现了不少怪异现象。
据《三国志 ?吴书 ?三嗣主传》(卷四十八)载,大雨、雷电、平地涌泉等自然灾害频发,民间闹了严重饥荒。如永安四年,有一个叫陈焦的人,死后20被埋葬六天后又复活了,自己从土里爬了出来;永安五年,皇城*门北楼失
火烧了。到了公元 279年,西晋派大将王濬前来攻打吴国。次年,吴国支撑不下去了。在无奈之下,看到大势已去的孙皓把象征皇权的印绶送给了司马伷
(zhòu),之后给自己打了一副大棺材,自缚投降晋军。他为何带着棺材?原来打算降后被杀,就地收尸入殓。幸好王濬还算仁慈,并没有杀他,还亲自给他松了绑。
后来孙皓带着一家老小西迁晋都洛阳,含恨离开真的失了“王气”的旧都。晋武帝司马炎,当初仅打算免他不死,看孙皓依顺归附,遂起了怜悯之心,赐封他为“归命侯”。
太康五年(公元 284年),孙皓客死洛阳。断王气者,最后把自己的命断在他都,可叹!
中国古都文化有三大类型,即以西安 (长安 )为代表的黄河流域文化、以北京 (大都 )为代表的环渤海文化和以南京 (建康 )为代表的长江流域文化。前两种类型的都城文化,都可以寻找到原始的古迹遗存。以六朝为骄傲的古都南京,却找不到当年的影子。中国当年最豪华的“台城”,宛若水气,消失得无影无踪。
历史上究竟发了什么可怕的事件,导致这一“失踪”?原来,又是风水惹的祸。
隋文帝杨坚在剿平南陈后,为了彻底摧毁东南王气,下诏将宫殿林立、楼宅精致、繁荣豪华的南陈首都建康,毁为“菜地”,此即史称的“平荡耕垦”。
荒淫陈后主为“王气”杀人
历史发展到南陈后期,“王气”又一次成为话题。陈,是南朝中的最后一朝,自公元 557年武帝陈霸先代梁自立后,到最后一位皇帝、后主陈叔宝,前后总共存在 33年。陈霸先虽然是开国皇帝,但仅享国三年。其后的文帝陈伞⒎系鄢虏凇⑿鄢络铩⒑笾鞒率灞Γ奚踝魑
特别是陈叔宝,荒淫透顶,身居险境,娱乐照常,《玉树*花》香曲不断,日夜淫纵,以图快乐。当时,北周大臣野心毕露,把持北周朝政,后代周称帝。即便在隋军打到家门口,陈叔宝还不当回事儿。
陈叔宝是如何荒淫呢?用一事足可以说明。据《资治通鉴 ?隋纪一》(卷第一百七十七)载,当隋军攻陈宫城后,从后堂景阳殿前的“胭脂井”中,逮到了陈叔宝。当时,放绳到井底,隋军将他拖出来,但太沉了,士兵想陈叔宝到底是皇帝真龙之身啊。拖到上面一看,把大家笑背了气,陈叔宝竟然与其宠妃——张贵妃、孔贵嫔捆在一起。连死时都要左拥右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