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很有可能只是名义上的,可你仲父也不能太不把我当回事啊!
是可忍,孰不可忍?!
然而,嬴政不得不心里泣血、脸上赔笑地一忍再忍,他是一个狂暴之人,同时也是一个工于心计之人。忍吧,小不忍则乱大谋,按秦国习俗,等到二十二岁那年就可举行冠礼执掌实权了。于是,他就眼巴巴地盼望那冠礼之日快快到来……
而此时的吕不韦,在一步步获得巨大成功与走向权力峰巅的同时,却感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空虚。
为了秦国的大业,吕不韦真可谓竭尽驽钝日夜驰驱。他做商人时就走南闻北地四处奔波,后来为扶立异人做王又殚思竭虑耗心尽力,而坐稳丞相位极人臣乃至成了无冕之王后,他还是像个螺陀般一天到晚转个不休。当然,他的努力、奋斗都得到了丰厚的回报,还没有哪个商人像他这样获得过如此巨大的成功。是的,他吕不韦已经达到人力所能达到的高度。这辈子,他似乎什么都得到了,金钱、美女、权力……要什么就有什么,想怎么干就怎么干,随心所欲,无所顾忌,此乐何极?然而,静下心来细细一想,却又似乎什么都没有得到,一切都是空虚,都是幻觉。得抓住点什么真实的东西,做一件传之后世永垂不朽的大事才行。
那么,又该做点什么才好呢?
一眨眼,都六十花甲的人了。这一辈子,吕不韦似乎从来就没有空闲、休息与安逸过。他真想就此好好地放松一下自己,享享清福,过几天安逸日子,也就是达到人们常说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之境界。可是,他不能够啊!这辈子,他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嬴政,他所能做的,就是拼将一把残躯燃烧殆尽,把秦国整治得更加繁荣富庶,为统一六国扫清最后的障碍,为未来的天下奠立雄厚的基础……一句话,他要为自己的亲生儿子留下更多有益而可观的东西。可嬴政又是一个怎样的儿子怎样的君王呢?吕不韦想按自己心中的理想改变他塑造他,就表面而言,他的目的似乎已经达到了。可是,今后的一些实际发展又将会怎样呢?他不能把握,也无法控制,更缺少自信。
玩弄“上帝骰子”的千古奇商(11)
看来,要想建立千秋万代永不衰败之伟业,除了立功恐怕还远远不够,得考虑立言才是。
经过一番思考,吕不韦传来李斯相商。这个李斯,就是日后鼎鼎有名的秦国丞相。而现在,他还不过是投奔到吕不韦门下的三千客人中的其中一位,当然,也是他最为器重的一位。下面就是他们两人的对话:
吕不韦问:“我想问你,立功与立言,孰轻孰重?”
李斯回答:“立功重于眼前,立言在于未来。功绩有目共睹,立言深入人心。两相比较,窃以为立言重于立功。”
吕不韦再问:“要想传之千古呢?”
李斯道:“功绩易逝,唯有立言,方能成为一块永不磨灭、永垂不朽的丰碑!”
吕不韦闻言,不觉高声叫道:“好,既如此,我意已决!”
李斯问道:“不知相国如何立言?”
吕不韦站起身来, 激动地在室内走来走去道:“我要编著一部大书,书的名字就叫《吕氏春秋》。我要吸取诸子所长,扬弃百家所短;既要保存远古的重要史实,又要反映当今战国七雄之争;既要立足于秦国,还要让它成为一部未来天下一统后的建设蓝图与施政大纲。”
吕不韦决心根据自己奋斗了一辈子的实践经验,从哲学、思想、政治、谋略、军事、经济等方方面面将它们上升到一种抽象与理性的高度。他先列出《吕氏春秋》的编纂宗旨,拟出一个编著框架,然后挑选门客中有才有识之士分头撰写。写法不定,长短不拘,但要求篇篇非凡,字字珠玑,决不可滥竽充数。
吕不韦从经商赚钱到掌权立功而又著书立言,通过这一脉络清晰的追求转变,我们多少可以窥见那一时代人们价值观念的变化。今日改革开放之中国,其价值观念的变化曲线也可清晰地描述为:由当官掌权而经商赚钱,又慢慢地向崇尚知识转移。如果我们将现时代的权力转移与战国时代做一比较,将会从中发现许多富有深意的“转机”。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吕不韦一声令下要编书,那些早就跃跃欲试的门客一个个并非等闲之辈,他们前来投奔吕不韦的目的就是想建功立业出人头地,当然也不乏受了恩惠倾心报答之意,如今机会来了,谁不竭尽才智踊跃效力?
