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养娃日常》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古代养娃日常- 第15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刘识原本以为是彭永新来了,但是转念又一想,如果来的人事彭永新的话,是不会特地找了门子来向他通禀的,更不会故弄玄虚地说是什么故人。

    至于京城的其他亲旧,刘识实在是想不起来有谁会在这个时候来找他。(未完待续。)

第369章 密令

    刘识猜了一路也没有猜出来人到底是谁。

    等快到前厅的时候,远远地就见一个人背对着大门站立,正负手仰头观看前厅壁上挂着的字画,魁梧雄壮,身上透着一股子浓烈的杀伐之气。

    刘识心神一凛,脚步一顿。

    门子看到了刘识,忙恭敬地行礼问安道:“大人。”

    屋内的“故人”,闻言身形一顿,慢慢地转过身来。

    方脸,剑眉,肤色黝黑,一双眸子似有千军万马呼啸而过,让人不寒而栗。

    刘识双手不自觉地握紧,又松开,恢复了一贯的从容温雅,带着和煦的笑,上前拱手问道:“不知先生是?”

    来人不答,反而感叹道:“原来你就是刘识啊!”

    一副饶有兴致的模样,眼神里却带着深深的探究。

    原本以为只是一个手无缚鸡之力,却满肚子慷慨激昂、为国为民的文弱书生,没想到竟然颇有胆识,能够在他刻意外放的杀气之下泰然自若、步履沉稳,不比那些沙场征伐的小将们差,怪不得敢带众弹劾他这个当时太熙帝身边一等一的心腹宠臣。

    刘识心中戒备,面上却不显,依旧温和地笑道:“原来先生认得本官,请恕本官眼拙,实在是记不起在何处和先生有过一面之缘。”

    刘识自认为自己记忆力颇佳,不说过目不忘也差不许多,但是他想来想去,丝毫想不出眼前的这位究竟是何人,便猜测或许两人只是匆匆擦肩而过,对方有意,他却无心,所以才记不起来。

    哪知来人却摆摆手,哈哈笑道:“你不认得我!”

    刘识的笑便凝滞下来,不再答话。

    这是无声地表达对被对方戏弄的不满,虽然他从对方的眼里看不出什么恶意,但是这样的戏弄,有时候本身也是一种恶意。

    赵铣也看出了刘识依旧和煦的外表之下,逐渐变得冷冽戒备的内心,想到还有正事要办,便收起了嬉笑之心。

    不过,作为当初带头请愿将自己的轰下台的人,他倒是真想看一看刘识知道他是谁之后,会是什么样的表情。

    “不过,你我却神交已久。”赵铣不待刘识相请,自己随意在座位上坐下,笑道,“说起来,刘大人能有今天的,我也是功不可没啊!”

    刘识面上泰然自若,心里却在快速地思考着赵铣的话,片刻之后,恍然道:“原来是赵大人,真是闻名不如见面!”

    赵铣心里惊愕感叹,刘识竟然能够这么快速地反应过来他是谁,可见心思机巧半点不输于那些浸淫官场多年的老臣。

    刘识看出赵铣的惊讶来,丝毫没有沾沾自喜,反而依旧和煦而认真地反驳道:“不过,赵大人这话说的可就不对了。本官能够有今天,全赖圣上的提拔,和赵大人又有什么关系?”

    难不成他参倒了一个败坏国本之人,凭借自己的本事荣有今天,还要回过头来感激那个人作恶,给他扬名的机会不成!

    赵铣听出刘识话里的认真,或许还带着一丝讥诮,忍不住笑了,到底还是年轻人啊,还学不来官场老油子的油滑狡诈,面上称兄道弟,背地里冷不丁地就给你一刀子。

    或许正是这份赤诚纯正,才让刘识入了太熙帝的眼,一路青云直上。

    想到太熙帝话里话外对于刘识的满意和夸赞,赵铣忍不住感慨道。

    赵铣陪伴太熙帝多年,从太熙帝还是一个不起眼的皇子时就一直辅佐他,一路走来,最清楚什么样的人能得太熙帝的信任和倚重。

    “赵大人不是在西北大营中吗,怎么会有功夫跑到我这西南小县城来?”刘识开口道。

    哦,叙完旧了,这是开始责问了吗?

