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媳妇的事情你就别操心,你只要把自己的身体照顾好就行了。”
“傻孩子,我能不操心吗?你可都二十三了。”张王氏道。
张诚心想,在古代男的二十三还没取上媳妇,确实够让家人担心的,像现代三十多岁似的,为了让张王氏不再琢磨这个让人头疼的问题,张诚转移话题道:“娘,小慧,我今天把虎皮卖了个不错的价格,顺便也给你们买了两身衣服。”
随后张诚打开包袱,把几套衣服摆在了桌上。
“好漂亮的衣服。”小慧看见一件做工秀美的绿色凤尾群,兴奋之下,便抢先拿起,边看边在自己的身上比量着。
“哥,这真的是给我买的吗?”试想一下,一个两年多没添过新衣的女孩,突然看见这样一件漂亮的衣服会有怎样的心情。
“当然是给你买的,这个红色短衫是和那裙子一套的,对了,这还有一套厚实点的,适合秋冬穿。”张诚把两套衣服都拿给了小慧。
“哎呀,哥这可是安云衣坊的衣服,很……”小慧读过两年私塾,所以字还是认识不少的,况且小慧也经常接这家散活,从中间人那里也得知这家的衣服不便宜,一看衣服上有“安云衣坊”的字样,便一眼认出,既惊喜,又惊讶,从来没想过自己能穿上“安云衣坊”的服饰。
张诚知道小慧想说什么,立马对她使了个眼色,小慧也非常聪明,明白张诚的意思,这要让张王氏知道这一身衣服够张诚砍上一个月的柴禾,那还不心疼死。
小慧瞄了一眼张王氏,耸了下肩膀,露出两抹梨涡笑,窃喜刚才没把价格说出来,转开话风道:“谢谢哥,我去试下衣服合不合身。”接着,小慧便抱着衣服进了里屋。
“娘,这是给你买的两身衣服,你看看。”张诚把两套偏酱色的衣服递给张王氏道。
张王氏一看质地,和上面的刺绣,立马道:“诚儿,你怎么给娘买这么好的衣服,给小慧买也就算了,我都一把年纪了,穿这么贵的衣服糟蹋了。”
“娘,这衣服吧不贵的,咱娘三五身衣服加起来才一俩五钱银子。”张诚道。
“真的是一俩五钱银子?”张王氏虽说是农妇一个,但看衣服的做工和料子,还是知道一分钱一分货这个道理的。
“娘,真的是一俩五钱银子,我还能骗你吗?我可是你儿子。”张诚蹙着眉头,很诚恳地说道,他估摸着,为了让张王氏穿的安心,也只能这么说了。
没过一会,小慧从里屋走了出来,张诚不禁眼前一亮,但见小慧身着桃红端衫,下穿绿色凤尾群,腰间束了一条蓝色绸带,曼妙的身形立马显现了出来,加上本就精巧的五官,整个人如同芙蓉出水一般,清丽天成,楚楚动人。
“哥,娘,我这样穿好看吗?”小慧在张诚和张王氏面前转了个圈问道,脸上还有几分羞赧之色。突然穿上这么漂亮的衣服,反而有些不自在了。
“好看,真好看。”看着小慧本就白皙漂亮的脸蛋,这下被桃红的短衫衬托得更加明艳无伦,张诚的嘴角露出一抹幸福的呆笑。
“嗯,是的,很好看。”张王氏见小慧这番模样,心里也非常地欣慰。
“那我再去试下另一套衣服,看看合不合身。”小慧略显娇羞地说道。
张王氏见小慧进了里屋,脸上挂着满满地笑容,向张诚这边凑了凑身子,小声道:“诚儿,你觉得小慧怎么样?”
