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养娃日常》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古代养娃日常- 第23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想必,安老大也是太为张明华高兴了,所以这才一定要飞鸽传书告诉他们的。

    刘识含笑点头,建议道:“子亮兄任翰林学士和殿前侍讲士,驹哥儿不日又将入学国子监,各自送给他们送上一套文房四宝正是得宜。你觉得如何?”

    彭瑾点点头,笑道:“文房四宝要送,不过,种类品质可得仔细地斟酌。”

    于是,夫妻二人便就给张明华和张驹父子俩送贺礼的是兴致勃勃地讨论了起来,一路倒少了许多赶路的寂寞和急切。

    太阳落山前,一行人紧赶慢赶的,终于进了城门,然后两家人在城门内各自分别归家。

    刘识一家子人刚到灯笼巷巷口,便见安老大迎了上来,眉目低肃道:“大人,张先生来了许久了,一直都在前厅里等着大人呢!”

    “子亮兄?”刘识诧异。

    这个正春风得意的翰林学士兼殿前侍讲士,不好好地在家里接受大家的恭贺,怎么会这么晚了还留在自己家里?

    刘识见安老大面色稍显低沉,不由地心中一沉,边往家走边低声问道:“可是有什么事?”

    安老大摇摇头,回道:“我也弄不清楚,只是见张先生来时面色不大好,像是有什么心事一般。

    而且得知大人还未从天津港归来,张先生也不离开,执意要在前厅等候大人回来。

    我担心张先生是有什么要紧的事情要和大人说,怕耽误了事儿,就多嘴问了一句。想着万一真有急事,我也好提前提前传信给大人,让大人好提前有个准备。

    但是张先生却又说没有什么大事。

    可是到底有什么事,张先生却又绝口不提。

    我看张先生那副神思无属的模样,怕误了事,就一直在巷口等着,想着至少能提前知会大人一声,好让大人做好准备。”

    刘识越听脚步迈得越快。

    彭瑾和孩子们还在马车上,见状便崔车夫上前赶上。

    刘识和安老大的对话她听得不甚分明,但是瞧着两人的神情像是有事一般,彭瑾就不由地悬心。

    她方才听到了“张明华”,可是按理说张明华刚刚加官进爵,正是春风得意的时候,怎么会让刘识和安老大两人谈之生忧呢。

    彭瑾心中惊疑不定,满是担心。

    待安老大交代完,刘识点点头,回道:“有劳安大哥了。”

    安老大憨憨一笑,说道:“大人跟我还客气。这本来就是我应该做的!”

    刘识对安老大感谢一笑,脚步匆促地进了门,临别前还不忘记和彭瑾和孩子们打个招唿,让他们自己先去后院安置。

    彭瑾知道眼下她不方便跟着去一探究竟,便微笑着点头应下,带着暖暖和刘湛刘澈三姐弟去了后院。

    等到彭瑾收拾妥当了,刘识才从前院回来,整个人神情似忧闷又似无奈,不住地摇头轻叹。

    彭瑾便迎了上去,担忧地问道:“可是有什么事,张先生为什么会这个时候过来拜访?”

    刘识携了彭瑾的手,在一旁的椅子上坐下,神情似惊讶又颇有些无奈地回答道:“也不算是什么事,子亮兄是特地来向我们道歉的。”

    “道歉?”彭瑾惊愕,“张先生为什么要向我们道歉?”

    他们刚从天津港返回,不久前又刚接到张明华获蒙拔擢的消息,正是欢悦高兴的时候,这时候张明华过来道什么歉?!

    刘识无奈地一笑,解释道:“确切的说,子亮兄是替黄嫂子来向我们道歉的。”

    “替黄嫂子向我们道歉?”彭瑾惊愕,转头像是明白了什么,脸上的惊愕便换成了若有所思。(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第574章 因由

    刘识见彭瑾这副模样,便笑问:“看你这幅模样,你可是知道子亮兄为什么要替黄嫂子来向我们道歉?”

