们,却均以口出不逊的罪名交给司寇处理。
退朝之后,叔孙通的同僚们攻击他说:“你奉承阿谀的态度,也未免太过分了。”
“道不同不相为谋,我只不过是刚逃出虎口罢了。”
虽然叔孙通这样的作法不为人们所服,但在那个时代下,他也是迫于无奈,也是一种生存之道,不过,我们却不能够否认恭维的作用。
厚道捧人,合作者众
厚道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积淀而成的。它的内涵丰富,寓意深沉。
通常我们所说的厚道,是指一个人待人以诚,能宽容,不刻薄,不欺不诈,不谎不骗,大局为重,与人为善,不争名夺利,不计个人恩怨,能忍受非原则的误解和委屈,但不是浑噩麻木的世俗庸人。厚道的人是能冲破世俗观念的羁绊、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有着深厚的思想和道德修养的人。在日常应酬中,如果一个人有失厚道,总是想着利用他人的厚道占一些小便宜,以满足自己的私利,其最终只能为人所不齿。
有这样一个人,在朋友中间老是耍一点儿小聪明,比如他常常对某个人说他有极大的能耐,可以帮助人家揽事做挣点儿钱。刚开始时大家都信任他,帮他把揽下的事做好,他也和大家讲好什么时候付钱。可是事情过后,他便利用大家不好意思向他讨要这份报酬的厚道,再也不提付钱的事了。因此两次过后,现在那帮朋友都已经不相信他了,他再来找他们干什么事,他们也不再答应。这样的人,虽然可以欺骗别人一两次,但是最终会被大家遗弃。
在日常应酬中,以诚待人,以厚道处世,你才会得到越来越多的朋友与合作者。
捧高他人,“贬低自己”
我们一直在谈述如何捧高他人给人面子的方法,或许有些读者会认为那样的做法实在令人羞赧,而产生排斥抗拒的心理。
其实,在某些时间、场所,人们的确不能坦然对他人说出礼貌性的赞美之辞。在这种情况下,不妨换个方式来表达,效果是同等的,甚至会超出所期望的效果。
这个诀窍就是“贬低自己”。读者都乘坐过翘翘板吧!如果一边贴地,翘翘板的另一边必定是荡在高空。这种“翘翘板原理”同样也能应用在人际关系上,亦即适时地贬低自己,将能相对地捧高对方。即使是不善言辞或不善于称赞的人,也能轻而易举地使用这种方法达到高捧他人的目的。
进一步说,如果对他人采取轻视的态度,这对自己绝无半点儿好处。因为你刺伤他的自尊心,他会在极自然地情况下对你产生敌意。影响所及,你的人际关系必定一落千丈,连带造成你事业发展的不顺利。
比方说,当我们参加某店铺的开幕庆祝会时,即使那是一家不怎么样特殊的店铺,我们也要依场合不同来为庆祝会增添一些喜气。我们可以贬低自己,捧高对方地说:“这店铺看起来真不错,室内的装潢也很考究。不像我经营的那家店,门没做好,窗户也是一大一小的。”
这样将对方和自己作具体的比较,并技巧性地批评自己略逊对方一筹,对方将因被人高捧而兴起优越感,而他心中的舒坦自是不可言喻。
相反地,如果以轻视的口吻对主人说:“店铺的柜台再宽一点儿会比较好。你们下次整修时可要记住啊!”当对方在自己店铺的开幕庆祝会上听到这样毫不客气的批评,一定会大感不悦,从此对你产生敌意,这就是不谙人情世故所要承受的恶果。
读者们不妨利用这“贬低自己”的诀窍来捧高对方,达到给人面子的目标,如此,成功便离你不远了。
捧人时机,恰到好处
在公司举办的除旧迎新宴会或员工旅行的晚会上,上司往往为了活跃会场的气氛而宣布“今天大家可尽情玩乐,不要拘泥任何礼节”。对于这种话,想必大部分的上班族都知道绝对不可当真。
但是却有一些“老实人”,往往会在心里想:既然董事长这么说,那我今天就不客气了。真的喝到酩酊大醉。有些人在酒醉的时候,还会对董事长大吐心中的不满,董事长因为自己刚才的宣布,只好暂时隐藏内心的怒火,勉强挤出笑容来听这“老实人”发牢骚。这个“老实人”也许是借此机会对上司抱怨。
不过,这种“老实人”在事后通常会被列入上司的黑名单。虽说不必拘泥礼节,但要真的放开来,也只能在乡下举行的结婚喜宴或其他宴会上,至于在与工作有关的宴会上,最好是时时不忘遵守礼节。
虽然上司宣称不必拘泥礼节,但自己不能真的这么做,反而更应该按照礼节去尊敬上司,而且在欢乐气氛浓厚的员工旅行晚会上,更应该说出让人感到愉悦舒坦的言辞,而达到尊敬上司的最大效果。
如果借着酒醉的机会,说些能让对方感到喜悦的言辞,产生的效果将非常大。“我今天晚上喝醉了,真抱歉!”“没关系,尽量地喝!”
