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悍戚》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悍戚- 第47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要把他赶走,也是一桩再简单不过的事情。他住进了大将军府之后,刘闯依旧让王卢九跟在他身边,也是对他的一种保护。一来,王卢九是刘闯的人,留在诸葛瑾身边,便于监视。

    这二来嘛,王卢九可以充当诸葛瑾和外界的联络人,与裴玄进行沟通。

    诸葛瑾毕竟是孙权的手下,他这次来许都,也担负着任务。如果不拿出一个姿态给外界的话,说不得会影响到诸葛瑾的家眷。别人刘闯或许不会考虑,但诸葛瑾的老娘他不得不慎重对待。那虽然不是诸葛玲诸葛亮的亲生母亲,可毕竟是他们的长辈。万一发生什么事情,刘闯的确不好向诸葛玲交代。

    所以,诸葛瑾表面上是已经被困在了大将军府,实际上过得还算逍遥自在。

    “卢九,皇叔可有说,什么时候见我?”

    王卢九笑道:“子瑜先生未免太高看了我……

    我不过是皇叔手下一微不足道的小人物,如何能够与皇叔说得上话?你要见皇叔,最好还是通过夫人传话。不过我又一个小小的建议,若子瑜先生你还没有拿定主意的话,最好不要见皇叔,那样一来反而会让皇叔感到厌烦。

    如果还没有决断,不妨再观察一下时局。

    据我所知,事情差不多快要尘埃落定。也许那个时候,先生就知道该如何选择。”

    诸葛瑾听罢,不由得苦笑一声。

    “若等到尘埃落定时,怕是皇叔对我的看法,也会降低许多。

    诸葛子瑜或许胆小怕事,但也是懂得轻重的人……我在许都晚一日见皇叔,日后便要弱一分气势。不过此事,还是请卢九代劳,向皇叔进行通禀,我自由主张。”

    诸葛瑾话说到这个份上,王卢九也就不再劝说。

    “此事我自当向上禀报,不过皇叔何时会见先生,却非我可以做主。”

    “你只管通禀就是。”

    诸葛瑾自有诸葛瑾的打算。

    他若是通过诸葛玲传话,日后也仅仅是以一个皇亲国戚的身份立足朝堂。

    莫说和诸葛亮比肩,恐怕连诸葛均也比不上。

    他必须要向刘闯证明他的存在价值,也必须要让其他人知道,他并非是靠着裙带关系才在朝堂上站稳脚跟。毕竟,和荀彧、贾诩、郭嘉以及荀攸相比,诸葛瑾无论是在资历还是在名气上,都逊色太多。琅琊诸葛。也不是那种世家豪门。论名气。诸葛瑾在江东也只是小有声明。根本当不得名士之称。

    他早年携母渡江,好不容易才站稳了脚跟。

    后来也是得了鲁肃的推荐,才算是受到孙权的赏识……这种资历,在中原微不足道。看看麋家而今的情况,糜竺虽然受到重用,却算不得真正核心;麋方倒是混的风生水起,可是在刘闯的帐下,地位也算不得特别高。说到底。麋家的根基太过浅薄。好在糜竺麋方也都看得很清楚,所以一直以来,都没有彰显存在感,而是默默的做事。刘闯呢?也因此始终对麋家存有爱护。

    但,也仅仅是这样。

    麋家想要成为士族豪门,至少需三代人努力,才能把基础夯实。

    他们现在,就是在默默的积蓄力量,在朝堂上不争不抢,地位很稳固。可要想再有发展。除非能出来一个似诸葛亮司马懿徐庶那样才华惊艳之人方可。

    否则,就连似徐庶那样的人被真正接纳。也要亏得他娶了蔡文姬,得了孔融的力挺,以及蔡邕生前的人望。综上所述,徐庶而今才能够被士族豪门接纳。

    自己要走的路,还有很长。

    诸葛瑾没有想过有朝一日能够似诸葛亮那样执掌大权,但为了家族,他也必须要证明自己的价值。

    接下来,就看刘闯的反应了……

    ++++++++++++++++++++++

    诸葛瑾求见刘闯的请求由王卢九通禀上去,在当晚便到了刘闯的书案上。

    看到诸葛瑾的请求,刘闯不禁笑了。

    诸葛瑾是个聪明人,他知道自己在什么时候,该如何做事。

    想了想,刘闯便招来了羊衜,“子路,且安排下去,就说明日正午,我在府中宴请子瑜,请子家和伯苗作陪。”

    “诺!”