“漂亮可爱又懂事,是个很好的女孩,怎么了娘,你干嘛问这个?”张诚端起碗喝了口水道。
“既然你这么觉得,我想让你和小慧在一起。”张王氏边说边竖起两个大拇指做了成双成对的意思。
张诚突听张王氏这样一说,差点没把刚入口的凉白开喷了出来,下巴都快惊掉了,瞪着眼将水咽了下去,随即脖颈向张王氏这边伸得老长,压着嗓门道:“娘,你是不是想儿媳妇想疯了,小慧可是我妹妹。”
张王氏一脸正经,用手指戳了一下张诚的脑袋,道:“你这傻小子,小慧不是你亲妹妹难道你不知道吗?我和你爹在路上捡到她的时候,你都已经十岁了。”
“呃……这个……”张诚有些愕然无语,心想,我哪知道小慧不是我亲妹妹,我才来这个时代几天啊!
张王氏继续道:“话说,我和你爹当时确实存有私心,打算把小慧养大了,给咱家当媳妇,不过后来你出事后,脑子就不太好使,你爹临走的时候,嘱咐我说不能让小慧给咱家当媳妇,怕委屈了小慧,毕竟这些年我们已经把小慧当成了自己的女儿,到时随便给你找个女人,能传后就行,所以这个事情我就一直没提,现在你的情况好了,娘也就再提起这个事了。”
“娘,小慧才几岁,才十四岁,这未免也太……”
张王氏突然沉着脸,道:“臭小子,难道你嫌弃小慧不成。”
“绝对没有,这么漂亮可爱的姑娘,喜欢都来不及,怎么可能会嫌弃呢?只是现在小慧确实也太小了,才十四岁,离嫁娶的年纪还有两年,现在谈这个未免早了点,对了,娘这事情你和小慧提了吗?”
在张诚眼里,小慧周岁也就十三岁,正在上初中的年龄?发育个子都还没长齐全呢?况且通过这两天的相处,都已经有了兄妹之情,突然又要说娶人家当媳妇,这也太荒诞了。
“还没有,怕说了会影响到你们兄妹间的感情,但你的年纪不小了,最迟明年我就把这事和小慧挑明,小慧那边由我作主,不会有问题。”张王氏说道。
“娘,我觉得这事情吧……今晚做红烧肉吃。”
张诚正要说话之际,小慧从屋里走了出来,因此立刻改了话题,在张诚心里,取小慧当媳妇虽然靠谱的不能再靠谱了,但总觉得不妥。
随即,黄昏降临,该到做饭的时间,不过今天做饭的不是小慧,而是张诚,在张诚做特工时,就曾在一家高档饭店冒充了三个月的主厨,没办法,为了更好地潜伏下来,完成任务,各种做菜的本领他必须得回,而且还要精通。
至于为小慧母女俩做一手稻香红烧肉,那便是小菜一碟,虽然这个时代缺乏一些材料,但张诚还是能够找到替代品的,肥而不腻,浓香四溢,做出的味道,和现代也是相差无几。
由于小慧第一次吃到这样的美食,也许是太好吃的缘故,一时间忘却形象,吃得像个孩子。
张诚看着小慧油乎乎的小嘴,忽然又想起下午和张王氏说的话,小慧以后可能还会是自己的媳妇,虽然有种说不上来的不妥,但看到她现在这个样子,心里还是满满地幸福。
;。。。 ; ;
第十章 进京参考
晚饭过后,张诚把卖虎皮的钱全部拿了出来,硕大的十俩银锭子在昏暗的油灯下,依旧显得那么耀眼,一文、五文、十文、五十文、一百文,各种币值的铜钱,和各种分量的银子散落在桌上,起小慧接过家里的财政大权后,还没见过这么多银钱。
小慧把家里的账本拿给张诚,上面记载着欠于各家乡邻的钱数,通常是一百文,两百文,最低的是五十文,最高是借喜来家的七百文,文字是小慧誊写的,很工整,在古代普通农家女孩能读私塾的并不多,而小慧却读了三年,比之前的阿呆张诚还多读一年,足见张家二老对小慧的照顾。
