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炮兵传奇》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炮兵传奇- 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毛泽东、朱德大喜。“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正是此时心情的写照。
  参谋处长向毛泽东和朱德详细描述了活捉张辉瓒的经过。
  战斗前, 因红4军军长林彪在北伐中见过张辉瓒,知道他的模样,于是向全军将士讲明了他的相貌特征, 要求务必活捉。发起总攻后,红4军10师的一个班,在一棵大枫树下发现了一件狐皮大衣,在皮衣的衣领上还有张辉瓒三个字,知道这家伙就在附近,于是仔细地搜索。后来发现了一个山洞,洞里有人。
  战士们高喊:“快出来,不出来就扔手榴弹了……”
  一个大胖子战战兢兢地从里面爬出来,这人生得肥头大耳、唇上有两撇小胡子,一件士兵的小褂紧紧地绷在身上,一看到他,战士们马上就高喊起来:“别装蒜,这家伙肯定是张辉瓒……”
  在龙岗大坪,毛泽东见到了被捆绑住手脚的张辉瓒。当年北伐时,毛泽东与其也是相识。
  张辉瓒一脸哀苦之情。“润之先生,没想到在这里遇到您,别来无恙乎?”
  毛泽东风趣地答:“岂敢,几天前老兄还趾高气扬,要剃朱毛的头,何言无恙乎?”
  张辉瓒面带死灰:“惭愧、惭愧,有罪、有罪……”
  这位曾留洋数国的中将师长此时苦苦哀求,愿给红军捐款、捐枪、捐弹药,唯求饶他一命。
  毛泽东也不想杀他,想让他到红军即将开办的学校中当一名教官。张辉瓒的亲属得知他被俘的消息后,千方百计找到我上海地下党,恳求只要放他一命,他们不惜筹措重金前来赎人。
  中共中央得知这个情况后,立刻派人赶到苏区,万没想到,根据地的军民把他借去批斗,由于他多次清剿,民愤太大,竟在批斗中被活活打死了。
  朱德事后回忆这件事时,曾经痛心地说:“按说真不该杀他的。留着这一个人,不但可以解决根据地的不少困难,还可以用他做人质,换回许多狱中的同志,可是把他杀掉之后,蒋介石为了报复,立刻处决了我们许多被捕的共产党员,其中包括几次起义失败后被俘的军官。”
  此次战役,不但全歼了蒋军18师,还缴获了大批武器弹药。从这以后,红军各个师基本部编配了迫击炮连。
  二次反围剿胜利后, 又缴获了两门山炮和许多迫击炮。1931年5月,中央军委命令,在江西陂头,以红3军团山炮连为基础,成立了军委炮兵团。这是我军第一个独立炮兵团建制,团辖三个山炮连,一个炮兵教导队,一个运输连,一个步兵警卫连。夏中兴为代理团长,政委为张平凯。
  6月,红3军团决定用两个步兵团和军委炮兵团共同行动,去消灭盘踞在赖村的地主武装。
  赖村是兴国县的一个重镇,也是根据地一颗扎眼的钉子,这儿的地主武装依仗着高墙大院,就是不肯向红军投降。
  指挥这次战役的司令员是谭希林,政委为张平凯。
  一切准备就绪后,步兵首先发起了冲击,谁知镇子里的保安团特别能打,而且枪还打得特别准,火力也组织得十分密集,红军连续冲击了五次,都没有成功,伤亡十分惨重。
  谭司令气极了,命令:“马上把军委炮兵团拿上来,把这个镇子给我轰平!”
