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说话时要注意适当的停顿。书面语借助标点把句子断开,以便使内容更加具体、准确。在口语中,我们常常借助的是停顿。有效地运用停顿可以使你的话明白、动听,减少误解。有些人说起话来像开机关枪,特别是在激动的时候就不注意停顿了。有人遇到一群刚看完电视球赛的学生,就问:“这场比赛谁赢了?”有一个学生兴奋地说:“中国队打败美国队获得冠军。”这个人不明白那个学生说的是“中国队打败,美队获得冠军”还是“中国队打败美国队,获得冠军”。于是,他又问了另一位学生,才知道中国队胜了。所以,我们在与人交谈时,一定要注意语句的停顿,使人明白、轻松地听你谈话。
有苦恼就说出来
我们每个人都有许多烦恼、苦闷和不顺心的事,特别是在这种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中,工作、学习、家庭等各方面的压力接踵而来,如果我们都积压在心里,时间久了,一旦爆发后果不堪设想。
这里我们可以举一个例子,某人结婚三年,有一个儿子两岁了,但他生性不爱说话,他想在妻子和朋友面前做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大丈夫,但又不得不面对他那吝啬而唆的妻子。
这天,他看中了一种新打火机,想花20元钱买一个,而妻子竟当着众人的面子,不但没有“批准”,还把花钱如流水的他狠狠地挖苦了一番。他觉得这样活着实在太窝囊,回到家后找了一瓶“来苏水”想服毒自杀。虽然他感到了死的可怕,可是,心里的委屈又一股一股地往上窜,他既恨妻子,又舍不得妻子,又觉得不能再这样活下去,一狠心打开“来苏水”喝了两大口。
当他喝下“来苏水”等死的时刻,他又不想死了。他想到坟墓里的阴森可怕,想到人死不能复生,想到妻子平时的辛劳,想到可爱的儿子,想到早年守寡养育自己的母亲———他痛苦地大声喊叫。
他被抢救过来了,这是不幸中的大幸。事后人们不禁要问,什么样的委屈不能诉,却非要用自戕的方法了结自己的一生呢?为什么他不向妻子诉说自己的苦衷,同妻子沟通思想,互相谅解呢?为什么他不能向朋友说说他得了“妻管严”的尴尬处境?朋友的真诚规劝或善意的玩笑也许会化解他一时的感情冲动,“怕老婆时髦”之类的话也许会冲淡他的苦恼。自己生闷气,以至最后选择了一条可悲的路,实在是不明智之举。
为了面子隐瞒自己的真实情感,的确不是一件让人痛快的事。心里怎样想,就怎样说,这样会使做人变得轻松些。嫉妒却说不嫉妒;有了缺点、错误硬是不承认,但却内疚自责;想向别人道歉,却又放不下架子;受了别人的侮辱,又不敢表示愤慨……这样活着实在太沉重了。
保持优雅风度,控制难堪局面
公开地被羞辱通常是一件滑稽可笑的事,也是一件很令人难堪的事。当感情被伤害时,我们中的大多数人感到愤怒、口吃或脸红。但是,这里还有另外一种选择,就是理智地站在那里,变被动为主动控制局面。
不要用太多的时间来考虑为什么这个人要对我使坏呢?有些人故意使你难堪,是因为他们受到威胁,或是惩罚你过去曾对他们做过的什么事,有些人是习惯给人找难堪,并不关心他们羞辱的对象。
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心理学家巴里·施伦科说:“假定这些使人难堪的人有秘而不宣的动机,是不对的。有可能这些人在没有认识到时就伤害了你。当你指出他们的胡言乱语时,这些冒犯你的人一般都会礼节性地向你道歉。”
当然,驾驭这种使你难堪的事件要取决于一定的场合。如果你的上级在你的同事面前训斥你,并且下次他还可能这样做,你可以平心静气地说:“我们能不能私下谈一谈这件事?”
