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佶原先还担心沈傲,这时候却又是对他满腹的怨气,大喝道:“那是堂堂国公,他哪里来的胆子?是谁借他的生杀夺予之权?朕太纵容他了,太纵容他了,如今竟到了这个地步!”
李邦彦听了,心知时机已到,立即跪下,正色道:“陛下,微臣有事不得不说。”
赵佶并不说话,只是咬着唇,有点难以置信地又捡起桌几上的奏疏来,仔细看了一遍,冷哼一声道:“这是臣子应当做的事吗?这是朕的肱骨之臣应该做的事吗?这是……”他一连串说了几句这是,最后咬牙道:“朕绝不姑息,绝不姑息……”
李邦彦在地上重重叩头,继续道:“陛下,这是王莽、曹操做的事,周公一定不会为之。”
李邦彦这句话脱口而出,其用心可谓歹毒到了极点,若说赵佶一开始还是责怪沈傲胆大包天,可是这句话就将这件事的性质引导到了异心上,臣子有了异心最后会是什么下场?后果不言自明。
第766章 落井下石
“陛下……”见赵佶动容,李邦彦哪里还敢错失这个机会?更加卖力地道:“平西王位极人臣,可是臣就是臣,身为人臣却擅自诛杀大臣,与王莽、曹操又有什么区别?这般的年纪就敢做出这等事,实在是忤逆到了极点,陛下若是再姑息养奸,今日他敢杀国丈,杀知府、都督,明日……”李邦彦想到下一个就轮到自己,不禁浑身颤抖:“陛下,不能再优柔寡断了。”
赵佶眼眸中闪过一丝狐疑,盯着李邦彦,一动不动。
李邦彦被赵佶看得有些生寒,还是忍不住继续道:“陛下待沈傲恩重如山,高不可攀。又若碧波汪洋,深不可测。沈傲不思图报,反而忤逆到这个地步,他的心中可还有皇上?臣窃以为,大奸之人不知恩德相报往往无形无迹,貌似忠厚,实则心中常戚戚,口舌如簧,宛若君子,陛下可曾想过,王莽也曾以忠厚贤良得名,曹操也曾是不畏强暴的门尉,只是时机未到而已。这沈傲看似有些才学,自诩天下第一才子,蒙受陛下垂幸,掌握军机,勾结党羽,如今更是恶迹已露,陛下,眼下还来得及,再迟,微臣只怕酿出萧墙之祸。”
赵佶坐着,沉吟不定,他这时候反而冷静了许多,只是淡淡地看着奏疏出神。
李邦彦只当他在迟疑,终于闭上了口,等候赵佶裁处。
良久之后,赵佶突然淡淡地道:“沈傲不会反,他也不是曹操,更不是王莽!”
这一句话直接了当地给沈傲定了性,李邦彦听了,心里不由叫苦。
其实方才他若是不急于一时这般数落沈傲的罪恶,将沈傲比作是曹操和王莽,或许赵佶在这个风口浪尖上还不会回护沈傲,问题的关键还是他这一番不合时宜的话上。他若是将沈傲比作了曹操王莽,那赵佶岂不是成了汉成帝和汉献帝?这两个皇帝都是亡国之君,李邦彦这般比较,在赵佶耳中,颇有指桑骂槐之嫌。
再者赵佶和沈傲关系莫逆,又是翁婿,在赵佶心里,早已将沈傲当做了自己的子侄,对赵佶来说,李邦彦只是外人,而沈傲是自己人,沈傲犯了大错,他这自家人关起门来责骂甚至是鞭挞、处死都可以,这是家法。可是李邦彦一个外臣,居然如此数落,甚至是险恶到将沈傲比作王莽、曹操的地步,就已经突破了赵佶的底线一样。就如平日父母对待自己的儿子,关起来们来如何打都可以,可是一个外人便是指指点点一下,都会让父母生出恶感,甚至有不雅的,便是拳脚相加也不一定。
李邦彦错就错在将沈傲当做了赵佶的臣子,若在赵佶心中沈傲只是臣,那么他的这番话可谓是慷慨激昂,颇能蛊惑人心,偏偏他还是想岔了。
更何况赵佶之所以能下这个定论,还有一个外人不知的原因,若沈傲真有不臣之心,他身为西夏摄政王,又何必站在这屋檐之下,放着好端端的刘邦不去做却去做曹操,与赵佶订立密约?这无论如何也解释不通。
赵佶最不相信的事,偏偏这李邦彦自以为击中了赵佶的软肋,大肆地渲染出来,当真以为赵佶会相信。可想而知,这样的结果只是等于替沈傲说了好话。
李邦彦听了赵佶的定论,心都凉了一片,自家说了这么多,况且方才赵佶还是勃然大怒,眼看就要大功告成,谁知这个时候,赵佶居然是话锋一转,瞧赵佶这口气,居然还对沈傲颇有回护。到现在,李邦彦还不知错误出在哪里,一头雾水地磕头在地,一句话都不敢说。
赵佶继续道:“朕知道他,你不必再说了。”
李邦彦只好叩头道:“微臣万死,确实是说得严重了一些。”
赵佶撇撇嘴,脸色才缓和下来,在这阁中踱了几步,道:“可是你说的话不是没有道理,沈傲虽然不至于有什么不臣之心,可是今日这事实在是耸人听闻,堂堂国公,他竟然说杀就杀?郑国公乃是郑妃的生父,是国丈,不请旨而杀之,他这是要做什么?”