如果抓住这种机会,一面替对方倒酒,一面伺机对对方说:“处长,今天若不是我喝醉了,我还不敢跟你说呢!”这样可达到尊敬对方的目的。
当然,在大家快快乐乐地享受时,却不能与众人打成一片,也是不行的。这种人不知道是否因个性乖戾的关系,当上司主动地对他说:“来!我们喝一杯吧!”他却显出冷淡的态度回应:“不,我不想喝。”这种冷淡的态度和酒后口无遮拦地大声抱怨,都是最无礼的行为。此外,在酒席上虽可以醉酒,但同时也必须注意到对上司的态度和礼貌。既然上司请你喝酒,你就不可失礼不喝,以免让上司产生不愉快的感觉,这才是聪明的做法。总之,当对方愈是声明不必拘泥礼节的时候,你愈要遵守礼节。
又黑又厚的待下法
“打一巴掌揉三揉”可说是黑厚待下理论的精髓体现。即要对下属的过错严惩不怠,又要让下属死心踏地地为自己卖命工作,精明的领导就需要懂得赏罚分明、宽严得体、恩威并施,尤其要软硬兼施,达到既要纠正其错误,又让其心存感激的目的。
既打又哄,宽严得体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下属难免会犯这样那样的过错。作为一名握有一定权力的上司,如何对待有过错的下属,无非是既打又哄。具体说来,在“打”的时候心要黑,要真打,并且打在他的痛处:“哄”的时候脸要厚,让下属体会到你对他们发自内心的关心。
朋友之间相处,讲究“患难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上司在利用下属的工作中,最重要的检验时刻就是一方处于逆境时。作为一个会利用下属的上司,要使下属死心塌地为你卖命,你就必须信任他们,特别是在下属出现失误时更要信任他。因为谁都会有身处逆境的时候,知道个中的滋味,也会永远记得在困境中拉自己一把的人。
美国某公司一位高级主管,由于工作严重失误给公司造成了1000万美元的巨额损失。为此,这位主管心里非常紧张。第二天,董事长把这位主管叫到办公室,通知他调任另一同等重要的新职时,这位主管大吃一惊,他非常惊讶地问道:“为什么没有把我开除、降职?”董事长平静地回答:“若是那样做的话,岂不是在你身上白花了1000万美元的学费?!”这出人意料的一句激励话,使这位高级主管从心里产生了巨大动力。董事长的出发点是:如果给他继续工作的机会,他的进取心和才智有可能超过未受过挫折的常人。后来,这位高级主管果然以惊人的毅力和智慧,为该公司做出了卓著的贡献。
作为下属,当他出现失误后,本身肯定会自责,同时也在怀疑会不会失去上司的信任。因为下属明白,上司对他失去信任将意味着什么。所以,在这个时候,上司在批评斥责之后,别忘了补上一两句安慰或鼓励的话。因为,任何人在遭受上司的批评之后,必然垂头丧气,对自己的信心丧失殆尽,心中难免会想:我在这个单位彻底玩儿完了,再也上不去啦!如此造成的结果必然是他更加自暴自弃。
此时,假如作为上司的你能够既打又哄,适时地利用一两句温馨的话来鼓励他,或在事后私下对其他下属表示:我是看他有前途能干,所以才舍得骂他。如此,当受到斥责的下属听了这话以后,必会深深体会到“爱之深,责之切”的道理,肯定会更加发奋努力。
