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身边的100个女人:为女人翻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帝王身边的100个女人:为女人翻案- 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死后,卫庄公一个叫晋的儿子突然冒了出来,继承了王位,史称卫宣公。在这样一个乱七八糟的家庭,卫宣公受到什么样的熏陶是可想而知的。两个哥哥完与州吁整天为保权、夺权忙活,没他什么事,百无聊赖之时,与爸爸的小老婆夷姜勾搭上了,而且还怀上了孩子。
  公元前718年,卫宣公意外当上了国君。有人认为卫宣公是在他老爹活着的时候就同夷姜长期通奸生子,公然给老爸戴绿帽子,理由是卫宣公即位时,他们的儿子已经十五六岁了。这其实是误解。卫宣公并不是直接从他爹卫庄公屁股下接过王位的,而是从他同父异母的哥哥手里接的班,而他哥哥州吁已经当了十六年的国君。所以,卫宣公有可能在他爹活着的时候就跟夷姜偷情,但时间不会很长他爹就死了,否则他爹不会发现不了。至于孩子,应该是他爹死后才出生的,否则这卫宣公的胆子也就太大了。
  哥哥从老爸那接收了君位,弟弟从老爸那接收了女人。卫宣公倒是“始乱终不弃”,自己一旦掌了权,就把当时已经三十多岁的夷姜正式收入自己的女人编队,并把他们偷情的结晶、已经十五六岁的立为太子。在这点上,卫宣公还是挺男人的。卫国百姓就写了一首讽刺诗,收在《诗经》的《庸阝(音“拥”,二声,地名)风》里面:“鹊之疆疆(音“强”,群飞的样子),鹑(音“纯”,即鹌鹑)之奔奔。人之无良,我以为君。”意思是说,他们的君王不知廉耻,禽兽不如。春秋战国时期,子辈收编父辈的妃妾并与之通奸的行为,被叫做“”。
  此后不久,卫宣公开始张罗给太子找媳妇。这个荷尔蒙分泌强烈的君主肯定想到了自己嫡母庄姜的美艳,所以又向齐国求婚。当时的齐国国君齐僖公有两个女儿:宣姜与文姜(这都是后人的称呼),文姜嫁给了鲁桓公,齐僖公同意把宣姜嫁给卫国太子。
  卫宣公听求婚使者回来说宣姜是个美女,心眼有些活动。他让人在淇河边建起一座豪华的新台,娶亲那天,他把儿子支走,自己跑了去。一见宣姜,卫宣公觉得比自己当年偷情来的、而今已成黄脸婆的夷姜强多了。本来是娶儿媳妇,结果却没儿子什么事。
  宣姜的态度如何不得而知。不过《诗经·邶风》里有首《新台》诗,似乎在表达宣姜的哀怨:“新台有氵此(音“此”,鲜明的样子),河水氵弥氵弥。燕婉之求,蘧(音“渠除”,有残疾不能看的人)不鲜。……鱼网之设,鸿则离之。燕婉之求,得此戚施。”意思是说,本想找个如意郎君,谁知却嫁给了一个癞蛤蟆。
  

怎么都是齐国女(2)
当然这都是卫国百姓的抱怨。其实,至少在民间传说中,宣姜和她妹妹文姜都是淫荡一族的代表人物,而且齐国当时算是得风气之先的开放地区,对这种事情可能也不太在意。
  卫宣公得到绝色佳人宣姜后,立即把年老色衰的老情人夷姜忘到脑后。不久,夷姜就抑郁而死,而太子的处境也更加不妙。
  宣姜与卫宣公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叫寿、一个叫朔,宣姜喜欢小儿子朔,希望他能继承王位。这对混账母子坏得像对联一样的工整,整天在卫宣公面前说太子的坏话,讲太子抱怨父亲夺了自己的妻子,直指卫宣王的痛处。卫宣公本来就心虚,听了这些挑唆,更是必欲除掉而后快了。于是他暗中招来刺客,准备杀掉太子。
  朔出主意让卫宣公安排太子出使齐国,让刺客半道下手。为了让刺客识别,卫宣公还特地给太子一个牛尾装饰的白色旗帜,让他打着。
