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灌了铁水,由于自古江阴就是要塞防城,所以城墙竟然厚达六米之多,不要说北洋新军的炮火,就算是中华帝国的军团级火力想轰开一个缺口也并非易事。
而且江阴城周围还有二座堡垒要塞城,与主城相互呼应,不但可以相互火力支援,更加可以双方进行灵活机动的出击,因为只要敌人从正面进攻,就会将侧翼暴露给堡垒,如果进攻堡垒就会暴露给主城,所以四面围城的战术在江阴城这里很难得到有效发挥。
李江出任第十师的师长其实完全是个意外,他的主要兴趣并不在军事上,而是在土木建筑方面,只不过其家中五个姐姐二个妹妹,只有他一个男孩,其父亲的眼光可谓是独到至极,一直就认为林海疆是一个能够横扫**的主,所以就跟押赌注一般的送李江去普鲁士留学。
对于江阴要塞的防御李江的重点并没放在战略战术上,而是一门心思的在大修各种工事,测算火力暗堡集群的有效阻击范围,射击死角等等,可以说李江把他自己设计的多种复合式暗堡,封闭式掩体结合城墙防御体系,把包括增援而来的海军陆战队第五旅常国豪所部的官兵也累得差点没吐血
现在这些工事发挥了惊人的作用,城头的火力以及城内封闭掩体内的迫击炮群还没有进行射击,清军北洋新军的第一次全面进攻就有如白雪遇到了炙热的阳光一般的退却了
第二百三十九章 武城庙阻击战(上)
第二百三十九章 武城庙阻击战(上)
站在远处山坡的一片树林之内徐光远缓缓的放下的望远镜,马天宝的第八镇冲杀勇猛,而有悍将之称的李续宾的第九镇却有点出工不出的摸样,刚刚的进攻,马天宝的第八镇被撂倒了至少七百多人,而李续宾的第九镇虽然也声势浩大,但是只损失一百多人,两相比较起来高低自然见分晓了。
北洋新军是北洋的柱石,更是大清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马天宝如此不知节约兵力珍惜下属官兵的军官在徐光远看来根本不配当镇统制而李续宾的第九镇却打得很有章 法,同样的效果,将守军一方至少一半的火力点都逼了出来,不过让徐光远非常难过的是北洋新军的炮兵根本无法进行有效精确的压制,因为中华帝国所装备的克虏伯技术的野炮的射程比北洋所装备的英国阿姆斯特朗野炮足足远了五分之二,别说炮战了,就是打上几炮就得换地方,北洋新军发射的大多是实心弹,昂贵的开花弹都是按十比二进行发射的,而中华帝国方面一水的开花弹跟不要钱一般的猛砸过去,直接导致马天宝第八镇的预备队伤亡了六、七百人,里外里第八镇才比划了一下,就折损了一成半的兵力
曾国藩就站在徐仁达的身后,对于第八镇与第九镇的进攻失利,曾国藩早就预料在胸但是如此惨败下来,却是曾国藩意料之外的事情。
江阴的中华帝国守军的顽强抵抗和凶猛的火力让曾国藩有些措手不及,他之前虽然得到了情报,中华帝国的援军抵达了江阴,虽然得知中华帝国的援军抵达了江阴,但是曾国藩依旧命令第八镇和第九镇发起攻击,不听话的孩子应该吃点苦头这是曾国藩一贯的做法。
林海疆在杭州统帅部前敌指挥所内聚精会神的审阅着各个方向汇集到一起的情报,可以说俄军与北洋新军的一切军事行动都在他的掌握之中,帝国元首师业以占领了常州城外的武城庙,全部二个营的野炮已经搬到了山顶,从山脚下到山顶的七道战壕全部挖掘完毕,大量携带的地雷被毫无规律的埋设了下去。