李邦彦这时候再不敢说什么了,只是道:“陛下说的是。”
赵佶冷冷地道:“朕是太纵容他了,一而再,再而三的如此,朕如何向郑妃交代?又如何向朝廷交代?今日不给他苦头,早晚有一日,他还要做出更骇人听闻的事。”
听到教训两个字,李邦彦略带几分失望,道:“殿下……杀戮国公,应当重惩才能服人。”
赵佶颌首,徐徐道:“立即带一份敕命去太原府,锁拿沈傲回京审问,不得有误,这件事,朕要亲自署理。”
李邦彦不禁问:“殿下,谁可做这钦差?”
赵佶沉吟了片刻,道:“李爱卿以为呢?”他看着李邦彦,眼眸中闪过一丝奇怪的光芒。
李邦彦哪里不知道赵佶的心思?原本是想推荐一个心腹过去,可是随即一想,又打消主意,方才赵佶的话令他记忆犹新,若是应对得一个不好,说不准沈傲没有栽下去,自己倒是要阴沟翻船了。
李邦彦道:“陛下,臣以为大理寺寺卿姜敏可以担当此任。姜大人熟知律法,一向主掌刑名,由他去,自然再好不过。”
赵佶听了李邦彦的话,倒是一时诧异,那眼中奇怪的光芒转而变得温和起来,淡淡笑道:“据说姜敏和沈傲之间有些干系,姜敏不会徇私吧?”
李邦彦正色道:“姜大人刚正不阿,不会让陛下失望。”
赵佶来回踱步了一下,冷冷地道:“好吧,就叫他去,告诉他,朕是叫他将沈傲锁拿回京,不是让他伺候一个大老爷回来。若是有一分的枉法,朕第一个就要追究到他的头上。”
李邦彦的心沉了下去,可是这时候实在摸不透赵佶的心思,不知赵佶想的是什么,眼见赵佶已经首肯,这钦差只能让姜敏去了。勉强露出一分欢欣鼓舞的神情道:“门下省这就拟旨意。”
赵佶似乎余怒未消,怒气冲冲地又拿起奏疏,冷笑道:“这个沈傲,不知给朕添过多少麻烦,他真是越来越放肆了,太原知府、太原大都督,如今又是郑国公……”说着,他狠狠地将手压在桌案上,大喝道:“朕要彻查到底,知会三省六部,朕要亲自御审,三省六部四十二司协同审问,副审的名单也要拟出来,这是开国以来最耸人听闻的大案,不可懈怠疏忽,明白了吗?”
李邦彦这时候更加不明白赵佶的心思了,若是赵佶当真维护沈傲,自然是将这件事的影响降到最低,把事情暂且搁下才是。可是现在却又为什么闹出如此大的动静?把三省六部四十而司的官员都叫来,生怕别人不知道似的。
莫非……陛下是要问过沈傲的罪,再明正典刑?
