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把所有车辆组织起来,由领导干部带队,派出勘察道路的侦察人员,选择最好的路线,并同时预备第二、第三条预备行车路线,保证最好的车况和出车率,以及适当的载重量。
第二章 立脚萨尔图(2)
第四,不管哪个地段出现了陷车,驻在附近的队伍,都要有求必应,主动支援,作为自己的责任。
第五,各级政治部派出人员,到附近的国营农场和生产队去商量,请求他们把所有的拖拉机动员出来,摆在陷车最多的地段,把汽车拖出来。把马车、牛车、人拉的架子车也动员出来,以便为汽车不能到达的分散单位运送粮食和材料。
会战领导小组成员张文彬深入到运输处和司机们连夜研究,先后搞了30多套行车防滑方案,经过反复试验,一种“汽车轮胎穿铁鞋”的办法,解决了泥泞道路上行驶困难的问题。康世恩立即召开会议,全面推广,并决定全体总动员,日夜出车,人不下班,车不熄火,只用7天时间,就把40口井的32255吨物资抢运到分布在荒原各处的井场,保证了生产急需。
第二章 万人誓师(1)
队伍上齐了,设备也运得差不多了。会战领导小组考虑大会战的条件基本成熟,下一步如何调动千军万马去夺取石油大会战的胜利,关键是这支队伍是否有战斗力,是否过得硬?会战领导小组研究决定召开一个万人参加的石油会战誓师大会,既是前一段勘探工作的总结表彰大会,也是石油大会战的誓师动员大会。通过这个大会使这支来自四面八方的石油职工、部队官兵、地方人员组成的会战队伍进一步统一思想、统一步调、统一行动,扭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
据当年担任第三探区指挥的宋振明回忆:“有一天康世恩副部长把我叫去,一见面,他高兴地说:‘老宋!要在你们第三探区开一个大会,开一个万人参加的石油大会战誓师大会,会议由你这东道主具体负责筹备。’并交待了会议的开法等。我领了任务,急忙赶回驻地,我和李云同志连夜进行研究,负责部署。”
宋振明回忆中提到的李云当时担任第三探区副书记。
具体筹备工作也颇多周折。首先是选择会场。萨尔图是一片茫茫荒原,虽有几十户人家,可哪有容纳万人的场所。跑了几个地方,最后才选定萨尔图一块地方,也就是现在大庆一中的大操场。开这么大的会,要有一个主席台,现成的没有,他们就找了一些旧板子、废木头搭了一个结结实实的大台子,又将会场四周扩大了点面积。会场的划分,主席台的布置以及车辆停放、会场秩序等等都作了安排。宋振明向康世恩汇报后,康世恩很满意,并风趣地说:“老宋,你提前几天把会议筹备完,是不是让我也把会期提前啊!”