同样,如果受了配偶或亲朋好友的伤害,不要报以刻薄的诽谤,而要说明你的感情受了伤害。如果这个人继续使你难堪,你就会认识到这个人已经很难使你信任了。下一次如果他再使你难堪,你就可以采取比较强烈的措施,有时你可以当场中止对你的伤害,对他说:“你真要使我难堪吗?你能不能告诉我,你这样做是为什么?”或者说,“你看起来是失去了理智,你是否对我做的什么事感到不愉快?”
不管你说些什么,都要心平气和避免发脾气。失去自控,只会使冒犯你的人占上风,只会使他们对你更加仇视。
在生活中,面对复杂的社会,应付难堪局面的最好办法常常是机智和幽默。艾德华·格网斯讲过两位作家舌战的典故。其中一位作家刚刚写完了一本书,正在接受同行们的恭维。另外一个作家在他们的谈话中听出了什么,就站起来说道:“我也喜欢你的书,那是谁替你写的?”这位作家就说:“我很高兴你喜欢我的书,那么谁替你读呢?”
的确,在使你难堪的情况下保持优雅的风度,那才是真正的报复呢。
抛弃偏见,接受事实
偏见是导致意见分歧的因素之一,我们要以事实为依据。
当然,许多事情单靠亲自体验是解决不了的。对这类事情,大部分人往往只凭主观判断就自以为千真万确。如果你也是这样的话,有一些办法可使你觉察到自己的偏见。
1。如果你的想像力很丰富,那你不妨假设一下自己与持不同观点的人进行辩论。这种方法不受时间和空间的任何限制。例如,马哈德曼·甘地很恨铁路、汽船及机械,如有可能,大有要毁灭整个工业革命全部成果之势。也许,你根本不可能有机会真正同这种人辩论,但你可以设想一下,假如与甘地争论的话,他会如何驳斥你的观点呢?在这种假想的辩论中,有时我们会真的发现,对手的观点比我们的正确,于是,我们改变了原来的武断看法。
2。要谨防过于自尊。首先不论男女,十有八九都深信自己比异性优越。双方都有充分的根据。男性会说,大部分诗人、科学家等名人都是男的;女性会反驳,犯罪的也是男的多。事实上,是男性优越,还是女性优越的问题现在还难以定论,大部分人在这一问题上是自尊心在做怪。又如,无论生长在何处之人,都会据理力争地说,本国比他国好。鉴于各国都有其自身的优缺点,我们得调整一下判断的标准,以便于说明我国所具备的优点是否至关重要,而相比较而言,缺点是否微不足道;其次,判断这一问题并无绝对标准。人类本身还有一种过分的自尊。排除人类这种夜郎自大的心理状态的惟一办法是提醒自己:地球只是宇宙天体中一颗不足为奇的小星星,而人生在地球的沧桑变幻过程中只是一部瞬息即逝的小插曲而已。同时,还要提醒自己:宇宙间其他星球也可能存在着“人类”。
3。了解与你不同社会范畴的人们的观点是克服主观、武断之妙法。假如你不能出外旅行,就竭力寻找与你持不同意见的人相处。如果你觉得这些人似乎缺乏理智、蛮横无理、令人厌恶的话,你就得提醒自己:在他们的眼中,你或许也是如此。在这一点上讲,或许两方面都是对的,但不可能两方面都是错的。这种考虑问题的方法应引起你足够的重视。
4。如果截然相反的意见会使你大动肝火,这就表明,你的理智已失去了控制。这一点无须多说,你会下意识地觉察到的。假如有人坚持认为二加二等于五,或者冰岛在赤道上,你根本不必发怒,只是对他的无知感到惋惜———当然,如果你自己对算术或地理也一窍不通,这另当别论。只有那些双方都没有令人信服的证据的事情,争论才会最激烈。因此,无论何时都要注意,别听到不同的观点就怒不可遏。通过细心观察,你会发觉你的观点不一定都会与事实相符。
不要轻易闹情绪
闹情绪是要消耗精力的,如果我们把精力花在驱除不愉快的心情上,便不会有精力剩下来应付生活本身的需要。一切情绪,尤其是坏情绪,更消耗人的精力。
每个人的情绪都会时好时坏,学会控制情绪是我们成功和快乐的要诀。实际上没有任何东西比我们的情绪———也就是我们心理的感觉———更能影响我们的生活了。
1。愤怒。被人得罪了,人们往往会发怒。你发怒的时候,要自问:“谁得罪了我?怎样得罪的我?我对那个人说了些什么?我本来要说些什么?为什么我没有说呢?”
