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那些事儿》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唐朝那些事儿- 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晚林。此夕穷途士,郁陶伤寸心。野平葭苇合,村荒藜藿深。眺听良多感,徙倚独沾襟。沾襟何所为?怅然怀古意。秦俗犹未平,汉道将何冀?樊哙市井徒,萧何刀笔吏。一朝时运会,千古传名谥。寄言世上雄,虚生真可愧。”
  对李密而言,写诗的目的就跟现在唱卡拉OK差不多,基本上是为了发泄。据称他完成作品后,竟然伤心地哭了(诗成而泣下数行)。
  有人看他行为古怪,又觉其诗隐隐含有反意,就悄悄去向太守赵佗检举。好在李密有帮徒众,消息灵通,听到点风声,慌忙赶在兵丁来之前又逃掉了(不知施老先生写到宋江题反诗时是否参考了这一段)。
  离开淮阳后,走投无路的李密跑到了他妹夫雍丘(今河南杞县)县令丘君明家里。丘妹夫哪里敢收留如此一个重犯?但碍于亲戚情面,倒底帮了点忙,把他介绍给一个朋友王秀才。王秀才名字虽然文弱,但为人却非常仗义,又敬李密是条汉子,不光接纳了他,还收他做了女婿。然而人倒霉时喝开水都塞牙,不想到丘妹夫的侄子竟把这事儿向当局捅了出去,官府很快派兵将王秀才家团团包围。不幸中之大幸为,李密当时正好不在家,又逃过一劫。可惜的是,王秀才和丘妹夫却赔上了性命。
  对于高干子弟出身的李密来说,这种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双重折磨也许从没有过。但正如孟子所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被逼到绝境的李密终于意识到,他必须要改变继续亡命天涯的思路,转守为攻,化被动逃跑为主动反击。
  但问题是,怎么反击呢?
  当初杨玄感在黎阳起兵时,虽然兵也不多,但好歹有些权力,又有黎阳的粮草钱财作本钱。
  而如今的李密却是“赤条条来去无牵挂”,一无人,二无权,三无钱。如何做到白手起家,挖到第一桶金呢?
  

2、纵横之术(1)
缺人、缺权、缺钱是李密的三大劣势,不过天无绝人之路,走霉运的小李子也有三大优势:
  一、名气。杨玄感之役虽然失败,但李密的名声却在白道(负面)黑道(正面)打响了。
  二、才能。前面已经充分展示,此处不再赘述。
  三、姓氏。当时有句著名的童谣为“杨花谢,李花开”,天下人都认为上天要安排李氏王朝来取代杨氏王朝。而李密的姓比较讨巧。
  我们且看看,他是如何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完成称霸第一步的。
  李密自雍丘脱逃后,来到今河南滑县附近。其周围,盘踞着五股占山为王的土匪势力。分别是瓦岗(今河南滑县南)翟让、外黄(今河南民权县)王当仁、济阳(今河南兰考县)王伯当、韦城(今河南滑县)周文举、雍丘(今河南杞县)李公逸。
  按《隋书》、《旧唐书》记载,李密是直接跑到了翟让旗下。翟老大手下人因李密曾是杨玄感部将,劝翟让杀他,幸好王伯当从中周旋,李密才幸免于难。后来,他就留在瓦岗,帮翟让四处打仗。因为能力实在太出众,最后反而成了翟让的老大。
  我们不敢贸然说以上两本史书记错了,但按此理解,以下几点根本解释不通。
  一、杨玄感也是反贼,跟翟让是同道中人。李密曾经的身份不应成为翟让要杀他的理由。
  二、王伯当是另一个山头的老大,为什么跑过来劝翟让不要杀他自己的手下人(干涉翟让内政)?而更奇怪的是,翟让居然还给了王伯当面子。
  三、李密再能干,都只是翟让的手下。在那个时代,手下人再强,也还是老大说了算。又有哪个老大肯心甘情愿地让位?
