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仑时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拿破仑时代- 第7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乎所有的革命节日。他只是要求神甫们答应忠于共和八年宪法而已;有一个
时期,他似乎相信他们会趁此机会屈服顺从。可是,没有产生什么结果。那
些原来拒绝宣誓的教士现在大多数都不顾埃梅里方丈的劝告而继续顽抗。秘
密的宗教礼拜继续存在,教堂的钟声和敬神巡行仍旧是无数冲突的起因。波
拿巴很快就意识到,为了平息教士的反抗,就必须和罗马教皇和解。此外,
参政院还宣称,宪法默认取消了禁止原来贵族和亡命者亲属充任国家公职的
规定。然而,参政院也决定保留有关对付亡命者本人的法律。但在1800 年3

月3 日又作出决定,只有那些在1799 年12 月25 日以前逃走的人才包括在
亡命者的名单中。于是一个为了审核亡命者申请回国而设立的委员会接到了
很多这样的请求。原先的恐怖主义者巴雷尔和瓦迪埃,那些因果月事件被放
逐的人,以及包括拉法叶特在内的国民制宪议会议员中多数的老“爱国党”
成员,都被毫无异议地召回了。可是,名单上的亡命者仍有十四万五千人,
而委员会的审核工作不能操之过急。富歇亲自建议除少数人以外大赦全部亡
命者。但是,时机还未成熟;要冒这样的风险就象准备教务专约所冒的风险
那样,波拿巴就必须首先取得胜利与和平来提高自己的威望。
三、仓猝上阵的1800 年战役
波拿巴个人权力的保持和扩大有赖于1800 年的战役,所以他就满腔热
情地准备这次战役。人力不成问题,因为当年的新兵在3 月8 日已全部入伍
交给他来支配了。但他反对雅各宾派和督政府所采用的方法。现在断然不是
模仿共和七年大征兵的时候,何况也缺乏款项。此外,如果我们相信一位非
常偏袒他的史学家的话,波拿巴很知道,“全国战争热情的高度和愿去打仗
士兵的人数成反比”。所以他就满足于统帅三万名士兵了。那些富有的阶级
是容易对付的,因为法律允许他们可以出钱雇人顶替。来因军已经准备就
绪,一支新的后备军还有待建立。这就需要使用一切可用的手段:倾出训练
站的新兵,召回西方军的老兵,成立意大利军团,在行军途中训练那些新兵
掌握战斗技术。但是骑兵极少,而炮兵更少。在这样的条件下,波拿巴要全
力以赴地出征意大利,就需要有非常的胆量和自信。
最难的问题是为战役提供军费,据说大约需要六千五百万法郎。替代了
强制公债的额外军费捐献以及加速征集税收的措施都不能开辟急需的财
源;由于捐献和租税可以用督政府发出的票据和支票来支付,而此时这些票
据却毫无价值了,于是情况就更加严重。此外,军需供应又委托给了承包私
商,这些人都以动产的收益作为担保。戈丹希望依靠征收间接税,但是,对
自己的力量仍没有多大把握的波拿巴只准许统一城市通行税,但这项税收专
用于济贫院和城市本身。开支被压缩到最低限度,可是执政府最后不得不采
用督政府所用过的权宜措施。政府停止了实行承包制度,并且恢复了征购的
办法。但是征购时发出的票据又不能用来缴纳租税。政府最后决定部分延期
付款;国库中的少量余款每隔十天给各部发放一次。此外,政府还发行了不
兑现的支票。最后,它就依靠银行家和承包商了,他们同意每月按百分之五
来贴现票据。政府也求援于在热那亚、汉堡等地的国外金融家,他们被强制
垫款六百五十万法郎。
这个专制政府在财政政策上的唯一新奇特点就是它的高压手段。政府要
