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海东》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徐海东- 第7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还没发就好。”徐海东接着问,“还有多少钱?”
  “只有7000块钱多一点。”会计皱着眉头说。
  “哈哈,还有这么多哪,真是大财主!”徐海东高兴地说,“怪不得有人说,供给部是‘守财奴’呢。”
  “首长,这点钱算什么哪,我算来算去还不够分配,要是再有三五千块就好了,我正在发愁呢!”会计一边说,一边拨拉着算盘算给徐海东听;医院买药要多少钱,部队添冬装要多少钱,部队菜金要多少钱……还没讲完,算盘上已显出上万数目。部队的实际需要与供给部现有家底着一大截子。
  “不要叫穷。”徐海东打断会计的话,“等你们查部长回来,对他说,我要你们拿出5000元钱,明天给党中央送去。”
  “啊?”会计惊叫了一声,愣了一会儿,怕是听错了,小声问道:“要送走5000块?”
  “对!”徐海东点点头。这7000元钱,是供给部在长征途中一块钱一块钱节省下来的。不该花的钱,能节省的钱,他们一块都不准开销。他们知道,刚到新区,筹款困难;越向北,冬天越冷,需要花钱的地方越多。管理全军团的吃、穿、用,不能不处处精打细算,留些积蓄,以备急用。积累这7000块钱,花了他们不少心血,也挨了不少人骂。现在军团长一开口,就要送走5000元,这真比割了他们身上的肉还心疼。会计忍不住地说:“我们就只有这一点钱,一下送出这么多,我们冬天可怎么过啊!”
  徐海东听会计这么一说,心想,是啊,红15军团的生活本来就比较清苦,原计划靠这点家底作些改善,现在送走三分之二多,这个冬天是不太好过了。可是,毛主席来借钱,说明党中央、中央红军困难更大,日子更不好过。他望着会计问:“你母亲在吗?”
  “在。”会计不知道徐海东问话的用意。提起母亲,勾起了他思亲之情,他满怀深情地说:“我娘很苦!我爸死得早,全靠娘讨饭把我拉扯大的。”
  “如果你现在和你娘在一块儿,肚子都饿了,你讨到一碗饭,你是自己留着吃,还是送给你娘吃?”徐海东盯着会计的脸问。
  “这还用问,当然是让娘先吃。”“这就对了!”徐海东笑着说,“过去,我们天天想中央盼中央,为了迎接党中央的到来,我们准备3000多人全部牺牲。现在党中央来了,中央有困难,难道我们能不管吗?支援党中央,是我们应尽的义务,就像子女孝顺父母一样!保证党中央,才能保证中国革命。同志啊,我们想问题,办事情,首先要想到大局,不能只考虑小单位利益。”
  会计听了徐海东这一番话,顿时红了脸,低下了头。徐海东临走时,拍拍会计的肩膀,安慰说:“同志,别发愁。财想想办法,困难是能克服的——查部长回来,叫他到我那儿去一下。”
  夜深了,徐海东脱衣上炕。他怕睡觉磨破衬衣,就只穿一条裤头,光着上身睡觉。他刚刚钻进被窝,查国祯来了。
  查国祯是下部队调查指战员们生活情况去了,很晚才回来。一进窑洞,会计就把情况一五一十地向他报告了。他来见军团长。查国祯还不到30岁,却象有了一把年纪的人。上身穿一件打补丁的旧棉袄,下身还只穿一条洗是发白的单军裤。查国祯是一个铜板都不乱花的人。他一边走,一边想,军团长的决定是对的,应坚决服从。但部队过冬更困难了,怎样解决这个大难题呢?查国祯一见徐海东,便问:“首长,你找我?”
  “是噢,向你要钱啊!”“我听说了。”“我同程政委、刘副军团长都说了,拿5000块钱给中央,明天你派人送去。你有什么想法?”