  而《资治通鉴》对此事的记载要详尽的多,虽然与以上两本史书有很大出入,但逻辑却讲的通,故此处行文以《通鉴》为准。
  李密到滑县一带的目的并非是要投靠某一个山大王,而是要把这些山贼们统统收编到自己帐下,成为他问鼎中原的资本。
  为达到此目的,他进行了非常周密的策划,一步步地付诸实施。
  第一步:确定初期工作方向
  首先,他需要分析这五位山大王的实力如何。一般而言,实力越强的人腰板越硬,越不容易依附别人,要收编他们的难度系数也越大。反之,则相对容易。
  基于此考虑,李密把山大王们归结为强弱两派:强,瓦岗的翟让;弱,其余四个。
  他决定先向弱派采取行动。
  第二步:联合第一批盟友
  之后,他频繁出入四个山头,向匪首们进行说服教育。
  灌输的主题无非两点:
  一、劝其避害。各个山头实力都不强,如果继续各自为战,一旦遇到强敌将无以自保。因此,大家必须联合。
  二、劝其趋利。如果大家联合,不光可以自保,还能发展壮大,甚至逐鹿中原。闹不好,各位黑哥们儿的身份都能得以“漂白”,成为一代开国功臣,名垂青史。
  一开始,说服工作并不顺利,当惯了土匪的四位大王哪有如此雄心?但这些困难李密早就考虑到了,他很有耐心,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复利害关系。渐渐地,土匪中出现了分化,有人(如王伯当)开始相信李密。这些人又帮着李密去说服其他人。最终,大家都统一了认识:联合才能干大事。(久之,稍以为然,相谓曰:“斯人公卿子弟,志气若是。今人人皆云杨氏将灭,李氏将兴。吾闻王者不死。斯人再三获济,岂非其人乎!”由是渐敬密)
  那么,联合起来后谁当头呢?
  除了倡议者身份外,李密的名气、才能、姓氏三大优势也发挥了作用,众人都心甘情愿听从他的指挥。
  第三步:做翟让的工作
  首战告捷后,李密立即把主攻方向转向最强的瓦岗翟让势力。
  在介绍李密具体行动前,我们先谈谈翟让的背景。
  翟让,韦城人(祖籍,韦城靠近瓦岗),曾在洛阳当过法曹(负责通讯方面的邮政和驿站),后因犯死罪入狱。
  狱吏黄君汉“奇其骁勇”,深夜里跑到死囚房对他说:“翟法司,今天下大乱,正是大丈夫建功立业之机,怎能守死监狱?”(从这里看,翟让大概还是有些英雄气度)
  翟让听出话中有话,惊喜万分地叩头说道:“我翟让就是关在猪圈里的一头猪,生死全凭黄大人处置。”
  黄君汉马上将翟让身上的枷锁打开,带他逃了出来。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2、纵横之术(2)
临走时,翟让对黄君汉的救命之恩感激涕零,流泪说道:“黄大人救命之恩末齿难忘,只是我走了,您怎么办?”
  不料黄君汉突然怒道:“我看你是个英雄,可以救万民于水火,所以才冒着杀头的风险放你出来。想不到你这个人却婆婆妈妈、一把鼻涕一把泪的。你只管干你的事,我这边不用操心。”
  (无独有偶,曹操在逃亡时也曾遇到类似经历)
  翟让脱险后,回到老家附近的瓦岗,占山为王,干起劫富济贫的勾当。由于会来事儿,徒众越来越多,一些豪杰(如单雄信、徐世绩等)也归顺过来。
  按《通鉴》记载,李密在已经归附他的王伯当的引荐下,会见了翟让(密察诸帅唯翟让最强,乃因王伯当以见让)。如果真是这样,那么以李密当时的身份(受群雄敬重)和王伯当的面子,翟让既不可能一开始就要杀他(对自己没好处,又得罪人太多),也不至于把他当做自己的手下看待。(所以《隋书》、《旧唐书》中的记载值得斟酌)
  对于翟让的思想工作,李密非常谨慎,一开始话说的很客气,是来瓦岗帮助翟大王的(刚见面,也不可能直接提收编他们的问题)。然后又真为翟让拉了一帮人马过来(实际上,拉过来的人都是冲李密来的)。翟让很高兴,就和李密渐渐亲近起来。当然,李密在翟让营中的身份是客人,人格上和翟大王平等(仍为游客,处于让营)。
  等混熟了,李密瞅着机会,向翟让提出一个宏伟蓝图,试探一下他的态度:“刘邦、项羽都出身平民,却成就一番伟业。如今四海纷乱,大王何不兴兵问鼎中原?”(李密显然是想分两步走:第一步、先鼓动起翟让的积极性,第二步、时机成熟后再收编其兵团)
  理想太大了,翟让有点准备不足,连连摆手,说我们这些粗人,哪里成得了如此伟业?
