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上,这可是人生的第一大学!”毛泽东蓦然读到什么,双眸一亮。 柳午亭的声音仿佛从书中跃出:“青年人并非就有青春,老年人并非就没有青春。青春不在年岁,而在于体魄、在于精神、在于永无止息地奋斗!” 深中下怀!毛泽东击书称奇:“好一个‘青春’!”1916年9月的一个星期天。 两只大划子,满载着毛泽东、蔡和森、萧子升、何叔衡、向警予、陶斯咏、杨开慧、朱华贞、陈昌、罗学瓒、张昆弟、周世钊、罗章龙、彭道良、萧三和新来的张国基、李思安等,在貌似平静,却风浪隐动的湘江里,乘浪###。 “同学们、同胞们!”陈昌高扬起一册《新青年》,让大家安静,“毛君泽东刚收到一册北京的《新青年》。” 毛泽东莞尔纠正道:“不是‘毛君泽东’,是杨君昌济先生刚收到的。” “一个样。杨先生中有你,你中也有杨先生!” 满船开颜。 杨开慧听来备觉新鲜,笑着紧拽住向警予。 13岁的朱华贞糊涂了,悄声问道:“开慧姐,杨伯伯中怎么有毛先生?毛先生里怎么又会……” 蔡畅揽过可爱的华贞,一串畅笑,更叫华贞如堕五里雾中。 陈昌又一扬《新青年》,一派大家风范道:“听听李大钊先生怎么说的——‘青年之自觉,一在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之囹圄。’说得何其尖锐哇!” 一道逆浪,将船激出一个趔趄。站在船口,正沉醉在李大钊的“青春”中的鼓动家倏然一颠,竟给“鼓动”进了江水里。 惊愣之后,卷起一片哄笑。 何叔衡连连伸竿拨拉,萧子升也从旁相助。 “你就是这么冲决‘网罗’的?”毛泽东一激,又引起一阵欢快的畅笑。 “冲决网罗,难免小有牺牲。”陈昌攀上划子,解嘲地笑着,正待重新开张,一个寒噤,迎天打出一个喷嚏。 “这个网罗还真不好‘冲决’哇。”萧子升也逗上乐。 “惟其如此,才显出‘冲决’的魅力。”陈昌又重振旗鼓地开讲道,“背黑暗而光明,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 天高云淡,一碧如洗。 一群白色海鸥,掠浪穿飞着,似在与风浪相搏击。 陈昌的奋切之声宛如随着海鸥在翱翔、在搏击: “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 海鸥栩栩展翅掠起,驰入青春之宇宙…… 热烈的掌声与碧浪相吞吐,似在向无畏的海鸥们致以“青春”的礼赞! 被“青春”激发的青年学子们,完全醉入“青春”的魔力之中! “李大钊的‘青春’,便是‘新的青年’——”陈昌又扬起《新青年》。 蔡和森脱口补上:“便是新的路!” 奔涌的热血,从掌声里激扬出来,洒溢开去。  。 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六章:民选“总统”(6)
“说得好。”毛泽东乘风鼓帆,“我们的‘青春’,甚至于生命,注定要交给‘新的路’。高材生,你说呢?” 萧子升虽然听出话中寓意——巧藏着友善批评,但也不能不为“青春”所撼动。他思忖在《新青年》中,少许才回应道:“当然。我们应该属于一个新的世纪!” 不能不说,北京的《新青年》、北大的李大钊,第一次切切实实地出现在湖南学子面前,第一次融入到他们嗷嗷待哺的心田里。此时的毛泽东自然也不会想到,他以后的工作,尤其是以后自己一生“主义”的抉择、人生道路的抉择,会和李大钊先生密切相关。 