    私自逃出军营的罪过,他可担当不起。

    赵铣神色一凛,拿出一块御令高举,沉声道:“红河县知县刘识接旨!”

    刘识愣了一下,见令牌不假,这才相信是真的,一撩衣袍,恭敬地跪下接旨。

    前院的事儿,很快就传到了后院。

    不过彭瑾只知道是有刘识的故人来访,但是究竟这个人是谁,她却是一点都不知道,派去前院询问的人,也被委婉挡在了外面。

    彭瑾无意调查刘识的交友情况,或是窥探他的**,但是这样的情况却让她惊愕诧异。

    要知道,刘识可是向来都不隐瞒她的。

    彭瑾正在暗自诧异,刘识便领着一个身材魁梧、面容英朗的人进来,介绍道:“这位是我在京城的知交赵先生,因为经商路经红河县,便特地来探望。你吩咐厨房,中午治一桌席面出来。”

    为了避免别人怀疑,赵铣还特地准备了几只大小匀称的东珠送给暖暖作为见面礼。

    彭瑾想着刘识的那些私产,觉得刘识认识一些客商甚至交好都是有可能的,便也没有多疑。或许正是因为是生意上的好友,所以刚才刘识才没有放她派去的人进屋打探。

    说起来,刘识的那些知交好友,除了国子监的同窗,还有早就效忠刘识的安老大等人,彭瑾知道的并不多。

    和赵铣见礼之后,又让暖暖谢过了赵铣赠送的东珠,彭瑾便带着暖暖去厨房安排午饭了。

    “至于住宿,赵大人看,您是留在县衙,还是住客栈?”刘识问道。

    “住客栈吧。”赵铣提前就都想好了,是以刘识一问,他便答道,“既然是客商的身份,那住在客栈倒也便宜。”

    更何况,他要是住在这县衙之中,那他的那些扮作小厮长随掌柜伙计的手下该怎么安置?如果有什么情况需要紧急行动时又如何找借口离去?

    而且听刘识的描述,再加上他和太熙帝的揣测,只怕观音山匪众和小青潭巫觐都是难对付的硬茬子,更何况两方还有勾结,在短时间里想要拿下来他们可不容易。

    若是住在一起的话,能够掩藏得了一时,可是时间久了,难保不会有人生疑。

    想到这里,赵铣再次叮嘱道:“刘大人,圣上可一再交代,这件事情只能是你知我知,万不可再告诉第三人。”

    ps:晚上加班,不过,我会努力码出加更的,就是时间上或许会比较晚~~(未完待续。)

第370章 审案(月票60加更)

    说罢,赵铣看了一眼彭瑾离去的方向。

    刘识明白赵铣的意思,低声回道:“赵大人尽管放心!”

    这种沾上了就了不得的大事,他才不想将彭瑾牵涉进来呢!

    这边安排妥当之后,刘识便请赵铣去书房详谈,并且特地吩咐张大明看好门户,没有他的允许,不许放任何人进来。

    彭瑾原本就心怀诧异,如今见刘识戒严书房和赵先生谈话,更是不解忧心。

    不过,既然是刘识的安排,那她也不好当着外人的面违逆,便只能按下心焦不提。

    吃过中午饭,刘识便带着赵铣一行人去了一家不起眼的普通客栈,将人都安置妥当,这才告辞离去。

    心里装着事,刘识也无心处理公务,干脆回了后院,仔细地筹划着日后的安排。

    太熙帝在密旨当中说,让他全力辅助赵铣解决观音山匪众和小青潭巫觐的忧患,并且在这之前替赵铣掩饰好身份。太熙帝那严峻的语气,似乎暗示即使放弃红河县甚至是更多县邑的百姓,也要斩草除根、永绝后患。

    这样的严阵以待、处置狠绝,说明观音山匪众和小青潭巫觐在太熙帝心中是一等一的心腹大患!