  查国祯坐在炕沿上,没有言语。他这个人,平时说话很少,遇上难办的事情,更是默默地自己思量。
  “怎么样?真的舍不得?通不通,三分钟。不过,得说清楚,对中央可不能作‘守财奴’。”徐海东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
  查国祯一听急了,委屈地说:“首长啊,跟你这么多年,你还不了解我啊!在陕南的时候,你说,我们哪怕3000多人都牺牲了,也要迎接党中央的到来。现在要送去几千块钱,又算得了什么呢!今天,我决不会当‘守财奴’。给中央的5000块钱,我马上就去办!”
  “嗨嗨,你这个‘守财奴’,开明啊!”徐海东高兴得一骨碌从被窝里钻出,坐起来,光着上身,嘿嘿直笑。
  “哎呀,不要冻着了!”查国祯赶忙给徐海东披上被子。接着,他们一起商量怎么解决部队过冬的难题,怎样把剩下的2000块钱先用到最急需的地方。
  杨至诚收到5000块钱后,十分感动地说:“这下可救了我们的急了!”
  一天,彭德怀见到徐海东,紧紧握着徐海东的手说:“多谢了!”
  徐海东愕然,问:“谢我什么?”彭德怀笑着说:“感谢你救了我们的急!”徐海东这才明白彭德怀感谢的用意,连忙摇着手说:“彭司令员,不要客气了。中央来了,我们相想多拿出一些东西,可就是穷啊!”
  “是啊,我们都是穷光蛋嘛!”彭德怀哈哈大笑。
  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等中央领导同志多次赞扬徐海东的这种识大局、顾大体的崇高精神。特别是毛泽东一直记着这件事。多年之后,谈到党中央长征刚到陕北的困难情景时,还说:“那时候,多亏了那5000元钱啊!那真是‘雪中送炭’啊!”
  徐海东同志与红十五军团 刘华清我们红二十五军在红四方面军离开鄂豫皖苏区后,坚持了两年多的艰苦斗争,虽然打了许多胜仗,消灭了大量的敌人,但是由于蒋介石调来二十万重兵长期围攻扫荡,苏区已大部失掉,红军主力继续坚持已有困难,党中央便命令红二十五军主力实施战略转移,到新的地区创建新的根据地。一九三四年十一月十七日,我军越过京汉铁道,在鄂西、豫西地区辗转战斗,由于这里敌情、地形对我不利,不宜建立根据地,在摆脱敌人的围追堵截后,于十二月八日顺利地进入陕南地区。在鄂豫陕边区,我军又战斗了八个月,歼灭陕军数个旅,重创中央军、东北军,建立了两块游击根据地,扩大了地方武装千余人,红军主力除伤亡减员并抽调两个建制连支援地方外,全军扩充到四千余人,比初进陕南时增加了近两千人。
  红二十五军在中国革命史上所作出的伟大贡献,除有党的领导、全军指战员的英勇奋斗外,军首长的正确领导和指挥是起决定作用的。徐海东同志在红二十五军中,先任副师长、师长、副军长、军长,以后又任副军长、军长,不管职务怎么变动,他都在军事作战指挥上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我军几经波折,由鄂豫皖重建红二十五军时的七千余人发展到一万三千多人,以后多次受到损失,全军除留下一部分部队外,长征时只剩下三千人。这主要是由于当时的鄂豫皖省委执行了第三次左倾路线造成的。而从红二十五军本身来说,它是百战百胜的,无论在战略上还是在战术上都是以少胜多,以弱胜强,敢于也善于同强大的敌人作战,多次整师、整旅、整团、整营地歼灭敌人,无论大小战斗,几乎每战我军都取得了胜利。所有这些都与徐海东同志对党的事业忠心耿耿、斗争英勇顽强,以身作则、身先士卒分不开。他负伤九次,不顾个人安危,每战都亲临前线直接指挥战斗,前进的路上有了障碍,他就到前面去,开辟道路,后面、侧面敌情严重,他就到后面、侧面指挥战斗,掩护全军。他那英勇奋斗、不怕牺牲的顽强战斗作风教育着部队,全军指战员都非常熟悉和热爱这位可敬的首长,人人都佩服他的作战指挥才能。战斗中,他走到哪里,哪里人们的胜利信心就百倍地增添。