  尽管都是宣姜所生,朔的哥哥寿却与这个混账弟弟完全不同,十分厚道。他获知父母和弟弟共同策划的这个阴谋后,立即赶去报信,拦下了正在途中的同父异母哥哥,劝不要再去齐国,赶快找个地方避难。但是,宁死也不愿意违背父命,执著要上路。寿决定替兄长赴死,他借饯行的机会把灌醉,自己拿了白旗赶奔齐国,路上被刺客所杀。从沉醉中醒来,发现白旗不见了,顿时醒悟过来,马上追赶。但一切都晚了,寿已经死了。悲愤的向刺客高呼:“你们应该杀我才对!”最后在与刺客的厮杀中被杀。
  宣公和宣姜一石二鸟,既除掉太子,又干掉了寿,这样,小儿子朔自然被立为太子。卫宣公死后,朔即位,就是历史上的卫惠公。但是,卫宣公的另两个儿子泄与职不干了,起来造反,将卫惠公赶下了台,另立的弟弟黔牟为国君,卫惠公只好逃到了齐国,投奔舅舅。
  留在卫国的王后宣姜的日子似乎也不好过。后来她与夷姜一样,“”给了卫宣公的一个叫硕的儿子——她本来是硕的长辈。宣姜这时的年纪,应该有三十六七了。神奇的是,她在这把年纪还与硕生了五个孩子,《诗经·庸阝风·墙有茨》写道:“墙有茨,不可扫也。中(音“够”,房屋深处)之言,不可道也。所可道也,言之丑也。”
  还是不说了吧。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难舍情人是哥哥(1)
文姜与宣姜是姐俩,都是齐国国君僖公的宝贝闺女。前文讲了,宣姜本来是要嫁给卫国太子的,不曾想却被自己的公公卫宣公劫了道,由太子妃一跃而成君王后。但最后,宣姜又被“”给一个叫硕的庶子—尽管不再是君王之妇,但也算是伯爵夫人。宣姜一辈子先嫁老,又跟小,老少通吃,活得挺滋润。
  不知是不是因为受了她的影响,宣姜的妹妹文姜婚姻也很曲折,而且因通奸闹出的命案是现在小报的记者们根本想象不出来的。
  文姜的幸运足以让几乎所有女子流一辈子的哈喇子:她出生在春秋初期最有实力的大国之一:齐国;她还是这个大国最有权力的国君的女儿;更要命的是,上天还给了她绝世的美貌。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假如当今的某个超级大国世袭罔替的统治者,有个美艳惊人的女儿,她要出嫁了,这世界会怎样?一个字,抢!
  姐姐宣姜嫁到卫国后,文姜更是奇货可居。当时全中国(相当于现在全世界)各诸侯国的目光都投向了齐国。与现在全世界媒体对于美人必造绯闻的惯例相同,当时的全世界对于美人一定要写歌编曲。郑国人对于齐国的这位美人唱道:“有女同车,颜如舜花,将翱将翔,佩玉琼踞。彼美孟姜,洵美且都。”(《诗经·郑风·有女同车》)
  郑国的太子忽,或许听到国内这首流行歌曲后,不禁动了心,找个公差理由跑到齐国都城临淄搞对象。文姜对年轻英俊的忽王子印象也不错,齐、郑两国便为儿女缔结了婚约。
  文姜看上忽,可能还有另外一重考虑,我们知道,他姐姐宣姜是嫁到卫国的。卫、郑两国相邻,均居中原,属于环首都经济合作区,都算是有实力的诸侯国。当时的中央政府周王室极其不景气,钱也没有,兵也没有,基本是傍着郑国,靠它的施舍过日子,所以郑国的地位比卫国还要高一些。如同现在的广东人,姐姐嫁到了天津,妹妹怎么着也得选个北京,唐山、石家庄就不考虑了。这里有点比试的意思。
  这段门当户对的婚姻本来就此可以了结,没想到节外生枝。不知道是哪个吃不到葡萄的主儿,造谣说“齐大非偶”,意思是说齐国太强大,不宜高攀。王子忽犹豫了,最后竟单方面撕毁了与齐国的婚约。
