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天下- 第40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杨玉环快步走进了里屋,李庆安听她不把自己当客人,心中不由大为受用,便提高声音笑道:“这么晚来打扰,真是不好意思,等会儿我要在慈航院里会一个客人,顺便来看看你。”
  杨玉环端着一杯凉茶走了出来,她目光似流波,瞥了他一眼,似笑非笑道 :“只是顺便吗?”
  “呵呵!是我说错了,是专程来看你,顺便会会客人。”
  “这还差不多!”
  杨玉环笑着坐在他对面,道:“其实我应该感谢你,你给了我自由,这么多年来,这几天我的心情最为舒畅,就仿佛身上的千斤枷锁被卸掉一样,浑身轻松,七郎,真的谢谢你了。”
  “那你决定不做女道士了?”李庆安有些暧昧地笑道。
  杨玉环白了他一眼,道:“你这家伙这么有心机,把我放到尼姑庵来,我能做女道士吗?”
  李庆安听她说得有趣,便哈哈大笑道:“这你可冤枉我了,我可没这心机,是因为这里最安全,隔壁就是安西军的重要衙门,把你放在这里,我才放心。”
  “给你开个玩笑呢!不过我很想出去走走,离开长安到外地去,七郎,你能给我安排吗?”杨玉环央求地望着他道。
  李庆安沉吟一下便道:“我带你去安西看一看,你想去吗?”
  “安西?”
  杨玉环做梦也没有想过自己能去安西,那是她曾经做梦去过的地方,她看李庆安又不像开玩笑,便迟疑着道:“七郎,你说的是真的吗?”
  李庆安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茶,点点头道:“我后天便会离开长安回安西了,以后我回安西的机会也不会太多,如果你想去,我可以带你一路同行。”
  杨玉环心中又是激动又是忐忑,她当然想去,可事情来得太突然,让她一点心理准备都没有,她想了想便笑道:“让我考虑一下吧!明天我让妙静师傅告诉你我的决定。”
  这时,只有院子外传来老尼姑的声音:“大将军,你等的人来了。”
  李庆安将茶杯中的凉茶一饮而尽,起身笑道:“那好,我明天等你消息,不打扰你休息,我去会客了。”
  ……
  前院的客房内,崔涣心神不宁,背着手来回踱步,他没想到李庆安会在这时侯来见自己,崔涣虽然不知道李庆安为什么见自己,但他既然如此秘密,那一定是大事,崔涣知道,就在今天晚上,崔家将面临一次重大机遇了。
  崔涣一路之上已经考虑清楚,事实上他早就做出了决定,李庆安绝对不会抛弃排名天下第二的崔氏家族,同样,崔家也不会放弃李庆安这个机会。
  这时,门开了,李庆安走了进来,拱手微微笑道:“崔使君,我们是不打不相识”
  第十二卷 唐蕃大战
  第四百七十八章 烽烟渐起
  凤翔府是连接关中和陇右之间的一座桥梁,也关中的第二大都市群,这里城池广阔,土地肥沃,人口众多,自古便是历朝历代富庶的地区之一。
  随着唐王朝开始了唐蕃战争的紧密备战,凤翔便开始变得忙碌起来,渭河两岸到处都是拉纤的民夫,喊着低沉的号子,将一艘艘满载粮食及军械物资的沉重大船缓缓拉动,在渭河中逆水而行,岸边,也有一支声势浩大的运粮队伍,马车、牛车,拉着高高的粮草垛,在安西新军的护卫下,浩浩荡荡向西进发,不时有各州县组织而来的粮草车队加入,汇集成了更加声势浩大的运输队伍,延绵有十里之遥。
  这天下午,从长安方向开来了一支军队,足有两万人之众,都是清一色的骑兵,他们不时超越运输车队,在宽阔的大路上列队疾驶,在队伍中间,这次李庆安没有乘坐马车,而是骑在马上,他在被千余名亲兵围在中间,战马不紧不慢地行走,这是李庆安返在回安西的路上。