群策群力,《吕氏春秋》很快就完稿了。为了使之达到字字珠玑、篇篇非凡,可以流传千古的高度,又数易其稿,经过几番修改重订,直到吕不韦感到满意为止。书稿编定后,吕不韦大概从商鞅的“移木赏金”中受到启发,又演绎了一出著名的“一字千金”之史事。秦始皇八年(公元前239年),吕不韦命人将业已完成的《吕氏春秋》书稿近二十万字悬于国都咸阳城门,延请各国学者、宾客、使节前来观看,并向世人宣布,若有高人能够修改一字,即赏千金。
千两黄金,可不是一笔小数,那黄灿灿的光亮肯定吸引、诱惑了不少前来围观的饱学之士。然而,直到挂在城门的《吕氏春秋》不再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吕不韦觉得兴意索然将它摘下为止,都没有一人上前指点或增删一字。其中不乏人们畏慑于吕不韦那炙手可烫的权威之故,但你不得不承认,《吕氏春秋》确是一部光彩夺目的大书、奇书!该书由《十二纪》、《八览》、《六论》三部分组成,分为二十六卷,共计一百六十篇。每卷都有一个总的主题,卷下各篇既在这一总题的统辖之下,又游刃有余地发挥着自己的篇旨;而每篇之间,并不是一些孤立的个体,而是互相联系,有的还具有层次关系。就全书结构形式而言,如此系统划一并具总体规制,这在先秦诸子中堪称独一无二,也是我国第一部有组织、按计划编写的文集;若以内容而定,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吕氏春秋》称得上那个时代的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巨著:从浩瀚宇宙中的天体运行到农业耕作的沟垄尺寸,从远古时代的先民生活到未来社会的理想蓝图,举凡哲学、政治、军事、伦理、道德、天文、地理、农业等先秦自然社会科学知识,学派理论兼采儒、法、墨、道、阴阳五行诸子家……几乎全被《吕氏春秋》网罗其中,简直无所不包,无所不容。更为难得的是,它虽博采众家之杂,但本着“以中义为品式,以无为为纲纪,以公方为检格”的取舍标准,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思想体系。
玩弄“上帝骰子”的千古奇商(12)
《吕氏春秋》虽然不是篇篇出自吕不韦个人之手,但它反映的观点,却是吕不韦思想的阐释。
吕不韦雄心勃勃,并不满足于秦国的霸业,他要将这种霸业推向王道。也就是说,他希望统一天下之后的秦国能够成为一个典型的王者之国。吕不韦虽然煞费苦心地向嬴政灌注儒道墨的思想体系,但他内心也相当清楚,嬴政推崇、信奉的却是法家的霸道之说,且为人张狂、乖逆、变态、残忍、极端……因此,《吕氏春秋》就花了不少篇幅与笔墨在自然原理方面贯穿道家之言,在社会秩序层面体现儒家学说,以此来清除秦国唯法主义影响,转变嬴政唯法是崇的观念。比如说,《吕氏春秋》反对君权专断,认为“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天下之天下也”;主张民为先、为重、为本,大书“安危荣辱之本在于主,主之本在于宗庙,宗庙之本在于民”;否定严刑重罚,“严刑厚赏,此衰世之政也”;吕不韦还坚持无神论,提倡节制崇俭,讴歌禅让,实行仁义礼治,赞成递级分封……而这,与秦始皇日渐形成的主张专制统治集天下大权于一身,实施严刑峻法,建立郡县制,沿守秦人多神世界的原始信仰以及挥霍享乐等观念大相径庭、背道而驰。