对于毛泽东、蔡和森他们来说,这是继信仰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们,甚而是孙中山先生之后的一次潜在的突破。当然,现在还只是朦胧的,无明确意识的。是一个“新”——新的人、新的路,把他们和李大钊们维系在一起。 风益大,浪益高,将划子打得七晃八摇。骤然间,又一排潮头,冲划子劈头压下。 何叔衡一腔真情,话中有话:“风浪来得好,划呀!” “划——!” 风鼓浪,浪噬舟。轻舟晃荡着,喷射出“青春”的活力,破浪穿行。这天又有一节写生课。 讲台上搁着乒乓球、足球等静物,一个个同学煞费苦心地写生着。 “今天是周末考试,同学们要用心,画出自己最……”女先生还没有叮嘱完,毛泽东已将画稿交上: “老师,好了。” 女先生不胜诧异:“才考,怎么你就画好了?!”她狐疑地接过一看,顿时哭笑不得—— 一条直线,托起半个圆圈。题词倒大有诗意:“半壁见海日”。 邻近的几个同学踮足翘首,一瞄,莫不掩嘴失笑。 女先生火了:“你这叫什么……” “对不住,先生。”毛泽东依然礼貌地一鞠躬,返身自出。 女先生欲骂不能,直瞪着默然远去的这名怪学生。 也难怪毛泽东君,一则他实在不想把有限的时间耗费在研究画画上;再则,他今天有重要约会。 等毛泽东赶到小吴门外的船山学社,翘首徘徊着的蔡和森与另一位陌生青年早就等急了。 “来了。”蔡和森两步迎上,“考得怎么样了?” “‘半壁见海日’。快。”毛泽东故弄玄虚。 “你画得出‘半壁见海日’?”蔡和森不敢置信。 毛泽东自嘲了:“就可惜超不出三十分。” 蔡和森与走上前的陌生青年恍然大悟,相与欢笑。这位陌生青年长方脸,敞天庭,周正的五官上一双浓眉,潇洒之状自溢于行止。 “这位是邓中夏先生了?”未待蔡和森介绍,毛泽东已判断出来者。 双双鞠躬致意。 邓中夏邓中夏,原名隆渤,号仲。时年22。中国共产党早期工人运动领导人之一。1933年5月在上海被捕,同年9月12日慷慨就义于南京雨花台。 “早就听和森说起你,有幸相识。”毛泽东情意拳拳。 “我也久闻润之兄大名了。”邓中夏细睹新友,流露出一腔友好。 “走走,快进去。”蔡和森催促着。 三人进到船山学社讲演场,一位四十开外的学者,正说得动情:“原财政司长杨德邻是被汤屠夫枪杀了,但今天若再反过来,又去枪杀六位牵连人,以此来作为祭奠,且不又重蹈覆辙?!” 叫好的、附和的,非议的、驱喝的,一哄而起。 毛泽东清眉一拧,顿失所望。 在堂堂明末清初爱国主义思想家王船山的学社里,尽纠缠些个新、老军阀的陈年旧账,实在于目下的社会、国家无补。毛泽东、蔡和森与邓中夏所以敬重王船山,并非完全认可谭嗣同的评价:“五百年来,真通天人之故者,船山一人而已。”而是赞成船山先生政治上反对复古;生计上主张土地归耕者所有;治学上重怀疑,重自我,排除迷信,注意实证。 今天的所谓演讲、辩论,实在有悖于开办船山学社的初衷。他们本是来看看新的人,听听新的声音的。 对眼下摘桃子的军阀谭延,毛泽东、蔡和森与邓中夏没有兴趣。风水轮流转。 偏偏现在是上任新官谭延“春风得意马蹄疾”了。 都督大人审览了呈文,一睃参谋,冷冷道:“杨德邻是我的臂膀,失臂之痛,今犹在心。这六个人……你定夺就是。”点到即止。 “是!”参谋会意,接过呈文。 “倘有风吹草动,我可拿你是问。” “明白。” 参谋刚转过身,秘书又来催请:“都督,各界欢迎会还等着。” “噢,就去。”谭延雍容地欠起身子。船山学社讲演场里,依旧是纷争迭起,莫衷一是。 毛泽东无意滞留,催促道:“走,走。” 出了大门,毛泽东仍余气未消:“今天是最糟糕的一次讲演,那还用争?” “完全是形式主义。”蔡和森赞同着。 “毛先生对时局怎么看?”邓中夏继续着刚才在学社里的商讨。 “暂时的和平。”毛泽东立时便进入心底忧切的王国,“中国的军阀割据,历时已久,南北不和;单就北方来说,像曹锟、张作霖,都各有地盘,不会同心在民国的一统中……”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六章:民选“总统”(7)