  面对翟让的消极态度,李密采取了三方面措施,以迫使其就范:
  一、进一步神化自己
  此时,一个叫李玄英的人“恰到好处”地出现了。此人其他什么事也不干,就在河南一带的土匪窝乱跑,到处找李密,说李密会成为天子。
  别人问他为什么。他就说有首《桃李章》的歌词这样唱道:“桃李子,皇后绕扬州,宛转花园里。勿浪语,谁道许!”所谓“桃李子”就是指逃亡的“李”氏之子,“皇后”是指皇上和皇后,“宛转花园里”是指天子在扬州回不来,“莫浪语,谁道许”的意思是保“密”。整句意思是“李”“密”会取代大隋江山。
  很显然,这个李玄英可能就是李密当初在淮阳的徒众之一。他往来群匪间,托名找李密,实则打广告。不过李密也太狠了,嫌只有姓氏还不够(“桃花谢,李花开”),直接把自己全名报上了。
  二、借势扩充实力
  经李玄英这么一宣传,李密名声又大了许多。他便和一帮徒众下瓦岗四处游说,吸引了很多土匪入伙,实力大大增强。
  三、委托翟让信任的说客
  翟让是瓦岗的一把手,来瓦岗的人马越来越多本是件好事。但尴尬的是,人家都是冲李密来的,要拥立李密当天子干大事,自己这个瓦岗原主人反而被晾在一边。
  偏偏李密又像块牛皮糖一样,厚着脸皮赖在瓦岗不走。所谓一山不容二虎,面对渐渐强大的李密系人马,翟让必须作出选择。一、加入李密一伙,一起干大事。但如此一来,自己难保老大位置。二、送走瘟神,安守瓦岗。而这么做,就只能当一辈子土匪。
  翟让的矛盾心情可见一斑。此时,一个叫贾雄的人影响了他的决定。
  贾雄在瓦岗担任军师,此人善于算命占卜,很得翟大王信任。李密了解到他的作用后,经常找他阐述自己的宏图大略,希望他能帮帮忙,从侧面做做翟让工作。贾雄大概也对李密佩服得五体投地,认为只有跟着真龙天子才能成大事,就一口应允下来。
  当翟让找到贾雄,占卜能不能起兵时,贾雄装模作样地掐指算了算,说:“唉呀,上上大吉,贵不可言,”稍后又说,“不过这事儿你不能单干,必须要跟着李密才成。”(会让召雄,告以密所言,问其可否,对曰:“吉不可言。”又曰:“公自立恐未必成,若立斯人,事无不济。”)
  估计翟让对自己也不怎么自信,但他好歹还是现任一把手,面子上有些挂不住,反驳道:“按你这么说,蒲山公(指李密,曾承袭其父蒲山公之爵)应该自己单干,为什么要跑到我的地盘来呢?”