1862年对中国大地来说是一个多事之秋的年景,大清放了甚至比土匪还不如的俄国人进来,去南边打长毛,打林逆结果把国家打得风雨飘摇上下动荡。
曾国藩在算计着江阴的中华帝国的能够动用的兵力,那些从江面上打到岸上彷佛不要钱一般的炮弹让曾国藩对于自己之前的判断产生了怀疑?中华帝国就不会再江阴码头储备炮弹吗?他们的炮艇非要回上海去补充?现在北洋新军不要说进攻江阴就是看到江阴都感觉无比的头疼和无奈。
这根本就不是他们之前所知道的那座城?没人会相信一万多人疯狂的挖了四十多天,会挖出一个什么东西出来,现在唯一能够确定的是江阴成为了一座要塞城市,如果强攻,恐怕八、九、十这三镇的人马是不够看的。
曾国藩非常清楚,一旦中华帝国的兵力缩成一个团进行防御之后,那么无论是谁,都没有能力在撼动其半分,现实是非常残酷的虽然第八镇与第九镇的进攻让江阴暴露了一些火力点,但是无论是曾国藩还是下面的徐光远都清楚,江阴已经变得跟要塞一般的牢固,已经暴露的火力点只可能是其中的一少部分而已
对于北洋新军来说,江阴现在似乎变得可望而不可即了,即便是死再多的人,也只能是给自己的敌人增加武勋,除非能够在江面上击败中华帝国的内河舰队,让江阴变成一座孤城,否则单以兵力从陆地上进攻,这是极其不明智的选择
而此时的林海疆却意外的接到了镇远与定远两舰改装修复完毕的报告,这样林海疆多少有了一些兴奋,如果镇远与定远两江进入上海用舰炮支援战斗,这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场面?于是林海疆匆忙的赶回了广州造船厂。
望着镇远舰船舷旁晾晒的衣服,贾悟忌的脸色不太好看,他今天是来视察展阳的太平洋舰队的,但是没想到元首竟然也亲自从前线返回了。
林海疆见贾悟忌一副着急的摸样于是微微一笑道:“你急什么?枪炮日晾晒衣物是非常正常的事实,因为元首来了,就让下一个星期全舰的官兵船潮衣服睡潮被褥?这是什么逻辑?搞表面功夫吗?要搞这个你们还差得太远”
林海疆微笑着登上镇远舰,贾悟忌跟在屁股后面不肯吭声,作为太平洋舰队第一分舰队司令的唐自强着一言不发的跟在林海疆身后,唐自强在帝国海军中的资历并不算浅,除了从地中海跟林海疆打拼回来的几个老人之外,其余大部分的元老级的人物反而还没有唐自强这批留学生地位军衔高,但是很多人都有自知自明,对此从来不吵不闹,海军毕竟关系帝国的命脉,这不是军衔高低权力大小的问题,自己能力不及,却偏偏要驾驭,结果身死国亡,任何人都不敢等闲视之。
不过唐自强不一样,他是要资历有资历,要能力有能力,现在被展阳凌空压了一头心底自然不爽,不过之前林海疆也答应了他,帝国海军本土舰队的司令官的位置留给他,眼下虽然是没影的事,但是林海疆一向是说到做到,所以唐自强最近格外留心展阳的一举一动,他想从展阳的不足处学习些经验教训,一个聪明人是看别人摔跟头学会躲开,而不是自己
林海疆望着镇远舰最新更换的双联克虏伯技术帝国海南枪炮分厂制造的三百六十毫米三十倍口径的双联舰炮,心中一时感慨万千,一转身发现一些水兵正在收拾衣物,林海疆摆了摆手道:“枪炮日除了擦拭武器之外,剩下的就是晾晒衣物,我命令继续晾晒”
水兵们自然是要听从官高N级的元首的直接命令了,耀武扬威的将衣服挂了回去,贾悟忌则红着脸躲在舱门口正在犹豫是否要出去,还是换一边出去比较好?