求那些没有得到政府付款的承包私商:如果他们希望用新指券来补偿他们的
话,他们就要交出五千二百万法郎。但是这种债务证券立刻就丧失券面价值

的百分之五十。已经被捕入狱的著名金融家乌弗拉尔被迫向政府交出一千四
百万法郎。因此政府只能过一天算一天。虽然政府做了极大的努力,可是,
不应以其结果来欺骗自己。由于政治原因而最受优待的来因方面军总共得到
了六百二十万法郎,在雨月还拖欠了一千五百万法郎薪饷。徐徐前进的后备
军,除了沿途从农民那里得到给养之外,既无军饷又无军粮。象在革命时期
一样,战役准备中财政上的巨大不足造成了军队的苦难。在财政方面,象在
政治方面一样,一切都取决于胜利。如果不要求全国作出牺牲(这种牺牲曾
使得国民公会和督政府不得人心)的话,那么,这场战争就不可能长期打下
去。
至少人民是这样推论的,而且每一个人都相应地作了准备。当波拿巴于
5 月6 日离开巴黎的时候,雾月党人就纷纷开始考虑万一他不能回来的话,
有哪些可能解决的办法。西哀耶斯又在巴黎露面了,于是有人开始议论起什
么新的督政府,什么新的第一执政来——卡尔诺、拉法叶特、莫罗。也有人
提到奥尔良公爵。波拿巴的弟兄约瑟夫和吕西安也跃跃欲试。在这种形势下
必然会有某些猜测;但是,肯定有很多显要人物会幸灾乐祸地指望着他的失
败。除了他的失败以外,自由主义者和某些雅各宾派没有别的指望。斯塔埃
尔夫人后来写道,“我在指望波拿巴失败,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结束暴政统
治。”就保王党人而言,他们仍旧无所不用其极地帮助敌人。卡杜达尔6 月
30 日从英国回来,打算再策动舒安份子的叛乱。如果波拿巴失败了,这就肯
定会意味着法国亡国和革命失败。在波拿巴和他的敌人之间,法国人民再无
犹豫的余地。

第二章 欧洲和平的实现
尽管进行战争并迫使敌人讲和对波拿巴是有利的,但让法国人相信他并
非战争祸首对他也是同样重要的。为了完成他的备战工作,特别是为了挽救
在埃及的军队(它的损失将成为法国在地中海和东方的不可挽回的挫折),
他本会乐意签订一个停战协定。但是要在自然疆界的基础上媾和在他是难以
想象的。他后来说,放弃意大利“会挫伤想象力”,也就是说,有损于他的
威望。他也不愿意听取普鲁士国王的建议,国王对博浓维尔说,体现和平的
诚意的条件是从荷兰、瑞士和皮埃蒙特撤军。塔列朗的得力助手德·奥特里
夫不久后出版的《共和八年法国的状况》一书可以认为反映了波拿巴的思
想。此书建议欧洲成立一个以法国为盟主的大陆国家联盟来代替传统的均势
政策。
但是敌人拒绝了波拿巴的和平建议,这反而成全了他。实际上,奥国宰
相图古特颇有试探和平条件的手腕,但是当塔列朗提到坎坡福米奥和约中所
规定的领土界限时,图古特强烈地表示反对;当提出以现有边界为谈判基础
时,他却又加以回避。因为只要图古特还没有被打败,他就梦想着收复尼斯
和萨伏依,以便迫使撒丁国王割让皮埃蒙特的一部分给奥国作为报酬;建议
与法国谈判的奥国大公查理失去了对德意志军队的统帅权。图古特对英国人
微微暗示,对法国一些地方的征服可以用来作为恢复君主政体的条件。他至
少相当慎重,没有公开说这件事情。然而皮特和格伦维尔却失策地泄露了贵
族同盟的内心愿望。他们向众议院宣布,与波拿巴签订条约不能保证未来,
并且对法兰西共和国无礼地宣称,最可靠的保证是“让原来的王室复位。这
个王室在统治法国数百年中,使法国国内繁荣昌盛,备受外国的尊敬”。被
他们收买的根茨突然极端狂热地鼓吹发动反革命的十字军。这样法国就别无