  炮兵团把三门山炮直接推到离目标只有300来米的地方, 瞄准城墙进行轰击。在这么近的距离上,岂有打不中的道理?所以一炮一个准,没用几炮就把城墙轰塌一个大洞。
  但里面的敌人仍负隅顽抗,虽然出现了洞口,可是步兵还是冲不上去。夏团长气极了,命令炮手们连打了两个急速射。军委炮兵团的炮手们大多是一、二次反围剿中被俘的俘虏兵,正急于找个立功表现的机会,况且他们以前在国民党部队中弹药十分充足,从来没有限量使用炮弹的情况,所以团长命令一下,他们就拼着劲地放起炮来,有敌人的地方打炮,没有敌人的地方也轰它两下,最后,寨子是打下来了, 可是村子里的民房被炸毁了不少,最令人痛惜的是将仅有的100多发炮弹都打光了。
  对此,朱德总司令员十分气愤,立刻撤掉了夏中兴的团长职务,后由武亭同志接任。
  赖村一战,也给红军指挥员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大炮的威力是巨大的,但战争是一种综合兵种的较量,如果不解决好步兵和炮兵的协同问题,就不能充分发挥炮兵的特有威力,即便有了许许多多的大炮重炮,不但帮不上什么忙,反而会成为夺取胜利的负担。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在随后不久的两万五千里长征中,红军便尝到了抱着重炮行军的苦头。
  第三章
  “克虏白”的故事;长征途中,湘江血战,红军
  主力遭重创,初具规模的炮兵几乎折损殆尽;红
  军调头西渡乌江,蒋介石剿灭红军计划落空
  一门“克虏白”山炮的故事
  1930年,红军战士吴嘉德才16岁,刚刚从地方游击队编到红5军特务连当战士。7月,红军打下了长沙,他便随大部队冲进城去。
  大城市就是好,这么多店铺,这么多好吃的东西……
  他正喜滋滋地看着,忽然看到前面有一个庞然大物,挡在路口。他走上前去仔细一看,才知道是一门大炮。
  在这之前,小吴只见过迫击炮,炮筒有拳头粗细,炮身有半人来高,就这已经够敌人喝一壶的了,万没想到,还有这么大的家伙。炮口比人的大腿粗,伸出胳膊也摸不到炮筒。旁边堆放着金灿灿的炮弹壳,还有一些乱七八糟的零部件。
  小吴弯身捡起两件小玩意,正想走开,猛听得有人结结巴巴地喊:“长官……你不能动……”
  小吴闻声一看,是一个穿国民党军装的俘虏兵,只见他指着小吴手里的那些小玩意,十分紧张地说:“快放下,那……那是碰火,不能乱动的……”
  小吴一听是碰火,弄不好还要炸,慌忙将碰火放到地上。但仍舍不得离开,转悠了好久,才问那个俘虏兵:“喂,兄弟,你叫什么名字?”
  俘虏兵啪地一个立正,“报告长官,我叫刘延贵。”
  小吴摆摆手说:“别叫我长官,你说,这家伙身上什么东西最金贵?”
  刘延贵认真地说:“炮栓和炮镜最重要。”
  看来他年纪不大,还是个行家里手。小吴走上前去搬弄了几下,那些部件好像都焊在上面似的,纹丝不动。便对俘虏兵说:“喂,兄弟,帮我把这些金贵东西拆下来好吗?”
  “是,长官。”小刘立刻动手,熟练地操弄起来,不一会儿,就将炮栓和炮镜拆卸下来。
  闲谈的时候,小吴才知道,这小刘是瞄准手,也是穷苦人家出身。
  把零件都拆下来后,小吴又找来一块花布单,将这两样东西包起来,卷成个包袱,背在身上。临走时,小吴对小刘说:“行,我看你服从命令听指挥,组织纪律性还挺强的,你想当红军,我可以当介绍人。对了,我还不知道,这大家伙有名字没有?”
  小刘回答:“这门山炮是德国造的,叫‘克虏白’。”
  小吴念叨着这洋名字,走出了几步,又停住脚,回头对小刘说:“你说它叫啥家伙来,我又忘了,干脆,你跟我走吧!”
  小吴背着花包袱,带着小刘来到连部见到连长。“报告连长,我捉了一个俘虏,还缴获了一门大炮……”
  连长看了看小刘,又看了看炮栓,摸着他的脑袋说:“好了,你缴获的大炮太大了,我们红军打的是游击战,那家伙没有用,行军打仗怪碍事的,扔了吧!小刘咱们收下,就分到2排6班吧。”
  “不,连长,我不扔,我要留着它!”
  连长生气地望着吴嘉德固执的脸,没好气地说:“行,你愿意背就背吧……”
  从此后,小吴像命根子一样紧紧地守着花包袱,行军背着,睡觉枕着,走到哪儿,带到哪儿。睡梦里,他常常想,如果能用这门炮去打敌人,该多带劲啊!
