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回忆:美国人眼中的晚清社会》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帝国的回忆:美国人眼中的晚清社会- 第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鲍威尔·克莱顿将军、俄亥俄州克利夫兰的西尔威斯特·艾尔特、格兰特将军夫人、格兰特上校夫人以及格兰特将军的孙子们都将见到李总督,并茶叙小坐。随后,格兰特上校和波特将军将把总督送回饭店。
  史无前例的礼遇
  一位《纽约时报》记者昨晚访问了“纽约”号旗舰,并询问为什么李鸿章乘坐的“圣路易斯”号驶进纽约港时原计划有记者受阅并致礼的机会,但事实上却取消了?一位官员答复说:“计划并未改变,只是并无你说的这项安排。”他说:“美国海军旗舰已鸣炮致敬,给予了李总督应有的礼遇,而清方也从未谈及你所说的这种仪式。港内所有船舰鸣炮致敬,这一事实本身已是史无前例的欢迎规格了。”
  布鲁克林大桥上的观礼人
  昨天有几百人聚集在纽约布鲁克林大桥上目睹美国军舰向清国总督李鸿章鸣炮致敬的场面。当时,天空晴朗,停泊在海湾内的众多军舰在桥上一览无余。有戴着墨镜的警察从人群中走过,注意维持桥上的秩序。
  来自蒙特利尔的邀请
  蒙特利尔,8月28日讯:
  蒙特利尔的华侨社团决定邀请李鸿章访问加拿大,并派首先提出这项倡议的乔治·福斯特先生赶赴纽约,向李当面转达他们的邀请。
  李总督海上旅行趣闻
  每天厨师为他准备几顿饭。惟一使他感到乐趣的是向旅客发问。他吸烟,甚至在女士船舱内也吸。
  载着李鸿章的“圣路易斯”号客轮在海上航行,这是令所有同船旅行的乘客们永远难忘且愉快的一次旅行。船上的乘客很多。这天,天气晴好,航行速度快捷但并未超速,所有的一切都显得惬意、宜人。回家的美国旅客也因与外国政要同行而高兴,总督的随员们兴高采烈地享受着旅行的快乐,同时极力想使自己在乘客面前显得和蔼可亲,看来他们的表现还不错。
  李鸿章在轮船二层有一个四间房的豪华客舱,两间舱房面向前方,另两间朝后。他的一些随从住在下层。他在自己的舱房内吃饭,由他带的厨师准备饭菜。这些厨子们在轮船的厨房大舱内自由进出。鱼翅、燕窝是美味佳肴,他从清国带了许多。他的一个儿子与他共同进餐,而其他随从则在轮船的餐厅内分桌用餐。总督到甲板上来得不多,仅有一天晚上出现在餐厅里,那是观看星期三小周末进行的娱乐表演。
  当他出现在人们面前时,立即引起注意,许多人围了过来。他很自然地应酬着。但是,据说有一个高大的西方人非要拍他的背,并叫他“老头子”时,他显出了不满的神情。他倒也没有对这种亲密表示愤恨。他对妇女尤其友善,也很喜爱儿童。
  乘客们对李总督有许多要说的。他们叙述说,有一位来自弗吉尼亚的参议员丹尼尔询问总督为什么倡导银两自由兑换?李回答说,这是在英国犯的一个错误。丹尼尔通过译员尽力阐明他的立场。
  李还对曾访问过清国、并刚进行了环大陆自行车游的西门博士谈到了清国的状况。李注视着前方的洋面,他说,在今天这个时代,大学制度、铁路和电报将越来越普及。
   txt小说上传分享

新闻特稿:李鸿章访问纽约记(11)
西门博士对李在英国的经历很感兴趣。博士说:“当李去参观阿姆斯特朗军舰厂(位于加拿大)时,英国人对他非常失望。因为他没给他们什么生意。李问军舰厂老板他从哪里可以搞到军舰专用的装甲钢板,总督被告知要到谢菲尔德(Sheffield,英格兰北部工业城市)去购买。”
  李又问:“那是一种什么样的钢板呢?”
  回答道:“是哈维热德(Harveylzed)钢。”
  李反复念道:“哈维?哈维?那是在美国吧?”