其它选择,只有战斗。
一、1800 年战役与吕内维尔和约
俄国已经退出这场斗争。弗里德里希…威廉三世就只希望使法国和解,
这样做可以使自己免于一切风险。然而选他做仲裁人并不合波拿巴的心意;
波拿巴一方面恢复迪穆里埃和丹东的政策①(他们本人就是法国外交上反奥
传统的继承者),一方面却向弗里德里希建议结盟,而这种联盟会使普鲁士
沦于从属地位。国王拒绝了,这样一来,战争仍然是法国与奥国之间的一场
决斗。
一心想着意大利的图古特让克赖在来因河后面驻防,同时命令在意大利
的梅拉斯(他的兵力经过很大的困难才扩充到十万多人)进攻法军,后者自
11 月就已经撤到亚平宁山后面。图古特还命令梅拉斯攻入普罗旺斯,那里的
维约和皮韦尔侯爵计划挑起一场叛乱。奥国人指望着在梅诺卡岛的英国人的

帮助,但正象往常一样,邓达斯不能聚集必需的兵力。只得到五千名士兵的
斯图尔特提出了辞呈,而他的继任者艾伯克龙比直到马伦哥战役之后才到
任。梅拉斯当时把他的一半兵力分布在平原上和阿尔卑斯山各山口;另一半
兵力则采取攻势。4 月6 日他把法军截为两段,包围在热那亚的马塞纳,并
把絮歇赶回瓦尔河畔。结果,纯粹出之政治上的考虑的图古特的军事战略,
只是使奥国军队把法国人赶到了西南方,并没有获得决定性的战果;而法国
人则仍然控制着瑞士,因此得以从侧面攻击两支奥国军队。
起初,波拿巴把他的后备军分布在夏龙和里昂之间。3 月,他企图说服
莫罗率领他的全部兵力在沙夫豪森附近渡过来因河,以便切断克赖的交通联
系,然后各个击破①。那时后备军将开进瑞士,而且得到获胜的部分来因军
的增援,尽可能向东前进,至少在圣戈塔德山口越过阿尔卑斯山就可以用同
样战术对付梅拉斯。但莫罗完全没有理解这种速战速决战术的意义,而这时
梅拉斯就发动了进攻。波拿巴置莫罗于不顾,在4 月底把自己的后备军集中
在下伐累地区。同月27 日,根据工兵搜集的情报,他决定带领军队向大圣
伯纳德山口进发。法国军队于1798 年和1799 年曾两度通过这个山口,所以
他们很熟悉这条道路。尽管如此,5 月5 日他还是命令莫罗派蒙塞率领二万
五千人经圣戈塔德山口到他那里。然而莫罗只愿派去一万五千人。可是这却
仍然削弱了莫罗刚刚开始的进攻,而给敌人决定性打击的功劳却归于波拿
巴。这是他们二人感情破裂的起点。
通过大圣伯纳德山口的进军是从5 月14 日至15 日夜间开始的,到5 月
23 日结束。由于部队必须排成纵列行进,艰难地通过巴尔德堡垒的猛烈炮火
扫射,因此只有十门大炮能够通过,在部队到达米兰之前,这就构成了整个
炮队。先头部队拉纳夺取了位于波河平原前沿的伊夫雷阿要塞,从这里波拿
巴可以同沿瑟尼山口和热内弗尔山口而下的蒂罗部队汇合起来,向热那亚进
军。在这种情况下,梅拉斯如果被击败,仍可主动地集中他的兵力退往伦巴
第。可供波拿巴选择的另一条路线是向米兰进军,这样来切断梅拉斯的退
路。于是,打一场胜仗将是有决定意义的,并会把意大利交给法国人。然而
这样做要冒很大的风险。只要在米兰的法军没有重新开辟一条通过圣戈塔德
山口的战线,梅拉斯就能在波河北岸发动一次进攻而切断法军的交通线。波
拿巴需要打一次胜仗,而且是一次立即取得的胜仗。他因此选择了后一条路
线,虽然冒险,然而一旦成功必将产生惊人的战果。主力部队在拉纳掩护下
向东迂回,于6 月2 日到达米兰,在这里与蒙塞会师。奥国的武卡索维奇已
撤退到奥利奥河后面,奥军发现他们被分割成力量十分悬殊的两部分。法军
各师然后向南进发,渡过波河,转而向西,夺取了斯特拉代拉的隘路。在这
里,拉纳于6 月9 日攻占了芒泰贝洛村,然后向马伦哥平原进军。6 月13 日
