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革命的重大贡献,忠于党、忠于人民的高贵品质和革命精神,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我们的老军长 八一○四三部队每当我们翻开《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战史》的时候,就想起了我们的老军长徐海东同志。
我们这支部队的前身,是徐海东同志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和刘志丹同志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六军、二十七军以及由他们组成的红十五军团。
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我们这两支红军在极度恶劣的环境里,转战于鄂、豫、皖、陕、甘、宁、晋等省,坚持和创建了鄂豫皖、鄂豫陕、陕甘三个革命根据地,同强大的敌人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一九三四年十一月,红二十五军离开鄂豫皖进行长征,长途跋涉六千里,冲破敌人重兵的前堵后追,于一九三五年九月到达陕北与红二十六军、二十七军会师,合编为红十五军团。以劳山、榆林桥两战的胜利,迎接了中央红军的到来,接着,参加了作为奠基礼的直罗镇战役。在抗日战争中,我红十五军团改编为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四旅,首先参加了震惊中外的歼灭日寇精锐部队坂垣师团的平型关大战,尔后开赴晋东南,粉碎敌人九路围攻,转战冀鲁豫,开展敌后游击战争。一九四一年“皖南事变”后,我旅改编为新四军第三师,开辟和巩固苏北抗日根据地,进行了长期的、艰苦的反“清乡”、反“蚕食”、反“扫荡”的斗争,解放了陈家港、阜宁城和淮阴、淮安等重要城镇。八年抗战,我军纵横驰骋,辗转血战,足迹遍及陕西、山西、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江苏七省。在解放战争中,我军先后改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二纵队和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三十九军,参加了“三下江南”战役、夏、秋、冬季攻势,和著名的辽沈战役、平津战役以及湘南、广西等战役。在零下四十度的东北奇寒中,我军战斗在白山黑水之间,在炎热如火的江南平原上,我军昼夜兼程追歼逃敌,从松花江一直把胜利的红旗插到了祖国南大门友谊关上。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我军打响了出国第一仗——首战云山,和兄弟部队一起歼灭了号称王牌的美军骑一师第八联队,突破临津江,打过三八线,和朝鲜人民军一道,最先解放了平壤,直取汉城。在阵地守备战中,我军攻打老秃山,创造了坑道作战的范例,取得了一次又一次战斗的胜利。一九五三年我军从朝鲜回国后,一直驻守在祖国的辽东半岛,担负着保卫祖国、支援和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光荣任务。
回顾我军成长壮大的战斗经历,我们更加怀念徐海东同志。徐海东同志担任过红二十五军军长、红十五军团军团长和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四旅旅长。因此,我们总是习惯而亲切地称他是我们的老军长。
虽然,时间过去了四十多年,至今,在我们部队里,还在传诵着许许多多关于老军长徐海东同志的故事。那一件件、一桩桩生动感人的故事,已经成为我们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的教材,成为鼓舞我们不断前进的力量。
老军长带出过硬的战斗作风在我们部队里,流传着这样一个带有神密色彩的传说:在红二十五军坚持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斗争的时期,常常和国民党军队遭遇。敌我双方,各自占领了山头。敌人问道:“喂!你们是哪部分的?”
“老子是红二十五军。”
“你们莫他妈的吹牛!”
这时,骑在一匹高大枣红马上的徐海东同志,叫出一个班的战士说:“打一个排子枪给他娘的听听!”