张诚大致算了下即便把欠乡邻的三千五百文(三俩五钱银子)还完,还有二十余俩,三人看着桌上的银钱,顿时很有安全感。
(注:明朝的铜钱分大小,也有面值,为了照顾小说的可阅读性,所以就把铜钱的面值划分得更现代一点,这样大家在心里也能有个比较,通俗易懂。在此声明,本人写的是小说,而非历史文献,请大家不要刨根究底。)
当晚,张诚也对张王氏和小慧说了明天要去考锦衣卫的事情,两人都非常欣喜,张王氏也知道这锦衣卫是个什么样的军府衙门,这普通农家想进入如同登天之难,更别说是皇帝钦定的百户所。但儿子有盼头总是好的,最少也能见见世面。
第二天刚过黎明时分,就听有人咣咣地敲着更锣让大家去村头的大槐树下集合。今天是给村里报考锦衣卫的两个后生送行,虽然村民都知道,这些年附近这几村还没出过什么锦衣卫,但万一要是中了,大家都能沾点光,所以来送行的村民还是比较积极的。
张王氏昨晚忘跟张诚提了这件事,因此赶忙叫起张诚,梳洗一番后,穿上昨天刚买的对襟长衫,头发也束起发髻,扎上长巾,对着铜镜一照,还算是衣冠楚楚,相貌堂堂,在一旁的小慧看到张诚这样,脸上时不时地还会泛起红晕。也难怪,起小慧懂事以来,就没见过自己的哥哥这番英俊过。
当张诚等人赶到村口之时,大槐树下已经聚集了几十口人,这时两个年轻人正拱手和大家道别。
长相儒雅,穿着青色长衫个子高点的便是村内外有名的才子田春生,虽未中过秀才,但也读了十多年的诗书,除此之外他还跟过一位武师学过几年拳脚功夫,可谓是文武双全。村里的人都对他给予了比较大的厚望。
另一个是村长田山的小儿子名叫田三望,年龄不大,约莫十七八岁的样子,身材偏瘦,皮肤黝黑,长得还算机灵,自小田山就在这个小儿身上下了不少成本,请师授课,文的武的都有所教,但在同村的春生面前,自然要谦虚点好,明面上说此次进城只为长长见识,不求选中,其实暗地里还是抱有很大的信心。
张王氏领着张诚直接走到二人面前,笑嘻嘻地道:“春生,三望,今天你们阿呆哥,和你俩一同进城参考锦衣卫,路上也好有个照应。”
“阿呆哥,你今天这……。”春生打量着张诚,有些说不出话来。
春生和三望年纪都比张诚小,因此平日里都很客气的称呼张诚为阿呆哥。
春生和三望乍一看张诚这副装扮,都显得比较惊讶,前来送行的村民,见到阿呆也都大感意外,连连赞叹,和他们之前所认识的,所接触的阿呆完全就是两个人,今日之阿呆哪里像个傻子。
“呃,我今天怎么了?”张诚摊手有些不解,其实张诚刚到这个时代没两天,并未和春生三望有过碰面,但阿呆从小就和他们一块长大,必须要表现出很熟悉的样子来。
“春生哥的意思是说你今天穿的特别英俊。”一旁的三望哈哈笑道。
“哦,原来是这样,今天不是要去考锦衣卫吗?所以就穿了身新衣服,看着也体面一点。”张诚和颜悦色道。
“是的,确实很好,不错。”春生点点头,看着张诚面容有些干涩。由于春生外貌有几分俊朗,加上懂文会武,所以在这附近几个村子里,是比较有名的,被大家捧了这些年,也自以为良好这些年,突然被一个同村的盖过气势,比了下去,心里难免有些不甘心。相对来说三望就不会有这种想法。
随后张诚等人道别乡邻,向京城出发,春生虽对张诚有些小妒忌,但平日里关系不错,儿时又是很好的玩伴,没隔多久,这种不甘的心态便消失了。
三人一路有说有笑,走了半个多时辰还没察觉就到了京城,由于几人早上都没吃东西,便就近找了个小吃摊,要了十来跟油条,几碗豆浆。吃完喝完后,张诚作为兄长,便抢先付了账。
