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不知的30所中国名校》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不可不知的30所中国名校- 第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武汉水利电力大学)。1956年,恢复哲学系。1958年,恢复外文系。1978年,从理科中分出3个新系,即计算机科学系、空间物理学系、病毒学及分子生物学系。1984年,成立研究生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图书情报学院。1986年,经济与管理学院分为经济学院、管理学院,同时成立法学院。1988年,成立成人教育学院、建筑学系。1990年,成立外国语言文学学院。1992年,成立政治与行政学院、生命科学学院。1994年,空间物理学系与无线电信息工程学系合并,成立电子信息学学院。1995年,成立新闻学院。1996年,成立旅游学院、律师进修学院、哲学学院。1997年,成立文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理学院、化学学院。1998年,成立历史文化学院、留学生教育学院。1999年,院系重组,由16个学院、3个直属系改组为9大学院(人文科学学院、法学院、商学院、外国语言文学学院、大众传播与知识信息管理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科学学院、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
  2000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武汉大学与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湖北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成新的武汉大学。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是我国水利电力行业专业最齐全、综合实力最强的国家重点大学,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是世界上测绘学科门类最齐全的国家重点大学,湖北医科大学是湖北省惟一创建于新中国成立前并延续发展至今的医学医疗中心和重点大学。新的武汉大学可谓强强联合,优势互补,综合实力跃居全国高校前茅。
  国际影响
  武汉大学在国际上享有盛誉,曾被世界权威期刊《科学》杂志列为“中国最杰出的大学之一”。学校与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所大学、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与200多所大学签订了合作交流协议。
   电子书 分享网站

武汉大学(3)
师资力量
  武汉大学名师荟萃,现有专任教师3400余人,其中正副教授2100余人,博士生导师814人。4位中国科学院院士、7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和3位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7位人文社科资深教授。
  著名系科
  武汉大学学科门类齐全、综合性强、特色明显,涵盖了哲、经、法、教育、文、史、理、工、农、医和管理学等11大门类。学校设有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理学、工学、信息科学和医学6大学部31个院系以及3所三级甲等附属医院;现有105个本科专业,238个学科专业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2个一级学科和162个二级学科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武汉大学综合科研实力十分雄厚,拥有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及7个###重点实验室和1个###工程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还拥有7个国家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6个国家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1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和2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硬件设施
  武汉大学位于武汉市珞珈山上,紧临东湖,占地面积5508亩,建筑面积194万平方米。校园依山势而建,错落有致。校园内绿树成荫,花香流溢。历代留下了许多独具风格的建筑,堪称世界上最美丽的大学之一。学校图书馆藏书达500余万册。
  大家英才
  两院院士:查全性、杨弘远、卓仁禧、李德仁、谢鉴衡、张蔚榛、李德仁、宁津生、刘经南、张祖勋、茆智等。
  社会科学家:韩德培(著名法学家)、谭崇台(著名经济学家)、马克昌(著名法学家)、彭斐章(著名图书馆学家)、陶德麟(著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李龙(著名法学家)、刘纲纪、朱雷(著名历史学教授)、冯天瑜(著名历史学教授)。
  功勋校长
  张之洞:创始人,1890年;
  张继煦:1922年—1924年;
  王世杰:1929年—1933年;
  王星拱:1933年—1945年;
  周鲠生:1945年—1949年;
  李 达:1952年—1966年;
  刘道玉:1981年—1988年。
  校训
  自强、弘毅、求是、拓新。
  

北京师范大学(1)
综合评估
  名气指数:★★★★★
  实力指数:★★★★★
  发展指数:★★★★☆
  历史渊源
  脱胎于京师大学堂