此次晾晒衣物让林海疆想起了后世国人诋毁北洋舰队的事情,说日本海军东乡平八郎发现北洋海军在定远舰的主炮的炮管上晾晒衣服足见军纪松弛云云,林海疆可是见过大舰的主,自北洋海军之后,直至二十世纪末,中国海军的战斗舰艇依然没有能够超过镇定两舰吨位的,所以后世的人想象的很简单。
殊不知那定远舰的主炮为三百零五毫米口径,炮管为反复锻造而成,而且定远舰装备的三百零五毫米口径主炮属于旧式架退炮,平时为了方便保养,炮管大部分缩回炮罩内,装弹时再将火炮向外推出。
攀爬到一个离地3米、长度仅不到2米,而直径接近半米多的短粗柱子上晒衣服是何等艰难,甚至稍有不慎便有可能发生从高处摔落,而危及生命的可怕事情在定远舰上无论是栏杆、天棚支柱均为可以用来晾晒衣服的设备,任由北洋舰队官兵军纪真的涣散,官兵智愚笨至极,似乎也不可能为了晒几件衣服,而付出生命的代价?林海疆到是相信日方的说法,东乡平八郎发现定远舰主炮炮膛布满灰尘无人擦拭
眼前的镇远舰安装的整体底座制退式火炮,其三百六十毫米口径的双联舰炮即便在水平角度距离甲板也有近三米半之多,可见后世以讹传讹的厉害
太平洋舰队的全部舰只都按计划进行了大规模的改装,按帝国海军部的标准,五千吨标准排水量以上,一万吨以下的称重型巡洋舰,五千吨标准排水量以下,二千吨以上的称轻型巡洋舰,二千吨以下一律称其为艇林海疆自己制定的这个所谓的标准后来害惨很多人
太平洋舰队作为中华帝国的第一主力舰队,自然时时刻刻被林海疆所惦记,林海疆已经与帝国地质工程部进行了协调,下一步太平洋舰队的主要任务就是编组演练,带着地质工程部的勘探人员将后世东南亚的几处大型金矿都勘测出来,为开采做好前期准备。
不过眼下镇远与定远两舰的任务却是跟随元首亲抵上海外围进行火力支援,其实在林海疆的计划中,一旦1862年6月24日,帝国陆军开始从杭州风卷残云般的进行总攻击,俄军对上海的围攻自然就冰雪消融了
所以镇远、定远两舰抵达上海之后还能发挥多大的效用?恐怕林海疆非常清楚,其最大的效用就是让帝国元首非常安全的亲抵前线
在常州城外的武城庙主阵地之上的方国华望远镜中不断中枪落马的清军侦骑从下午开始就进行不断的试探,似乎想搞清楚这支突然出现在武城庙的林逆匪军到底有多少兵力。
当曾国藩得知在常州城外的武城庙出现了一支中华帝国的军队之后,顿时惊讶得说不出话来……
第二百四十章 武城庙阻击战(下)
第二百四十章 武城庙阻击战(下)
曾国藩站在地图之前,身旁也全部都是自己的心腹之人,徐光远更是皱眉凝神,自北洋新军组建以来可以说这是他们这个集体遇到的最大的危机。
林海疆的胃口竟然如此之大?他想干什么?关门打狗?把俄军与自己的三镇全部都装进去?要知道自己还有八万多各地拼凑来的民团、绿营等等,原本是指望从中拔选一些有用之人补入自己北洋新军的,现在看来这个计划一时半会恐怕难以实施了
徐光远要比曾国藩想的更多,从地图上简单的看常州城外的武城庙不过是一个点,但是如果不从这个点经过的话,那么就意味着部队必须放弃所有的辎重和大炮等等,只能轻装前行摆脱敌人。
如果放弃了全部的家当,那么北洋新军的战斗力势必将会大打折扣,徐光远想丢,恐怕曾国藩也不会同意现在北洋的制造局等都被林逆拆毁,枪炮是只能越用越少,补充都要从俄国和英国高价购买,这伙急于发战争财的洋人要的都是真金白银,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主,所以不到关键时刻,北洋三镇是断断不会放弃全部辎重火炮只身脱敌的。
更何况还有左宗棠的七镇大军已经抵达了南京,一想到左宗棠,无论是曾国藩还是徐光远都如同吃了一颗定心丸一般,中华帝国能够穿插至此的军队,匆忙之中又能够有多少人?按中华帝**制最多一个旅?很可能只有二个营,毕竟大部队穿插早就会被发现几乎所有的人都判断出现在常州城外的武城庙的中华帝**队是一支小部队。