如果上司能在斥责下属的当天晚上立即打电话给他,给予一番鼓励与安慰,那么遭受斥责的下属会心存感激地认为:上司虽然毫不留情地训了我一通,但实在是用心良苦,是为我好。这样,他就会对于你斥责的话牢记在心,大大提高以后工作的自觉性与主动性。经营管理大师松下幸之助可谓此中高手。
松下幸之助认为,经营者在管理上宽严得体是十分要紧的。尤其是在原则和规矩面前,更应该分毫不让,严厉无比。对于那些违反了规矩的,就应该举起钟馗剑,狠狠砍下,绝不姑息。松下幸之助说:“上司要建立起威严,才能让部属谨慎做事。当然,平常还应以温和、商讨的方式引导部属自动自发地做事。当部属犯错误的时候,则要立即给予严厉的纠正,并进一步地积极引导他走向正确的路子,绝不可敷衍了事。所以,一个上司如果对部属纵容过度,工作场所的秩序就无法维持,也培养不出好人才。换句话说,要形成让职工敬畏课长、课长敬畏主任、主任敬畏部长、部长敬畏社会大众的舆论。如此人人才能严以律己,才能建立完整的工作制度,工作也才能顺利进展。如果太照顾人情世故,反而会造成社会的缺陷。”
软硬兼施,赏罚分明
作为一个成熟的领导,更应善于节制自己的感情。很多时候,他们都面临着一触即发的局面,这种时候,如果不做一些软处理,而是以硬制硬,那就很容易点燃一把大火,后果将不堪设想。
明朝的孔镛在处理一伙强盗侵扰的事件中,所采取的软硬兼施的心术,很值得我们仿效。
孔镛任田州太守,上任不久,附近的强盗突然聚众侵犯田州城。众人都建议闭门守城,孔镛却说:“闭门而守支持不了几天。当今之计,只有向他们宣扬朝廷的恩威,或许还可以让他们退兵。”
孔镛不听众人劝说,备马出城。围攻的强盗见一个当官的骑马出城,只带两个侍从,非常惊讶,有人上前拦住盘问,孔镛答道:“我是新来的太守。你们快领我到寨子里去,我有话对你们的头领说。”
强盗们不知道他的用意,只好把他带到头领面前。众强盗拔刀亮剑,怒视孔镛。孔镛沉着镇定,缓缓下马,站立在他们中间,对众人说:“我是你们的父母官,快拿椅子来给我坐下,你们来参见。”强盗们取过一个坐榻放在当中,孔镛不慌不忙地坐下,招呼众人上前。贼首问他是谁。孔镛说:“我是孔太守。”
强盗们一听都赶忙下拜。孔镛这时便说:“我知道你们都是良民百姓,因饥寒所迫,聚集在一起企图逃避死亡。”强盗们点头称是。“但前任官员不体谅你们,要将你们斩尽杀绝。”
强盗们又纷纷骂起来,历数前任官员的劣迹。孔镛微微一笑,接着说:“我这次奉朝廷之命,来做你们的父母官,是要把你们当亲人看待,并不忍心加害你们。如果你们能听我的话,我就赦免你们的罪过。你们送我回府,我拿粮食布匹周济你们,从今以后就不许再干杀人越货的勾当了。若不听我的劝告,现在就可以把我杀了,日后便有朝廷命官军前来问罪,你们要因此而承担罪责。”
强盗们惊呆了。他们的头领说:“假如您能抚恤我们,只要您在这里做太守,我们一定不再侵犯骚扰。”
“君子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孔镛拍着胸脯说。
众人再次拜谢,连忙杀牛宰羊,做了一顿丰盛的晚饭招待他。孔镛饱餐一顿后,在寨中过了一夜,第二天便带领大家进城取了布匹、粮食。
众强盗从此退走,自此田州一片太平。