    彭瑾原不想将黄氏的那点心思告诉刘识的,以免影响刘识和张明华两人的知心相交。

    不过,既然如今张明华已经就此事向刘识道歉,她也就没有必要再去黄氏遮掩了。

    “可是因为黄嫂子因为张先生为报恩而一直追随于你,因此错过了许多提拔擢升的机会,而心生埋怨?”彭瑾低声叹问道。

    除此之外,她不做他想。

    毕竟,黄氏也没有因为其他事情而表露过对他们的不满。

    “原来你早就看出来了。”刘识笑叹一声,“可我却一直未曾察觉。若不是今日黄嫂子因为高兴,不小心和子亮兄说漏了嘴,子亮兄又为此而特地来向我道歉,我还不知道要煳涂到什么时候呢!”

    方才在前厅,张明华一脸愧疚地拱手告诉他说,任命下来之后,黄氏十分开心,顺口就说了一句:“你总算是不用再做宁安伯的随扈了,这回可算是扬眉吐气了。也不枉你这些年来,鞍前马后的辅佐于他!”

    略带嘲讽和埋怨的话语,让聪明的张明华敏锐地察觉了其中的问题。

    “你这话是什么意思?难不成是觉得宁安伯耽误了我的前程?”张明华脸上的笑意微微一顿,开口问道。

    大约是得知张明华获蒙拔擢的消息十分高兴,又为张驹能够入国子监,有个好前程而开心,黄氏一时没有察觉到张明华语气里微微的责备,顺口就回道:

    “虽则你是为了报恩,他们也确实有恩于你,但是这报恩报的未免久了一些。好在之前虽然有了些弯路,如今总算是得偿有报了!

    我听说翰林学士和殿前侍讲士多是由天子近臣担任,圣上如此提拔于你,可见对你很是喜欢,将来你必定前程无忧!

    驹哥儿如今也奉旨入国子监学习,以他的脾性和才学,将来必定前程无量,能够大展宏图,光耀门楣……”

    黄氏因为欢喜,而兀自高兴地说个不停,没有注意到张明华脸上的笑意已经渐渐隐去,脸色逐渐变得低沉起来。

    夫妻多年,张明华对黄氏很是了解,但是听黄氏如今这样说话,就知道他心中对刘石一家子怕是怨恨已久,嫌隙颇深。

    再联想到刘识一家如今很少再上门来访,黄氏也不再像以前一样,经常带着孩子们去和彭瑾说话、陪伴,张明华心中明白,在他不在京中的这段时间,只怕黄氏早就向彭瑾表露出了不满,所以两家如今的来往才变得如此少。

    张明华心中不悦,原本想开口责备黄氏,然而恰好听到黄氏在耳边感叹道:“如今你们父子俩都有了成就,骊姐儿的婚事也渐渐的有了眉目,我总算是能够放心了,也不枉我当初辛辛苦苦地扒拉他们两个,伺候你们父子!”

    张明华听黄氏如此感叹,又瞥见黄氏比同龄人皱纹深深的脸庞,心中满是亏欠和感谢,责备的话就怎么都说不出口了。

    但是,他虽然不忍责备一直辛苦操持家务、教养儿女的发妻黄氏,却也觉得对不住刘识和彭瑾。

    若不是彭瑾给了他一份生计,以丰厚的薪水聘请他在大兴钱庄做账房先生,他怎么能够养活妻小,又怎么会有闲余的银钱来一直坚持读书呢?

    若不是刘识赏识于他,诚意邀请他做幕僚,为他在太熙帝面前讨得县丞一职,既给了他官位体面,又让他在太熙帝面前挂了名字;

    又大力支持他参加科举,将科举经验无私地倾囊相授,请求太熙帝准许他在西川府参加乡试,又早早地催他回京准备会试,他会有如今的成就吗?!

    只怕如今他还在辗转于各个富人家里做西席先生,拿着微薄的束修勉强煳口,做他的落魄秀才。

    就算是不提曾经,说这次他被授予翰林学士兼殿前侍讲士,不也是因为在儋州之役中立下的功劳嘛!