“叭!……”十多条枪同一时间开了火,听起来是一个声响,这枪声震得敌人心惊胆战,这枪声使红军战士斗志倍增。清脆的枪声,在静静的山谷里震荡着。敌人吓得不声不响地撤走了。
敌人如此害伯红二十五军,莫非因为这支红军的兵力超过敌人?不是。他们长征时只有三千人。难道由于这支红军的装备胜过敌人?也不是。敌人天上有飞机,地下有大炮,而红军战士手里只有大刀、梭标、手榴弹和长短枪。那么,为什么敌人闻风丧胆呢?优良的战斗作风,是一种无形的巨大力量。我们的老军长徐海东同志,带出了红二十五军一种在任何情况下都过得硬的战斗作风。
早在一九三三年重建红二十五军不久的一次战斗中,国民党汤恩伯亲自率领他的八十九师,向红二十五军阵地猛烈进攻。徐海东同志骑着战马,冒着敌人天上飞机的扫射和地下炮火的封锁,一阵风似地飞奔到前沿阵地,大声说道:“同志们!八十九师是国民党的主力,我们一定要打胜这一仗!”说完,他跳下马来,从警卫员身上拔出一把大刀。雪亮的大刀,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只听他粗壮的嗓门高喊:“共产党员站出来!”
站出来的岂止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站出来了,普通战士也站了出来。红军战士有的端起上好刺刀的长枪,有的紧握大刀片,一双双愤怒的眼睛里,放射着复仇的光芒。
“同志们!跟我来!”
徐海东同志带着勇士们一鼓作气地冲向敌人阵地,和敌人短兵相接地进行了殊死搏斗。顿时,喊杀声、枪声和手榴弹爆炸声混在一起,打得敌人人仰马翻,国民党八十九师第一线的部队被打垮了。
一九三四年十一月初,红二十五军为了保存力量,发展革命形势,进行了由皖西到鄂东的四百里战略转移。部队渡过河流,踏着山路,向西行进。这时,敌人五个“追剿”支队紧紧跟在后面追,五个师又在前面构成重重封锁。
在这种情况下,军长徐海东同志指挥全军选择当面敌人的薄弱部分,出敌不意地突破重重封锁线。十一月七日,部队以急袭战术将驻守在商城以南汤池的敌一○九师工兵营(四个连)歼灭,通过了敌人从商城到麻城的封锁线。接着,又在商城西南的大柳树遇敌一○七师两个团堵击,经过激烈战斗,将敌击溃。继而,又打垮了来增援的敌一○八师先头部队,通过了敌人从商城到新集的封锁线。之后,部队连夜行军,边走边打,先后穿过了敌人从双柳树至新集和潢麻公路两道封锁线,到达河南省光山县城以南的斛山寨休息。
这就是红二十五军有名的一天一夜跑了二百余里路打了三个胜仗的一段经历,后来传为佳话。红二十五军的老同志,提起这段经历,都引似自豪。
部队是在八日拂晓前到达斛山寨休息的。休息不到两个小时,大家正熟睡在草堆里,不知是谁大喊:“敌人包围上来了!”
当时,由于警戒分队过度疲劳,疏于戒备,没有及时发现敌人。紧紧尾追的敌人四个师十个团兵力,从东、南两面发动了突然袭击。
在军部住的院子里,各级指挥员都来了。每个人的脸上都是紧张、严肃的神色。徐海东军长站在一个台阶上对大家说:“同志们!现在情况非常严重,处境十分危急。包围我们的敌人有四个师,其中两个师是国民党的东北军,武器装备比我们强。我们连续行军作战,部队已经相当疲劳。但是,我们一定要坚决打垮敌人,突破重围。”
站在徐海东同志身旁的吴焕先政委接着对大家说:“不管怎样,我们要克服一切困难打胜这一仗。红二十五军几年来在鄂豫皖苏区建立的荣誉能不能保持,就看这一仗了。”
很快,他俩向大家部署了这次战斗的打法。
天已大亮,战斗首先在斛山寨南面的一角打响了。接着,四面八方都响起了激烈的枪声。敌人来势很凶,气焰嚣张。国民党“追剿队”的总指挥上官云相乘飞机在天上亲自督战。敌人凭着天上四架飞机的轰炸、扫射,和他们人多武器好的优势,一时显得非常骄横。可是,这对于经过千百次战斗锻炼的红二十五军来说,早就领教过了。在徐海东军长、吴焕先政委的指挥下,大家准备好了手榴弹,上好了刺刀,一个个目不转睛地盯着早已由指挥员们选择好了的冲击方向,单等着军部总反击的号令了。
徐海东同志站在一座山峰上,举起望远镜,居高临下,望着我军一面面映着阳光迎风招展的军旗,终于发出了总反击药号令。立刻,红二十五军的各个阵地上吹起了响亮的冲锋号,红军战士以排山倒海之势冲向敌人阵地。由于徐海东同志采用了以一部分兵力占领有利地形,从正面牵制敌军主力,集中我军主力从侧后各个击破敌人的战术,这样便将进攻和防御巧妙地结合起来,由被动转为主动。全军将士发扬了守得稳、攻得猛的战斗作风,终于将敌人四个师全部击溃,生俘敌四千余人。
战斗打到黄昏时分才结束。徐海东同志走到俘虏集合的地方,操着一口湖北孝感口音在讲话。俘虏们在下面悄悄地议论起来:“喂!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徐海东呀!”