2、纵横之术(3)
贾雄反应也快,从玄学的角度回答道:“将军姓翟,翟指水泽。蒲山公的蒲必须要在水泽中才能生存,所以他才来找你。”
  就这样,翟让被李密三个方向的组合拳彻底打蒙了,虽然他口头仍不肯正式称李密为大哥,但无论在心理上还是实际行动上,都被李密拉下了水。
  身无分文的李密终于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整个过程,李密的思路非常严密,通过一步步合适的手段,最终达到了目的。他所使用的手法,便是著名的纵横之术。
  纵横术为合纵(联合)连横(分拆)术之简称,据称为战国时鬼谷子发明,是一门从趋利避害角度,研究利益体之间相互关系的学说。
  在利益体(比如大大小小的公司)林立的今天,这门学说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所以不妨再花些笔墨,对其做进一步的剖析。
  我们来看看李密应用纵横术成功的原因。
  第一阶段——合纵弱派阶段
  李密之所以能够在此阶段取得成功,以下三点原因至关重要:
  其一、前提条件。对于弱派的四个山大王而言,由于实力弱小,生存是其面临的主要问题。而联合则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生存概率。避害需要是可以实施合纵的前提条件。
  其二、为什么弱派之间不能自己联合?因为他们缺乏一个合适的领导人。四个山大王实力相当,你不服我,我不服你,相互间形成牵制。即所谓三个和尚没水喝。
  其三、身无分文的李密为什么可以成为他们的领导人?这是因为李密具有潜力极大的无形资产(名气、才能、姓氏),而这些无形资产让山大王们看到了希望(趋利需要)。拿今天的例子来说,李密就好比是技术入股,其他山大王好比是小资本入股。虽然李密并未出一分钱,但其无形资产的价值要远远大于其他人小资本的价值,所以他成为控股的大股东也在情理之中。
  第二阶段——瓦岗受挫阶段
  李密刚上山不久时,翟让为什么会拒绝其建议?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其一、翟让避害动机不够。瓦岗实力雄厚,生存压力相对要小一些。
  其二、翟让趋利思路比较保守。按翟让的回答,他当时的目标就是把土匪进行到底。这显然与李密的发展理念相背离。双方缺乏共同利益。
  其三、翟让在控股权问题上比较矛盾。翟让虽然有相对雄厚的物质资产,但仅靠这部分资产和他个人声望,守住瓦岗可以,要去竞争天下则远远不够。他如果要搞大事,必须与李密合并。但以李密的声望,翟让对合并后能否竞争到控股权没有信心。
  其四、翟让还没有充分认识到李密的价值。原因有三:一、李密对自己无形资产的宣传力度还不够;二、李密的有形资产还比较少;三、对于刚上山不久的李密,翟让的认识需要一个过程。
  第三阶段——翟让妥协阶段
  翟让之所以在后来妥协,原因如下:
  其一、李密无形资产增值。通过李玄英大面积广告轰炸,李密无形资产价值大幅度攀升。
  其二、李密有形资产增值。大批粉丝来瓦岗投奔李密后,其实力逐渐雄厚。
  其三、翟让意识到李密的价值。李密的广告宣传和群雄趋之若鹜的现状,使得翟让客观认识到李密的价值。从他的角度考虑,如果用现有资本与李密合并,以李密的影响力,这些原始股在后期都会产生大幅度升值,收益可观。其趋利心理开始变得明确而强烈,这在一定程度降低了他对控股权的欲望。
  其四、翟让集团内部的分化。瓦岗集团有不少人也意识到跟李密会赚大钱,对合并表示欢迎。其军师级人物贾雄倒戈就是一例。
  其五、避害的压力。如果翟让继续抗拒,则会面临来自两方面的压力。一是原瓦岗内部的压力,二是各地涌来的李密粉丝的压力。从避害角度考虑,翟让需要合并。
  总结一下:
  第一阶段,各利益体趋利避害的心理比较清晰,纵横术成功相对轻松。
  第二阶段,翟让避害心理不够,趋利心理又不明确,纵横术受挫。
  第三阶段,李密通过一系列工作,使翟让对合并的趋利避害心理大大加强,从而最终达到目的。
  从李密案例的分析可以看出:纵横术使用的成功概率,取决于利益体趋利避害心理的强弱程度(这由利益体自身实力和周围环境决定)。当纵横术受挫时,一方面要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