关于秦始皇与吕不韦思想政见之对立,郭沫若先生在《十批判书·吕不韦与秦王政的批判》一文中从世界观、政治主张、一般倾向等方面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分析比较,并列有一张对照表,有兴趣的读者不妨参照一阅。
《吕氏春秋》抛出之时,正是嬴政举行冠礼、执掌实权的前夕。
然而,吕不韦不仅没有达到预想的目的,反而激化了他与嬴政之间的矛盾。
嬴政躲在深宫一字一句地捧读刻有《吕氏春秋》的简册,读着读着,他忍不住拍案而起、大声斥骂,愤怒地将简册摔得七零八落。一番发泄过后,嬴政犹不解恨,又将这些竹片码在一起,焚之一矩。
他与仲父的矛盾,已达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一旦时机成熟,吕不韦就不得不吞咽自己种下的这枚苦果。
五
现在我们该看看太后赵姬怎样了。
赵姬是一个极端注重感官与享受的女人,自从嫪毐进宫,每日与他淫乐,过着神仙般的日子,也就慢慢地将吕不韦忘了。而这,正是吕不韦希望的结果。可是,吕不韦没有想到、或者想到了也难以控制的事情不期然而然地发生了——赵姬与嫪毐的媾和不可避免地有了“结晶”。
赵姬发现怀孕的事实后,非常害怕,为了避开耳目,就说宫中闹邪,只有躲到两百里外的秦国故都雍城方可免祟。嬴政知道母亲与仲父有染,自然希望她离得远远地,而吕不韦更希望赵姬躲开免得宫闱丑闻爆发。于是,赵姬与情人嫪毐很顺利地就搬到了雍城大郑宫里住了起来。
大儿子出生了,就筑了个密室偷偷地养着。很快地,他们又弄出了第二个。如果没有发生变故的话,他们俩说不定还会接二连三地弄出一长串。
作为那一时代的女人,赵姬不可能有什么追求与理想,她是一个典型的实用主义者,也是一个“跟着感觉走”的性情中人。嫪毐对她好,给了她难得的人生乐趣,她也就将心中对吕不韦的深爱转移到嫪毐身上,并恳求儿子秦王嬴政及过去的情人吕不韦给他封了个长信侯。
封侯令一下,嫪毐一夜之间就变成了暴富。慢慢地,就开始蓄养僮仆、招纳舍人,达数千名之多。嫪毐没有什么文化,也没有什么了不得的本事,他的得宠与得势,主要在于外表英俊,阳具突出。说到底,他只能算是一个近似于无赖的小人。而小人一得志,就会忘乎所以,不知天高地厚。于是,他忘了自己受恩于吕不韦的推荐才得以发迹的事实,开始与他争权比富;野心一天天地日益膨胀着,竟发展到觊觎王位的地步:他动用太后赵姬的玉玺颁发命令,趁嬴政举行冠礼之时突然发难,企图杀掉他,然后扶植他与太后的儿子登上宝座。
玩弄“上帝骰子”的千古奇商(13)
智慧超常的吕不韦虽然老了,但他绝对还不至于昏迈到对赵姬与嫪毐一连串反常的行为视而不见、见而不动的地步。大郑宫内那两个秘藏的孩子,他早就知道了;赵姬是什么样的女人,她会对嫪毐狂热到什么程度,他心里自然清楚;他们将要采取一些什么样的手段对付嬴政,他也心明肚亮。吕不韦之所以潜隐未发,一是在寻找机会,二是对赵姬多少抱有一定的幻想。不管怎样,嬴政也是她的亲生儿子啊!尽管她曾劝说过要他夺位,但他心里一直自信着,他在赵姬心中的地位一定重于嫪毐;嬴政的分量也会重于那两个名不正言不顺的孽子。然而,他怎么也没有想到他们真的发兵动武。直到他长期布在太后身边的密探将这一消息告知于他后,他还是将信将疑,没有先发制人。当然,老谋深算的他也多了一个心眼,做了一手准备,那就是赶紧组织军事力量,调兵遣将,以确保儿子嬴政冠礼的如期、顺利举行。