孔镛不战而胜,这是他能抓住强盗们心理上的弱点,运用软硬兼施的心术,晓以大义,结果如他所料,众人心悦诚服,从而避免了一场血腥杀戮。
春秋时期,鲁国人为开发积泽地区,有意放火烧荒。谁知当时正刮北风,火焰乘风向南漫延。国君哀公很着急,恐怕大火吞噬了整个鲁国,亲自率众前往积泽救火。但这些救火的人,一到现场,都不与哀公救火,而是去追逐野兽,为此,火势越来越猛。鲁哀公将孔丘找来,问是怎么回事。孔子说:“追逐野兽的人自得其乐不受惩罚,救火的人自找苦吃得不到奖赏,因此,这大火便无法救灭。”哀公说:“这话说得在理。”孔子又说:“事情紧急来不及奖赏,救火者都给奖赏,从国家的财务上看,也赏不过来,您应该使用刑徒之法,首先惩治那些不救火的人。”于是,哀公下令:“不救火的人与临阵脱逃的同罪,追逐野兽的人与八禁同罪。”
这个法儿真灵,号令还未传遍,铺天盖地的大火已经被扑灭了。
鲁哀公以赫赫君主之尊,指挥救火,竟然无人响应。看来,驾驭之道对于领导者说来,是极为重要的。其实,孔子教给哀公的驾驭技巧,也很简单,一个是“赏”,一个是“罚”。
依靠赏和罚的力量驾驭下属,这是中国古人的一贯思想。在他们看来,驾驭之道必须符合人的本性,“凡治天下,必因人情”(韩非语),而“赏”和“罚”的办法,是符合人性的。
厚黑待下,五大法宝
对待下属的态度往往标志着一个领导人的水平高低,一个精通新处世观的领导有如下几件处世法宝。
一、永远为下属着想
在领导的过程中,关怀和激励是训练下属的主要动力。除了必要的赏罚制度之外,为了打动下属,必须动员一切可行的手段。
1。感情是打动人心的最大武器,因此,要关心下属,不只是用嘴巴讲,也不仅要有心意,必须用实际行动关心他们,使每一个人都有所感受。
2。还有其他许多打动人心的做法,比如,及时让下属知道有关公司的一切人事变动、新产品、新计划,使他们有受重视的感觉。此外,尽量和他们商量,集思广益,征求意见,也会使他们有受信任的感觉。
3。充分授权给下属。当一个人能主动发挥能力时,便会认真去做。在交往范围外工作时,便会认真去做;在交往范围内工作时,便会像机器似的,丧失工作的干劲。当下级受到上级在某种范围内授权工作时,才会在此范围内动脑筋,有热忱,从而把工作做好。
4。保持公司的外观宏伟,以使员工为你骄傲,从而更能振奋精神。
二、该糊涂时且糊涂
《宋名臣言行录》说:“水清则无鱼,人察则无朋。”做人如果过于苛刻,就像水过于清澈而藏不了鱼一样,容易失去人缘。这句话特别适合于各级领导人。
宋太宗时,有人私运官货到其他地方卖,这是一种违法的行为。太宗说:“对此,不可以过于认真,只须将有些做得过分、影响极坏的首恶分子惩办,如有些官船偶有挟私行为,只要他没有妨碍正常公务,就不必过分追究了。”
“水若过清则鱼不留,人若过严则人心背。不若宽容之,使之知禁,这样才能使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某机关上任的新官把三把火烧成燎原之势,大刀阔斧,撤换班底,推行改革。但因年轻气盛,不肯听人意见,遭到抵制,整个蓝图成了他的独角戏。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