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才是怎样造就的》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英才是怎样造就的- 第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止不住真心的哭泣
  我和你不忘记那些永恒的记忆
  靠自己再奋起创造生命奇迹
  不要再失意不要再哭泣
  把梦继续到底
  请相信能够出现彩虹驱散这风雨
  不要再失意不要再迟疑
  我们永远第一
  请坚持直到看见彩虹冲出这风雨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尊重个性不等于放任自流
有人问我:对于学生,你似乎一直强调理解和宽容,就没有对学生严格的时候吗?
  我说过,我给自己带班定下的标准是:学生要做得最好,班级要做得最好。过去我当班主任,管理也很严格,但随着经验的积累,我的标准没有变,不过方法上有了一些通融,面对学生的管理,该宽松的地方就宽松,该严格也是严格的。
  孩子有个性是应该鼓励的。但是,发展个性,不能损害他人或公共利益,形成一个极端的以个人为中心的人格,作为老师,对学生的行为是有一个界限的。
  我在山东沂水一中教书期间,发生过一件事情。
  当时我的班里有一位女生,她父母为了供她上学,花光了积蓄不说,还到处借了很多债,家里已经穷得叮当响了。可是,这位女生考上大学以后,就要父亲给她买两套漂亮的衣服穿,她说人家上大学都穿得漂漂亮亮的,我这样破衣破裤的,去了叫人家笑话。女孩这个心情可以理解。考上大学了,想穿得漂亮一点,这个要求如果是放在一般人家,也不算过分,但是她就没有考虑到自己家里的实际情况。
  她父亲出去转了一圈,想借点儿钱给她买衣服,但确实借不到钱,因为当时家里已经负债累累了。那个女孩就躺在床上,不起床也不吃饭,使性子耍脾气,说生在这么个穷家,买件衣服都不能,如何如何。他爸爸一看孩子那个样,实在没有办法了,就瞒着女儿偷偷去卖血,卖了300块钱,给她买了两身衣服。那时候是上世纪80年代,大家生活水平都不高。那300块钱能买很好的衣服了。
  后来这个女孩看到她爸爸买了新衣服,高高兴兴地穿着上大学去了。但是他爸爸没有去送她,因为卖血后他病倒在床上了。
  我听说这件事以后,心里咯噔一下。我不敢相信,在我的班里还会出现这种事情。这是我当老师的失职!你是一个学生,好不容易考上大学了,你不仅不理解父母为了你付出多少代价,你反过头来还提出这种过分的要求!我们能教育出这样的学生,连自己的父母都放不过,这个教育真是太悲哀了!在我的手下能教育出这样的学生来,我真是有些不能原谅自己。你说这种人即使学位再高,对社会能有什么贡献?
  以前,我也是把全部精力扑在教学上。这件事发生后,我懂得了有句话说得有道理:千教万教,先教做人:千学万学,学会去爱。
  清华大学的校训叫“厚德载物,自强不息”。我理解这个“厚德载物”,就是说,学生首先要有良好的个性品德,才能承担起社会责任。
  教育研究表明:僵硬的权威方式不能塑造孩子良好的个性;而一味放任,同样也不能培养真正自立自信的个性。过去,在学校,在家里,老师和家长是主人,孩子是奴隶;如今,孩子至上,孩子变成了主人,大人反而沦为奴隶。如果大人与孩子的关系,仅仅是主人与奴隶的关系,不管怎么倒转,都不能产生真正意义上的尊重、平等与合作,也无所谓民主自由而言。
  

爱和管教都是需要的
学生一旦违纪,如果属于个人行为,我一般就不太去计较。但是,如果触及到班级利益,或触及到公共道德方面的事,我是从不迁就的。
  有一次,班里在四楼排练节目。我们班的一个学生,想去七楼练,可能他觉得那个地方安静一点。可是七楼是国际部,因为学校有规定,不准学生随便上去,七楼的女服务生就不让他上。可这个同学非要上去,他就和那个女服务生争执起来。最后,他居然骂那个女服务生,把人家骂哭了。人家领导不让了,找到我们年级组长,年级组长找到我,我了解了一下情况,我就召开了班会。
  我说:“一个人不能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如果讲自由,那没有绝对的自由。是不是?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再一个,我们还要不要讲尊重,讲品德?一个开电梯的女服务生,人家遵守学校的规定,有什么错?你非要破这个规定?你还破口大骂,你够不够档次?你不觉得自己素质太低了吗?知识的最高境界就是尊重,你连一个女孩你都不会尊重,你的境界在哪儿?”