  一天晚上,小吴点了根洋蜡,正在用鸡油擦炮栓,连长派人来叫他。一进门,发现刘延贵也坐在那儿。
  连长对他俩说:“吴嘉德同志,军团成立炮兵连,要用你花包袱里的宝贝,还命令你们俩都调过去。”
  小吴天天都想着当炮兵,用那门大炮打敌人,当今天真让他去了,他倒有些木讷了,“调我当炮兵,我可什么也不懂啊!”
  连长把脸一拉,“你这个人真怪,不让你背那家伙吧,你像命根子似的整天搂着抱着,真让你去动真格的了,你又婆婆妈妈起来……”
  一来到炮兵连,小吴就发现,在长沙看到的那门“克虏白”,就威武地立在那儿呢!只要配上他包袱里的炮栓和瞄准镜,就可以作战了。
  炮兵连刚一成立,就向江西行军。从湖南往江西去,盘山绕岭,江河如织,就是有牲口也用不上。 炮兵连的官兵们索性将“克虏白”大卸八块。一个炮身200多斤, 一个摆架100多斤,还有炮轮、小架、轴锄、钢护板、大架、滑板,一共分成了五块,四个人抬一块,三个班轮换。行起军来,百多人的队列,拉得老长,手拉肩背,特别显眼。老百姓见了,都高兴地蹦着高说:“咱红军有大炮了,这回可不怕白狗子了……”
  小吴他们本来被这些钢铁造的笨家伙压得喘不过气,肩膀红肿了,有的还破了皮,化了脓,可一听到老百姓这些喝彩话,胸脯马上又挺了起来。
  终于,“克虏白”立功的时候到了。
  江西清江城之战,是红军入赣的第一仗。清江西有大山,南临袁水,此时已是9月,满山绿萌袭人,成熟的桔子红火点点。固守清江的民团很顽固,步兵攻了两次都没有成功,于是军团长命令把“克虏白”拉上去。
  为了节省炮弹,小吴他们把棉絮浸湿,填在禾桶里,掩护大炮往前推进,一直把山炮送到离城门几十公尺的地方。
  敌人见了这么大的家伙也害怕,集中火力向着大炮射击,无奈子弹都打在浸水的棉花上,毫无用处。
  小吴把炮镜安好,小刘紧贴着镜面瞄了一会儿,冲连长点了点头,连长一声喊:“预备放!”小吴一拉炮绳,“轰隆”一声,只一炮就把城门轰了个大洞。紧接着又是两炮,敌城楼连根被掀上天,伴着激越的冲锋号,红军一阵风般杀进了清江城。城内的1000多民团全部被歼。
  首战告捷,“克虏白”立下大功。
  攻克清江城后, 红3军团奉命东渡赣江,准备到樟树通车城、新干两条大道附近去筹款筹粮,发动群众。没想到行军至三湖镇时,被敌军堵住了去路。
  原来,蒋介石想凭借赣江,把红军阻在西岸,然后再腹背夹击,一举将这支红军主力吃掉。
  敌人的计划十分周密,他们首先把全部船只劫持到江东岸,使红军无船渡江,然后沿江岸布下重兵,江里还有三艘汽艇,配有机枪、小炮,昼夜在江上巡逻。
  红军几次强渡,都因敌人防护严密而没有成功。
  军团首长经过研究,认为对我军强渡威胁最大的是江面上的巡逻艇,他们不但可以在红军半渡时给我以打击,还能用其强大船体将我们的小船撞翻,因此,红军首长再一次决定把“克虏白”拖上去,打沉敌人的巡逻艇。
  接到命令后,炮兵连连夜把山炮推到江边。
  天亮了,江上烟雾弥漫,几十米外便看不清目标,根本无法射击。可是江流中马达声不绝于耳,敌人的枪弹一串串朝红军阵地扫来。
  为了节约仅有的几十发炮弹,连长决定看不到目标决不放炮。
  一个多小时过去了,太阳终于出来了,江面上的浓雾随着江风逐渐飘散,敌人的汽艇在江面上露出庞大的躯体,横行无忌地在江面上巡弋着,岂不知死神的黑翅膀已经掠过它们的头顶,马上就要向它们索命了。
  那时,红军还从没有训练过打活动目标,刘延贵几次套准了敌艇,但由于距离太近,敌汽艇速度快,没等放炮,就已经滑过去了。