倘若有人触怒了你,立刻对他讲明,大多数人都会表示歉意而仍要和你继续做朋友。
2。焦急。人们在恐怕受伤害或有所丧失时就会变得焦急(忧虑、恐惧、紧张)。
如果你感觉焦急,就应设法确定你恐怕丧失的是什么———是不是别人的爱和照顾?是你对境况和对自己本身的控制?还是你自己做人的自尊心和价值感?想一想有什么能帮助你防止损失,或帮助你准备应变。不要因为想来太可怕而把它撇开。躲避你所怕的事,只能把事情弄得更糟,问题更难解决。
3。内疚。愤怒不能适当发泄,就会掉转过来进攻你自己。一个人对自己发怒时,他就产生内疚,把每一件不顺的事都归咎于自己。例如可能以为自己未臻理想而使人失望。即使他觉得自己太无能而不敢替自己申辨,他还是可能会私下认为别人对他期望太高而愤恨他们。
你怎样对付内疚?只要记住大多数内疚来自压抑的忿怒,而忿怒又是因心灵受伤而产生的,那么解决的办法应该是查出心灵所受的伤害,并找出造成伤害的原因,再把忿怒引回原来它应该发泄的地方。
4。伤心。人们每有所失———例如友情、爱人和自尊心等———就会觉得伤心。你觉得伤心时,应设法找出失掉的是什么,这种丧失对你有什么影响,所丧失的曾经满足你哪些需要,失掉了今后能在哪里取得补偿。
你觉得伤心,而且知道是谁令你伤心,应该怎么办?如果可能,就去找那个人当面直说他伤害了你,怎样伤害了你和为什么你有这种感觉。
培养坚忍的性格
坚忍,是一种心境状态,因此它能够培养。跟一切心境状态一样,坚忍是奠基在信念的因素上的,这些因素有如下八种:
1。习性。坚忍是习惯的直接后果。
2。意志力。把一个人专注思想的习惯,用在获得固定目标的筹划上,会导向坚忍。
3。自信心。相信自己有能力实现计划,可以鼓励一个人利用坚忍的精神来执行计划。
4。欲望。人在追求拥有强烈欲望的目标时,较为容易获得和支持坚忍的精神。
5。精确的知识。如果以猜测来代表精确的知识,你就会在失望中摧毁坚忍的精神。
6。固定的目标。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是发展坚忍的最重要的一步。强烈的驱动力会使一个人去克服许多困难。
7。合作。热忱、了解和与别人的合作协调,能促使发展坚忍的精神。
8。固定的计划。组织化的计划,即使它们是薄弱而完全不实用的,也可以鼓舞坚忍的精神。
冷静地面对挨骂
人自己应该先认识到,无论多么优秀、杰出,总免不了会挨上司批评。第一次被斥责的感觉必然不好受,可是无论如何你都必须通过这一关。
刚开始由于生疏,上司或许还会对你客气点儿,等彼此熟悉之后,就会突然给你迎头一击。咆哮、呵责、说教甚至雷霆大发,拍桌子瞪眼睛等等。
有些人初遭痛斥,也许会产生“这下完了,惹上司讨厌”或“那种骂法让人受不了,干脆辞职不干”的想法,其实大可不必,这才是你真正需要冷静的时刻。
对于挨骂的原因,应该好好反省,不再重犯。至于对挨骂这件事情本身,则不必在意。管理部下是上司的职责,不妨把挨骂当成工作的一部分。
说得更彻底一点儿,骂与被骂等于是你与上司之间的一种沟通。当他开始训斥你的时候,也就代表他已经开始将你视作真正的工作伙伴。