邓中夏默默忖度着:“嗯。一旦有变,黎元洪的根基,不足以驾驭这些实力派军阀……我的选择,对了。” “嗯?”毛泽东不知所指。 “明年毕业,他想投考北京大学。”蔡和森解释着。 “我想到这颗动荡的中国心脏去……” 毛泽东抓住新友的臂膀,使劲地一握道:“好!我们不能就局限在湖南,应该像种子一样撒播开去才是,那才会有视野、有希望。”第一师范特地选了个“良辰佳日”,恢复被动荡形势所迫而中断了的“人物互选”活动。 这是1917年6月6日。 学监方维夏在礼堂讲台上作出宣布,还特地强调:“请记住,去年的今天,短命的皇帝袁世凯去见了上帝。” 台下泛起一片讪笑。 “袁大总统见鬼去了,我们的‘大总统’应该问世了!” “对对,我们自己的‘大总统’!” 赢得一片喝彩。 台上的先生们也忍俊不禁了。 “好,就选出你们自己的‘大总统’。”方维夏亦回以幽默。少顷,又肃然关照同学们:“不要忘了我们一师的传统,德、智、体三大类共十五项,务必事出有据,宁缺勿滥。” 礼堂外专门竖起的一道木壁上,便是选“大总统”的三类十五项基本原则—— 德育:敦品(敦廉耻、尚气节、慎交游、屏外诱三类);自治(守秩序、重礼节、慎言笑之类);好学(不缺课、勤温习、好参考之类);克己(绝嗜欲、耐劳苦之类);俭朴(菲衣食、尚俭约之类);服务(重公益、勤服务之类)。 体育:胆识(冒险进取、警备非常之类)及卫生、体操、竞技等。 智育:才具(应变有方、办事精细之类);言语(长于演讲、论辩、应对之类)及文学、科学、美育等。 “唷,那么多?”一位显然是低年级的同学不觉望洋兴叹。他是第十三班的,长着一张敦厚的脸,名叫张国基,一师学生,###骨干,时年23。后入新民学会。全国解放后曾任湖南文史馆员。 萧子升与陈昌这天正好相约回到母校,来会会毛泽东几位学友,见学弟们莫不成对结伴地商议着、争说着,不时还煞有介事地记录着什么,觉着有些奇怪: “咦,怎么回事?” “迎考?” “不像。” 他俩径直来到毛泽东的八班教室。哈,一个个也都在认真有加地填写着什么。 毛泽东没有发现来者,一双目光锁定了周世钊,暗自点下头。 周世钊立时察觉,连忙声明在先:“哎,润之,你可不要出我的丑喔。” “怎么是出丑?”罗学瓒插上嘴,“这可是治国平天下的头等要事!” “选民”们闻声开颜。 “噢,原来是选‘大总统’。嘿!”萧子升一步跨进。 “子升?!”毛泽东高兴地欠身迎上,“雄辩家也回娘家来了?” “该选该选。腐朽的大总统下地狱了,中国应该有新生代的总统;反封建,主‘共和’,造福天下黎民百姓!” 雄辩家一言,顿时激起一阵赞可的掌声。 “我看,就该选你当总统才是。”毛泽东笑微微地一指陈昌。 “不不,本人不行。”陈昌退避三舍,“当宣传家我乐意一试;当‘总统’,非天下大乱不可!” 一室嬉笑。 “润之兄选谁呀?”萧子升还是“传统”的高年级生的姿态,不待同意,便取过毛泽东课桌上的“选票”,一看,眼光滑向周世钊,“学问家?” 周世钊脸上发烧,嘴里求饶:“诸公诸公,笔下留情。笔下留情。” 同班“选民”益发地相顾开颜。 