  西门博士说:“阿姆斯特朗军舰厂的老板看上去像被击败了似的。我猜李对美国有更强的认同感,尽管他很有礼貌不去作对比。李和他的儿子非常有趣,但李发问时的用语有时甚至有些鲁莽。”餐厅里另一位乘客桑德斯说,李对每个人都问这样三个问题,即:“你是做什么的?你能挣多少钱?你住的地方离纽约有多远?”
  当其他乘客吃饭时他四处溜达,他一天要吃好几顿,有四个厨师为他准备饭食。厨师们凌晨2点就得起床,要使他们的主人早晨8点能吃上早饭,他们不到晚上9点或9点半不能歇息,因为总督总是会要一些“热菜热饭”什么的。他手里总是拿着一只小银杯,因为他不时要咳痰。他总是不断地吸烟,而且不分场合,甚至在女士船舱也吸,这是被法律禁止的,但对李似乎例外。国际航海公司的副董事长怀特先生正好也在船上,他发现李对什么事情都感兴趣。怀特说,李对“圣路易斯”号离开南开普顿时“明尼阿波利斯”号巡洋舰向他鸣炮致敬尤为欣慰。
  史迪威·G。贝尔在航行中曾与总督交谈。当问及为什么随从为他提供在自己舱房内进餐的服务时,总督答道:“我高兴在哪里吃就在哪里吃。”
  平时总有两名随从在左右搀护着他,否则他几乎不能行走。尽管据说李并没有晕船,但一位名叫威尔斯的乘客说,他并不认为李是个好水手,因为他大多数时间都待在船舱里。他的一个最主要的特点是喜欢小孩。
  李总督的一些随侍人员星期三晚上也参加了联欢,总督的嗣子李经方用沙哑的声音唱了一首罗丰禄以英文写的歌,歌名是《一个热恋着妻子的男人》,没料到却获得一阵掌声。博平(译音,Po Ping)唱的清国情歌很有趣味,他被喻为天才,他曾在年轻女士的相册里写过英文诗。罗丰禄的英语讲得呱呱叫。他曾在英国剑桥大学肯斯学院留学,据说在清国是很有前途的一个年轻人。书记官黄晨与博平合唱了一首歌。而马克博士则在哈威尔的协助下表演了一个魔术,丹尼尔参议员对马克的聪明才智大加称赞。
  李总督在酒吧沙龙呆得不长,在他面前表演喜剧好像有不尊之感。但他表示愿听《双胞姊妹阿波特之歌》,事实证明这首歌的确令总督开心,以至于他要求歌手隔日再唱一次。歌手第二天到他的舱房内为他再唱了一次。他在歌手的相册里用中文写上“为美国著名的年轻歌手签名留念,李鸿章”,以作回报。另一位成为总督好奇对象的名叫特斯蒂。他说:“我先向总督表示敬意,然后他问我的第一个问题是我现在挣多少,原先挣多少。波士顿的科·阿尔伯特与我在一起,他问他一年能造多少辆自行车,能卖掉多少,有多少利润可赚。”
  尽管李对交谈者的年龄表现出了很大的好奇心,但没有记录显示他曾向女士们问过这些问题。他被公认是一位和蔼可亲并受人欢迎的人物。
  唐人街张灯结彩欢迎李总督
  唐人街就像清国人过年一样热闹,而这次的盛况超过了以往所有的节日。连城里的白人们都蜂拥而至,跑来观看清国人怎样欢庆节日。清、美两国国旗交相辉映,庙宇也点缀得分外迷人。
  昨晚的唐人街灯火通明,整个街区都向当地白人展示清国人怎样在特殊节日里装扮寓所来迎接贵客。勿街、包厘街和道也街并不是在每个华人新年和其他清国节日都像今天这样张灯结彩。往日这里晦暗、僻静,很少有人闲情逸致地在这里溜达。而昨晚经过此地的过路人很难相信自己的眼睛,他们几乎认不出这充满生机、充满光明和装饰一新的街道就是昔日的唐人街。
  

新闻特稿:李鸿章访问纽约记(12)
沿街窗户和过街横幅上飘动着清、美两国国旗,街上挤满了白人,一个紧挨一个,大家的兴致都很高。在勿街也发生了一起打架事件,开始是两帮小痞子在边道上互相推搡,随后在马路上大打出手。他们周围立即围成了一个圈,有人猜测这可能是一帮小偷在滋事,他们好趁人们围观时偷摸钱包。