  北京师范大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师范大学,在中国现代教育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其前身最早可追溯到创办于1902年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当时清政府管学大臣张百熙负责主持京师大学堂,他首先建议在该校速成科下分“仕学馆”和“师范馆”,从而开创了中国现代高等师范教育的先河。1902年10月,师范馆开始招生,并于12月17日开学,校址设在景山东马神庙。1904年,又改为优级师范科。1908年5月,京师大学堂优级师范科改名为京师优级师范学堂,脱离京师大学堂而独立,校址迁往厂甸五城学堂。这是我国高等师范学校独立设校的开始。
  1912年5月,京师优级师范学堂改为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0年北京高等师范学校率先开办教育研究科,招收高师和专门学校的毕业生及大学三年级优秀学生,开我国高等学校通过考试招收研究生之先河。1923年,又继续开办国文、英语、史地三部的研究科。至此,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已经成为学科门类较为齐全,不仅能够培养师范与中等学校师资及教育行政人员,而且能够培养各科专门学术人员的高等师范学校。
  1923年,北京高等师范学校经###批准正式改为师范大学。1931年7月,北平师范大学与北平女子师范大学合并,定名为国立北平师范大学,下设教育学院、文学院、理学院及研究院。
  抗战西迁坚持办学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日本侵略军占领了北平。当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南下长沙时,北平师范大学迁往西安,与国立北平大学、国立北洋工学院组成西安临时大学。1938年春,西安临时大学迁至汉中,改名为国立西北联合大学,北平师大改为西北联大教育学院。同年8月,西北联合大学教育学院又改为师范学院,并于次年改称国立西北师范学院。1940年,西北师院奉命迁往甘肃省兰州市。至1944年,西北师范学院全部搬迁到兰州。1946年春,学校师生陆续迁回北平,有部分教师则留在西北,充任西北京大学学、西北师范学院教师,支持了西北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同年11月,迁回北平的学校开学。
  建国后的大发展
  1949年2月,北平解放。9月,北平改称北京,学校也相应改为北京师范大学。1952年,全国高校进行院系调整,北京市体育专科学校、中国大学理学院、燕京大学教育系、中国人民大学教育研究室和教育专修班以及辅仁大学先后并入师范大学,由著名历史学家陈垣任校长。北师大的规模有了较大发展,教师增至340余人,在校生达2300余人;校舍增加近一倍,原和平门外新华街旧址称南校,定阜大街辅仁大学校址称北校,并开始在海淀区北太平庄建设占地82万平方米的新校舍。1966年至1976年,师大经历了10年“文革”###的浩劫。尽管如此,北师大的广大师生员工仍坚持科学研究工作,并取得了卓越的成绩。
  1976年以后,学校明确提出了要把北师大办成全国第一流、国际上有影响、高水平的师范大学的奋斗目标,使北师大有了很大的发展。学校由“文革”前的12个系、18个专业、1个研究所,发展为19个学院、6个系、52个本科专业、127个硕士点、70个博士点和14个研究院、所、中心的教学与科研均衡发展的多学科的师范大学,有16个国家重点学科,14个一级学科拥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16个博士后流动站。教职工人数由“文革”前的2100人增加到近3000人,两院院士14人。2002年5月,北京师范大学同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一道被列入北京市重点支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四所院校。
  一百年来,北京师范大学始终同中华民族争取独立、自由、民主、富强的进步事业紧紧相连,师范学堂及其后的师大师生在五四、“一二?九”等爱国运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百余年来,北京师范大学培养了20余万名优秀师资和各类专门人才,为中华民族的教育文化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鲁迅与北师大
  在北京师范大学的历史上,鲁迅先生的长期活动无疑是最重要的一页。从1920年秋季开始,直到1926年8月26日离开北京南下为止,整整6年的时间,鲁迅分别在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任教。在这6年的时间里,鲁迅在日记中提到北师大就达304次之多。鲁迅的夫人许广平先生就是女师大的学生。
  1923年7月,鲁迅担任女师大国文系小说史科兼职教员,讲授《中国小说史略》。在讲课时,他始终贯穿以革命的批判精神,引导学生通过小说认识社会。
  1926年3月18日,为了抗议日本帝国主义悍然侵犯我国主权的强盗行径,女师大学生会主席刘和珍和杨德群在前往铁狮子胡同段祺瑞执政府请愿时殉难。得知这一噩耗后,鲁迅极为愤怒。3月25日,他冒着生命危险,亲自参加了刘和珍、杨德群烈士的追悼活动,并在几天之后的4月1日,写下了著名的《纪念刘和珍君》。刘和珍的同学、女师大学生会总干事许广平,正是在这种血与火的斗争环境下,和鲁迅走到一起。1932年11月,已定居南方的鲁迅回到北京,来到北师大东南楼前花圃西侧的刘和珍、杨德群纪念碑前,再次怀念自己的学生。那天,他在北师大发表了著名的《再论第三种人》的演讲,由于听众多达2000余人,北师大风雨操场无法容纳,不得已只好移至露天广场。广场中央放了一张红漆大方桌,已经52岁的鲁迅一跃登上方桌讲台,指出“大众需要自己的文艺作品,新兴文艺的发展,是时代的必然趋势,任何方法也阻挡不住的”。这是他在北京所作5次演讲中规模最大、听众最多的一次。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北京师范大学(2)
鲁迅在北师大工作的6年,也正是他前期创作力最旺盛的时期。《阿Q正传》、《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坟》、《两地书》、《彷徨》、《野草》、《中国小说史略》等作品,都是在这段时间里完成的。
