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跟孩子过不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别跟孩子过不去-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其实,所有的叛逆都来自对束缚和限制的反抗。孩子所面对的,除了他本身就有的生理与心理的束缚外, 还有周围成人所刻意营建的各种限制。在从前,他无法意识这种束缚与限制,就是意识到了也无力反抗。随着 年龄的增长,他们渐渐能够清晰地看待这个世界,一个新的自我在迷蒙中跃跃欲试。然而,成人的限制是那么 的严密和牢不可摧,而成长的力量又还不足以挣脱自身生理、心理和知识的束缚,这时候的孩子正承受着蜕变 之苦,体会着前所未有的迷茫,所以就会产生种种叛逆的举动,目的只是想以此来显示自我的存在。 
  在我们指控孩子叛逆的同时,我们也正好暴露了这叛逆的根源——过度呵护所演变的压制。正是这种看似 善意的温柔的束缚,让正在成长中的孩子无所适从。所以在指责孩子不听话的同时也应该反省一下自己,是不 是束缚了孩子的身心,是不是没有给孩子足够的空间和足够的理解。 
  要知道,叛逆并不是什么不可原谅的错误,也不是什么无法解决的难题。我们要做的是帮助孩子,而不是 让他们远离父母,远离家庭。所以,在这特殊的时期家长要做的就是观察孩子,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然后站 在孩子的角度去帮助他们。         
强权解决不了问题       
  家有青春期的孩子,许多父母都回感到烦恼无穷,因为孩子大了,各种问题也会接踵而至。这时,他们有 了自己的想法,不再什么都听父母的,有时甚至顶撞父母,做种种父母无法接受的事。使许多父母对自己的孩 子经常感到又气又恨。 
  在这个阶段来临之前,作为父母,如果想通过高高在上的“权威”来迫使孩子听话,那么,十有八九会使 孩子的叛逆心理更加增强,因为时代在变化,孩子在成长,他们的叛逆始终是有根源的。而“关心、理解”, 则是找到问题的根源,回答“怎么办”的开始。 
  所以,面对成长中的孩子就需要我们彻底放下“父母”的架子,重新拾回我们的童心,才能面对所谓的叛 逆。因为“强权”解决不了问题,更无法抚慰孩子的叛逆。 
  我有一位学生的家长,在这方面堪称楷模。她有一个19岁的女儿,母亲和女儿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 我们是朋友”。“我一直觉得,女儿和我是处在平等地位的,相互信任,经常交流。”她说,“从小到大,女 儿有什么开心的、不开心的事情都会告诉自己,包括学习、和同学交往等各个方面,甚至连有男生追求她,她 都会告诉我。” 
  她告诉我,和女儿平时的沟通是平等的,有时候因意见分歧有所争执,若事后想想是自己不对,错误地批 评了女儿,便会主动向女儿承认错误。 
  孩子提出自己的要求时,她从不会不经思索地拒绝。即使是非常荒谬的要求,也会再慎重考虑之后,把它 “当做一回事”的给予响应与讨论,找出充分的理由,让他明了您的看法。 
  不仅如此,这位家长还在许多事情上都征求孩子的意见,即使孩子提出的意见很糟糕,也会认真倾听并与 她讨论。就算是非常必要的要求,也会用“我希望…”或“我建议...”至少要在“形式上”给他留下可以 自主的空间,让他有学习、思考、省悟的空间。而不是生硬地将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孩子身上。 