李邦彦一头雾水,这个猜想也有点儿说不通,若是赵佶当真要处置沈傲,要明正典刑,又何必要劳师动众?直接一个欺君、弑杀国丈的罪就可定夺。
其实他并不知道,赵佶现在也是有苦自知,一方面深恨沈傲在这个风口浪尖上添乱,另一方面,又不能不念及一些旧情。可是郑妃那边却如何也要给一个交代,朝臣的非议也要平息,天下的舆情更不能忽视。要平息这场轩然大波,除了将事情闹大,赵佶实在找不到更好的办法。
至于到时候沈傲是否罪证确凿就不是赵佶现在所考虑的事了,若真有其罪,当着天下人的面,赵佶也必须给予沈傲严重的惩罚,否则此例一开,这天下非要乱套不可。
李邦彦想了想,见赵佶一时失神,只好道:“微臣明白,这件事应及早通知到各省、各部、各司去,好让朝廷上下有个准备。”
赵佶微微点头,道:“你去办,记着,沈傲押到了汴京,就立即送到大理寺去,御审之期,再定夺吧。”
听了赵佶的吩咐,李邦彦又燃起了希望,只要是御审,当着朝廷百贯、整个天下的面上,只要能咬定了沈傲的罪行,赵佶便是要包庇,只怕也不可能了,杀戮大臣本就是大罪,更何况王子犯法尚且与庶民同罪,莫说是沈傲这个平西王了。到时候秉公处置,沈傲也绝没有翻身的可能。
“那么,微臣暂且告退,预先去做好准备。”
赵佶吁了口气,沉声道:“下去吧,随时等候传召,朕或许还有事要吩咐。”
李邦彦刚要走,便听到这阁外头传出婴儿的啼声,不禁朝门房那边看过去,只见一个宫人抱着一个襁褓中的婴儿莲步进来,急促地道:“陛下,王子殿下醒了醒来便哭,怎么也止不住。”
赵佶的脸上这才展出一点笑容,快步过去抢过这襁褓中的小人儿,呵呵笑道:“他爹不听话,连朕的小骏儿都生气了。来,来,来,朕带你作画。”
第767章 闹哄哄
赵佶抱着怀中的沈骏,逗弄了一会儿,便让奶娘抱着,又让杨戬为他磨墨,寻了笔来,开始落墨;从前他尝试画山水图,却都较之不太理想,在这沈骏面前,当然要大显身手作他的花鸟图,他画了一辈子花鸟,熟稔到了极致,稍作布局,落墨之后便先画出远处高山林莽的轮廓,他不擅长以山水为画眼,所以这山石只用来衬托,作为底色,再用层叠画法画出一幅粗大的枫树来,枯枝上停一只鹰,凶猛地侧首俯瞰下方张嘴急奔企图窜入草丛中的雉鸡。
赵佶的下笔虽不豪壮,可是这只鹰用的却是掺以水墨的重笔,他自身严谨结实的画风这时候也表现的淋漓尽致,画中左上角的鹰扭头窥视,与雉鸡形成斜线呼应,雉鸡向画外逃匿,惊恐慌张,又将想象延伸到了画外。若是沈傲这个时候在,只怕真正击节叫好的不是这鹰和雉鸡,而是这棵枫树,鹰与雉鸡虽好,真正的点睛之笔却在这枫树上,粗大的枫树主干与巨大岩石形成密不透风的厚度,给人一种乌云压城城欲摧之感,将鹰与雉鸡之间奔杀的气氛烘托到了极致。
赵佶一气呵成,只用了半个时辰,这幅画便已落成,等他抬起头时,才发现一侧让奶娘抱着的沈骏已经呼呼大睡了。
赵佶不禁哑然失笑,便搁笔道:“这幅画就送给骏儿,他是朕的千里驹,也是朕的苍鹰,这苍鹰搏鸡图待会儿送去书画院装裱起来,要悬挂在骏儿的卧房里。”
一侧的杨戬至今还没有消化完方才的消息,如今陛下要锁拿沈傲,是福是祸实在是难以揣测,也不知这一次能不能度过难关,心中正郁郁不定,这时候听到赵佶的话,连忙道:“是。”
赵佶继续道:“杨戬,方才你还劝朕切莫心事重重,怎的你倒是有了心事。”
赵佶并没有抬眸去看杨戬,可是不需去看,从声音口吻便能听出杨戬的失态。
杨戬道:“微臣在想太原的事。”
赵佶口吻肃然地道:“内宫不干政,这规矩你还记得吗?”