没想到赵姬与嫪毐真的动手了!短暂的惊异过后,吕不韦就开始有条不紊地进行反击。若论带兵打仗,不管是理论还是实践,嫪毐与他可就相差太远了。没有几个回合,嫪毐所率领的那群乌合之众就溃不成军了。吕不韦肯定会感到一阵遗憾,觉得这一仗打得太不过瘾了。
据有关史书记载,是昌平君与昌文君指挥了这场平叛战争,并没有提到吕不韦。然而,我们从实情推断,幕后的军事指挥者肯定会是相国吕不韦。当时,军权仍在他手中执掌,没有他的参与谋划,谁也调不动一支像样的军队。不论是谁,只要觊觎、染指儿子嬴政的王位,吕不韦定会毫不犹豫地挥舞铁拳坚决镇压。
于是,叛军被一网打尽。嬴政简直气昏了头,他跑进大郑宫密室,将那两个分别只有五岁、三岁的异父同母弟弟装入皮囊,恶狠狠而又轻飘飘地吐出了两个字——扑杀!一瞬间,两条活活的生命就变成了两块肉饼。然后,又将嫪毐捉拿,处车裂之刑,暴尸示众,诛灭九族,对其门客一一严惩。他还不解恨,又将母亲赵姬流放幽禁。
在狂热中做完这一切,嬴政就开始冷静地审视、对付仲父吕不韦了。冠礼一行,王权就全部交归嬴政了,这时的吕不韦,再也不是无冕之王,而是王位下的一名丞相。尽管位居人臣也罢,但总是国王手下的一名臣子,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形势倒过来了,嬴政再也不必畏畏缩缩俯首帖耳曲意逢迎了。他要发泄,要报复,时候终于到了。然而,总得找上那么一个说得过去的借口,给秦国官民人等一个说法才是。于是,就在嫪毐事件上做文章,三查两挖,发现嫪毐是经了吕不韦的举荐才入宫侍候太后的。将一名正常男子冒充宦官,这不是欺君之罪又是什么?
这时的秦王嬴政,心里肯定冒出过杀死吕不韦的念头。然而,不管怎么说,他可是自己的亲生父亲啊!再则,吕不韦这些年对秦国确曾有过大功,对他也还有着一层说不清楚的特殊而复杂的感情。思来想去,人性暂时占了上风,举起的屠刀又放下了。嬴政决定留下仲父,但得踢开这块恼人的绊脚石才是。于是,就下了一道命令,免去吕不韦相国之职,谪贬封邑河南洛阳。
吕不韦贬居洛阳后,其威犹在,“诸侯宾客使者相望于道”,纷纷赶来看望、问候、请示。人们都知道他跟秦王政之间的特殊关系,并预测他早晚都会复出的,只不过是时间迟早罢了。若谓不信,嬴政一怒之下贬逐母亲赵姬,不很快又将她召回了吗?当然,这些人中,也不排除或是出于对吕不韦的崇拜,或是受其大恩后前来报答者。纷至沓来的人众却引来了儿子嬴政的猜忌,他“恐其为变”,要将吕不韦踢得更远,让他远离中原,远离权力中心,最好是能够远离这个世界。于是,一年后,秦王嬴政又下达了一道旨令,原文据《史记·吕不韦列传》所载如下:
君何功于秦?秦封君河南,食十万户。君何亲于秦?号称仲父。其与家属徙处蜀!
吕不韦接令,心中存有的最后一丝幻想不禁像个肥皂泡般彻底破灭了:巴蜀崇山峻岭,天远地塞,毒瘴弥漫,一个六十多岁的衰迈老人将何以自处?这不是活活要他的命吗?与下令处死又有什么两样?几十年来,他奋斗,拼搏,获得了常人难以企及的成功,可是,没想到就在他走向顶峰的同时也正一步步地滑入失败的深渊。这些年,无形中他总觉得有一张网在等着他,他挣扎、躲避、反抗,到头来,没想到这撒网之人会是自己的亲生儿子。儿子的血管里流着的就是他的血液,他无法对付自己的血脉,不知不觉进入了一个肉眼看不见的怪圈之中。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玩弄“上帝骰子”的千古奇商(14)
人生至此,除了体面而高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