  四天前,杨玉环托慈航院的主持送来了一封短信,信中杨玉环以自己身体不好,不宜长途跋涉为由,委婉地拒绝了李庆安让她同去安西的邀请,李庆安不知道她为什么不愿随自己去安西,但她的婉拒确实给他带了一丝惆怅。
  但随着队伍抵达凤翔,备战的气氛越来越浓厚,杨玉环带给他的一丝惆怅也早已无影无踪,他的全部心思都放在即将爆发的唐蕃大战上了。
  就在李庆安离开长安的前一天,李庆安和李亨进行了一次开诚布公的长谈,李亨答应全力支持安西军备战吐蕃,同时派大将王思礼率四万关中军协助作战,他们将入驻河州、洮州以及叠州一线,防止吐蕃军从这一带突破陇右防线。
  作为对安西军支持的条件,李亨也明确要求政事堂恢复权力平衡,李庆安答应了他的要求,他辞去了中书门下之职,让出了一个相位,政事堂经过闭门磋商,便再次任命崔涣为户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接任了李庆安让出的相位,由于崔涣是李亨的三个提名者之一,这样一来,政事堂又恢复了三三一的权力格局,使本来已经有些失衡的权力格局又重新恢复了平衡。
  由于吐蕃使者的单方面要求被唐廷明确拒绝,这就意味着两国已经没有和解的余地,外交失败后,战争便将不可避免地即将到来。
  两万骑兵队已经走了三天,前方不远便是凤翔府的府治雍县了,过了雍县,再走不到百里,便可进入陇州,那里关中备战的最后一站。
  这时,前方忽然传来了一阵喧哗,李庆安身边的亲兵连忙高声喊道:“大将军快看前面!”
  李庆安搭手帘向前方望去,只见对面远远地也来了一支安西军骑兵,人数不多,只有大约三千余人。
  李庆安心中一阵惊喜,这难道是护送他妻子回长安的军队不成?这个念头刚起,只见一名骑兵军官飞奔而来,正是他的亲兵都尉之一张永庆,他便是奉命护送赵王妃和李庆安儿子回长安的护卫军首领。
  “大将军!”
  张永庆兴奋地奔至近前,他在马上抱拳施礼道:“末将护卫王妃一路顺风,特向大将军交令”
  “交令?”李庆安笑道:“这还没到长安呢!交什么令?”
  张永庆挠挠后脑勺,眼中满含期盼道:“末将想跟大将军去陇右。”
  “你把王妃送回长安太平坊的独孤府,我就准你来陇右参战。”
  张永庆大喜,他又连忙道:“王妃请大将军到前面去。”
  “你小子,现在才说正事。”
  李庆安笑骂一句,催马向队伍前面而去,刚走了几步又停下来,回头问道:“李光弼的军队到哪里了?”
  “回禀大将军,从敦煌我们就分道而行,他的军队应该已经到了青海一带。”
  李庆安点点头,便纵马向前军而去。
  由于遇到了护送赵王妃的队伍,安西军便暂时停了下来,只见前军有几辆马车,满载着大大小小的箱笼,在一辆最宽大的马车上,他的妻子明月正从车窗探头向这边眺望,她忽然看见了李庆安,激动得用力招手。
  “大郎!”她远远地喊道。
  李庆安一阵风似的冲了上去,在车窗外握住了妻子的手,他也十分兴奋道:“没想到会在这里遇见你,我还以为你们刚过黄河。”
  “一路心急赶回长安,确实比计划提前了好几天,大郎,你这又要去陇右吗?”
  明月喜悦的目光里闪过了一丝遗憾,李庆安点点头道:“唐蕃大战将起,这场战役事关重大,我必须亲自赴战,真是很抱歉,我不能在长安陪你们母子了,不过我要在雍县休整一天,我们还有一天相聚的时间。”
  说到这,李庆安又探头看了看车窗内,问道:“小家伙呢!怎么不想见我?”
  “他刚刚吃过奶睡着了。”
  明月小心地从乳娘手中接过了熟睡中的孩子,递给了李庆安,笑道:“大郎,小心点!”