  这个学生认识到自己做错了。他说:“我完全接受王老师的批评。这件事使我认识到怎样做人,怎样衡量得与失。我当时觉得很得意,把人家骂了一顿。现在我想想,恰好表现了自己恶劣的一面。我愿意向那个女孩当面道歉,并接受班级任何的处罚。”
  我说:“我说话没有处罚的意思,也够不上处罚。我希望同学们都能以此为戒,懂得一些做人的道理。”
  还有一次,我带着一个班学生到海淀区教育基地去野营,在那住了一晚上,搞篝火晚会,大家玩得挺高兴。第二天准备往回走,都上了车了。我说,大家先别走。我就回到学生宿舍,到他们房间里去看了一下。可那宿舍真是没法看,地板没有拖,桌子没有擦,又脏又乱,简直跟猪窝一样。接着我返回车上,跟同学讲了一段话。
  我说:“第九届亚运会在日本举行,去了一帮中国记者。当时那个体育场能容下8万多人。头一天晚上彩排结束后,当8万人撤离的时候,中国记者注意到:诺大体育场里边,干干净净的,居然没有一片废纸。在场的中国记者非常吃惊,感叹道:可怕的日本民族!”
  我一说到这儿,那些学生都往车下跑,去收拾房间了。开车的司机还纳闷:人怎么都跑了?过了半个多小时,我又下车去看了一下宿舍。这回,宿舍收拾得干干净净的。
  过于严格,孩子可能会变得自卑,也可能变得激进和偏执。而过于宽容,孩子就可能陷入自身的欲望,而缺乏社会责任感和对他人的同情心。所以,对家长和老师而言,爱和管教都是需要的。
  。 最好的txt下载网

班训:“犯其至难,图其至远”(1)
我带班一般都会有一个班训。12班的班训叫做“犯其至难,图其至远”。这句话引自宋代词人苏轼。它的意思,有一个学生解释得很到位:向至高至难的地方冲击,才能够达到至臻至美的境界;向至高至难的地方发起挑战,才能够达到最远的目标。意思就是,一个人敢于挖掘潜力,挑战极限,就能超越自我。用伟人毛泽东的话说就是:“无限风光在险峰。”
  为什么会有班训呢?因为我们班有自己的班歌、班日志、班刊,还有班级网站,都是学生们自己管理的。而这些班级文化,需要一种灵魂的东西,我们就想要有一个班训。可是,用什么言简意赅的话做班训呢?同学们费了不少脑筋。
  在讨论班训时,大家七嘴八舌也是争论不休。在12班里,许多事都是争论不休,都需要达成一致才行。大家你一句,我一句,拿不出一个统一意见,于是就决定:把同学个人认为可以作为班训的话,写到字条上。最后大家投票决定。最后投票结果,“犯其至难,图其至远”,这句话票数最高。
  而“犯其至难,图其至远”这张字条是谁写的?其实是我写的。我写完后,就把字条也放到大家写的字条中。因为我想,如果是班主任老师提的,可能影响学生本来的判断。可是,同学们讨论来讨论去,最后还是觉得“犯其至难,图其至远”这句话,最能反映出12班的个性,就决定是它了。
  有一次,我和12班学生在北京电视台《成长网站》做节目,我说了四句话:12班学生的培养目标,是四句话:科学家的思维、外交家的智慧、军事家的勇敢、政治家的胆魄。
  我的意思是什么呢?第一句就是科学家的思维,学生以学业为主,首先要具有科学的精神。而后三句话是说,每个学生还要有个性化的发展目标。可有人就说:王老师你这个人太狂。