“嘿!真威风啊!”
徐海东同志向俘虏们宣传了共产党抗日救国的方针,红军北上抗日的义举和红军的俘虏政策,并宣布全部释放他们。俘虏们说:“红军长官放了我们,回家种田去,再不替国民党卖命了!”
一九三四年十一月十六日,红二十五军在鄂豫皖省委率领下,高举“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的旗帜,由河南省罗山县何家冲出发,开始了长征。
当月二十六日,全军进至河南省许(昌)南(阳)公路附近的方城县独树镇。自从部队过了平汉路,由于敌人前堵后追,几乎每天前后左右都有敌人,好几天没进房子了。这一天,适逢寒潮,气温骤降,全军指战员衣服单薄,十分疲劳。一路之上,冷雨扑面,北风刺骨,雨伞全毁,湿衣贴身,步步艰难。很多同志的军鞋被烂泥粘掉,以致赤脚行军。这时,部队距许南公路只有五十里,过公路就可以进入伏牛山区。为了防止敌人追堵合围,保持部队有回旋的余地,争取顺利通过公路,吴焕先政委和党中央派来的程子华军长率领前梯队走在前面,徐海东副军长率领后梯队拉开距离走在后面。
下午一时,前梯队到达独树镇准备通过公路的时候,不料,敌人四十军一一五旅和骑兵团已抢先到达,占领了有利地形,并做好工事。当时,天气异常寒冷,红军战士手冻僵了,拉不开枪栓。凡是铁器,手不能摸,一模就粘掉一层皮。敌人趁机猛烈冲击,并从两翼包围上来,先头部队被迫后撤。形势十分危急。能否击退敌人进攻,突出重围,对于这支刚踏上征途的红二十五军来说,不仅是战略转移成败的关键,而且是生死存亡的关头。就在这时,政委吴焕先同志拿过警卫员手里的大刀,高呼:“同志们!这是我们生死存亡的关头,决不能后退!”他和军长程子华同志带领部队冒着敌人密集的火力,冲上去了,和敌人展开了白刃格斗。
突然,风雨中,三个骑兵通信员快马加鞭向后梯队跑去。
不一会儿,徐海东同志骑着高头大马,向前梯队飞奔而来。二二三团跑步赶了上来。立即投入了激烈的战斗。老军长高举大刀,带领战士们杀声震天地扑向敌群,拚杀起来。敌人被我军的神勇威势惊呆了,死的死,伤的伤,抵挡不住,败退下去。
部队突出重围,当天晚上,趁风雨暗夜,穿过敌人空隙,不顾饥寒劳累,绕道急行,通过了许南公路。
翌日拂晓,全军进抵伏牛山东麓。
徐海东同志打起仗来,身先士卒,奋勇当先,总是站在最前线指挥战斗,在红军队伍里是出了名的。
一九三四年十二月十日,红二十五军进人陕西省的雒南县。在庾家河战斗中,徐海东同志第九次负了伤。那天中午,鄂豫皖省委正在开会讨论创建新的鄂豫陕革命根据地的问题。敌人六十师由鸡关头方问突然袭来。红二十五军在庾家河东面的排哨,由于过度疲累,发现敌情晚了。战斗一打响,省委立即中断了会议,军首长们跑步上了阵地。这时,敌人一个团夺占了东山坳口的有利地形,向我发起了猛攻。徐海东同志当即带领全军最能打的二二三团,勇猛冲入敌群,用刺刀、手榴弹,硬是从敌人手里夺回了东山坳口。接着,二二四团、二二五团跑步抢占了坳口南北两侧的高地,配合二二三团将敌人的进攻打退。但是,敌人又组织了疯狂的反扑。子是,全线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战。