4月26日、27日,康世恩在一间牛棚里,主持召开了一次创纪录的长会,听取各路大军的汇报,落实5、6两月的会战任务和要求,研究怎样把29日的万人大会开好。他要求,这次大会要开得内容实在,目标明确,典型突出。在形式上要隆重热烈,生动活泼。
4月29日,天气晴朗,风和日丽。各探区和会战总部的广大石油职工早晨3点钟从驻地分乘火车、汽车奔向萨尔图会场。参加誓师大会的还有地质部地质调查大队代表,当地人民公社的农民、地方工业的工人、民兵,还有商业工作者、学校教师、学生以及文艺工作者,共一万多人参加了大会。石油部长余秋里、副部长康世恩、黑龙江省委组织部副部长曲常川,会战指挥部领导小组的成员唐克、吴星峰、张俊、阎子元、张仁、宗世鉴、张文彬、焦力人、李荆和、陈理中、李镇静等,以及先进井队代表王进喜等被选为主席团成员。被选为大会主席团的还有当地政府部门的领导和解放军代表、人民公社的负责人、农业劳动模范等。
大会主席台布置得庄严朴素,主席台上高悬的“石油大会战誓师大会”巨幅会标鲜红耀眼,主席台正中的毛泽东画像两旁簇拥着五星红旗,会场四周五彩缤纷的彩旗迎风舒卷。会场内,捷报、彩画、标语牌和各种模型、图表熠熠生辉。除各单位的锣鼓队外,还把附近几十里内老百姓的锣鼓唢呐都请来助兴,并借用了牧场十几匹高大肥壮的漂亮好马,让劳模标兵绕场时乘骑。
上午10时,大会在撼天动地的礼炮声和雄壮的《社会主义好》军乐声中开始。大会由余秋里部长主持。中共黑龙江省委向大会发来贺电。余秋里作了大会战的动员报告。他在报告中简要地总结了前一阶段勘探工作的成绩,接着阐述了油田的大好形势以及大会战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大会战的任务和做法。接着,黑龙江省委组织部副部长曲常川讲话,他要求附近地区工农商学兵、农林牧副渔各行各业都要全力以赴,为早日拿下大油田做好后勤供应工作。
曲常川讲话后,各探区和各人民公社、商业部门向大会报捷献礼。人们捧着捷报、抬着模型,涌向大会主席台。
下午大会继续举行,康世恩代表石油部党组宣布石油大会战第一战役从5月1日正式开始。并下达了第一战役的作战任务:“拿下大油田,探明几个构造是否含油,搞出一块油田开发的生产试验区。为完成这三大光荣任务,一切工作都要高速度、高水平。”接着对各路会战的队伍分别下达了战斗令:
钻井队伍要打头阵,猛攻猛打,钻得快、钻得多、质量好,拿出生龙活虎的劲头来;采油队伍,要爱护油田,做好试油、试采工作,做到“四全、四准”,使每口油井的产量正常,井井高产;基本建设队伍,必须在5、6两个月铺设各种集输管道,解决供水问题,保证搞出一定容量的非金属油池,要把从探井喷出来的原油收集起来,运出去,并抓紧建设目前生产急需的一切工程。同时,对地质调查队伍、测井队伍、实验室、修路队伍、电讯工程队伍、建筑队伍、运输队伍、后勤供应队伍及各指挥部的科室机构也都具体地布置了任务。他的讲话不时引起热烈的掌声,人们为这激动人心的石油大会战和自己的光荣任务而感到鼓舞和骄傲。
康世恩的报告结束以后,打擂比武开始。主席台前后排满了要求发言的工人、干部、技术人员,大家都争先恐后地向大会表决心、发誓言,要在这雄伟、壮丽的事业中,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和智慧。
就在打擂比武的高潮中,会场西面突然锣鼓喧天、掌声雷动,军乐队声中,以红旗和锣鼓队为先导,17个一级红旗单位、14个先进集体和223名红旗手的代表步入会场。铁人王进喜以及马德仁、段兴枝、薛国邦、朱洪昌五大标兵披双红,戴大花,骑在一匹枣红色的高头大马上,由探区领导牵马引镫,从松枝搭成的“英雄门”进入会场并绕场一周。当铁人王进喜走近主席台时,主持会议的余秋里面对麦克风带头高呼:“向铁人学习,人人争做铁人!”顿时,会场沸腾起来。“人人学铁人”,“人人做铁人”的口号声响彻会场。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二章 万人誓师(2)