  挂出来的灯笼有些非常漂亮,特别是挂在勿街“鸿运兴(译音,Quong yuenshing)公司”店铺门口的两个灯笼格外引人注目,它们的直径有一英尺,顶端开口,中间大,底部小,在细龙骨外绷了一层精美的白丝绸,绸缎上还绘有鲜花、清国图案和汉字,美妙绝伦。
  有一串古钟造型的清式宫灯横跨街头,据说也是用丝织品制成,它透射出一种说不出的柔和之光。在勿街街尾还悬挂出了一条用彩色纱线纺织成的大船,从船身的龙骨垂坠着许多流苏。这艘大船也跨过了街道,在另两条街上也有同样的两艘大船。一些华人说,这些大船没有什么实际的含义,但另一些人则说,悬挂吉祥船是为了祝福李总督平安横渡大洋。最为独特的是在一家商店内,美国国旗和清国的绿龙黄底旗交相辉映,变幻出各种美丽的线条。
  华人商会会馆也悬挂出了清、美两国国旗,在它三楼正面用汉字写着“中华公所”,表明中华民族的代表驻在此地。而庙宇和寺院的前面也灯火通明,彩旗飞舞。有两个僧侣想出了卖寺院平安符(josssticks)的主意,摆了几大袋并高声叫卖:“这是欢迎李鸿章的寺院平安符,赶快来买,再不买就没有了!”他们向好些过路的白人兜售了不少这一类的平安符。
  当地华人也表现出他们对侨居国的极大热爱,展现了浓厚的美国色彩。只要有清国国旗的地方,不管他们是三角形的,还是四边形的,还是细长形的,都会同时有美国国旗。在勿街的一座高楼,据说被一位华人包租了,他在每一扇窗户都挂出了星条旗,而且每间屋子都亮着灯。这里悬挂的美国国旗比清国国旗多三倍。
  有很多住在纽约其他城区的华人洗衣工昨晚也来到唐人街,他们好像想给美国人一个展示清国人怎样布置和装饰街景的机会,想让这些白人欣赏他们的杰作。街上所有的华人商店当晚都开放了。
  。 最好的txt下载网

李鸿章拜谒格兰特将军陵
1896年8月31日
  向格兰特陵进发
  当李总督周六晚间在华尔道夫饭店宽衣就寝时,他已感到疲惫了,因此卢杰将军将参观格兰特陵的出发时间定于次日下午3时。参与制订这项计划的还有大卫少校、米尔斯上尉、格兰特上校、玻特尔将军和格兰特将军纪念协会的主席。
  六辆敞篷式四轮马车于预定时间等候在华尔道夫饭店的大门前,马车上坐着12名英俊潇洒的马车夫。警察的安排准确无误。哈利巡官负责出发时的警卫,而沿路由布鲁克斯巡官和沃基夫巡官负责,汤姆森巡官则负责格兰特陵、纪念碑和他们抵达时的警卫。马车路线从第五大道33街开始,经百老汇57街到哥伦布环岛,再从72街进入滨河路,顺着滨河路到达格兰特陵。返程由122街出发,经110街到第八大道中央公园入口处,再横跨公园到东62街,访问过24号格兰特上校的寓所后,从那里回到华尔道夫饭店。
  严密的警卫
  担任护卫任务的是由卡门中士负责的一队警察。在滨河路时,又加入一队由艾根中士带领的园林警察,他们的护卫任务至中央公园结束。在格兰特陵担任护卫任务的是园林警察柯林上尉和市政警察格雷登上尉。直接负责陵墓警卫的是由德弗冈指挥的仪仗队,他们由8位来自美国陆军第十三师的二等兵组成。总共部署了1400名园林警察和市政警察在岗。
  警察们在清晨5点半就开始忙碌起来。格兰特夫人敬送的花圈放置在巨大灵柩的西端。它是用北卡罗来纳州加腊克斯(Galayx)植物的树叶做成,顶端用一条宽大的白缎带紧束着一束白色的玫瑰花。
  李总督一行刚过5点钟就在华尔道夫饭店登上马车。第一辆马车上有卢杰将军、格兰特上校和中方非常杰出的英文译员罗丰禄等。