投完了庄重的一票,毛泽东与罗学瓒、张昆弟、萧三、周世钊、彭道良等陪着萧子升与陈昌两位学兄,过江来到岳麓山的清风峡。 一缕清泉,两泓碧水。峡谷幽深,万木峥嵘。 “好一个清风峡!” 萧三浮想联翩:“真若有海外蓬莱,我看也莫过于此!学问家看呢?” “极是,极是。”周世钊颔首赞同,也迷醉个中,“峡谷起清风,风起我辈中。” 众人击节! “当今污浊的中国,急需清风的洗礼。”陈昌环指江天,心潮迭起,“我辈义不容辞!” “不、不,不见得。”萧子升仍不改初衷,“黎元洪总统断非污浊之辈。总统怀‘清风’,神州自称雄。诸位看呢?” 颔首的、疑惑的、摇头的,各有所思。 “黎元洪虽说恢复了孙中山主义,只怕他……” “只怕他驾驭不了各路军阀。”罗学瓒接过张昆弟的担心,道出疑虑。 “中国的希望,断不在一个黎元洪。”陈昌说得斩钉截铁,“而在我们新的这一辈,纯洁的、不谋私利的——哪怕抛掉自己头颅;绝不是旧的、传统的、封建的。” “章甫兄像是个虚无主义者。”萧子升不以为然。 “还是听听‘时事通’的。”周世钊见毛泽东一直沉思默想着,便直指毛泽东。 “黎元洪,是个傀儡。” “怎见得?”萧子升委实觉得不可思议。 “段祺瑞拥兵一压,几路人马一响应,他就解散了在自己手上恢复的国会。为对付段祺瑞,他又去安徽讨救兵,搬出个久为清朝豢养的督军张勋……你想你的兵权,我想我的山头,这当权的一内讧,还有不‘春秋大乱’的?”  
第六章:民选“总统”(8)
萧子升一时无词以辩,噎住。 争执的热血同窗,焦忿地沉默了。 “所以,我赞成雄辩家所说的,中国的兴亡,在新的一辈,在由这新一辈人组成的新的势力。” 清风瑟然,满谷回应。1917年7月1日凌晨3时,入京的张勋继解散国会后,进而逼宫,奏请复辟。一时间,举国震撼!7月2日,黎元洪电令南京冯国璋代行总统职权,段祺瑞借机重揽国务总理大权,开始“讨逆”。 就在军阀混战,风云惊变的大动荡中,1917年7月2日,湖南一师的“人物互选”结果揭晓了。 “同学们,正是北京重开内战,张勋无耻复辟清王朝的今天,我们一师真正平等民主的选举,成功了!”大礼堂主席台上,方维夏挥起手中的中选人物名单。 掌声席卷而起,赛过屋外的暴雨;同学们个个发自内心,洋溢着自爱与自重。 “当选者,三十四人。”作为学监,方维夏也觉着莫大的慰藉。他庄穆地宣读着选票:“德、体、智三类得全票的,只有一人,也是总票最多的人,他是——” “毛——泽——东!” 台下一呼而出,令台上校方诸公也不由得相顾愕然,继而会心地笑开了。 紧随着,上下相鼓,掌声逐浪。 “请‘大总统’!” 不知谁一声唤,掌声益烈,几乎要将礼堂掀翻。 不见“大总统”! 不啻方维夏,连徐特立、杨昌济几位也不知所以。 方维夏催唤着:“毛泽东君!” 片刻的沉寂中,只闻得暴雨击屋,沥沥震耳。雨如注,云压顶,风张狂。 谁又能想到,一个修长的身影,此时此际会出现在岳麓山巅,正与云雨相搏击,互不相让呢?! 一道闪电,似乎要将他击灭! 一串地动山摇的闷雷,扑顶轰下,几乎将山巅——连同顶峰上的“怪人”轰平。 毛泽东已如一个水人,裹挟在云烟雨雾里,全不为烈风雷雨所动,竟然安如磐石一般,冷眼望—— 那天穹里,云滚卷,雨横斜,白昼如夜。 猛然间,电光夹带着炸雷,一记划亮,满天炸响。 毛泽东的心声与雷电一般划闪着:“来得好,你这电光!雷霆!……我即宇宙,宇宙即我;肉体之我只有化作宇宙之我,才有无穷的大,才有无穷的力,才能把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