  我觉得,这“齐大非偶”应该是王子忽自己编的借口。北京人娶广东人当老婆,或许有点害怕女方家财大气粗,但断不至于到悔婚的程度。况且,赵、齐两国根本没有那么大的实力差异。更合理的解释是,王子忽想到了邻国卫王子的窝心事,担心自己忙前忙后张罗娶美妻,到最后再让自己的爹爹坐收渔人之利,自己不是瞎忙乎吗,索性不干了。
  但郑王子忽却把文姜“忽悠”坏了。从文姜以后的经历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个精力十分旺盛的女人,根本闲不住。期待中的婚姻没有了着落,正当青春发育期的文姜开始没事找事。不过,她这次看上的人比较大胆,是她同父异母的哥哥诸儿。
  关于文姜与哥哥乱伦私通的事,《左传》《史记》皆有记载,但没有民间传说得那么绘声绘色,仿佛传话人自己什么都看到了似的。
  文姜和诸儿的那点事,显然被他们的爹齐僖公知道了。后来,齐国的邻国鲁国国君桓公掌权,想娶大美人文姜,齐僖公急于出货,一口应下。
  文姜和诸儿的事要了断了,有好事者又从《诗经》中摘出一段词,硬说是他们分别前的情话。诸儿肝肠欲断道:“桃树有华,灿灿其霞,当户不折,飘而为直,吁嗟复吁嗟!”文姜信誓旦旦回答:“桃树有英,烨烨其灵,今兹不折,证无来者?叮咛兮复叮咛!”这哪里是一对乱伦男女的孽情,简直就是真爱恋人的海誓山盟。中国好好的文字,基本都是这么被糟蹋的,当然信不得。
  据《左传·桓公三年》记载,鲁桓公派遣公子(音“灰”)赴齐来迎娶文姜,按照当时的礼制,对于地位相当的国家,送亲的人只要上卿就可以,对于当时的周天子,也不过多加一些官员,绝对不能国君亲送的。但齐僖公实在怕他那个混账儿子插手,再闹出更麻烦的事情,竟然不顾礼数,不怕耻笑,亲自把爱找事儿的女儿送到了鲁国。半年后,按惯例娘家要派人看望嫁到鲁国的文姜,齐僖公仍然不敢让儿子诸儿插手,派了自己的弟弟仲年前往。这段历史,可以说明齐僖公实在太了解自己的儿子了,也可以证明这文姜与哥哥绝对是干柴烈火,一点就着。
  当了鲁国国君妻子的文姜,与老公倒是过了几年安生日子,而且生下了两个大胖小子。齐僖公对女儿不放心,鲁桓公对妻子也不放心,所以文姜一直没回过娘家,自然也没法与自己的情人兼哥哥勾搭。
  

难舍情人是哥哥(2)
齐僖公在位三十三年之后去世,此时文姜嫁到鲁国已经十四年。老丈人逝世,两国又有通婚之好,鲁桓公应该赴齐国吊孝,但他没去。齐僖公死后,诸儿即位,称齐襄公。大国的国君即位大典,拍马屁者极多,但鲁桓公依然没去。显然,他还是不放心自己的老婆。
  又过四年,即公元前694年,鲁桓公要到齐国出访,文姜要求陪同前往,桓公居然答应了。是什么样的大事情能让一向谨慎的鲁桓公改了主意,不仅要去齐国,而且还敢带着文姜?可惜史书中都没给出明确答案,仅称“十八年春,公将有行,遂与姜氏如齐”(《左传》)。
  但是,与此同时有一件事引起我的注意。当时的周天子周庄王想巴结大国齐国,要把妹妹嫁给即位不久的齐襄公诸儿。由于周与鲁是同姓,都姓姬,而鲁和齐是邻国且有通婚之好,所以周天子要鲁桓公做媒。这确实是鲁桓公无法拒绝的任务,因为周庄王毕竟是天子,而他只是诸侯国君。所以,鲁桓公去齐国,应该就是与齐襄公商量此事的。而且,既然齐襄公都要跟周天子攀亲了,带上文姜应该是安全的。文姜已经三十多岁了,在当时也算是老女人了,鲁桓公肯定是这么想的。
  但鲁国的一个叫申纟需(音“如”)的大臣却觉得有点不对劲,他感觉到文姜没安好心,坚决反对她同往,申纟需说:“女人只应该呆在丈夫家,男人只应该和妻子睡。这是礼制。变了就倒霉。”(女有家,男有室,无相渎也,谓之有礼。易此,必败。—《左传》)
  鲁桓公没搭理这茬儿,依然决定“会齐侯于泺(音“络”,河的名字),遂及文姜如齐”。结果是,“齐侯通焉”(均据《左传》)。