  这一行人中还包括四名仆人,他们往马车里放进了有豪华刺绣的红色竹椅、清式热茶保温器和几大捆神秘的东西,估计是总督的换洗袍子或准备送给格兰特夫人及其家人的礼物。
  沿途好奇的纽约市民
  大约花了一个多小时,马车队到了122街的滨河路,一路上都是众多的人群,特别是在大环岛和沿大道两旁。自行车的车流在此地显得非常壮观,好像城里所有的自行车都汇集到了这里一样。机动车也比以往的星期日要多。好在这一切都早有准备,总督马车的护卫队一出现,沿河所有大小道路都被立即封闭,以免打扰来宾。这一计划在这种情形下是可行的。在格兰特陵附近,有大约8万男女老少等候在那里,其中包括4000名清国人。他们都急切地想目睹他们同胞的威仪。陵墓北面的小山丘上显得尤其拥挤,园林警察不得不用绳障将妇女和儿童拦住以免出现险情。
  行安息礼真情动人
  当尊贵的清国宾客进入将军安息地时,场面非常感人。李在用铆钉铆成的铁制灵柩上敬送了月桂花圈以表达他对将军的敬意,这位贵宾的举动非常令人感动,他很虔诚地站直了身体,用极其悲伤的声音低吟道:“别了。”他的思绪回到17年前与将军亲切会晤的场面,当时他们相谈融洽,因为他与将军一样都曾为了拯救祖国而久历沙场。
  他的这一告别仪式使他的随从人员和美方陪同人员始料不及。然而这却是饱含敬意的最真诚的悼词和最意味深长的告别:“别了,我的兄弟!”
  结束这天的国务活动后,这位清国使臣造访了费德雷克·D。格兰特的寓所,在那里他见到了这位卓越将军的###,这是他到美后第一次带有社交性质的活动。
  专程从乔治湖赶来的朱利叶·D。格兰特夫人见到李总督非常高兴。他向她充分表达了问候之情。离别时留下了纪念品,并接受了夫人回赠的珍贵礼物。
  这是李总督访问纽约期间最引人注目的一天,有50万纽约人目睹了他身着长袍代表国家尊严的形象。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李鸿章接受美国记者采访录(1)
1896年9月3日
  题记:李说清国劳工有很高的美德。他为自由劳动竞争和自由商品贸易辩护,称《格力法》①是世界上最不公平的法案。同时他又对一些记者和公众说他对这里的摩天大楼如此壮观感到惊叹,为他亲眼目睹了许多东西感到高兴。
  李总督前天向纽约记者们发出邀请,预定昨天上午8时半在华尔道夫饭店接受记者采访。为了尊重客人的生活习惯,记者们严格遵守约定时间,使他的休息不受打扰。
  经过长时间足够的休息,李不到8点钟就起床了,他吃了一些炖鸡,还饮了几杯茶。当他出现在记者们面前时,精神爽朗、面容生动、活泼。
  他受伤的手指在夜间没怎么困扰他,留在右手中指的白色绷带是惟一能使他记起那天发生的事。在接受采访前,他向部下交代了一天的工作,为随从们今天该做什么做出指示。为塑制半身陶像,他不得不保持坐姿,并为一天的各种仪式穿戴整齐。然后,他在客房里与儿子和其他随侍人员聊天,静候记者们到来。记者们很可能一大早就被闹钟吵醒,然后迅速地冲到饭店,以准备开始这早上的采访。
  大约有12位记者向116号客房的杜威先生报到并出示名片,杜是今天记者招待会的主持人。而雕塑家爱恩斯特·法切斯还正对总督先生的雕塑作最后修整。你别说,雕得还真像,而且陶土的本色比大理石质地更好地表现出了李总督那引人注目的东方面容。这位雕塑家最后将用大理石和青铜来复制这座陶像。
  总督请记者们准备发问
  李总督差不多快9点钟时才开始接受记者采访。他传话说可再给记者一些时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