    羊衜躬身领命,便立刻退出。

    对于羊衜,刘闯非常满意。

    这个原本在历史上并不是特别有名的人物,却有着非凡的才干。他到了大将军府之后,便立刻接下来法正手中的事物。与法正智计百出的智慧不同,羊衜更显得沉稳,而且把府中各项琐碎事务处理的井井有条,颇有条理。

    刘闯身边,而今不缺智囊。

    司马懿在黄阁被一分为三之后,可以抽出更多的精力,为刘闯出谋划策,不再如从前那样东跑西颠。至于他的家事,刘闯也不是特别清楚。他不知道司马懿用了什么手段,居然把张春华和郭寰这两个历史上以强势和聪慧而著称的女子说服。至少从表面上看来,司马懿是左拥右抱,家庭也格外和谐。

    可这内中奥妙……

    刘闯兴趣不大,司马懿也不会说明。

    除司马懿外,还有贾诩和荀彧在刘闯身后出谋划策,又有荀攸可以拾遗补缺。

    在全盘接手了曹操的势力之后,刘闯身边的智囊充足。

    这种情况下,羊衜就需要充当起一个执行者。而这一点,他做的也非常出色。

    卢毓,而今已入尚书台,为尚书台郎中,协助司马防做事。

    他离开之后,文长史一职由邓芝接手。

    邓芝此前出使西川,说服刘璋出兵,吓得张鲁匆忙收兵,才使得关中之战得以胜利。邓芝回到燕京之后,就一直在卢毓手下做事。这次卢毓升职,便推荐了邓芝。不禁如此,邓芝还为司马懿解决了一个大难题,让司马懿万分感激。

    此前,刘闯曾让司马懿在南阳寻找一个名叫邓艾的人。

    司马懿倒是在南阳郡的棘阳县找到了线索,可是询问之下,却没有名叫邓艾的人。

    也是偶然机会,司马懿和邓芝提起此事。

    邓芝在年初时回家祭祖的时候,却意外找到了邓艾。

    原来,邓艾最初不叫邓艾,而是叫做邓范。棘阳邓村,是光武皇帝身边重臣,也是云台二十八将之首,东汉名将邓禹的族人聚居地。整个邓村里,有两个名叫邓范的人。一个年长,一个年幼。小邓范觉得,自己和长辈同名,是一件很不合礼法的事情,于是在年初祭祖的时候,向族长提出改名。

    小邓范,改名为邓艾。

    邓芝也是邓氏族人,只不过早年间,从邓村迁走,定居新野。

    这次回乡祭祖,邓芝作为大将军府中的幕僚,自然得到了邓村人的热情招待。在和族长闲聊的时候,他也是偶然听到小邓范递上来的请求,心中便不禁一动。再打听小邓范的年纪,以及一些小邓范的特点……特别是当他得知,小邓范有些口吃的习惯以后,邓芝就立刻意识到,这小邓范就是邓艾。

    司马懿在大将军府的职位或许不高,拜军师祭酒,位在徐庶之下。

    可邓芝却清楚,身为刘闯的表弟,而且是跟随刘闯闯荡辽东的老人,司马懿的发展潜力远远高过徐庶。再加上司马懿有才干,同时背后又有司马氏为后盾,他的发展不可预估。自己在大将军府中做事,焉能没有一些靠山?