  国际影响
  北京师范大学坚持积极的国际交流合作政策。目前,学校已与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百余所大学、国际组织和企业建立了交流与合作关系。在合作办学方面,已先后与新加坡、马来西亚以及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教育机构联合举办了多个学历和非学历教育项目。学校大力发展留学生教育,目前有来自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各类留学生2000余人,留学生规模居全国高校前四名。国际交流合作频繁,每年主办、协办国际会议20余次;近年来,邀请来校讲学、访问的外国及港澳台专家学者年均近200人次;并先后授予或聘请来访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著名专家、知名人士等111位海外人士为名誉博士、名誉教授和客座教授称号。
  师资力量
  学校拥有专任教师1300余人,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64%;两院院士19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会委员1人,国家批准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7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15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1人、讲座教授3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4人,###跨世纪、新世纪优秀人才59人。教授460余人,副教授500余人。
  著名系科
  学校现有本科专业55个,2002年成为###首批6所拥有本科专业自主设置权限的重点高校之一,有154个硕士学位授权点,87个博士学位授权点,16个博士后流动站,16个硕士、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硕士、博士点数在全国高校居于前列。有16个国家重点学科、6个北京市重点学科。
  北师大拥有雄厚的科研实力,是我国重要的科学研究基地之一。现有2个“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5个“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2002年经###、国家计划委员会批准在北师大建设“国家生命科学技术人才培养基地”,2003年被批准为“国家对外汉语教学基地”;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秘书处也设于北师大。学校还是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之一。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与有关单位共建的国家重点实验室,8个###重点实验室,3个###工程中心(研究院、网上合作中心),5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2个北京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个###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北京市文科研究基地。
  作为国内一流的师范类名校,北师大的著名系科主要有:中文、教育学、心理学、体育、艺术类等。
  硬件设施
  学校校园总面积1048亩,建筑面积52万余平方米,图书藏量300余万册。
  大家英才
  在北师大百余年历史上,所涌现出的著名人物主要来自教育界和文化界,如李大钊、鲁迅、梁启超、钱玄同、吴承仕、黎锦熙、陈垣、范文澜、侯外庐、白寿彝、钟敬文、启功等先后担任教授,而著名教育家杨明轩、周谷城、杨秀峰、楚图南等都是该校校友。
  功勋校长
  张百熙: 1902年— l908 年;
  范源廉: 1923年— 1924年;
  张贻惠: 1925年— l927 年;
  黎锦熙: 1928年— l929 年,
  1945年—1946年,
  1949年—1950年;
  袁敦礼: 1946年—1948年;
  陈  垣: 1952年—1971年。
  校训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同济大学(1)
综合评估
  名气指数:★★★★★
  实力指数:★★★★★
  发展指数:★★★★☆
  历史渊源
  从德文医学堂到同济医工大学
  同济大学的前身是创办于1907年的上海德文医学堂,其创办人是毕业于德国基尔海军学校医科的德国医学博士埃里希?宝隆。此人原本是德国海军军医,曾经在1891年随同德国军舰首次抵达上海。当时的上海伤寒、霍乱等病流行,并且医生很少,药品也很缺乏。宝隆遂决定离开海军,转而返回德国进修医学。1893年,已经成为医术精湛的外科医生的他第二次来到上海,在德国驻沪总领事馆附近开设诊所,并与在沪的德国医生组成了“德医公会”。1899年,宝隆在德国驻沪总领事克纳佩的支持下,开办了一家有20张床位的医院。医院由中德双方出资,取名“同济医院”,“同济”二字从德文“Deutsch”谐音而来,寓意德国人与中国人同舟共济。宝隆任院长,医师大多由德医公会成员兼职。由于医院的医生人手不足,所以他决定创办一所德文医学堂来培养医生。宝隆的计划与德国政府及科技界、工商界在华的利益是一致的,所以得到了各方面的支持。
  1906年,在德国高等教育司司长阿尔托夫和克纳佩的支持下,建立了一个支持医学堂开办的基金会,从德国募得25万马克以及价值8万马克的医学书刊和外科手术器械。1907年6月,支持办医学堂的阿曼教授来沪时,又带来一批德国大专院校和企业捐赠的标本、显微镜、医学器械、专业书籍以及摹绘自柏林大学的解剖与生理挂图。医学堂还从一些中国商人处募集了一些资金。1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