此外,训斥的内容之中多半透露着上司的本意和大量的实务知识,应心平气和地聆听,别漏掉这些有用的情报。
不要讨厌或害怕挨骂,妥善运用上司和你之间“骂与被骂的关系”,这是促进双方了解的第一步。
实际上,长年累月地领别人的薪水做事,不可能连一次骂也没挨过。你应好好利用这些机会,把冷静地面对挨骂当成一种重要的交际术,给上司留下良好的印象。
但是,当我们挨训挨骂时,最重要的是保持顺从态度。虽然不必做到像应声虫一样的地步,但最起码,脸上应该露出反省的表情,并以坦率诚恳的语气向上司道歉。
挨骂之后,不可垂头丧气,亦不可嘻嘻哈哈,让人产生随骂随忘的印象。当然,最重要的是应尽快改正错误,无礼的反抗态度只会使自己受损害。
会哭的孩子才有奶吃
成人用语言交流信息,婴孩儿用哭声表达意愿。婴孩儿的哭,不仅仅告诉大人他饿了,更多的时候,是要大人抱他,和他一起玩,让大人爱抚他。哭是婴孩儿的语言,他以特殊的方式告诉大人,他需要抚爱,需要温暖,需要慰藉。相反,不哭的孩子,大人就很少去关注他,因为他乖、不哭不闹、不让人烦,甚至有时竟让人忽略了他、忘记了他。因此,爱哭的孩子也是被人抚爱最多的孩子。
示弱并非弱的表现,它是中国人争取利益的一种谋略。
婴儿时期的哭声能吸引母亲的注意力,尤其是双胞姐妹或兄弟,这一点更为明显。一个哭得厉害,一个却不爱哭,爱哭的就会得到的爱抚多,吃的奶也多,更容易被人注意,而不爱哭的则相反。婴孩儿的哭是一种手段,一种招式,而成人在需要别人注意时,方法也和婴孩儿大致相同,只不过,他把哭变成其他方式而已。
主动向朋友诉说自己的苦恼,使人感到你也有弱点,也需要慰藉。而给予别人以慰藉,是一般善良的人引以为荣的,不少人正是利用人们同情弱者这一点而谋求自己平时谋取不到的利益。
有些歌星或演员为了提高自己的知名度,扩大影响,也往往利用这种技巧进行自我宣传。因此,想要成为明日之星,必备的条件当然很多,其中之一就是要以艰苦的历程博取人们的同情心。
有些人声称:“我少年失父,母兼父职,经历过千辛万苦”或“我年少失父,母病甚笃,靠我一个人来养活一家老小……”将这类极其悲惨的遭遇,在适当的时机里向人道出。有人认为这是一种常识性的技巧,是利用所谓心理上的压迫感现象来得到他人的同情。
又如女性职员在公司最容易使用弱者的攻势。当她因不称职遭到批评时,哭泣就会作为武器———你无法同一个已崩溃哭泣的人较量。想想你自己在这方面的经验吧。你在和你的孩子、父母谈一个什么问题时,你立场正确,理由充足,最后所有的有利因素都归于你,突然间,他们的眼眶涌出了泪水,一颗颗泪珠沿着他们的脸颊向下滑落。你会有什么反应?你决不会想:我要制服他,继续前进,将他逼死。大多数人都开始退却,说:“算了,算了,别哭了,我想我太生硬了些。”甚至可能再加上一句,“姑奶奶,别哭了,你想要什么吧!”
有人认为哭泣是女性的专利法宝,其实这话并不尽然。男人的眼泪正因为不常流而更有效,这就是“物以稀为贵”吧!
例如:一家公司搞分流下岗,多年来一直想要解聘一个高大结实的男领班,这家公司对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