  左丘明写《左传》很有意思,他对婚外性关系有一个专用词,谓之“通”。读《左传》时,经常是一会儿这个男的跟那个女的“通”了,一会儿又是这个女的跟那个男的“通”了,不下十六七桩。可见春秋时期男女之间性开放的程度。
  文姜与齐襄公诸儿这对分别了近二十年的老情人兼兄妹见面的情形,让无数善写黄色小说的人找到了素材和灵感,留下很多生动却又无法证实的艳情文字。根据史书的记载,他俩纵情肯定是肆无忌惮,因为连文姜的老公鲁桓公都受不了了。这哪还是给周天子的女儿说媒呀,简直就是替自己老婆做媒来了。如此派送绿帽子,一点国君的面子都不给了。
  鲁桓公不干了,按《左传》的说法是“谪之”,按《史记》的说法是“怒夫人”。反正,不管是责骂也罢,打两巴掌也罢,文姜扭身就向情人兼哥哥齐襄公告了状。
  这齐襄公尽管奔四十了,面对三十多岁文姜所受的委屈,却表现出了二十岁青年的血性—他要把鲁桓公这块绊脚石给踢开。
  于是,齐襄公借一次与鲁桓公喝酒的机会,把他灌得酩酊大醉。然后安排一个叫彭生的大力士将鲁桓公送回住地休息。彭生在抱鲁桓公上车时,用双臂将他的肋骨勒断,鲁桓公没到住地就断了气。
  即使在混乱的春秋战国年代,为了乱伦的偷情,竟把一位来访的邻国国家元首说宰就给宰了,这份血性在世界历史上也是数得上的。
  鲁国人当然不干了,好好的国君怎么说没就没了,他们要求惩治凶手。于是,齐襄公又下令把彭生给宰了。彭生这叫一个冤,死前他高呼要变成厉鬼找齐襄公算账。齐襄公后来在内乱中被杀时,据说果然看见了彭生。
  没了鲁桓公,文姜与齐襄公也就没有了任何的顾忌,往来更加频繁。后来的孔子在写鲁国历史《春秋》时,对这对兄妹的情况进行了客观如实的报道,比如“会齐侯于禚(音“茁”,地名,今山东长清县境内)”、“享齐侯于祝丘”、“如齐师”、“会齐侯于防”、“会齐侯于谷”,等等。只是孔老夫子害怕他们的勾当有损齐鲁淳风,没敢写他们是怎么“会”的。这也算是“春秋笔法”吧。
  接替鲁桓公即位的鲁庄公也只好默认母亲和舅舅的这层不明不白的关系,一则齐国强大,想打也打不过;二则爹爹不早死,他也继承不了君位;三则文姜毕竟还是自己的亲娘。鲁庄公为了让母亲与舅舅偷情方便,甚至在齐鲁交界的禚地建了一座行宫,还亲自到禚地与齐襄公狩猎。
  好事的文人就此又写了诗歌,但内容比文姜和齐襄公的事情还无聊,《诗经》里都有,就不引用了。
  后来,齐襄公与周天子的妹妹正式结婚,他自己的妹妹文姜还是他的情人。这桩婚姻的证婚人本来该是鲁桓公,现在则由他的儿子、刚刚即位的鲁庄公接替。
  

难舍情人是哥哥(3)
再后来,公元前686年即襄公十二年,齐襄公诸儿在齐国内乱中被杀,他的弟弟、大名鼎鼎的公子小白用计谋取得君位,史称齐桓公。齐襄公的情人兼妹妹文姜失去了依靠,臊眉耷眼回到了婆家鲁国。此时已经四十多岁的文姜显然收起了荡漾的春心,以长期驾驭男人的丰富经验,专心指导儿子鲁庄公治理国家,居然也显示出了她高超的技艺,使鲁国国力提升,甚至倒过头来跟齐国叫板!
  十三年后,文姜死去。据说她去世时,鲁国为她风光大葬,大赦天下。文姜这一辈子,也算没白活。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把鲁国翻个底掉的女人(1)
喜欢历史的人,无不对春秋战国时期脱帽致敬。
  这是中国人的童真年代,无法让人不喜欢。
  男人看谁不顺眼,甭管是亲爹还是贼人,宰了;女人看谁顺眼,甭管是亲哥还是世仇,“通”了。我们今天所言的杀父之仇、夺妻之恨,在春秋时代的人看来,统统是狗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