    法正在南阳出任,日后能给与自己的帮助不会太多。

    所以,要想在大将军府地位稳固,必须要获得他人的支持……

    于是,邓芝连夜派人前往许都,把邓艾的事情通报与司马懿知晓。司马懿更立刻派人前来棘阳县邓村,在确定了邓艾的身份之后,火速呈报于刘闯。

    建安十年,邓艾实岁八岁。

    他生于建安二年,虚两岁,也就是十岁。

    刘闯之所以让司马懿寻找邓艾,也是出于一种个人的牛人搜集嗜好。十岁的邓艾,才刚开始读书认字,根本没有后世所展现出来的名将风范。而且说话还有一点结巴,让刘闯多多少少,感到了几分失望。不过,历史上的邓艾,也是一个大器晚成之人。刘闯在见到邓艾之后并没有因此而感到失望,反而在许多人表示不解的情况下,做主收邓艾为学生,让无数人感到吃惊。

    邓艾的父亲死得早,家中只有一个寡母。

    当得知刘闯要收邓艾为学生的时候,整个邓村都轰动了……原以为邓氏出了一个邓芝,已经是邓氏族人时来运转。没想到现在又出来了一个邓艾,也不知是走了什么狗屎运,被大将军看中,收为门生弟子,着实让人吃惊。

    不过,刘闯没时间去教导邓艾,便让邓艾跟在身边,闲暇时便随荀彧荀攸读书识字,或者从赵云习武。这样的待遇,就连邓芝都感到眼红!他甚至能够预料到,在未来的朝堂上,邓艾一定能够占有一席之地,绝非等闲可比。

    羊衜退出去之后,刘闯信手从书案上拿起一份书信。

    书信是贾诩送过来,刘闯看罢之后,眉头不由得微微一蹙,脸色随之阴沉……(未完待续。。)

    ps:  昨天和八一厂的制片在王佐基地待了一天,回家时已经很晚,累得够呛。

第401章 迁都(二)

    许都,安乐宫。

    汉帝坐在空荡荡的大殿里,心里面一阵阵发冷。

    御驾亲征,似乎已经无法避免。刘闯显然是下定了决心,绝无可能就此善罢甘休。而且朝中也好,民间也罢,似乎都在支持他前往燕京督战。那些个无知之人啊,朕若是去了燕京,只怕用不得太久,就会被人彻底遗忘。

    到那个时候……

    要说汉帝傻?

    恐怕是算不上。他若是真的傻,也不可能在董卓高压之下生存,不可能在李傕郭汜的眼皮子底下逃走,不可能在曹操的控制下,还能拉拢一帮子心腹。

    他不傻,甚至说他太聪明。

    可能也就是因为他太聪明了,所以总觉得别人愚蠢。

    说一千道一万,汉帝对权力的**实在是太强烈,而他又过于高看了自己。

    现如今,刘闯挖了一个大坑。

    而且是一个汉帝必须去跳进去的大坑……天下人都在期盼着汉帝能够御驾亲征,能够督战北疆,能够重振当年‘明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雄风。

    可这如果去了,就休想再回来。

    汉帝当然明白刘闯的意思,就是要把他从中枢调出去,而后慢慢把他淡化。这位大汉皇叔,可谓是**裸,丝毫没有掩饰他的野心和**。最重要的是,他也有这个能力和实力。汉帝即便不想去,也身不由己。因为满朝文武都表示赞成,甚至颇有些迫不及待的开始为他安排行程。想要把他赶出中枢。

    这天下,还是大汉的天下吗?

    朕是大汉天子,他们又怎可能如此对待朕呢?

    汉帝心中感到莫名伤感,一想到他即将要面对的情况,就忍不住泪流满面。

    “梓童……”

    汉帝本能的呼唤,可是话出口,他才想起来,伏皇后已经被他赶出了皇宫。

    以前,他伤心难过的时候,伏皇后就会在他身边。听他倾诉。

    可是现在……朕乃大汉天子。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朕想要夺回权柄,又有什么错误?再说了。当初杀死金祎。也是国丈的主意。为何要怪罪到朕的头上?汉帝脑海中,突然浮现出那天晚上,皇后和他激烈争执的景象。伏皇后泪流满面的模样。让他至今记忆犹新,汉帝的心中,不免感到后悔。

    “陛下!”

    就在这时候,大殿外传来了脚步声。

    李贵妃款款走进来,在汉帝面前盈盈一拜。

    看着千娇百媚的李贵妃,汉帝的心情似乎好转了一些。

    他深吸一口气,轻声道:“梓童,你怎么来了?”