王进喜在人们的欢呼声中登上主席台。他说:“盼了多少年了,大油田终于找到了。我们1205队一定要创造条件上,快安装,早开钻。没有水,尿尿也要开钻。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我们要把地球钻穿,让大油海翻个,把大金娃娃抱出来!”说到这里,他摘下戴着的前进帽举过头顶高声说:“人活一口气,拼死干到底,为了把贫油落后帽子摘掉,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
铁人的发言,说出了广大会战职工的心声。当时,人人劲头十足,个个摩拳擦掌,几万人的会战队伍形成了一个坚强的战斗堡垒。此时此刻,在场的领导也都眼含激动的泪花。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三章 “铁人”王进喜(1)
王进喜是大庆工人的优秀代表,在大庆石油会战中,他始终坚持在最艰险的岗位上,任劳任怨,拼死工作,被誉为“铁人”。
1923年10月8日,王进喜出生在陕西省玉门县赤金村一个个贫苦农民的家里。因家里穷,他从小没有上过一天学,目不识丁,1937年开始到玉门鸦儿河一带挖油。解放后,王进喜成为新中国的第一代钻井工人。1956年4月,王进喜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年,被提拔为贝乌钻井5队的队长。1958年,石油部在玉门和新疆发动了以“高速优质钻井”为中心的群众运动。王进喜以主人的姿态,带领他的贝乌5队以前所未有的苦干、实干精神,创出了月钻5009米的全国最高纪录。从而使贝乌5队成为“钢铁钻井队”,王进喜也被誉为“钻井闯将”。
1959年10月,王进喜被甘肃省劳模会议推举为国庆观礼团代表和出席“全国工交群英会”代表。在京期间,他亲眼看到由于缺油,连首都的公共汽车上都背着又笨又难看的煤气包,心如刀绞。也就是在这个时候,远在东北的松基3井喷油,一个特大油田渐渐撩起了面纱。回到玉门后,王进喜主动请缨,要求参加松辽石油大会战。
1960年3月15日,王进喜与他的贝乌5队在玉门登上东去的列车,10天以后,到达萨尔图车站。当时的萨尔图小站条件简陋,在站前的土路上,人来车往,机鸣马叫。王进喜下车后,一不问吃,二不问住,而是问搞接待的王廷锦大队长:“我们钻机到了没有,井位在哪里,这里的最高纪录是多少?”
当时的现场十分热闹也十分杂乱,王进喜逢人便问他的三句话,以至于事隔多年,有人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仍记忆犹新。比王进喜早到几天的玉门油矿贝4队队长门广福回忆说:“王进喜下了火车三句话非常感人,我就被他问过。……他见了我就急渴渴地问他那三句话,一个钻井队长,下了火车,一不问吃,二不问住,首先想到的是武器弹药、战斗岗位和努力目标,这就是战士的表现、指挥员的思想。5队很快就能打上去,势在必然!”
当时担任大队党总支书记的李玉生也回忆说:“王进喜一见劈头就问见了他们的钻机没有,我说没见,他又说你是大队的,一定知道情况多,新疆都谁来了,张云清来了没有,这里的最高纪录是多少。我说1202队、1203队都来了,张云清也来了。还没听说谁创了最高纪录。王进喜说他们来了好,我要和他们好好比一比,创它几个高纪录。我当时想,这王进喜可不得了,一脑子工作,一脑子活,抓得很紧,一心要往前抢,这才叫思想领先。”
贝乌5队来到大庆后被编为1205钻井队,他们的井位在离萨尔图十几里远的马家窑附近,这是个只有十几户人家的小屯子。队里除了十几个年纪大体质弱些的工人住在老乡的房子里,其余的人就住在饲养棚、粮仓、磨房里。
王进喜和1205钻井队的人们最关心的是他们的钻机、设备什么时候能够运到。那些日子里,他们天天都要到萨尔图车站沿着铁路找他们的钻井设备。4月5日,他们终于在车站看到装着他们设备的货车,全队都十分高兴。但随之问题也出来了:钻机虽然到了,但没有吊车,没有拖拉机,就连搬家用的大卡车也找不到。怎么办?在全队职工大会上,王进喜说:“我们30多人就是吊车、就是拖拉机、就是大卡车,绝不能等!”