杨戬听了吓得脸色苍白,立即拜倒在地,道:“老奴该死,竟是忘了规矩,请陛下恕罪。”
赵佶淡淡笑道:“起来,朕没有怪你的意思,说起来这虽是政务,却也是你的家事,你和沈傲的关系毕竟不同寻常。”他哂然一笑道:“你来说说看,太原的事怎么了?”
杨戬壮着胆子道:“陛下,沈傲的为人,老奴最是清楚,谋定后动,怎么这一次突然这般莽撞?郑国公是什么人?宗室外戚,又是国公,据说外朝颇具影响,富可敌国,这样的人,莫说是杀,就是寻常人连得罪都不敢,老奴因此以为,这背后一定有些隐情,请陛下明察秋毫。”
赵佶颌首道:“朕也是这样想。”
杨戬心里说,既是如此,为何不等沈傲回来再说,偏偏还要敕命钦差锁拿回京?
赵佶看了他一眼,仿佛看出杨戬的心思,淡淡道:“你是不是在想,朕将他锁拿回京,御审钦查,是不是太过火了?”
杨戬不敢说是,垂着头不敢说话。
赵佶吁了口气道:“朕总要给人一个交代,国公岂能白死?朕这一次点头让姜敏去锁拿他,就已经有维护他的意思,你明白了吗?”
杨戬心中一想,姜敏与沈傲也是世交,这二人的关系倒是不错,陛下派遣他去,原来是故意为之,于是心中释然,忙道:“陛下圣明。”
赵佶脸带疲倦地道:“好端端的,又闹出这么大的事,沈傲也该好好教训一下了,朕已经想清楚啦,若是这一次他当真是无端诛杀郑国公,朕也绝不会轻饶,否则人言可畏,就算郑妃不寻朕来诉苦,这满朝上下也会非议朕徇私,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这道理朕说过也不是一次两次了。”
杨戬心中恻然,道:“陛下说的是。”
赵佶反倒呵呵一笑道:“原本朕是想明日回宫的,可是现在看来,后宫那边只怕也要闹翻了,朕只能在这山中继续做闲云野鹤了,后宫的事,朕不管,也不想管。”
杨戬道:“陛下的意思是不是想将沈傲锁拿回京师后,再一并说?”
赵佶颌首道:“朕不能见郑妃,见了她,朕心中有愧,好啦,下去吧,朕先歇一歇,骏儿什么时候醒了,再把朕叫起来。”他拍拍手,看了看画,不禁道:“乌云压城城欲摧,世上本无事,为何总有人要搅了朕的清梦。”
赵佶不由地长叹了一句,目光幽远地朝向窗外看去。
……
此时,后宫已经闹翻天了,据说郑妃听了消息,竟是一下子晕了过去,太医们赶去救治,各宫也不得不尽一尽礼节前去探视。这阁楼里如今已是熙熙攘攘,各宫各院的嫔妃相聚在一起,脸上都是不约而同的忧心忡忡,可是心中怎么想却都是藏在心腹中的事,谁也捉摸不透。
时不时有太医进出,阁楼的三楼分里室和外厅,里室是郑妃的卧榻,外厅则是来探视的人,这时从里室突然走出一个人来,正是太医院最是妙手的吴太医。
吴太医一出来,嫔妃们倒是都还坐得稳,不需他们询问,这吴太医便规规矩矩的给诸位贵人们行了礼,道:“郑妃娘娘的身子并没有什么大碍,只是一时受惊,调养一下就可以了。下官已经开了一剂药,好好将养,自然药到病除。”
嫔妃们纷纷颌首,有人给吴太医打了赏,吴太医便提着药箱走了。
这外厅里却都是沉默,谁都没有说话,有人打量着贤妃、淑妃,也有人淡淡的只当做什么事都没有发生,有人缳首喝茶,有人阖目沉思。
若是沈傲在这里,愣劲一出来,八成是要摆了桌案要画一幅深宫十美图的,这么多绰绰的美人儿争相斗艳,实在是稀罕得很。
贤妃和淑妃二人低声说着话,近来这两宫走得近,是人尽皆知的事,所以也无人打扰,有人也不禁在想,若是让郑妃看到她们,只怕这心病就难医了。
淑妃这几日显得精神极好,淑妃只生了一个安宁帝姬,原本母只能凭子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