    “听闻陛下心忧,臣妾也颇为担心,所以前来探望陛下。”

    “还是梓童,忠心于朕……而今满朝文武想要把朕赶出中枢,以为朕不知道他们的意图。”

    汉帝的情绪,似乎失控了。

    他突然间挥舞着手臂,大声咆哮。

    李贵妃先是吓了一跳,旋即反应过来,忙走上前低声安慰。

    到而今这个地步,汉帝承受了太多的压力,而这一切,都要怪那个该死的刘皇叔。

    “陛下,臣妾来之前,家父托人转告臣妾了一句话。”

    “哦?”

    李贵妃朝左右看了看,确定这大殿里没有旁人,便压低声音道:“家父告诉臣妾,近来在城里流传一个谣言,说什么陛下之所以能够登上皇位,全赖当初逆贼董卓所为。而且还说,先帝便是陛下派人毒杀,陛下皇位来路不明。”

    汉帝激灵灵一个寒蝉,闭上眼睛,一言不发。

    他表面上看去平静,心里面实则掀起惊涛骇浪。他拜托李儒毒杀少帝的事情,可算的是非常隐秘。特别是在董卓死后,李儒下落不明,汉帝也渐渐把此事忘记。原以为这件事神不知鬼不觉,哪知道如今又有人重提起此事。

    当年,长安城破的时候,李儒就失去了踪迹。

    据说李儒死于火场,不过那具尸体被烧得焦黑,根本无法辨认。汉帝刚开始的时候,对此也非常紧张。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李儒始终未曾出现,也就让汉帝渐渐放了心。可是现在……难道说,那李儒真的没死,又跑出来不成?

    “梓童,国丈还说什么?”

    “家父说,大丈夫做事需心狠手辣。

    而今皇叔咄咄逼人,谋逆篡权之心是路人皆知。若陛下再不奋起反抗,一旦去了燕京,就休想再回来。家父还说,而今燕京令是操贼之子曹丕。陛下若是去了燕京,势必会遭遇曹丕报复。与其这般,倒不如当机立断,破釜沉舟。”

    那为李国丈的意思,已经表露无疑。

    说实话,在此之前汉帝的心里面还存着几分侥幸。

    就算去了燕京,说不定他还有机会回来……可是现在想来,这侥幸实在是不太可能。

    是啊,朕若是去了燕京,必死无疑。

    朕何尝不想破釜沉舟?朕又如何不想除掉刘闯?

    可是朕这手中……

    “陛下,家父有一计,若得成功,可使陛下重掌大权。”

    汉帝用几若不可闻的声音道:“梓童,国丈有何妙计?”

    “此前,操贼手下,也就是而今执金吾贾诩曾研制出天雷火。操贼死后,城中局势变幻。家父在偶然机会,救下了当初在天雷坊的一个管事。那管事告知家父,操贼出事之前,曾制作出一批天雷火,秘密存放在永始门,原准备送往官渡。不成想陛下神机妙算,铲除了操贼,天雷坊也四分五裂。

    这批天雷火,几乎无人知晓。

    若陛下同意,家父愿为陛下效力,将闯贼诛杀……”

    天雷火?

    汉帝的眼睛不由得一辆,顿时有了神采。他没有见过天雷火,但却听人提起过这种武器,据说威力很大。如果有这等神器在手,李国丈所说倒也颇有可能。

    “那批天雷火,还有谁知道?”

    “除了那管事之外,没有人知晓。

    不过那管事,已经被家父除掉。如今知晓此事者,除家父之外,便只有臣妾与陛下。家父得到消息,三日之后,闯贼准备前往章华台巡视。到时候家父预先把天雷火准备好,等闯贼前来的时候,便把他炸死……家父家中,还畜养有五百名死士,就算那闯贼没有被天雷火炸死,五百死士一拥而上,币可以将之诛除。

    刘闯一死,许都必然大乱。

    陛下到时候出面安抚拉拢刘闯部曲,便可以重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