  这位母亲实际上是在施行一种前卫的教育理念,那就是像对待成人那样对待孩子,让他们感受被尊重的感 觉,除非在某些情况下他们自动愿意充当小孩。这样的父母对孩子表示永远的支持与肯定,特别是在孩子犯了 严重错误之后,更是会给予改正的机会,对其改正的态度始终抱持着肯定与支持。 
  在我们对孩子的教导中,我们必须真正以一个人的态度来对待作为另一个人的孩子,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 正了解我们的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他也许不符合我们心目中的成熟条件,但并不能说是由于孩子不听话所 造成的。 
  有这么一个故事,两个即将成年的孩子,分别向他们的父母提出要搬到外面去住的要求。一个孩子的父亲 说:咋啦?家里容不下你啦,好好给我呆着。另一个孩子的父亲却说:“好啊!需要我帮什么忙吗?”谁知, 结果却恰恰相反,反对孩子搬出去的父亲不但没能阻止孩子从家庭中走出,还和孩子发生了深深的矛盾。支持 孩子搬出去的父亲反而使孩子留了下来。原因是,第一个孩子听到父亲那么武断地阻止他,觉得在家里也是没 有意思的,不如早些搬出去。另一个孩子则完全不同,当他提出搬出去住的时候,父亲不但没有阻止,反而问 他需要什么,这让他感到了亲情的温暖,觉得其实在家里也很好,于是决定不搬出去住了。 
  可见,孩子有了独立的想法,渴望摆脱对父母的依赖,其实是可喜可贺的事情,如果他凡事都依靠父母那 才是令人担忧的事情呢!但是要了解这一点,就要舍得放下父母的角色——“传统的权威”。也只有暂时脱开 了父母的角色,才能以一个“人”的态度去面对另一个“人”的挣扎。 
  也有许多父母担心,这样的教育会不会就是放纵,任其为所欲为了呢?其实,我们一点都不必担心我们的 孩子不受制约,正如前面例子中所显示的,真正的制约并不完全需要强权或是威严。有时,一个关心的问候, 一句温暖的话语,反而会使孩子更加受到约束。 
  由于孩子正在挣扎着长大,最需要他人对自己的角色认同,正是自我观念的成形,思想的启发阶段,所以 最容易受影响。不幸的是,许多父母总是奢望一种立竿见影的效果,因此经常使用绝对的压制手段,其结果不 只是引起了叛逆而已,更重要的是,我们把自己对他的影响力拱手让人,造成其他不良影响有机可乘。 
  于是我们的孩子,在我们的不理解中渐行渐远了。所以,面对孩子的叛逆,最重要的就是认清事实的真象 ;并不是谁叛逆了谁,顶多只有一个倔强的孩子悄悄“离开”我们而已。我们当然觉得痛苦,但愤怒则大可不 必。如果,他走向正确的方向,我们就该以生命传递者的心情乐观其成;若他误入堕落的深渊,我们就该立即 赶过去,陪他一块爬起来。 
  暂时放下了父母的角色,我们并没有什么可失落的,因为许久以前我们孕育的生命,终于要脱离孕育者而 长成一个“人”了,多给这一个“人”信任与鼓励吧!         
试着去了解孩子的心态       
  假期是家长和孩子相处比较多的时候,矛盾也往往最容易暴露。不少家长反映,自己上初中的孩子经常上 网上到三更半夜,不听父母的话,交流起来又特别困难,往往是不欢而散。亲子冲突格外明显。其实孩子的叛 逆,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青春期这一特殊的年龄阶段所带来的“果实”。作为家长如果能看清问题的实质,就不 必觉得如狼似虎般可怕,而要试着去了解这个时期孩子的特点、心态,与孩子共同面对青春期。 
  “即使放暑假成天在家,儿子跟我之间每天的交流时间也不到半个小时!”“女儿每天除了上辅导班就是 自己上网跟同学聊天、打电话,根本不理睬父母,说多了还嫌烦!”显然,许多父母都非常希望和孩子交流沟 通,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但面对自己相处多年的孩子,却突然不知道如何表达才合适,于是总觉得是自己的 孩子不懂事,抱着这样的心理和自己的孩子交谈肯定不会是愉快的,这也就更加深了孩子的叛逆心理,他们总 觉得父母专制、唠叨、不了解自己,说什么都是白说。 