    可是,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到底是怎样的威胁,会让太熙帝这样一向标榜勤政爱民的皇帝,会不惜牺牲一直以来追求的善名,去彻底解决观音山匪众和小青潭的巫觐。

    想到上次前往上河县探望梁山和刘萱,在观音山附近遭遇贼人侵袭,安老大说贼人甚有章法,像是训练有素的士兵;还有上次观音山贼人劫掠上河县粮仓,计划周密,行动迅速,并且在见到己方先锋队陷入绝境之后,后续人众不想着营救,反而果断撤退,以及事后被俘者决然自尽的事,刘识总觉得,这背后牵涉到什么了不得秘闻。

    难道真的是和皇权帝位有关吗?

    刘识心头铅云重重,格外地沉重。

    彭瑾哄暖暖午睡之后,见刘识一个人坐在桌前发呆,顿了顿,神色如常地走上前去,笑问道:“怎么了,这是突然见着了故人,情难自已了?”

    彭瑾这句打趣的话,让刘识沉重的心情稍稍缓解了一些。

    “那倒不是。”刘识抬头笑道,大约是早就做好了心理,所以这次撒谎刘识不仅丝毫都不惊慌,反而泰然自若答道,“我是在思考这一桩多年悬而未决的争田案件。”

    为了避免彭瑾怀疑,再无辜地牵涉进来,刘识准备得很充足,顺手将赵铣来之前他正在审阅的案卷拿出来当挡箭牌。

    “是吗,给我看看。”彭瑾说着,凑上前去,笑道,“还有什么案件能够难得住你,看把你给愁得,眉毛都快能夹死一只蚊子了。”

    “是吗?”刘识说着,下意识地摸摸自己的眉心,果然是中间正有一道深深的痕迹,正是皱眉许久的缘故。

    彭瑾见刘识那憨傻可爱的模样,忍不住笑了,转头继续浏览罢案件。

    等看完了卷宗,彭瑾开口问道:“张家说李家把水田卖给了他家,那让张家拿出买卖的田契来不就行了?”

    刘识点点头,苦笑道:“关键是,李家坚决否认这件事,并且手中也有田契为证啊!”

    这苦笑,多半是为了心头隐秘的猜测和未来前途的晦暗。

    彭瑾却在想,古代的田契款项粗陋,多有漏洞,而且大家为了节省过户备案的银子,也很少去官府登记备案,多是请有名望的人做证。

    但是这个证人嘛,既然是人,有时候就少不了偏颇袒护,难以做到客观公正。

    所以即使有田契,有时候也未必能赖之以决案。

    “给我看看田契。”彭瑾来了兴致。

    刘识见彭瑾兴致勃勃的的模样,便将两张田契都递了过去。

    只要彭瑾不追问他赵铣的事,那就一切都好说。

    彭瑾接过田契,像模像样地研究起来。

    这个案件原本就是刘识准备来糊弄彭瑾的,以免彭瑾对赵铣起了疑心,再向他追问实情,或是失足陷了进来,所以刘识并没有对彭瑾审清这个案件抱有希望。

    可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只听彭瑾突然笑出声来,然后指着张家的田契好笑道:“这么错误明显的田契,他们竟然也敢拿来糊弄人!”

    刘识一听,心中惊奇,顿时来了兴致,忙凑上前去问道:“这张田契有什么问题?”

    彭瑾指着上头的日期给他看,不答反问:“太熙改元的诏令,要从京城发到红河县,最快需要多久?”

    彭瑾这么一问,刘识顿时明白过来,忍不住击掌笑道:“所以这太熙元年元月十六的田契,肯定是假的!”

    彭瑾含笑点头。

    这田契其实就是合同,只不过简单粗陋得多了,而前世签了那多么合同的彭瑾,对于这些细节问题十分地敏、感,所以眼睛一扫之下,就发现了这张田契的问题所在。

    “娘子真是冰雪聪明!”刘识握住彭瑾的手,笑赞道,目光灼灼,因为赵铣和太熙帝的密旨而带来的沉重在这一刻也似乎消散了大半。

    其实,这并没有什么难的,刘识若不是有心事,只怕也早就看出来了。

    彭瑾故意做出骄傲自得的模样,扬起下巴,挑眉道:“当然!”