  这可怎么办?连长急得冒出了一头大汗。
  无奈,小刘干脆就从炮膛里进行瞄准,立刻抓住了一次绝好的时机,等汽艇在江面上猛抖威风,朝着红军阵地又扫机枪又打炮的空档,小刘赶紧帮小吴填上一发炮弹,“轰!”炮弹正巧打中了汽艇的要害部位,只见黑烟像黑龙般腾起,接着传来几声爆炸声,不一会儿,汽艇便咕咕噜噜地沉到江底去了。
  另两艘汽艇一看大事不好,没等“克虏白”再开炮,慌忙调头一溜烟地朝樟树方向逃走了。
  敌人没有了江面上汽艇的支援,顿时军心大乱,接着红军的“克虏白”山炮又“发言”了,朝着江东岸敌人的阵地一气就夯了30多炮。敌人的江岸阵地好像被捣烂的蚂蚁窝,从工事里跑出来的敌人被炸得懵头转向,隔江都听得见他们的哭喊声。
  红3军团的官兵乘势坐着小木桶、 竹筏、小木船等渡江工具,向对岸发起了强攻。
  敌人斗志大减,溃不成军,不等我军冲上东岸,已经魂飞魄散,仓惶逃生了。
  此后,这门“克虏白”又立下了无数战功。血战龙岗、活捉张辉瓒时,是它首先发威,打烂了那支国民党王牌军的炮兵阵地。在肃清“白点”的战斗中,它无坚不摧,战无不克。在红色瑞金,它曾受过毛主席的检阅。在瑞金红色大学——特科学校,它还培育出无数的神炮手和炮兵指挥员。
  两万五千里长征时,炮兵团的同志们又抬着它渡潇水、过湘江、渡乌江,一直到达贵州土城。最后,终因它个大体沉,又无弹药,再加上敌人前追后堵,军情紧急,抬着这个大家伙实在影响行军速度,军团司令员决定把它沉到赤水河中。
  沉炮那天,寒风凛冽,江流湍急。炮兵团官兵将屡立战功的“克虏白”的五大部件抬到河边,为它最后一次擦去了身上的油垢,含着泪水推进了滔滔的江水。
  红军官兵伫立江边,向着“克虏白”沉没的地方庄严敬礼,尔后依依不舍地离开河边,继续踏上北上抗日的征程。
  湘江血水向东流
  1933年夏,国民党南昌行营。
  夜已经深了,总统议事厅里依然灯光灿亮。蒋介石正在与他的洋顾问研讨军情,制定第五次围剿的可行方案。
  宽大的办公桌上,铺着一张湘赣红区的军事地形图,桌角上有一本折着角页,天头地角都被红笔勾圈得密密麻麻的《曾文正公全集》。
  曾国藩,清王朝咸丰年间的两江总督,西太后的心腹重臣。他练兵有方,训出的部队被称为“湘军”,以作战勇猛而著称。蒋介石对他特别推崇,桌上案头,几乎都是他的文集和批件。就连刚刚拟定的《剿匪手册》中,也处处显现着他的名言警句。
  此刻站在蒋介石身边有两位军人,一位是陈诚,另一位则是白发碧眼的德国著名将领赛克特。
  赛克特已经67岁,头发花白,但身板挺直,思维敏捷,尤其是他的身份和军事经历,闻之不能不让人肃然起敬。他出身军事世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他曾出任德军驻土耳其最高统帅部参谋长,后升任德军总参谋长,是威廉二世指挥战争的主要助手。大战结束后,他又作为德国军事代表出席了巴黎和会。1920年至1926年间,担任德国国防军总司令,退休前晋升为元帅。他不但在德国军界声望甚高,在世界上也是为各国军人仰之弥高的人物。
  蒋介石围剿红军连遭四次惨败,损兵折将的教训,似乎使他变得聪明起来,苦思冥想中找到救命草,他借鉴曾国藩当年镇压太平天国时请洋人作高参的经验,不惜出重金把赛克特请到中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