  其实,叛逆心理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种心理状态,在14至18岁的孩子中表现得尤其明显,这个时期的孩 子对家长和其他教育工作者心存对抗,他们内心也明白按照大人的意愿行为做事的合理性,但他们却有意违抗 父母的意志,只在乎和父母对抗时的快感,看见父母生气、伤心自己反倒高兴,家长遇到这种情况往往心中忧 虑,甚至束手无策。 
  我邻居有一个孩子叫小路,正在上初一的他非常喜欢摆弄计算机,父母则简单禁止他“玩电脑”,一味要 求他放学回家必须做多少作业、多少遍练习。这种严厉的管束引起了小路的不满,既然父母在家不让他做自己 想做的事情,他就有意不用功,让成绩一落千丈,明知这样做不对,小路依然我行我素,他甚至喜欢看到父母 不舒服、干着急的样子。 
  可见,叛逆心理在孩子的身上,表现得是最为集中的。比如表现在学习方面,若是父母把个人意愿强加给 孩子时,他们不仅不会按照父母的吩咐去做,还会采取报复手段,故意不学习。 
  尤其是在现代社会中,各种新科技、新潮流不断涌现。作为父母应予以正确的引导和鼓励,不能以一成不 变、简单粗暴干涉的方式来约束孩子。而应该在平时多留意社会的发展和孩子的想法,注意与孩子沟通,使孩 子的个人爱好与他长远的人生目标衔接上,从而共同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前不久,一位朋友给我打电话苦恼地诉说,自己的孩子过了这个暑假就念初三了。不知怎么回事,假期里 ,她每天不是写作业就是自己闷头上网玩游戏、聊天,对家长不理不睬。最过分的是,前两天他和爱人想跟女 儿好好沟通一下,谁知没说几句话,女儿就顶撞说:“我就是不知好歹,不可理喻。”还在自己的房间门上用 电脑打了几个字“请勿打扰”贴在上面,气得自己无话可说。 
  其实,孩子之所以产生叛逆心理,第一是因为他们的心理随着这个年龄段自身的变化而变化,第二性征的 出现给他们的心态造成了冲击,他们面对自身的变化常常感到不知所措,从而产生了浮躁心态和对抗情绪;第 二是由于青春期心理的特殊性,他们觉得这个时候的他们已经像个成年人,因此在面对问题时他们常常呈现一 种幼稚的独立性,并未成熟的他们会处在反抗期内,不由自主地就像和父母对着干。 
  那么,面对叛逆心理特别严重的孩子,做父母的如何应对这种挑战呢? 
  首先要尽早了解孩子出现的生理和心理上的变化,认识到他们出现的这些变化不是什么大问题,坦然地去 接受这种变化,学会站在孩子的角度和立场上和他们倾心交谈,通过对话达成共识;其次,要找出他们产生叛 逆心理的原因,然后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再次,在出现比较激烈的叛逆心理时,要学会心平气和地去开导他 们,也可以适当地请教心理专家,用理解的心态逐步解决问题。 
  对于那些特别难驾驭的孩子来说,也不要惊慌,更不要愁眉不展,而要关心他们,观察他们。他们感兴趣 的事情,你不妨试着去做,并逐渐跟他们交流经验,这种做法是先让他们跟你有共同语言,然后慢慢的引导他 们到你的轨道上来。凡事都要找到可以肯定的东西,即使他某件事很不对,也要先绕过此事,对他们的一些比 较好的事赞扬一番后,再绕到此时上来,发表自己的观点,让他评说,只有从小事入手,才能深入浅出达到教 育的目的。           
成长的烦恼无处诉说       