(注:古代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因此一个时辰相当于现代的两个小时,一个时辰又分为八刻)
今日三六百户所选考的地点在德胜门外的锦衣卫北镇抚司总校场。
锦衣卫分南北镇抚司。其中南镇抚司负责本卫的法纪、军纪。北镇抚司专理皇帝钦定的案件,拥有自己的监狱,可以自行逮捕、刑讯、处决,不必经过司法机构。
北镇抚司外部任务较多,也经常出差全国。由于北镇抚司直接向皇帝负责,因此地方官员见到北镇抚司的锦衣卫都是恭恭敬敬,一点不敢大意。
北镇抚司下又设五个千户营,三六百户所正是北镇抚司第三千户营里面的钦定百户所。
辰时四刻(约早上8点)才开考,张诚三人辰时初课便到了校场,早来了一个多小时,不过足有八到十个标准足球场大小的校场里已是人声鼎沸。
“阿呆哥,这校场里有三千人吗?”春生看着周围体格健壮,孔武有力的年轻人,皱着眉头问道,心想这三六百户所确实不好进。
“至少有三千人,现在离开考还有段时间,下面还会有不少人来,到时候估计有四五千人”。张诚神色显得比较淡定。
“告示说三六百户所这次只招收二十名锦衣卫,这四五千人去挣,这也太难了,而且看他们都不比咱三弱,阿呆哥,你说今天咱们能行吗?”三望之前还信心满满,但到校场看到这阵仗,未免有些泄气。
“尽力就行,不要想的太多。”张诚扫了扫周围的人群,发现这些人确实不像乌合之众,招告榜上也有明示,凡参选者身高必须在五尺六以上(相当现代一米七三),身体强健,擅武会文,无作奸犯科之过,年龄在十六之二十八之间的青壮年男子。
(注:每个朝代的尺度,都有很大的区别,比如秦汉三国时期,一尺约为23厘米,因此这个时代的英雄,身长八尺是件很正常的事情,相对来说,明朝的尺度还是比较接近现代的,每尺约为31厘米)
招告榜三个月前就已经发布,除了京城本地,还有周边各府县的,不乏也有从山东、河北等地赶来的考生,这当中有军人、镖师、武师、捕快、书生,甚至还有来自普通卫所的锦衣卫,因为进了钦定的卫所,那在锦衣卫当中,可是一种至高无上的荣誉。当然官二代,富二代也有不少。竞争之大,可想而知。
不过在张诚看来,只要是公正选举,自己完全有把握拿下这个让人羡慕的金饭碗。
此时,张诚在人群中发现一个体型娇俏,身穿白袍的身影,在看到的瞬间,张诚心里也是咯噔一下,难道是“他”。
正当张诚琢磨的时候,那个白袍身影也已侧过身子,看向了张诚。
;。。。 ; ;
第十一章 锦衣卫开选
两人相距十米左右,对视了几秒,张诚露出一副无奈的笑容,暗叹,这真的叫不是冤家不聚头。又见她穿的比较休闲,没有带金冠,心想这娘们也是来考锦衣卫的?还真把自己当成一个男人了?
白袍公子狠狠瞪了张诚一眼,然后消失在人群中。
突然,人群开始骚动起来,有人大叫道,锦衣卫来啦!锦衣卫来啦!
一群骑着高头大马,大概五十多人,身穿青织银花飞鱼服,头戴乌纱帽,腰别绣春刀的锦衣卫“开”进了校场,众人自觉让出一条道来,驻足两旁观看,羡慕不已,挥着马鞭的锦衣卫更是威风凛凛。
跟在锦衣卫身后的是一群穿着青色或绿色的官服的文官,大概三十来人,年纪稍大,看起来比较儒雅,气势自是不能和锦衣卫相比。
最后出现的是十几辆马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