    他若是不随同刘识巡行大齐海境,没有刘识的运筹帷幄、指挥若定,又怎么会立下这等功劳呢?

    而且,太熙帝在旨意不也特意褒奖了他知恩图报,为人忠义吗,也就是说,太熙帝之所以提拔于他,也是因为赞赏他知恩图报、为人忠义的品格。

    这些,黄氏怎么就没有想过呢!

    张明华看着黄氏一脸的欢喜,默默地叹息声,找了个由头便出去了。

    立在大街上,张明华徘徊许久,想到刘时今日就将由天津港抵京,便干脆调转方向,直奔灯笼巷的刘宅而去。

    他不便责备一路陪他辛苦走来的黄氏,但是对于刘识和彭瑾的歉意,却无论如何都要表达出来。

    刘识想着方才在前厅张明华和他说的那些话,不禁唏嘘感慨。

    他和张明华两人志趣相投,真诚相交,也未曾在意过这些内宅妇人的小心思,所以才让黄氏生出了如今的这等嫌隙。

    说起来,还是他们为人丈夫者心不够细的缘故。

    彭瑾早就知道此事,恐怕是早就因此而受过黄氏的淡漠疏离、埋怨不虞吧。

    但是为了他和张明华的交情,彭瑾一直隐而不说,生生受着黄氏的嫌弃埋怨。

    张明华因为黄氏的付出而不忍苛责于她,他何尝不因为彭瑾的默默忍受而倍加心疼呢。

    刘识看向彭瑾的眼神,便多了一分温柔心疼。

    彭瑾温柔一笑回应,叹息道:“初去在泉州时尚好,毕竟那是张先生首次正经踏入仕途,能得通判一职,对于辛苦以盼黄嫂子来说,已经足够心怀欣慰。

    不过,随着和那些达官妇人接触得多了,黄嫂子便觉得做知府的通判,远不如做一个县中的知县快活,能够当家作主,万事不必仰仗他人。

    所以黄嫂子便一直筹谋着搬出去住以自立门户的事,只是张先生一直都没有答应。

    后来发生了睿哥儿错认驹哥儿是湛儿和澈儿小厮的事情,黄嫂子动了怒,说服了张先生,一家人不是搬出了府衙后院,单独去住了嘛!

    ……”(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第575章 误会

    彭瑾叹息一声,低声继续说道:“等到了京城,张先生再次请求随同你一起巡行大齐海境,黄嫂子心中便愈发地生气了。

    大约是觉得,通判还算是个不错的官职,但是钦差随扈难免就丢了身份。

    所以你们出巡在外的这一年多以来,黄嫂子和我们甚少来往。偶尔在别家的宴会上碰见了,黄嫂子虽然也是言笑晏晏,但是总觉少了一分先前的真情实意。”

    说完这些恩恩怨怨,彭瑾担心刘识因此而对黄氏心生嫌隙,再影响了他和张明华的君子真诚相交,便婉言劝慰道:“其实这也不能怪黄嫂子,她一直在家尽心照顾两个孩子,辛苦维持家中的生计,盼的就是张先生能够有个好前程。

    如今张先生有了做官的机会,却因为报恩而总是做你的随扈,错过了许多提拔擢升的机会,黄嫂子难免觉得心中失望,一时想不开,这才连我们都怨恨上了。”

    刘识听彭瑾这样说,微微一笑,叹息道:“你该不会是以为我会因此而生气吧?

    我只是有些怅然,枉我自诩这些年来宦海沉浮,多少能领会一点别人的心思,却原来还是远远不够啊……

    又有些愧疚,没能为子亮兄设想,耽误了他许多,更惹得他们夫妇如今生了矛盾……”

    彭瑾闻言默了默。

    其实这哪里能怪得了刘识,原本刘识在从红河县回京述职之后,就和张明华深谈过,让他不必要想着报恩,只管趁着新科得中,形势正好,谋一份好前程。

    不过张明华为人至诚,讲求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所以这才一心要跟随刘识到泉州任通判的。