  可我并不这么认为。坦率地说,中考、高考一刀切下去,我们的中学教育都成了一种变形的教育。我们中学教育有点像什么呢?就像我抓了一把跳蚤,放到一个玻璃杯里面,然后那些跳蚤就跳个不停,跳得高的就跳出来了。我怕它们跳出来,就在上边盖着一个玻璃板,然后那些跳蚤继续跳,跳得高的跳蚤,忽然发现就算跳高了,还是会撞到玻璃板摔下来,于是就不跳高了。过一会儿你把那个玻璃板再撤了,你会发现每一个跳蚤都在里边跳,但是它们跳得都一般高,没有一个跳出来的。我们很多学校的教育,采用的就是这种模式,这就是当前中国教育的悲哀。提倡个性,提倡永争第一难道是什么错误吗?
  英国的一个小镇上,有一位小杂货商。杂货商有个女儿,叫玛格丽特。玛格丽特从小受到父亲的教育就是:永争一流。父亲对女儿说:你就是坐公共汽车,也要坐到前排。女儿记住了父亲的教诲,从小学到大学,学业成绩总是名列前茅,演讲、文艺、体育等活动也一直走在前列。校长评价说:“她是学校中最优秀的学生,每件事都做得很出色。”这位优秀的女生,后来成为英国第一位女首相,就是玛格丽特·撒切尔夫人。
  我常对学生们说:一个人可以一辈子不登山,但他的心中一定要有座山,这就是目标。这座山使你总往高处爬,使你总有个奋斗的方向,使你任何一刻抬起头都能看见自己的希望。要实现希望和憧憬,就要挑战艰难、挑战自己,这就是“犯其至难,图其至远”的境界。后来的三年,12班的学生都会常常提及这个班训,想起这个班训,以自我激励。事实证明,他们做得非常优秀。我把12班学生在三年里取得的一些成果罗列如下:
   。。

班训:“犯其至难,图其至远”(2)
校运会和体育节四个团体项目冠军。
  校田径运动会总分第一名。
  校艺术节优秀班级。
  校网页大赛特等奖。
  三年中有25人次在国家级学科竞赛中获奖。
  北京市优秀班集体。
   。。

“把孩子变笨的高招”(1)
2006年夏天,一位在北京的山东老乡找到我,说他儿子高二期末考试,成绩很差,他很生气也很焦急。这位老乡是山东一家大公司的老总,他业务这么忙的一个老总,请了一个月的假,要专门陪孩子学习,可是他觉得效果也并不好,所以找到我,来讨教办法。
  我说:“你先把孩子叫来,我跟他谈谈。”
  学生来了,焉头蔫脑的。我问他:“你这次考试怎么样?”
  学生说:“还行。”
  我说:“还行是一个什么概念?”
  他说:“和期中考试相比,我提高了三个名次。”
  我说:“那你太厉害了。你知道人大附中今年考上清华北大有多少人?有170多人。人大附中哪一个学生都很厉害,你能够在两个月时间内追上三个学生,是一个多么不容易的结果!高三还要经过八次大考,如果从现在开始,你每一次追上三个的话,到了高三结束的时候,你就进了班里前二十名,前二十名的学生考中国人民大学都很有希望。”
  学生听了我的话,眼睛顿时亮了起来,精神也振作起来了。
  然后,我对他父亲说:“你当爸爸的,怎么一口咬定你孩子考得特差?他怎么差了?人家提高了三个名次,在你这儿还得不到鼓励,你到底让他提高多少才满意呢?你说一个数。”
  他爸爸无言以对。
  我又问学生:“这个暑假你准备怎么干?”