先头部队到达能看到亚历山大里亚的博尔米达河畔。波拿巴做到了既使他的
师团挺进,又确保安全。他把部队编成独立的兵团,并且使各兵团尽可能地
集中。与此同时,马塞纳不得不同意于6 月4 日撤离热那亚,并与絮歇重新

会师。而絮歇正在击退厄尔斯尼茨,并使奥军蒙受巨大的损失。波拿巴以为
他们可以包抄梅拉斯。虽然他们没有能够这样做,但是却牵制了大量的敌人
骑兵。
梅拉斯在亚历山大里亚从剩下的七万多人中仅仅集中起了三万人。象下
赌注一样,他竟没有保留骑兵,但他还有大约二百门大炮。波拿巴对他的确
切下落一无所知,但是他知道奥军可能试图渡过波河,或者沿亚平宁山逃
掉。因而在6 月13 日他调遣了一个师到波河以北,另外两个师在德塞统帅
下南进,他仅留下了二万二千人和二十二门(或二十四门)大炮。此外,由
于他没有破坏博尔米达河上的桥梁而铸成大错。6 月14 日上午9 时,他的先
头部队遭到二万名奥军的攻击。两个师匆忙赶去营救,但被敌人的左翼包
围,于是法军丢下了他们的大炮怆惶溃退。对他们来说侥幸的是,奥军左右
两翼的师团,只注意他们的前面,而并没有企图包围法军。波拿巴匆忙召回
派去执行拦截任务的部队,但是只有布代的部队(五千人和五门炮)被德塞
及时撤回。德塞集合起法军残部,从正面攻击前进中的奥军。直到这时,战
局仍胜负未定,但当克勒曼率领四百名骑兵从侧面冲击奥军时,敌人惊慌失
措,纷纷溃散;而他们的左右两翼尚未遭到削弱,掩护了撤退。德塞死于混
战中,但未被人发现。这正是波拿巴曾经想要获得的胜仗,它的确是一场令
人赞叹的战役的顶峰;但是如果战斗象开始时那样打法,他本来会打败仗
的;后来他煞费苦心地搞了关于这次战役的虚假报告,这在很长一段时间内
蒙蔽了史学家。如果他失败了,部队也可以撤退出来,因为部队保留着一条
退却的路线,但是这样一来,波拿巴的政治生涯无疑地将会从此告终。在战
争中和在人生中一样(即使这人是天才),不能预见的因素所起的作用从未
象这样明显地表现出来。奥军的失败也尚未陷入绝境,因为法军也疲惫不堪
而且弹药缺乏。但是梅拉斯却沮丧万分。奈珀克伯爵说:“看上去他的面容
象他身体一样在颤动。”这位注定会赢得一些名声的伯爵,当时是被派去与
“暴民”谈判的奥国军官之一。按照6 月15 日在亚历山大里亚签订的停战
协定的规定,奥国人撤退到明乔河以东,这样就保住了托斯卡纳和罗马教皇
国属地。
与此同时,莫罗在德意志缓慢前进。在对克尔发动了一次佯攻之后,他
的部队于4 月28 日至5 月1 日在从布赖扎赫到沙夫豪森之间渡过了来因河。
然后继续越过黑林山,向统帅法军右翼的勒古布将军的方向前进。这就化费
了相当长的时间,而且分散的兵力不能集中作战。只有莫罗带领着中路部
队,能够支援勒古布。克赖措手不及,他也没有能够集合起自己的队伍,以
便利用这种混乱局面。由于莫罗的士兵坚强刚毅,使他于5 月3 日在恩根和
施托卡克,5 月5 日在默斯基尔克占了上风。他得以继续朝着伊勒河和福腊
耳贝克前进,在克赖和他占领提罗耳的部队之间打进一个楔子。后来克赖就
退到乌尔姆。莫罗由于被抽调一万五千人到意大利去而力量遭到削弱。他只
剩下了九万人来对付奥军的十四万人。因此他便机动迂回而不敢攻击克赖。

最后于6 月19 日他在赫克施塔特强渡多瑙河,迫使奥军放弃乌尔姆向北撤
退,然后又折回到多瑙河,并且渡过河要占领伊扎尔防线,但是法军由于占
领了慕尼黑而击退了他们,使他们后退到因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