    不过眼见着刘识为此而愧疚,真心觉得他耽误了张明华的前程,这些话彭瑾便不好意思说出口了,免得像是在破坏他和张明华之间的感情一般。

    “等明日咱们去张宅送贺礼,再当面将这个误会解开吧。”彭瑾劝慰道,“黄嫂子也是一时着急,才会生出这样的心思来,如今张先生前程似锦,咱们再把话说开了,解开了彼此的心结,兴许也就好了。”

    刘识犹豫了片刻,最终叹息一声,道:“到时候再说吧。此次子亮兄获蒙拔擢是件大喜事,若是因为我们此去说开而徒添不悦,就不好了。”

    而且,他是个大男人,内宅妇人的这些小心思,他还真不好开口说什么。

    所以方才对着张明华,他也十分体贴得将一切都应承下来,免得对彭瑾说这些道歉的话,会让张明华一个大男人觉得难堪。

    彭瑾明白刘识的顾虑,点点头,柔声道:“我明白。明日,相机行事吧。”

    若是黄氏因为张明华升迁的事而消解了心结自然最好,若是没有,那她除了婉言几句抱歉,也别无他法了。

    夫妻二人相识一眼,无奈一笑。

    第二天刘识起了个大早,先去吏部点了卯,处理完手头的事务,就向长官告了假,回家接上彭瑾和孩子们,带上提前准备好的贺礼,坐上马车,一路朝张宅奔去。

    路上暖暖和刘湛刘澈三姐弟叽叽喳喳地议论着这件大喜事,不时地爆发出欢快的笑声来。

    刘识和彭瑾受到感染,心头的郁郁渐渐消散了大半,嘴角的微笑便自然真诚了许多。

    到了张宅门口,张明华正好刚出门送走前来恭贺的好友同僚,见刘识一家过来,立刻微笑着迎上去。

    “恭喜恭喜!”刘识一家五口欢笑着上前恭贺。

    张明华便忙拱手道:“多谢多谢!要没有大人,也没有我的今日。”

    言语间一片赤诚,神情亦是诚挚。

    刘识伸手拍拍张明华的肩膀,二人相识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昨日因为黄氏的埋怨而生出的一丝不自在,此刻也在都这相视一笑中消弭不见了。

    “大人,夫人,快快请进。”张明华伸手邀请道。

    一行人便言笑晏晏地进了院子。

    张明华早些年家庭贫困,养家煳口都难,更别说是买房子了。

    这些年来靠着俸禄和刘识的帮扶才攒下一些家财,前年回京之前,张明华特地托彭瑾找彭槐提前寻了一处清静的四合小院,买下来,一家人在京城中安了家。

    就是眼前的这座小院。

    听彭槐说房子的原主人是个游手好闲的浪荡子,整日里不事生产,只管走狗斗鸡、喝酒纵博,欠下了许多债务,最后实在是没有办法,只得将这座院子给卖了换钱抵债。

    所以彭槐才能将价格压得那么低,替张明华省了不少的银钱。

    或许是因为如今住的人换了,这座四合小院也变得清雅幽静起来,四处整洁干净,院角窗台还摆着时鲜花卉,点缀得小院儿生意盎然。

    黄氏听说刘识和彭瑾带着孩子们来了,便也带着张驹和张骊两兄妹迎了上来,笑容满面地和他们打招唿:“大人和夫人来了,快快请进!”

    又吩咐张驹和张骊将兄妹照顾暖暖和刘湛刘澈三姐弟。

    彭瑾见黄氏的笑容比往日畅快了几分,微微松了一口气。

    果然,张明华此番获得提拔,官运亨通,黄氏心中畅快,连带着原本的嫌隙也消减了一些。

    彭瑾侧首看向刘识,嘴角噙笑,微微点头,示意刘识放心。

    等到了正屋,众人分主宾坐了,彭瑾便从丫鬟手中接过礼盒,亲自交给黄氏以示亲敬,笑道:“此番张大哥获蒙拔擢,以翰林学士兼殿前侍讲士,驹哥儿又得圣上旨意入国子监读书学习,这真是双喜临门。

    我们也没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