  李庆安小心翼翼地抱过自己的儿子,小家伙还不到一岁,长得非常白胖可爱,他脸色红润,正睡得香甜,李庆安低头在他小嘴上轻轻吻了一下,小家伙眉头竟皱了一下,仿佛被父亲的胡子扎疼了,他忽然睁开了眼,一双乌溜溜的眼睛望着眼前这个陌生的男人,他嘴一撇,竟一下子嚎啕大哭起来,哭声响亮。
  这时,周围的亲兵纷纷围拢上来,探头望这个安西未来的主人,听他哭得响亮,众人皆笑声一片,李庆安索性将儿子高高举起,士兵们欢呼起来,呼喊声响彻了天空。
  明月的马车也调转方向,跟着李庆安的队伍向雍县而去。
  ……
  随着唐王朝开始了紧锣密鼓的备战,二十万吐蕃大军的备战也渐渐完成,这天清晨,天空格外晴朗,一碧万里,逻些城外,低沉的长号声在空中回荡,一队队全副武装的吐蕃士兵开始列队整兵,十余万吐蕃大军黑压压的一眼望不见边际,长矛如林,长剑闪亮,经过数年的准备,吐蕃军打造了二十万副锁子甲和无数的战剑长矛,军马也达到了五十万匹,小麦、青稞以及风干的牛羊肉等干粮更是堆满了一个又一个的仓库,战争资源又渐渐丰富起来,雄心勃勃的吐蕃大军便再一次踏上了征服东西方的道路。
  但这次东征,吐蕃国内部也有不同的意见,大臣赞协多伦和伦赤扎达察反对与大唐交战,他们认为吐蕃国力虽有恢复,但远远还到不了吞并大唐的地步,如果吞并不了大唐,那与大唐交战便是耗费国力,不利于吐蕃的持久强盛,他们建议再养精蓄锐十年,等大唐国内发生内乱,再向大唐进攻,当前需要和大唐会盟,以谋求一个安宁的政局。
  而代表军方势力的尚息东赞和达扎路恭却坚决要求出兵,首先是收复失地,达扎路恭更是指出,如果不尽快收复吐谷浑之地,十年后,当唐人习惯了高原气候,那里的大片土地便不再属于吐蕃,已经时不我待。
  已经忍耐了数年的吐蕃大臣们都纷纷赞成尚息东赞和达扎路恭的意见,要求立即出兵,年轻的吐蕃赞普却不冲动,他折中了两派人的意见,派农牧大臣达赞顿素出使大唐,如果大唐肯将积石山和黄河九曲一带还给自己,恢复到天宝八年的边界,也就是双方以赤岭为界,那么,他可以再和大唐会盟十年。
  尽管赤松德赞已经派使臣前往大唐,但一向务实的他并不相信大唐会答应他的要求,就在这时,达赞顿素从成都传来消息,大唐已经分裂为南北两朝,兵力强悍的哥舒翰部已经不再陇右,陇右空虚,这个消息让赤松德赞大喜过望,他立刻将会盟和解一事抛之脑后,派大将达扎路恭率军五万立刻去抢夺积石山和大非川。
  今天是他的第二次派兵,将由大将尚息东赞率大军十二万西征。
  “呜~”随着低沉的号角又一次想起,逻些的城门缓缓敞开了,一队队骑马的侍卫和大臣从城内出来,旌旗招展、罗幡遮天,这时,年轻的吐蕃赞普赤松德赞出现了,他骑在一匹神骏的白马之上,年轻英武,生机勃勃,目光中充满了对开辟疆土的向往。
  陪同在他身边的是吐蕃大将尚息东赞,他被封为西征军主帅,另一名大将尚嘉素被封为副将,他们二人将率十二万大军远征安西,十余万吐蕃军看见了自己的赞普,都纷纷跪倒,高喊赞普的声音如山呼海啸。
  赤松德赞欣慰地点点头,笑容消失了,他对尚息东赞肃然道:“大唐人一定以为我是想和他们争夺陇右,他们却不知道,我真正的目的是夺取安西,这一次你带走吐蕃近一半的军队,我不仅希望能拿下龟兹,更希望能占领吐火罗和信德,给吐蕃提供源源不断的粮食和资源,尚息东赞将军,但愿你比达扎路恭更给我带来好消息。”
  尚息东赞躬身施了一礼,道:“请赞普放心,臣一定会让吐蕃成为雄霸西方的大国,也一定会将李庆安的首级献给赞普,给老赞普祭魂!”