  青春期是每个人从童年过渡到成年的必经之路,在这个时期不论是生理、心理、体貌还是性格上都会有很 大的变化;这样也引发了不少问题。最常见的例如青春期的女生胸部发育很明显;有很多女孩子总会因为这个而 害羞;所以走路的时候都不能够做到抬头挺胸,久而久之,这些女生们就变得驼背起来。生理上的变化必然引发 一系列的心理反应,然而在中国的传统教育下,他们又无法倾诉和交流,于是秘密产生了,孤独感也随之而来 。 
  去年夏天一个家长茫然地向我咨询:一向听话内向的儿子在暑假里特别热衷于外出向同学借书,在家里整 天沉默不语、精神恍惚,除了吃饭就是躲在房间里看书。几天前,趁着儿子不在家时,她偷偷地从他抽屉里, 看到一本人体结构的书和描写男女之间不健康的书,最令她难堪的是,床底下竟还有着忘了扔的卫生纸团。这 位家长感觉自己简直像被惊雷轰击了一样,不知如何是好。 
  对于这些情况,做父母的千万不要觉得如临大敌,也不要回避。青春期的孩子性意识开始觉醒,他们的好 奇心特别强烈。渴望了解性的有关知识。父母应有意识、有目的地看一些青春期生理卫生教育的书,然后适时 、适度、适当地与孩子进行私底下交流,也可以谈一些自己身体状况发展的情况,帮助孩子了解身体结构、生 理卫生、心理需求,并引导他能正视自己,有些想法是正常的,要会克制和疏导自我,使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性 心理知识教育与心理发育同步进行。 
  当然,这种青春期的躁动还会使孩子的脾气变得很暴燥,我小时候就是这样,谁要是让我不满意,我就会 暴跳如雷,有时候甚至会摔东西。那时候父母对我这一瞬间的改变感到很惊讶!后来我变得不爱与人沟通,自 己有什么事都搁在心里,要么就是写在日记里。有一次妈妈看到我一连几天都不是很开心,脸色阴沉沉的,多 次问我也不说。就借着各种机会来开导我,给我讲道理,最后我想通了,把郁结在心里的烦恼说了出来,瞬间 觉得心中的大石头终于落了地,轻松了不少,也感受到了那种一吐为快的滋味。所以,我想提醒各位家长应该 随时关注青春期孩子的心理变化,如果不及时纠正,也许就会造成不良影响。 
  对于孩子和父母来说,青春期是令人烦恼的过渡阶段。父母若指导不当,会严重影响父母与孩子的感情交 流。其实,孩子在这个年龄只是追求自己的独立人格而已,并不像有些父母想的那样“不听话”。只要父母指 导得法,是完全可以顺利地度过这一成长阶段的。 
  进入青春期的孩子,不论从身体上,还是心理上都有很大的变化。心理上,女孩子比以前更害羞。男女孩 子开始以一种新奇的目光注意异性,开始注意打扮自己,开始在乎自己在异性面前的形象,开始在乎异性的感 受。也开始了想入非非。 
  因此,他们逐渐变成了一个小大人,开始自傲,自我欣赏,再加上身体急剧变化的不适应,他们也就变得 越来越不听父母的话、老师的话了。其实,这时候的父母更要意识到,孩子是你一个很好的朋友。只是你要讲 究方式方法,在生活上把他们看做你的孩子,无微不至的关心照顾他们,在心理上给他们发挥的空间,欣赏他 们,赞扬他们,鼓励他们,多说些肯定的话,加强它们的自信心,就可以使他们的孤独感逐渐减少,暴躁的情 绪也就很容易平静下来。         
与孩子一起成长       
  我曾经在报纸上看到一幅非常有意思的漫画,题目是《女儿的日记》。漫画上,一位想偷看女儿日记的母 亲,正趴在计算机键盘上敲敲打打想看女儿写在电脑里的日记。结果却很令母亲失望,她累得满头大汗,也没 有找到,父亲也在一边帮忙,还临阵磨枪地翻看着一本厚厚的电脑书,而他们的女儿则隐藏在房门后,得意洋 洋地看着父母的窘态。 
  一幅小小的漫画深刻地反映了时代的飞速发展,面对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父母往往感到手足无措。过去, 父母还可以对孩子指指点点。还可以在孩子面前显露一下威风。但是随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