但是有一个人却似乎不这么看,这个人就是李续宾但是李续宾知道自己是无法左右曾国藩的,所以前思后想之后,只是简单的建议了一下,见曾国藩没有任何反应,也就闭嘴不言了
武城庙的外围阵地的战壕与主阵地的交通壕全部连通之后,方明望着南北两个方向上的士兵还在拼命的构建工事,清军的侦骑与北洋新军的侦查并开始以营建制的出现在外围,这对于方明来说就是一个非常明显的信号,虽然早就做好了腹背受敌的准备,但是真到了这个时刻,方明还是多多少少有些心有余悸。
曾国藩在派出了徐光远第十镇之后,望着地图久久不语,其身旁的众多幕僚此刻也不敢言语,这是关系到北洋新军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如果献策得对那就是立功,反之性命堪忧,非常时刻能少说就少说吧这是幕僚的处事原则。
曾国藩此刻最为担忧的是徐光远的第十镇能否重新夺回武城庙?现在北洋水师功亏一篑,要是自己这北洋十镇精兵在出问题,北洋也就真的要成为一个记忆了,朝廷那边想咬上北洋一口的不占少数,远的不说在武汉的僧格林沁就是一个。
最终曾国藩下定了一个决心,那就是快速的率部脱离江阴,并让左宗棠所部立即向武城庙推进,单独一个徐光远的第十镇估计很难夺回武城庙,林海疆是一个极其喜欢冒险的主,但是如果自己的第八镇与第九镇同时离开江阴,会不会被江阴的中华帝国守军咬住?
曾国藩通过第八镇与第九镇得几番不断试探,也大致清楚了中华帝国江阴守军的数量,而且据探子称,前些日子,大约七千多穿着花外套带着平顶圆铁帽子的中华帝**队增援了江阴,其实这才是曾国藩萌生退兵念头的主要原因。
中华帝国陆军的一个师大约为一万人上下,一般会临战加强为一万二千余人,配属七十五毫米火炮至少五十四门,多则要七十二门或者上百门,之前曾国藩已经急令左宗棠率部立即开赴常州,攻占武城庙消灭深入己方后方的这支中华帝国精兵,但是自从得知对方向江阴增兵的情报之后曾国藩就多了一番计较。
原本曾国藩的计算是利用林海疆的决战意图,以左宗棠的七镇精兵下常州,以五万团练配合北洋一个协的部队佯攻围困江阴,而自己集中左宗棠的七镇精兵直接前出支援与中华帝国血拼已经差不多的俄国人,而自己手中的第八、第九、第十三镇精兵则直插其后路杭州,攻城夺地,切断中华帝国的补给线。
曾国藩见识过中华帝**队的火力与战斗力,他相信越是这样的军队对后勤辎重补给的要求同时也就越高,与其决战不等同于前去攻坚,只要能够挺住并且断其粮道,中华帝国也是一样能够被打败的。
不过这个决战意图现在发生了动摇,第九镇统制XXX给曾国藩的建议就是别去再管什么俄国人了,先把北洋的三镇精兵救出去再说
XXX是出了明了有勇有谋的悍将,打起仗来可谓是悍不畏死,尤其练兵更有一套,喜欢练与中华帝国相同的所谓精兵,连他都几番要求自己立即退兵,与左宗棠合兵一处死守南京,并向朝廷要求僧格林沁大军星夜急援,这就已经说明了问题,但是形势真的有XXX说得如此这般严峻吗?曾国藩有些迟疑,如果在武城庙的中华帝**不过是其一个旅,那自己就是杞人忧天,但是如果对方是一个师,在加上江阴守军通过长江大量增援,那形势可就是真的危急了。
林海军啊林海疆你真要一口吃下老夫的三镇精兵和俄国人的二十万大军?其中的七万民团尚不在计算中,曾国藩知道这些民团是不能做数的,保乡安境他们或许还能拼命一战,现在这种精兵级别的大决战,民团根本派不上任何作用,或许只能当做疑兵之用罢了。
在武城庙的外围,徐光远的第十镇赶到的时候已经是精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