  “好吧!你可以出发了。”
  雄浑的号角声再次吹响,十余万吐蕃大军出发了,身披锁子甲,手握长矛和战剑,骑着战马,战马后面驮着粮食和毡毯,还有数万人的后勤队伍,也一起跟着主力大军浩浩荡荡向西北方向进发。
  赤松德赞站在高岗上,望着大军西去,这时,他的目光又投向了东方,他那精明的小眼睛里闪着一种明亮之色,不知道达扎路恭会给他带来什么好消息?
  第四百七十九章 高原烽烟
  黄河从河源孕育而出后,东行百里,便流入了一片大湖,这片高原湖水便是柏海,柏海由两片湖泊组成,形状如葫芦,水色极为清澈,呈深绿色,天晴日丽时,天上的云彩,周围的山岭,倒映在水中,清晰可见,它们就像两颗纯净无暇的蓝宝石,镶嵌在黄河源头的莽莽高原之上。
  吐蕃人也是逐水而居,有湖泊和河流的地方,草原就会茂盛,土地就会肥沃,因此柏海也一度成为吐蕃军的后勤大本营所在。
  天宝十一年八月的战役中,哥舒翰便是在柏海久攻吐蕃军不下,被吐蕃援军击败,损失惨重,但吐蕃军也元气大伤,它们最终放弃了柏海,撤回逻些腹地,柏海便被唐军安置了上万名吐谷浑人在这里定居,同时也驻扎了一支五百人的高原哨兵。
  时间渐渐过去了整整三年,当吐谷浑人在这里生儿育女,放牧取水,已经适应了柏海的生活时,一场将改变他们生活的兵灾正悄悄袭来。
  又是一年的八月,数万吐蕃大军翻越过了紫山,紫山就是今天的巴颜喀拉山脉,因阳光照在雪峰之上呈现出瑰丽的紫色而得名,山势高绝,终年白雪皑皑。
  和汉军相比,吐蕃军具有绝对的高原作战优势,他们能适应长时间的长途跋涉,经常在高原上行军数千里去袭击一个遥远的目标。
  这一次,吐蕃军分为东西两支远征军,东路军进攻陇右,而西路军则进攻安西,按照吐蕃人的谋略,它们要先进攻陇右,安西军必然会赶来支援陇右,这样安西腹地就会出现军力空虚,然后它们的主力再大举进攻安西,同时回纥人也从北方进攻北庭,两军配合,将唐人的势力彻底赶出安西。
  应该说这是历史的真实,在安西之乱爆发后,吐蕃军就趁是陇右河西空虚,占领河陇,掠夺大唐的资源壮大吐蕃实力,同时截断了唐军对安西的支援,使安西成为一片飞地,最终被吐蕃所吞并,时间很巧,就是在这个时节点上。
  历史上,达扎路恭、尚息东赞和尚嘉素率军十万东侵,最终攻陷了长安,在长安大肆掠夺后撤兵,历史上并没有明确记载多少唐人妇女青壮被吐蕃人掠走,但从吐蕃人重视对人口掠夺来看,长安这座百万人口的大都市应该遭受到了极大的摧残。
  在李庆安这个异人改变了唐朝历史后,长安或许不会再被吐蕃人攻陷,但吐蕃依然按照历史轨迹出兵了,仍然是这三个人,达扎路恭、尚息东赞和尚嘉素,不同的是,达扎路恭进攻佯攻陇右,而尚息东赞和尚嘉素主攻安西。
  在阳光的映照下,五万吐蕃大军出现在柏海的上游,他们从逻些出发,向正北方向行军,经过纳木错湖,抵达野马驿,又继续向北穿过了唐古拉山口,再抵达悉诺罗驿站,在这里稍作休整后,又继续北上,不久便抵达了长江的源头牦牛河,也就是现在的沱沱河, 他们沿着牦牛河东进,抵达众龙驿,在一处地势稍微低凹的山口越过了紫山,抵达了柏海的南面,他们将从这里进攻柏海。
  主将达扎路恭今年约五十余岁,长年对唐朝作战,他甚至给自己取了一个汉名马重英,在他数十年的军旅生涯中,他经历了无数次的对唐战役,皇甫惟明、王忠嗣、哥舒翰,到今天的李庆安,胜多负少,但在印象中最深刻的一场战役便发生天宝六年末的石堡城之战,李庆安以三千弱旅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