大家都赞成王队长的意见。于是,王进喜领着全队30多人各自带卸车工具,直奔火车站。工人们在王进喜的指挥下,撬的撬、拉的拉、拽的拽,一件件、一台台将设备都从货车上卸下来。然后,同样依靠人拉肩扛,又奋战3天3夜,把钻机搬到井场,把所有的设备都组装起来。4月11日,随着王进喜的一个手势,两台柴油机开足马力,10股钢丝绳徐徐绷紧,1205队的井架终于在标明“萨55井”的井位上立了起来。
当时,王进喜住在赵大娘家里,可钻井队进屯后,他只在赵大娘家住过一天,第二天起床走了以后,就再没回来睡过觉。赵大娘问住在她家的孙秉科:“王队长这几天干什么去了?这大冷的天怎么也不回来睡睡觉?”孙秉科解释说,这是我们王队长的习惯,工作一忙他就没黑夜没白天了。
井架立起来以后,王进喜还是没有回赵大娘家的那间“干打垒”睡觉,赵大娘不放心,又做好饭,提着柳条筐来到井上看王队长,想叫他吃上一顿热饭。赵大娘在井场看到许万明,许万明把大娘领到发电机旁的一个泥浆槽子边,大娘看见王进喜正躺在里边睡觉。身下铺的是一些羊草和一条被子,身上盖着老羊皮袄,头下枕着一个铁疙瘩。许万明告诉她,那是个牙轮钻头。赵大娘感慨地说:“活了大半辈子,除了那些打鬼子打土匪把脑袋别在裤腰上的人外,没见过这么拼命的人。唉,你们的王队长可真是个铁人哪!”
30多年之后,许万明仍能清楚地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赵大娘叫铁人,当时我在场。王队长住大娘家,但老是不回去。大娘怕他饿着,就把饭送到井场。那天我和架工何珍贵在场,大娘这样叫是个历史功绩。”
许万明所说的“历史功绩”是指,赵大娘第一个称王进喜为“铁人”。这件事立即反映到指挥部驻1205钻井队工作组。工作组员、大队书记李玉生立即向指挥部党委副书记李光明作了汇报,李光明又和李玉生一起到党委全委会上做了汇报。党委书记兼指挥宋振明听完汇报高兴地说:“大娘叫得好,王进喜当之无愧!我们要立即向上级汇报!”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三章 “铁人”王进喜(2)
当石油部长余秋里听到关于“铁人”事迹的汇报后当即对宋振明说:好!这是一个好典型,我们就借用老百姓形象而生动的语言,叫他王“铁人”。他还说,王进喜代表大会战的方向,铁人就是我们的旗帜。我看可以下决心,大会战的第一个英雄就树他。为了更好地宣传王“铁人”的模范事迹,余秋里特地派《战报》记者去1205钻井队,调查核实王进喜的事迹。
1960年4月9日至11日,大庆油田第一次技术座谈会在安达铁路俱乐部一个大会议室召开。按照余秋里的要求,会场没有主席台,中间摆了几张桌子,周围一圈一圈坐满了人,墙上挂满了各种图表。参加会议的工人、专家、教授、工程技术人员和各级干部180多人,最后一天吸收总部机关参加,与会人数达到500多人。
这是在大庆油田召开的第一次大型会议,会议开得热烈、生动,各路代表发言很踊跃,坐在中间的余秋里、康世恩、唐克、张文彬等人不时插话提问或做补充。最后一天,余秋里做总结。他讲完了形势讲任务,提出了大会战的目标,就是要高速度、高水平地拿下大油田。讲到怎样完成任务时,余秋里高声说:“我们必须具有猛攻猛打、雷厉风行、严肃认真、扎扎实实的工作作风,刻苦耐劳、艰苦奋斗、顽强克服困难的精神和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让给别人的共产主义风格。”最后他又提高了声音说:“总之,我们每个队、每个单位、每个人,都要有革命战争时期那种敢于冲锋陷阵、英勇牺牲的精神和压倒一切困难而不被困难所压倒的气概!”
说到这里余秋里大声问:“王进喜来了没有?”
王进喜正蹲在凳子上聚精会神地听余部长讲话,突然听到部长喊自己,马上站起来说:“来啦!”
余秋里微笑着对他说:“来来来,到中间来,叫大家看看!”
王进喜不好意思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