  一、准备北上与陕北红军会师一九三五年夏,日寇进一步入侵华北,蒋介石继续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卖国政策,我华北主权逐步丧失,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党的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在党中央、毛主席的率领下,高举北上抗日的旗帜,到达四川西部的懋功地区,与红四方面军会师并继续北上。红二十五军的领导同志得知这一消息后,于七月十五日在长安县丰峪口召开紧急会议,分析形势,研究我军的行动方向。徐海东同志提议,我们应积极牵制敌人,保证中央和一、四方面军顺利北上,将对中国革命有重大意义,即使我们这三、四千人牺牲了,也是光荣的。会议指出配合主力红军行动是当前最紧迫的战斗任务,省委立即决定,率领红二十五军共四千人,西征牵制打击敌人,配合一、四方面军北上。部队经(幸夂皿)屋、佛坪、双石铺,西进甘肃,北渡渭水,截断从静宁至泾川的西兰公路达十八天之久。但因当时不知一、四方面军行动的准确消息,而敌军又日益集中,为避免陷入被动,红二十五军即北上与陕北红军会合。
  二、进入陕北根据地一九三五年八月,红二十五军在平凉以东的四十里铺渡过泾河,经镇原、庆阳县境,途中两次打退敌人骑兵的尾追,于九月三日到达陕甘边界合水县的板桥镇,休息了一晚。大家都知道前面不远就是苏区了,感到十分高兴。在离板桥镇时,军参谋长错误地判断了敌情,改变了军首长的命令,使部队当天早晨出发迟了几个小时,出发前又集合部队讲话,部队刚刚出发就遭到敌人骑兵的袭击。在这异常紧急的情况下,徐海东同志一面指挥前面的部队和军直属队迅速转移,一面飞马赶到后面指挥后卫部队顽强阻击敌人,掩护全军转危为安,但部队还是损失了二百多人。板桥战斗后,我军经太白镇、东华池,沿陕甘边界山区继续北进。这一地区十分荒僻,人烟稀少,部队断绝了粮食来源,偶尔遇到羊商贩,买下了一些羊,才度过了严重的饥饿威胁。九月七日,进至陕北根据地的保安县豹子川,不久进到永宁山,和陕北的党组织取得联系,同地方领导同志见了面。
  陕北革命根据地,是陕北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经过长期艰苦斗争创建的。我军进入陕北在永宁山地区休整了四天,很快消除了疲劳。特别使大家感动的是,陕北人民对我军无微不至地关怀。农会、妇女会、儿童团给我们送粮送柴,慰问我军。赤卫军、儿童团为我们送信、站岗放哨、盘查行人。战士们看着这一切感激得不知说什么好。几年前在鄂豫皖苏区,人民也是这样关心爱护我军,可是长征以后这一切都没有了。我们深深感到:红军有根据地和没有根据地是大不一样的。我们必须英勇战斗来保卫苏区,所以,军长徐海东、政委程子华两同志要求全军整顿军风军纪,切实执行群众纪律,和群众打成一片,搞好军民关系,同时虚心向陕北红军学习。接着,我军继续向陕北苏区内地进军。中共西北工委为迎接我军,给各级党组织发出了紧急通知,指出红二十五军到达陕北,有利于加强陕甘和川陕苏区的联系,是苏维埃运动在西北的一个胜利。要求发动群众,开欢迎会、庆祝会、捐送慰劳品,欢迎和慰问劳苦远征的红二十五军。九月十八日,我军在陕北党组织、红军和人民的一片热烈欢迎声中,到达延川县永坪镇。