  他说:“我爸爸就是看着我,让我看书。”
  原来,他爸爸专门请了一个月的假,就是每天早早地把这孩子叫醒,看着他进了书房,把门一关,他爸爸就在外面守着;然后中午叫他出来吃饭,吃完饭以后,午睡一会儿,把他叫醒再学;到晚上,规定11点睡觉。这中间孩子不能出去,要下楼还得打一个招呼,还得跟他请假。
  我就问:“那你这个假期,一天能学多长时间?”
  他说:“每天学十个小时。”
  我问:“效果怎么样?”
  他说:“效果不好。”
  我问:“你平常在学校学几个小时?”
  他说:“平常在学校我就学八个小时。”
  我说:“现在,你为什么不调回八个小时?”
  他说:“我不能调整,我爸爸看着我,他不让我出去。”
  我就对他父亲说:“假期总是孩子的假期。没有像你对孩子这样的学习法。你当家长的在外边看着,你知道他在里边干啥?他学习效率行不行呢?这不是自我欺骗吗,拿着孩子的前程当儿戏吗?其实,你根本没有尽到家长的责任,你心里就觉得反正我看着你了,至于学习能不能上来,你研究过吗?你那只是安慰自己的心理而已。”
  我说:“平时,我要求我的学生,可以有段时间不学习。但只要学习,每分每秒都必须是高效的。最可悲的是什么呢?你该玩的时候,不能痛痛快快地玩;你该学的时候又学不进去,最怕的就是这个状态。所以,该玩就出去玩,痛痛快快玩,打两个小时的球也行,但是到时间就必须回来,回来学习就要全神贯注,如果这样做的话,效率肯定就高起来了。”
  我问这孩子:“你能不能做到?”
  

“把孩子变笨的高招”(2)
他说:“我能做到。”
  结果,当着他父亲的面,我们就讨论出一个学习时间表:一天学习八个小时,上午三个小时,下午三个小时,晚上两个小时。
  我又问:“你怎么看书?”
  他说:“我从头看,看完了做题。”
  我说:“如果有些学科学得很差,你就应该先看书,后做题;而如果有些学科学得比较好,你就不必先看书,而应该先做题,遇到问题再回过去看书,这样效率就提高了。”
  我告诉孩子:“要是能这样学下来的话,今年暑假开学,肯定考试提高五名以上。”
  他说:“真的吗?”
  我肯定地说:“真的。”
  当老师的,要告诉学生怎么做,而且要告诉他只要这样做,就一定能达到什么样的目标。这样,孩子心里就特踏实,不会顾虑,他就相信只要这样做下来,就会提高,就会达到目标。
  我就跟孩子这样讲,他爸爸在一边目瞪口呆。他说,他从来没跟孩子说过这些,光知道给孩子施加压力。
  我看过一本教育孩子的书,叫做《使孩子变笨的高招》,是一位台湾教育家写的,说有十种高招可以把孩子变笨,其中就有过分苛责;处处干涉;限制游戏;揠苗助长等。这位教育家总结得非常到位,可以说是招招致命。
  而上面说到的这位家长使用的,就是使孩子变笨的典型高招。其实,我们仔细想一想,我们好多家长,其实都在自觉不自觉地用这些招数,来扼杀学生,而学生是经不起这样的扼杀的,因为这来自他的生身父母啊!
  

比学习辅导更重要的
有时候开家长会时,有的父母就跟我说:“王老师,现在孩子上高中了,我就感到无能为力了。以前,孩子上小学的那些东西,我还能看得懂;初中期间,他学的东西我也能看得懂,可是高中那些东西,我就不懂,也辅导不了孩子,我应该怎么办呢?”
  我说:“虽然我是教数学的,但我一般极少给孩子辅导。其实,做家长的,即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