忽然,敌人一颗子弹打中了徐海东同志,这是他负伤最重的一次。大家看见他头上缠着绷带,仍然指挥战斗,受到很大的鼓舞,决心和敌人殊死决战。一个团长在和敌人拚刺中,一条腿打断了,不下火线,继续指挥战斗。军部司号长下颚挂了花,不能吹号,就利用一个小土地庙作掩护,接连投出几十颗手榴弹,打退敌人几次冲击。敌人集中火力向他射击,他始终坚守阵地,没有后退一步,最后壮烈牺牲。一挺机枪在和敌人对射中,第一名射手倒下去,第二名射手接着打,第二名射手倒下去,第三名射手又接着打起来,终于把敌人火力压倒了。就是这样,经过二十多个回合的反复冲杀,一直打到太阳落山的时候,终于把敌人打垮了。
这一仗,是红二十五军长征中的最后一战。至此,红二十五军在省委率领下,以不足三千人的力量,粉碎了二十余倍于己的敌人的围追堵截,长驱千余里,胜利地完成具有历史意义的大转移。
徐海东同志在指挥红二十五军无数次的英勇战斗中,培养了这样的战斗作风:进攻时,迅速、突然、勇猛、打得敌人措手不及,难以招架,并且勇于与敌人进行肉搏战,因而解决战斗干脆;防御时,不畏强敌,顽强抗击,能够打退敌人的连续冲击,敢于和敌人白刃格斗,并适时地以守为攻,大量歼灭敌人;转移中,能够吃大苦,耐大劳,战胜一切艰难险阻,打破敌人的围追堵截,且走且战,神速持久,使敌人追不上,堵不住。总之,进攻有强大的突击力,防御有坚韧的抗击力。指战员积极求战,团营连排班以至个人都能各自为战,在任何险恶和危急的情况下,拖不垮,打不烂。
几十年过去了,但是,我们的老军长徐海东同志带出的这种过硬的战斗作风,在我们部队依然保持着。
老军长关心下级与群众同甘共苦在那战火纷飞的年代里,无论条件怎样困难,环境如何恶劣,我们的老军长徐海东同志总是非常关心下级,十分爱护部属。他和干部战士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同甘共苦,患难相助。
徐海东同志打起仗来,非常严厉,可是平时,却十分和蔼可亲。他虽然长期担任高级领导职务,指挥千军万马行军作战,但他非常接近群众,只要有空,他就坐下来和战士们下棋,讲故事,逗得大家哈哈大笑。干部战士都很愿意接近他,有什么话愿意向他说。
那时候,不管是在鄂豫皖苏区,还是长征北上入陕,部队经常筹不到粮食,常常以野菜充饥。士兵吃野菜,徐海东同志也吃野菜。有时他亲自带着警卫员和炊事员上山采集野菜,一边采一边亲口尝一尝,把野菜采回来,他又和炊事人员一起研究,怎样做才好吃。
有时候,徐海东同志的警卫员和供给部的同志们想:首长光吃野菜怎么行,他要指挥几千人行军打仗呀!他们便悄悄地弄点好吃的东西送来,但他总是叫警卫员送到医院去给伤病员吃,或者叫供给部来人拿回去,并且严厉地说:“下次再送可不行啊!”部队偶尔筹到一些黄豆,撒在枯草之上烧,火灭了黄豆也烧熟了。徐海东同志就和大家一起,把烧糊的黄豆从草灰中一粒一粒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