  三、组建红十五军团两军会师后,在永坪举行了联欢大会。周围几十里的赤卫军和群众纷纷赶来参加,会场上横挂“欢迎红二十五军”的标语,红旗招展,歌声嘹亮,人人兴高采烈。刘志丹同志和徐海东同志先后讲话,号召两军亲密团结,携手并肩,共同为粉碎敌人“围剿”、巩固扩大陕北革命根据地和配合主力红军行动而战。徐海东同志还代表红二十五军全体指战员,对陕北党组织、红军和人民的热烈欢迎,表示了衷心的感谢。会后,陕北红军和红二十五军,即在中共西北工委和鄂豫陕省委合组的陕甘晋省委主持下,合编为红十五军团。军团长徐海东,政治委员程子华,副军团长兼参谋长刘志丹,政治部主任高岗,副主任郭述申。军团设立司令部、政治部、经理处、卫生部、交通队和手枪团,辖三个师:七十五师由二十五军改编,七十八师由陕北的二十六军改编,八十一师由陕北的二十七军改编,全军团共七千余人。
  陕甘革命根据地是王明路线失败后保留下来的最后一块比较完整的根据地,也是我军准备打击日寇侵略的重要前进阵地。红二十五军和陕北红军会师,是中国工农红军在西北地区大会师的前奏。这两支军队各有特点,红二十五军装备精良,能征惯战;陕北红军土生土长,同当地广大群众有密切联系。两军会师和红十五军团的建立,对彻底粉碎敌人的“围剿”,巩固和扩大陕甘根据地,迎接党中央和主力红军北上,推动革命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军团成立后,部队在永坪地区休整了几天,军团徐、程首长指示原红二十五军的同志要认真学习陕北红军的长处,特别要注意两军的团结,要尊重陕北干部、爱护陕北工农群众,要把群众纪律进一步搞好,让军团政治部(大部是原红二十五军政治部的人)多检查督促,无论对群众还是对陕北兄弟部队,如发生不团结或违犯组织纪律的事,首先要检查我们自己,多承担责任。所以,在这个时期,十五军团内部以及和人民群众的关系非常密切,亲如手足。红二十五军严格的军风军纪,模范地执行群众纪律,给陕北人民留下了深刻的良好印象。
  四、三战三捷,粉碎敌人第三次“围剿”
  敌人对陕北根据地的第二次“围剿”失败后,蒋介石为实现消灭我最后一块根据地和红军,使北上红军主力无立足之地,进而达到全歼红军的企图,调集十余万人的兵力,采用南进北堵、东西配合、逐步向北压缩的作战方针,于七月开始对陕甘根据地发动了第三次“围剿”。陕甘红军在以刘志丹为主席的西北军委领导下,采取集中主力、各个击破的方针,先在东线的绥德、吴堡地区击溃晋绥军,接着又转移兵力打击北线敌人。正在这时,红二十五军到达陕北,大大增强了反“围剿”的力量。但东北军张学良对此作了错误的估计,他认为陕北红军是“土共”,没有什么战斗力,红二十五军刚到,也是疲惫之师,妄图以优势兵力迅速取胜,当即就由六十七军军长王以哲指挥三个师由中部(今黄陵)经洛川向北进攻。其一一○师、一二九师进占了延安,一一○师一个营留在甘泉,王以哲率军部和一○七师驻守洛川、(鹿卩)县。与此同时,五十七军董英斌部、骑兵军何柱国指挥一○六师、一○九师、一二○师三个步兵师和骑兵第一师、第二师,由陇东庆阳、合水一带向陕北进攻。
  根据这种形势,军团领导对我军反“围剿”的出击方向作了研究。有的同志建议向北出击米脂、横山,歼灭井岳秀、高桂滋两师。徐海东同志认为,应南下打击张学良的东北军,如能歼灭其一至两个师,就会很快打破敌人的“围剿”,整个陕北的战局就会发生重大的变化。经过讨论,大家一致同意这个主张,并决定采用围点打援的战法,派八十一师二四三团围攻甘泉之敌,调动延安敌人,中途进行伏击。
  原红二十五军的指战员听说军团长决定打东北军,大家立即感到这个决定十分英明正确。我们同东北军在鄂豫皖苏区已较量过多次,歼灭了它成师、成团的部队,比较了解其特点,掌握它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