    刘识哈哈大笑。

    见刘识先前的沉重不复存在,彭瑾悄悄松了一口气,心里却在思量刘识此番沉重的原因,只怕和那位赵先生脱不了关系。

    可是,既然刘识觉得瞒着她比较好,那她也不好贸然打探追问,只能想着法子开解刘识,让他暂且忘记烦恼了。

    “不过,这个疏漏也太明显了。”彭瑾皱眉道,“这么明显的疏漏,不可能这么多年来一直都没有人发现啊,但是这个案子却一直悬而未决,只怕别有隐情吧。”

    刘识闻言笑得更加欢快了,转身扶住彭瑾的双肩,笑赞道:“娘子啊,你真是聪慧非常啊!你道这张家的当家是谁?正是吴忠家里的一个二等管事!”

    ps:月票债务还完~还有一章打赏计万加更,明天再奉上哈~群么么~晚安~(未完待续。)

第371章 相惜

    先前吴忠在红河县一家独大,就连历任知县都拿他没有办法,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连带着吴忠家的下人走出去都高人一等。

    在这种情况下,案子即使到了知县的手里,谁又愿意为了几亩水田,一家平头百姓,就抹了吴忠的面子,耽误了更重要的事呢。

    更何况,有吴忠压着,历任知县能不能看到这桩争田案件都难说。

    彭瑾了然,点头笑道:“那看起来,要不是你先扳倒了吴忠,这案子还得容后再审呐!”

    正所谓,“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嘛!

    正所谓,“树倒猢狲散,墙倒众人推”嘛!

    彭瑾连连感叹。

    刘识哈哈大笑。

    赵铣就这么着以客商的名义住了下来,不时以刘识好友的身份来县衙拜访,借机商讨对敌政策。

    刘识每日除了公务,还需配合赵铣刺探观音山和小青潭的敌情,更加地忙碌了。

    不过,这也让他见识到了赵铣的本领,渐渐改变了看法,对赵铣多了一分敬佩。

    不管怎么说,能够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内就查探估算出观音贼匪的大致人数,了解他们大致的堡垒方位,摸清楚他们下山劫掠的规律,赵铣做斥候的能力,绝对是一等一的!

    刘识自问自己在刺探敌情这一方面叶不差,但是比起找先来,可差的不是一星半点。

    从战场上厮杀得来的本领,当然非日常训练得来的工夫可以比拟。

    想到至今坊间扔流传的“一耳救主”的故事,刘识忍不住心生赞叹。

    而且,说到底,当初泄露乡试试题也不是赵铣的本意,他也是美色当前,一时松懈大意,被别人给利用了。却又被太熙帝借此机会流放军中,打压警告,妻儿都留在京中做人质,也是个可怜人啊!

    这么想着,刘识在面对赵铣时,便多了几分发自心底的尊重。

    而通过接触,赵铣对于刘识这个心怀家国天下,内心中正而又能灵活处事的后辈,也生出了赞赏之情,平日里只要不涉及机密,他也会点拨指点刘识几句,或是行军打仗的经验,或是为人臣子的谨慎,每每都能让刘识受益匪浅。

    时间久了,两人竟然都生出一分惺惺相惜的情感来,倒真像是一对深交许久的挚友。

    当初谁又能想得到,将赵铣扳倒台的刘识,有一天会和赵铣惺惺相惜呢!

    所以世事的变化真是奇妙多端,半点也不由人定。

    当然,彭瑾对于刘识和赵铣知交的关系是不相信的,至少,并不完全相信。

    赵铣出现得太过突兀,和刘识之间又缺乏真正好友的融洽和随意,彭瑾仔细观察过他们二人相处时的情景,与其说他们俩是好友,倒不如说是合作伙伴更为恰当。

    只是彭瑾相信刘识瞒着她自然有他的道理,担心贸然相问怕扰了刘识的计划,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